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发病与症状 病牛发病初期患眼(一侧或两侧)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疼痛。其后角膜凸起,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舒张,结膜和瞬膜红肿,在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小点。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溃疡通常侵及角膜深层组织。在出现症状5~7天内,于角膜中央可见直径1厘米或更大的边缘不整突出的卵圆形溃疡。  相似文献   

2.
朱顺星  刘春  缪进  朱蓉嵘  邵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3-1444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遗传性角膜病小鼠(C57BL/6-cornea opacity,B6-Co)眼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6-Co小鼠角膜混浊发病机制。[方法]观察比较B6-Co小鼠与正常B6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1、13、30、90d)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6-Co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角膜混浊并有大量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不同发育阶段B6小鼠的角膜很少表达,而在B6-Co小鼠出生初期表达较少,13日龄后表达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表达上调,3月龄时与1月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B6-Co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重发作用,可能是导致角膜混浊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年4~8月是我县耕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发病的高峰季节,以水牛较多见,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其后发生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严重病例眼结膜翻出眼眶呈拳头大结膜囊,随着病程延长,病牛可发生白内障或失明。  相似文献   

4.
家兔角膜缘干细胞缺失病理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角膜缘干细胞定位于角膜缘上皮基底层,为角膜上皮增殖分化的源泉并保持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理论。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将角膜缘上皮全周或半周板层手术切除,或用1mol/LNaOH直接擦除等方法破坏角膜缘干细胞,探索制作角膜缘干细胞完全缺失病理模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处理后4周,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1mol/LNaOH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全部血管化、结膜化,未发生睑球粘连,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完整未见溃疡、穿孔等病变,细胞印迹学检查为结膜表型,可作为实验性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病理模型;全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有2只为结膜表型,另3只为角膜表型,观察期内结果不稳定;半周角膜缘上皮板层手术切除,中央角膜上皮层用生理盐水擦除的5只试验家兔,角膜表面透明,全部为角膜表型;直接用1mol/LNaOH擦除角膜缘和中央角膜上皮的试验家兔,有4只角膜基质胶原纤维断裂、溶解,并伴有严重的溃疡、穿孔、睑球粘连等病变,不能用于移植试验,另1只角膜表面透明,未见结膜和新生血管长入,细胞印迹学检查为角膜表型。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2003年10月1日,奶牛场新购进300多头奶牛,进入隔离圈后第1天就开始发病,第2天发展到12头,第3天发展到33头,第4天已发展到152头,发病率为50.7%,症状以羞明流泪、角膜混浊、充血、肿胀为主。经临床及实验室检验,诊为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二、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7天,病初奶牛的患眼羞明、流泪,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危害牛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羞明、流泪、结膜炎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及溃疡为特征,如误诊失治易造成失明。本病以牛莫拉菌感染为主,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季节多为夏季,任何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牛均可感染发病,特别是两岁以内的幼牛,尤为易感。近来,梨树县采用内服中药、点眼、柳枝穿插顺气穴,结合自家血注射综合疗法治疗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20多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危害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常发于夏秋之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眼结膜红肿外翻,胬肉增生成外障,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浑浊物呈乳白色。一、发病原因外感风热湿邪,内伤劳役,缺少水分或肝经风热,肝火上炎,肾水不足,风火聚结于眼,致眼结膜红肿,角膜浸润,巩膜充血,俗称"红眼病、火眼病"。二、临床症状初起眼睛发红,畏光羞明,流泪连连,眼角有大量黄稠分泌物;严重时则眼睑外翻,布满血丝,胬肉逐渐增生,形如蚌肉,眼睑高肿如梨,遮闭眼珠,病牛痛痒难受,时有不安的表  相似文献   

8.
角膜异物是眼科较常见的眼外伤,以煤屑、铁屑和植物性异物为多见,常导致角膜上皮缺损,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伤口不能及时修复,病程迁延,可引起角膜基质糜烂、溃疡。金因舒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衍生物。rh—EGF可促进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从而缩短受损角膜的愈合时间。为了研究金因舒能否加速眼角膜的愈合作用,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外出接诊机会比较多.掌握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法很重要.2013年春夏季羊角膜炎发病较多,下面结合一例病例介绍诊治方法。1症状山羊角膜炎主要是由外伤引起的.异物刺激,划伤等都可造成角膜炎,患畜初期角膜边缘出现蓝色或灰白色浸润,使角膜混浊。随着病情发展角膜逐渐发白,有时可看见伤痕。同时患畜视力逐渐减退。当角膜全部变为乳白色疤覆盖时,患畜失明,常离群独处造成饮食困难,精神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18例 ,(2 2眼 )在术前及术后第 1、2、3天 ,采用 DGH- 2 0 0 0 - AP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及周边角膜厚度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第 1天角膜增厚最明显 ,第 2、3天逐渐减轻 ,3d间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术后角膜增厚以上方周边角膜为重 ,中央部次之 ,下方周边角膜最轻 ,三个部位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与手术切口、手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我乡种羊场南江黄羊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同时并发流行性感冒,后经诊治,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一、流行情况 2003年3月中旬-4月中旬,我乡种羊场南江黄羊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1个月内传染成百头,相继发病68头,发病率占65%。  相似文献   

