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顺宝芥蓝为对照,对8个参试芥蓝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抗性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选育出优质、高产及商品性好的杂交种。结果表明:金笋芥蓝在参试品种中单株质量最大,产量排名第1,华芥一号芥蓝产量排名第2。2个品种株型较好、抗性强、产量高,是适宜出口和内销的杰出品种,较适合在广州及附近地区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温条件下芥蓝菜薹色泽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温条件下3个芥蓝品种菜薹色素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芥蓝菜薹的叶绿素、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尖叶夏芥蓝均为最高,荷塘芥蓝次之,中花芥蓝最低。尖叶夏的有机酸含量最高,中花次之,荷塘最低。花青苷含量较高的品种,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比较高。芥蓝菜薹表皮色泽是叶绿素、类黄酮和花青苷等色素的综合表现,并受表皮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分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周禹  李燕  孙勃  石瑜  汪俏梅  汪炳良 《园艺学报》2010,37(7):1161-1168
为了探讨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的分类关系,以2个芥蓝品种、2个青花菜品种、2个球茎甘蓝品种和2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通过芥蓝与其他3个变种的正反交以及杂交后代自交,测定杂交或自交亲和指数,并以8个亲本和2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芥蓝与上述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其他3个变种能正常杂交,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13.4;杂交后代均正常可育,其植物学形态介于双亲之间,并分别偏向于结球甘蓝、青花菜和球茎甘蓝;各杂交后代自交亲和,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4.1,F2代能正常发芽;聚类分析显示,在欧氏距离为2.78时,2个芥蓝品种单独聚为一类,2个结球甘蓝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2个青花菜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2个球茎甘蓝品种及其与2个芥蓝品种杂交的8个F1可以聚为一类,芥蓝与结球甘蓝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根据试验结果,认为芥蓝与甘蓝其他变种属于同一物种,将其确立为甘蓝的另一个变种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对搜集到的7个芥蓝品种进行夏栽和秋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夏栽试验引进的4个中熟芥蓝品种中,以四季香菇芥蓝综合表现较好;秋栽试验引进的4个中熟芥蓝品种中,以1号大茎芥蓝和四季香菇芥蓝综合表现较好。经综合评价,1号大茎芥蓝、四季香菇芥蓝可在上海市崇明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芥蓝     
饶璐璐 《蔬菜》1990,(3):9-10
芥蓝(Chinese Kale)学名Brassicaalbograbra Bailey,又称白花芥蓝。北京市郊的菜农和蔬菜商店称之为“盖蓝”。芥蓝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中以采收花薹为产品的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的南方,相传早在公元8世纪广州已有栽培,是广州著名的特产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亮叶无蜡质紫色芥蓝突变型紫.中花芥蓝和多蜡质紫色芥蓝野生型为试材,对芥蓝叶片发育过程中最外层的表面蜡质进行系统地观察,并对无蜡质突变型紫.中花芥蓝、多蜡质野生型芥蓝和普通绿色芥蓝(CK)的干物质量、VC、可溶性糖、粗纤维、蛋白质、花青苷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多蜡质野生型芥蓝的叶面蜡质明显多于无蜡质突变型紫.中花芥蓝;野生型芥蓝和紫.中花芥蓝叶片背面的蜡质均明显多于叶片腹面;野生型芥蓝叶片背面的蜡质退化速度明显慢于叶片腹面。无蜡质突变型紫.中花芥蓝的VC含量高于野生型芥蓝,而粗纤维(DW)含量低于野生型芥蓝,说明紫.中花芥蓝有利于改良现有芥蓝的营养品质,有望育成高VC含量、高花青苷含量、以生食为主的芥蓝品种。芥蓝叶片的无蜡质性状对多蜡质表现为隐性遗传,紫色对绿色表现为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7.
综合评估蔬菜营养价值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平均营养价值估算法由于蔬菜的营养价值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为了综合评估其营养价值,G.Rinnc(1965)曾提出了“必要营养价值“的估算概念,后经 Grubben(1978)修改更名为“平均营养价值”,简称 ANV。  相似文献   

