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行山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地位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6块标准地和96株优势木解析资料编制了太行山油松、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等4个天然次生林树种的地位指数表,各表经检验均达到精度要求,可应用于科研及营林生产,并为林分生产力评价、立地类型和经营类型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东北三省调查水曲柳临时样地198块,收集234株优势木数据和19株解析木数据,通过对查数年龄木芯的严格筛查,剔除了被压木,确定用于编表的数据845组。用9个函数式对水曲柳的年龄与优势木高、胸径与优势木高分别进行模拟,通过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的比较,选择了理查德函数式作为导向曲线模型。地位指数级14~30 m,级距2 m,用相对树高法展开曲线簇。经过相关系数检验、X2检验和落点检验,地位指数表与立地形表符合要求,立地形精度更高。通过木芯年轮的疏密来筛选优势木,可有效地提高立地形表精度。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臭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72块小班调查数据、178块复位样地数据及96株解析木数据,根据臭松优势木树高生长现状,分别拟合得到最优导向曲线和多形地位指数模型。分别采用标准差法、指数级差法及落点检验法对2种地位指数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如下:标准差法显示两种地位指数模型精度都较高;指数级差法表明单形模型跳级的情况都高于多形,无跳级次数低于多形;落点检验法发现单形地位指数曲线簇中,散点溢出曲线簇范围的散点占总散点数的10.7%,而多形地位指数曲线簇中,散点溢出曲线簇范围的散点占总数的2.7%。因而,立地类型多形地位指数模型更适宜于编制吉林汪青臭松天然次生林地位指数表。  相似文献   

4.
以20个县291个侧柏人工林标准地数据作为编表材料,从7个数学模型中选定理查德(Richards)式H=11.455 1-e-0.025()A 1.286作为导向曲线,基准年龄为40年,指数级距为1m,运用相对优势高法导出立地指数表。拟合显著性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可用于山东省侧柏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51块人工林油松标准地以获取数据,对10种常用的导向曲线模型进行拟合,选择对数曲线式为最优导向曲线模型,相关指数达到了0.9957,离差平方和、相对误差等指标均较小。选定的导向曲线模型为H=-2.7021+0.0734A+2.3125×LgA,基准年龄为30年,级距为1m。采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了地位指数表。经卡方检验、散点检验和解析木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精度较高,可以用来评价油松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6.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进行SW正态性检验和株数积累分布曲线检验,论证天然次生林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然后拟合优势树高生长方程,根据 R2和标准估计误差选择各树种导向曲线模型;依据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且趋于平缓、树高变异系数趋于平稳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分别采用相对优势高法、标准差调整法和变动系数调整法形成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曲线簇,编制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运用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树种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差异,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比较通用地位级表与立地指数表、立地形表评价立地质量偏差。【结果】各树种卡方检验值均小于卡方检验临界值,符合精度要求。油松和落叶松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低于立地形,锐齿栎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高于立地形,华山松立地指数与立地形卡方检验平均值差异较小。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形适用于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而立地指数适用于人工林。与通用地位级表的比较表明,地位级评价立地质量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大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地位级评价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误差显著大于立地指数。【结论】编制的油松、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华山松、锐齿栎立地形表满足立地质量评价精度要求,能够反映林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立地质量差异,可用于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经营管理。同时如何解决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中混交和异龄的特点、建立更具普遍性的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模型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太行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65块标准地及40株解析木为数据源,构建了优势木平均高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的函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太行山栓皮栎天然次生林适宜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为1∶2∶1。与传统函数曲线模型相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不依赖现存数学函数,拟合精度高等优点,更适合用来建立林分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按照代表性立地条件,通过对山东省黑松、赤松的233块人工林标准地数据的综合分析,验证了黑松、赤松同编一个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黑松、赤松的导向曲线方程为Richards式,其判定系数为0.958 0。运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了山东省松类立地指数表,其基准年龄为30a,指数级距为1m,立地指数级数为5—12m。拟合显著性检验和预测精度检验表明所编地位指数表精度较高,可用于山东省黑松、赤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用于编表的233块标准地中,59.4%的标准地的立地指数为7—9m指数级,属于中等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9市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编制该省刺槐人工林立地指数表,共设置219块样地进行样地调查,获得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并对每个样地抽取1株平均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应用3倍标准差法剔除异常数据,选用Logarithmic curve、Quadratic、Richard等5个常用方程拟合509对优势木树高-林龄数据,通过相关指数和残差平方和指标筛选导向曲线;应用标准差调整法编制立地指数表,并对其进行拟合显著性检验-X2检验和预报精度检验-标准差检验。结果表明:Richard方程效果最优,其相关指数较大,残差平方和较小,同时线形符合树高生长规律,确定为导向曲线;以基准年龄12 a,指数级距为2 m,划分10个立地指数级,并据此编制了立地指数表;经检验证明所编表合格,可用于评价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的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筛选出楠木株数占比大于20%的55块样地共299组年龄-胸径值,编制了楠木次生林地位指数表,为湖南省楠木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用10个常用的数学模型对胸径生长进行拟合,理查德模型的相关系数最大(R^2=0.956),残差平方和最小(SSE=3.950),将其作为导向曲线方程,表达式为D=15.6829(1-e^-0.0457A)^1.0597。以40a为基准年龄,3cm为地位指数级距,得到9、12、15、18和21cm共5条地位指数曲线,分别采用标准差调整法、变动系数调整法和相对优势胸径法进行胸径地位指数表的编制,其中标准差调整法所展开的地位指数表落点检验精度高达(98.96%),不跳级比率为76.67%,且无跳2级或以上的现象,因此以该方法来展开湖南楠木次生林胸径地位指数表。以胸径评价林分立地质量,编制胸径地位指数表,其精度高,适用性强,能较好地反应林木的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