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小鼠肾阳虚证(去势)模型及少精模型,探讨了壮阳促孕散对雄性小鼠补肾壮阳的作用。结果表明,壮阳促孕散能明显提高去势小鼠包皮腺、精液囊-前列腺指数,大大缩短阴茎勃起潜伏期,并能显著提高少精模型小鼠的精子数量及精子活率,使低龄小鼠血清睾酮含量明显增加。提示壮阳促孕散具有补肾壮阳作用。  相似文献   

2.
“壮阳促孕散”对小鼠雌激素样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药理实验方法,探讨中药壮阳促孕散对雌性幼小鼠子宫增重及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壮阳促孕散能使幼年小鼠子宫显著增重,血清雌二醇含量明显增高,从而证明中药壮阳促孕散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动物繁殖率低是畜牧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这种疾病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具了解,本病发生的原因除了与季节和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之外,大部分主要是与动物患有繁殖障碍性疾病有关。对此病国内外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验室从中药治疗原理的角度出发,自行研制了中药“壮阳促孕散”。中药“壮阳  相似文献   

4.
用中药制剂提高圈养黑熊繁殖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药制剂对圈养黑熊进行繁殖试验,结果:壮阳促孕散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使雌性熊的受孕率由58.3%提高到91.7%;分娩率由50.0%提高到87.5%;产双胎率由16.7%提高到61.8%.壮阳促孕散药物组与白胎1号、白鹿1号药物组相比较,使雌性熊的分娩率提高了20.8%;产双胎率提高了36.8%.并使雌性熊每窝平均产仔数由1.2头提高到1.6头.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用中药钊剂提高圈养黑熊繁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中药制剂对圈养黑熊进行繁殖试验,结果:壮阳促孕散药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使雌性熊的受孕率由58.3%提高到91.7%;分娩率由50.O%提高到87.5%,产双胎率由16.7%提高到61.8%。壮阳促孕散药物组与白胎1号、白鹿1号药物组相比较,使雌性熊的分娩率提高了20.8%,产双胎率提高了36.8%。并使雌性熊每窝平均产仔数由1.2头提高到1.6头。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壮阳促孕散对雌性小鼠生殖机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了中药壮阳促孕散对雌性小鼠子宫增重、卵巢结构和对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阴道上皮结构以及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壮阳促孕散能使幼年小鼠子宫显著增重,促进幼年小鼠卵巢发育,使其提早出现性成熟的形态特征;也能促进去卵巢小鼠子宫内膜和阴道上皮增生、分泌,提高阴道上皮脱落细胞角化率,从而证明中药壮阳促孕散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孕鼠注射不同剂量苷肽注射液,研究了苷肽注射液对孕鼠增重、窝重、着床数,胎鼠身长、体重、囟门、骨骼变化、畸形等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苷肽注射液在2.5~168.0 mg/kg体重范围内不具有母体毒性、胚胎毒性、致畸性.因此苷肽注射液不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孕鼠生殖器官及其胎鼠发育的影响,采用弓形虫RH株感染雌性性成熟小鼠,以蒿甲醚为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为试验组,并设立阴性组和模型组.观察孕鼠胎儿的死胎散、体重、体长等发育指标,同时记录剖检前各组孕鼠死亡数和受孕数,并对孕鼠的生殖器官进行病理组织观察.经统计分析,桦褐孔菌多糖组与模型组在孕鼠死亡率和受孕率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在死胎率、活胎鼠平均体重、活胎鼠平均体长方面差异也极显著(P<0.01);而两药物组仅在受孕率方面显著差异(P<0.05),其孕鼠生殖器官的病理组织仅呈轻微的炎症变化.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孕鼠的胎鼠发育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明显缓解弓形虫感染对孕鼠生殖机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爱多收对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Wistar大鼠进行了生殖毒性研究,检测了饮水中分离含40、200和1000ppm的爱多收对大鼠生殖机能、胎鼠的生长发育和胎鼠致畸作用的影响。其试验结果是:1.在试验期间各组试验动物的健康状况、行为表现、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无明显影响。2.对生殖机能的影响:中、低剂量组不影响雌鼠的受孕率,而高剂量则导致雌鼠的受孕率明显下降。各剂量组对受孕鼠的平均黄体数、着床数、活胎数、吸收胎儿数和死胎数均无  相似文献   