12.
刘岩 《中国畜禽种业》2014,(11):132-132
眼睑内翻是犬比较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是指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刺激角膜和结膜的异常状态,由于内翻的睑缘或眼睑表面被毛持续摩擦角膜、结膜,引起角膜或结膜炎症,引发患眼不适。犬眼睑内翻多发生于面部皮肤皱褶的犬种。特别是纯种犬。包括:松狮犬、藏獒、罗威纳、大丹、托布托多猎犬、英国斗牛犬、沙皮犬、可卡犬、贵妇犬、大丹犬、马士提夫犬等。眼睑内翻上下眼睑都可出现,并且可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 S 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LA S IK术后眼角膜上皮内生46例4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22例25眼(52.1%),术中角膜上皮水肿、上皮脱落21例26眼(54.2%),角膜血管翳出血10例10眼(20.8%),角膜瓣薄7例7眼(14.6%),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11例11眼(22.9%)。17例17眼予糖皮质激素眼水滴眼后角膜上皮内生静止;另29例31眼行角膜上皮刮除冲洗,1眼角膜上皮内生复发,再次行上皮刮除冲洗后无再复发。结论: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术中角膜上皮水肿脱落、角膜血管翳出血、薄角膜瓣和术后层间弥漫性角膜基质炎是角膜上皮内生的主要原因,经过适当处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各自的正常值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方法 分别用OCT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量45例(90只眼)正常人的CCT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仪器测得的角膜厚度的正常值,及不同仪器间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OCT测得的角膜厚度正常值为(542.43±35.27) μ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测得的正常值是(521.08±34.2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呈正相关(r=0.954,P<0.01).结论 不同机器测量得到的CCT正常值不同,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时要特别注意,最好每个型号的仪器都设立自己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角膜接触镜致细菌性角膜溃疡的认识。方法: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对22例(眼)进行全身加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及辅助治疗。结果:22例(眼)全部治愈,最后均遗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视力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细菌性角膜溃疡是配戴角膜接触镜的严重并发症,应积极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stem cell,SC)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能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干细胞按其生存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又可分为3种类型,即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单能干细胞(又称专能干细胞)[1]。角膜缘干细胞(limbal stem cells,LSCs)既是成体干细胞又是单能干细胞,它的发现是近20年来眼科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将就LSCs的有关概念、标志物、培养与鉴定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LSCs的部位与形态角膜缘位于透明角膜和不透明巩膜之间的移行区,具有特殊的结构:①表面不光滑,有许多放射状突起;②没有前弹力层;③后弹力层逐渐消失;④血管和淋巴管丰富;⑤有充足的色素。其中,位于角膜缘外2/3处的Vogt栅栏(Palisades of Vogt)被认为是干细胞栖息之处,呈乳头样突起,它使血管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接触,为角膜缘基底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细胞因子。现已公认LSCs位于角膜缘基底部形成的特殊“Vogt栅栏”内,是角膜上皮增殖和分化的源泉。其证据主要有:①1971年Davanger等首先提出角膜缘的“Vogt栅栏”,并观察到此处的细胞水平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角膜铁质异物的记录和取除方法。方法:对18236例角膜铁质异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取净异物16735例,再次除铁锈1498例,有3例因角膜异物大且深,锈染液化糜烂出现角膜穿孔,经行角膜穿孔处结膜瓣遮盖术及修补术,角膜穿孔愈合。有5824例(占31.9%)角膜有不同程度的瘢痕。无失明病例。结论:正确的处理可促使角膜伤口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及角膜瘢痕所造成的视力减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13年3月医院接诊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引起的继发性圆锥角膜的患者20例(40例患眼)进行研究。分析患者配戴RGPCL和框架眼镜的视力状况,并采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对轻、中、重度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在配戴前后的RGPCL前后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各项参数进行检查分析,从而比较RGPCLCL配戴前后的视力变化情况及RGPCL的矫治效果。结果:研究发现,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戴RGPCL的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框架眼镜,两组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69,P=0.0000)。配戴2年后,检查发现,轻度、中度、重度的继发性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中央散光度、角膜规则指数、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锥顶K值及锥顶偏心距离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随访调查发现,除3例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的轻度糜烂外,患者未出现其余的并发症。结论:RGPCL矫治继发性圆锥角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名红眼病.是危害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水牛发病较多。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性症状,眼结膜红肿外翻,胬肉增生眼之黑自睛上,而成外障。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浑浊物呈乳白色。本病为一种多病源的疾病,主要病源为牛摩氏杆菌(又名牛嗜血杆菌),但以此菌单独感染不能引起发病,只有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下才产生典型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损害仅局限于眼部,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的流泪,随后角膜混浊或角膜溃疡,云翳,导致失明。其病原一般认为由滤过性病毒或由立克次氏体引起。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山羊及绵羊均易感染,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相互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