8.
麒麟仔(芥蓝薹)是一种介于西兰花薹和芥蓝之间的类型品种,是利用西兰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和芥蓝杂交,然后用芥蓝回交而成的三交种,其性状既不像西兰花也不似西兰薹,更不是芥蓝,但偏向于芥蓝,为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蔬菜,暂且称之为麒麟仔(芥蓝薹)。龙田一号由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2016年选育而成。由于是一种新型蔬菜,又因为或可受消费者青睐,特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澄海大芥蓝以其薹心粗大、肉质爽脆、风味佳而倍受欢迎.大芥蓝是广东地区的的通俗叫法,因该芥蓝的主薹比普通的芥蓝粗大得多,一般不采收侧薹而得名.广东省各地种子商前后推出了不少品种,如杂优大心芥蓝、澄海四季大种芥蓝等,其品种特性相近,以中筷芥蓝为例,该品种株高30 cm,开展度25 cm,叶卵形,叶面微皱,蜡粉少,薹柱粗大(3~4 cm),主薹节间较疏(4~5 cm),薹叶长卵形,花白色,主薹重为150~350 g,每667 m2产量1 300~2 000 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芥蓝与菜薹杂种后代对TuMV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芥蓝以及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后代对芜菁花叶病毒(TuMV)油菜株系的抗性。结果表明,芥蓝对广州地区TuMV油菜株系具有近于免疫的抗性。芥蓝×菜薹种间杂种回交后代抗TuMV油菜株系的选择效应受回交亲本影响很大:用抗病品种与杂种回交的后代,经两次系统选择后,已获得16个经济性状较好的白菜抗病品系;但用感病品种与杂种回交两代之后,抗病性明显下降,经两代系统选择未能获得抗病的菜薹品系。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出更多性状优良、符合市场需求的芥蓝品种,以亲本材料均为自交系的新配置成的22个芥蓝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单株质量、薹净质量、株高、株幅、薹高、薹粗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初步选出了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有细薹型16*40、粗薹型48*49、35*53和红薹型31*34,丰富了芥蓝品种的多样性,为进一步的芥蓝杂交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芥蓝(Bv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属十字花科甘蓝类蔬菜,食用菜苔,是我国特产蔬菜之一。菜苔清脆鲜嫩,富含V_c,生食、热食皆宜,其栽培以广东、广西为主,经种植观察,表现产量高,品质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由于过去我国北方很少种植,对芥蓝的许多栽培技术问题还缺乏研究。本试验对芥蓝品种,播期和密度的研究,探讨芥蓝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规律,为确定适宜华北地区栽培的品种、播期和密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蔬菜的营养评价及其对指导生产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蔬菜营养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但由于蔬菜这一名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在我国共计种植有209种,分属于29科,若按农业生物学分类共可分为13类。因此我们在研究蔬菜营养与人体健康的问题时,一方面要解决数量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在数量满足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它在增进人体健康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由于蔬菜的营养价值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为了评价其营养价值,G.Rinno( 1965)曾提出了“必要营养价值”的估算概念,后经Grubben(1978)更名为“平均营养价值”,略称为ANV,其计算公式为:平均每 100g可食部分:^。T,r_g蛋白质.___。…  相似文献   

14.
陆焕春 《长江蔬菜》2019,(18):64-65
芥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以食用菜薹为主,是中国广东的特色蔬菜。芥蓝以蔬菜基地种植为主。在广东,芥蓝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惠州、广州花都、增城、从化、清远这几个地方的蔬菜基地。  相似文献   

15.
芥蓝不同器官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典型的芥蓝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器官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总多酚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芥蓝不同器官间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总体上花序中的总多酚、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器官;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根系中的芥子油苷,特别是苯乙基芥子油苷和4–甲基硫丁基芥子油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器官。芥蓝不同品种间产品器官花薹的营养价值差异显著,如‘JL-02’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品种,‘登峰中迟’的4–甲基硫氧丁基芥子油苷和总芥子油苷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深紫色、无蜡质、白花芥蓝和绿色、有蜡质、黄花芥蓝配制F_1、F_2、BC_1和BC_1′世代,研究芥蓝花色、蜡质和薹色的遗传规律,并创制兼具不同花色、蜡质和薹色的芥蓝新种质;同时,比较2个不同类型芥蓝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芥蓝的花色、叶片和菜薹的蜡质以及薹色3个性状均为质量性状,分别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花对黄花为显性,叶片和菜薹有蜡质对无蜡质为显性,菜薹紫色对绿色为显性。无蜡质、紫色菜薹芥蓝的VC、蛋白质、花青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绿色、有蜡质的普通芥蓝,而可溶性糖、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普通绿色芥蓝。以芥蓝细胞质不育系CMS.紫芥蓝为母本,以自交系改良红芥蓝薹为父本杂交选育出芥蓝新品种京紫2号,晚熟,生育期80 d左右,株高31.4 cm,开展度50.2 cm,叶片卵圆形、深绿色、有光泽,叶片和菜薹无蜡质,菜薹深紫色,薹长25.0 cm、粗2.04 cm,单株净薹质量65~115 g,口感脆嫩,可多次采收,产量15~20 t · hm~(-2),适合广州等南方地区秋冬季和菜场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西洋芥蓝,又名惠津芥蓝,是由日本SAKAT种苗公司最新育成的一种融西兰花和芥蓝为一体的新型蔬菜品种,它不仅具有西兰花清香的绿花球,而且还具有脆嫩的芥蓝花壑,商品性状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1998年直接从日本名古屋种苗公司引进种子进行试种,目前全县栽培面积已达10hm,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受宾馆、饭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高。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特征特性西洋芥蓝根系分布较浅,主要分布在ZO-30cm的耕层内,茎直立,生长势旺,腋芽萌发能力强,倒更是其产量的主要来源,每株可收侧基13-15支。叶近椭圆形,…  相似文献   

18.
正芥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以食用菜薹为主,是中国的特色蔬菜。但国内种植的芥蓝主要是日本品种,为了打破这种格局,厦门华泰五谷种苗有限公司研发出一代芥蓝新品种——华俊。华俊属于中熟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品质佳,目前在广东和宁夏蔬菜基地推广的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推动芥蓝产业快速发展,总结了我国芥蓝育种现状,表现为育种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市场 上仍是常规种与杂交种共存,新型品种不断涌现,如西兰薹、芥蓝薹等;未来需要各单位加强协作,联 合攻关克难,通过杂交选育、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培育出更多优质、丰产、多抗、广适,适应现代机械 化生产的杂交品种与新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杨暹  杨运英 《中国蔬菜》2002,1(4):33-34
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Bailey)是华南地区主要秋冬蔬菜之一.性喜冷凉,较低温度为其生长发育、菜薹形成和获得高产所必需.关于芥蓝生长发育规律,品种与菜薹形成,播种期与菜薹形成以及矿质营养生理等方面已有研究[1~6],而有关温度与芥蓝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芥蓝的花芽分化、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为芥蓝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