10.
选择昆明小白鼠进行传统致畸试验,观察了喹胺醇对小白鼠胚胎的致畸作用及对胎鼠发育的影响,在小白鼠致畸敏感期(怀孕第6-15d)连续用喹胺醇300、450和600mg/kg体重灌胃,分别为LD50的1/30、1/20和1/15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10mg/kg体重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喹胺醇对孕鼠增重及小鼠胚胎生长发育无影响(P>0.05),无胚胎毒性和致畸性。  相似文献   

11.
以添加抗菌素的mCZB液为对照组,筛选比较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不同浓度对小鼠2-细胞胚胎体外培养效果的影响,并计数所培养的孵化胚胎细胞数目,观察中药有效成分对胚胎细胞数目增殖的作用;通过将体外培养发育的囊胚进行移植,进一步验证其对小鼠胚胎移植效果和产仔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檗碱最佳浓度为0.10μg/mL,120h孵化胚胎发育率和孵化胚胎细胞数目(89.9%,83.7±9.10)极显著高于对照组(50.7%,69.5±7.14)(P<0.01);小檗碱组培养囊胚移植妊娠率(66.7%)和离窝成活率(5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0%,45.2%)(P<0.05),其组间产仔率、初产仔鼠平均体重、离窝小鼠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其结果说明,小檗碱对体外胚胎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对胚胎附植及初生仔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自制外用中药膏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为中药治疗运动损伤提供临床依据。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肿胀、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试验研究外用中药组方的抗炎、镇痛药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外用中药膏剂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的肿胀及蛋清致小鼠足的肿胀(P<0.01);能提高小鼠在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中的痛阈值(P<0.01)。研究证明,外用中药膏剂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药效。  相似文献   

13.
冯将  王鲁 《中国兽药杂志》2017,51(12):30-35
目的: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及其主要药味拆方组合的抗炎、镇痛、抑菌活性。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及冰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渗透试验观察其对炎症的影响;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试验及热板法试验观察其对疼痛的影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中药复方组及拆方组合不能减轻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肿胀度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 (P>0.05);中药复方组、拆方组合都能极显著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P<0.01),但对热刺激引发的小鼠痛反应时间无明显的延长 (P>0.05);中药复方在0.63 mg/mL浓度以上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呈中度敏感,其MIC为9.375 mg/mL。然而,拆方组合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中药复方及其拆方组合具有一定的镇痛及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发酵中药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K88所致腹泻小鼠的影响。选取6~8周龄巴比西小鼠(BALB/c)100只,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组)、大肠杆菌感染模型组(Ⅱ组)、中药发酵组(Ⅲ组)及中药水提组(Ⅳ组),其中Ⅱ、Ⅲ和Ⅳ组小鼠均用"抗生素+大肠杆菌"模式造模。Ⅰ、Ⅱ组饲喂不含任何药物的基础日粮,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中药发酵液、10%中药水提液。统计分析各组小鼠腹泻率、腹泻指数、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结果显示,ETEC K88感染小鼠36 h后,与Ⅱ组相比,Ⅲ、Ⅳ组小鼠腹泻指数(P < 0.05)与腹泻率降低,且Ⅲ组腹泻指数显著低于Ⅳ组(P < 0.05),Ⅲ、Ⅳ组盲肠内大肠杆菌数量较Ⅱ组降低,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提高,且Ⅲ组效果更优;Ⅲ、Ⅳ组的免疫器官指数均高于Ⅰ和Ⅱ组,且与Ⅱ组相比,Ⅲ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及肝脏指数分别提高了48.37%、29.57%、36.88%,且差异均显著(P < 0.05);Ⅲ、Ⅳ组IFN-γ/IL-4比值较Ⅱ组提高,且Ⅲ组高于Ⅳ组。综上所述,乳酸菌发酵中药液具有降低腹泻小鼠腹泻率及腹泻指数,提高免疫器官指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快速消除体内炎症反应等作用,可为开发防制ETEC所致的仔猪腹泻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择新疆第八师某团已确诊为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20头,观察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前后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和未治疗组进行比较,考察宫炎净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通过小鼠口服和腹腔注射宫炎净注射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考察宫炎净注射液的临床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宫炎净注射液治疗后,奶牛血液中的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淋巴细胞数量均有所上升,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数有所下降;2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奶牛的部分血液学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毒性试验显示,用药后小白鼠临床表现和剖检均无异常情况。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炙净注射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药复方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性毒性。急性毒性采取简化寇氏法给药,结果表明:即使达到小白鼠最大生理承受能力时,也测不出LD50,只能说明LD50〉60g/kg体重,故进行最大给药量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采用16h 4次给药法,结果表明该药的最大耐受倍数为鸡治疗量的100倍。蓄积性毒性试验采用递增法灌胃给药,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并比较对照组与给药组大白鼠、小白鼠体重有无差异。结果显示给药组大白鼠、小白鼠均正常生长,该药的蓄积系数k〉5.28,按蓄积评价标准该药属弱蓄积性或基本无蓄积性,表明该药在鼠体内代谢、排泄迅速,不易发生蓄积中毒。  相似文献   

