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奶制品、禽蛋及饲料中三聚氰胺化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及产业化"近日通过成果鉴定。该成果研究建立并完善了用化学测试法快速检测奶制品、禽蛋及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方法,填补了用化学方法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技术空白。三聚氰胺"奶制品"事件发生后,甘肃省组织科研力量对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成功研制出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化学快速检测方法并开发出检测试剂盒。此次是为进一步完善对奶制品、禽蛋及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对检测试剂盒进行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目前已建立甘肃省地方标准,取得了创新性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而渔用饲料工业的技术进步又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渔用配合饲料根据加工工艺之不同可分为四大类:粉状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微粒子饲料。其中产销量最大、最常用的是粉状饲料(如鳗的饲料、甲鱼饲料)和硬颗粒饲料(如虾、蟹类饲料)。我国渔用饲料工业起步较晚,目前仍有一些饲料厂对这两类渔用配合饲料的加工技术要点未完全掌握,产品在加工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对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根据我们从事渔用饲料的研究和对饲料厂的建造、设备的选型等方面的工作体会,就渔用粉…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而渔用饲料工业的技术进步又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渔用配合饲料根据加工工艺之不同可分为四大类:粉状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微粒子饲料。其中产销量最大、最常用的是粉状饲料(如鳗的饲料、甲鱼饲料)和硬颗粒饲料(如虾、蟹类饲料)。我国渔用饲料工业起步较晚,目前仍有一些饲料厂对这两类渔用配合饲料的加工技术要点未完全掌握,产品在加工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对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根据我们从事渔用饲料的研究和对饲料厂的建造、设备的选型等方面的工作体会,就渔用粉…  相似文献   

4.
HACCP管理体系在渔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渔用饲料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提出在渔用饲料企业中建立良好卫生规范、危害分析及对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等确保饲料安全卫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2010,(2):30-30
农业部发布公告第1218号,规定饲料中三聚氰胺限量。公告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农业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污染源调查显示,三聚氰胺可能通过环境、饲料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饲料中,但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6.
各地报刊文章选登国外渔用饲料加工技术一、电脑自动控制技术国外电脑自动控制技术早已应用在渔用饲料加工上。在一些大中型渔用饲料加工厂中,几十种饲料配方由电脑自控来精确完成,饲料加工、颗粒饲料的称量和包装,也用电脑自动控制,精度很高。在中央控制室内能显示彩...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禽种业》2009,(7):118-1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218号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我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聚氰胺污染源调查显示,三聚氰胺可能通过环境、饲料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饲料中,但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三聚氰胺的GC-MS法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C-MS法测定饲料中的三聚氰胺。饲料样品中的三聚氰胺经提取、净化、HPLC检测、衍生化、采用CG-MS方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对420批饲料进行检测,用试剂盒筛选后,HPLC法检测出疑似阳性26批,用CG-MS方法定性排除17批,试验表明,HPLC法三聚氰胺检测阳性率为6.1%,GC-MS法确证后阳性率为2.1%,此次GC-MS法回收率为92%。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福建省渔用饲料工业正处在稳定发展阶段,安全、卫生、符合无公害生态要求已成为衡量饲料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阐述了福建渔用饲料工业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阐明渔用饲料科技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农业部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对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有几种比较成熟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其中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气质检测方法(GB/T 22388-2008)上机耗时较长,且质谱图不太理想。与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气质检测条件进行比较,发现按照饲料中三聚氰胺气质方法(NY/T 1372-2007)改变质谱条件中的升温程序后,质谱图更为理想,回收率可达85%,说明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沿用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气质条件更快捷、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白木  子萌 《饲料博览》2002,(5):24-25
1 我国饲料的发展对水产的促进作用及不足   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用饲料工业发展很快,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高产、稳产起了重要作用.全国现有大中型渔用饲料厂360家,年生产能力270万吨,比1998年增加116万吨,累计生产渔用配合饲料130万吨,比1988增加近一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三聚氰胺在蛋白和蛋黄中的残留规律,用含不同剂量(10 mg/kg、50 mg/kg、100 mg/kg、500mg/kg、1 000 mg/kg)三聚氰胺的饲料饲喂蛋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摄食1 d、5 d和15 d时蛋白、蛋黄中三聚氰胺的残留。结果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添加浓度越大,其在蛋黄和蛋白中的残留量也就越高。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三聚氰胺残留在蛋白、蛋黄中都相应升高,但主要分布在蛋白中,第1 d时,最低剂量组蛋黄中没有检出三聚氰胺,第15 d,最高剂量组蛋白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最大,为14.784 mg/kg。  相似文献   

14.
鸡蛋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与残留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鸡蛋中三聚氰胺GC/MS分析方法,并对三聚氰胺残留在鸡蛋中的形成与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鸡蛋样品用三氯乙酸溶液提取,Cleanert P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液经氮气吹干后用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氨(BSTFA)进行衍生,进行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选择离子模式(99、171、327、342)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产蛋鸡用含三聚氰胺200mg/kg和1000mg/kg的饲料饲喂,连喂29d后进行消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前19d鸡蛋中三聚氰胺逐渐增加,然后略有下降,停喂后鸡蛋中三聚氰胺含量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5.
据从农业部获悉:据农业部近几年对饲料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饲料质量总体上是合格、安全的。在最近开展的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农业部共抽查2.27万批次饲料样品检测三聚氰胺含量,合格率为97.61%。对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全部封存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并且对企业依法进行了查处。  相似文献   

16.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木材加工、涂料等行业。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含量,但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就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产生的危害与控制措施加以阐述,以防止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湖州地区渔用饲料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湖州地区渔用饲料中的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和强力霉素开展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很低,需要用基质加标的方法去定量才能保证回收率以满足试验要求。在18份饲料样品中,共有8份饲料样品中测出1~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检出率为44.4%;其中金霉素的检测率最高,为33.3%。不同养殖品种所用的饲料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存在差异,这一方面与养殖模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养殖场的管理混乱有关。  相似文献   

18.
渔用配合饲料是根据各种养殖鱼类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要,将多种原料加工粉碎,按比例加工成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由于养殖对象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所需的配合饲料从营养成分到饲料形状规格都不同.一、渔用配合饲料的优点①配合饲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饵料系数低,养鱼效率高.②配合饲料通过加热使淀粉糊化,增加了黏结性,使营养成分在水中溶散极少,减少了饲料的浪费,减轻了对水质的污染,有利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③根据鱼的种类、规格、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可制成不同规格形状的适口饲料.  相似文献   

19.
窦炳军  段素云 《饲料博览》2008,(12):I0005-I0006
几个月来,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在畜牧业(饲料和乳品行业)引起了一场较大动荡,尤其是饲料中含有三聚氰胺的相关报道,产生了更大影响。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饲料产业环境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朱大帷 《新农业》2013,(11):11-12
三聚氰胺被非法添加到食品、饲料中以虚假提高蛋白质的含量,畜禽长期采食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死亡。三聚氰胺在生物体内无代谢转化,急性毒性很低,但与三聚氰酸联合作用会形成泌尿结石,造成继发性肾损伤、肾功能衰竭,甚至膀胱癌。近年来,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污染食品导致畜禽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三聚氰胺是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