17.
复方中药制剂的抗炎及毒性作用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法研究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抗炎效果;采用改进Karber法,以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制剂的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分别为10.41、9.26、8.82 m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的肿胀度(12.52 mg)相比差异显著(P<0.05);复方中药制剂组小鼠的棉球致肉芽肿增重分别为11.21、10.71、8.83 mg,与对照组增重(12.63 mg)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无小白鼠死亡,LD50>60000 mg/kg体重。研究表明复方中药制剂能有效对抗急性和慢性炎症,抗炎效果显著,且该药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防黄水煎剂对环磷酰胺(CY)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指数及脾脏DNA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环磷酰胺进行腹腔注射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采用称重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鼠脾脏指数及脾脏DNA含量。结果:经灌胃给予中药复方防黄水煎剂11d后,经环磷酰胺诱发的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脾脏DNA含量明显提高,表明中药复方防黄可有效的拮抗环磷酰胺对小鼠的免疫抑制,提高小鼠脾脏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畜禽所患疾病的种类在增加,药物的耐药性和副作用不断产生,从而导致许多药物的疗效降低。中药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与疾病斗争的结晶,而且无毒副作用、无残留、不产生耐药性,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中药传统剂型对动物使用不方便,而中药单方对防治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次试验选择益母草散做成复方针剂,日的是探索中药针剂的制备方法。试验结果证明:“益母草散”的针剂制备对以后复方中药针剂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由小鱼眼草、凉粉草、圆穗蓼、梁王茶4味中药组成的方剂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效果,首先对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然后采用药敏试验测定药物抑菌圈直径,通过小鼠测定中药安全性,最后人工诱发大肠杆菌病模型治疗试验,并应用中药分别以高、中、低3个剂量(1、0.5和0.25 g/mL)对试验鸡进行灌服治疗。结果显示,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现红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见红色短小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甘露醇、吲哚和MR显阳性,三糖铁产酸产气,枸橼酸盐、VP和硫化氢显阴性。对分离细菌进行PCR检测,检测基因与对照基因均得到大小为1 466 bp的特异性条带。中药、西药环丙沙星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和18.3 mm。小鼠灌服中药后全部存活,各试验组小鼠平均增重和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未见不良反应。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环丙沙星组、感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6.7%、93.3%、63.3%、93.3%、50.0%和100%,中药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环丙沙星组治愈率分别为96.7%、93.3%、63.3%和93.3%。中药高、中剂量组平均增重及胸腺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和环丙沙星组脾脏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中药低剂量组和感染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1和0.5 g/mL中药口服液抗菌效果明显,与环丙沙星效果相似,中药低剂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