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与扶贫绩效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电商扶贫"成为我国农村地区扶贫的一个重要战略模式。但该领域缺少对理论依据的研究,使电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存在扶贫针对性差、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出发,探索能力贫困理论对"电子商务+农村扶贫"的支持,以期为电商扶贫的开展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电商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利器,电商主流平台的京东、阿里和苏宁都针对农村市场开展了精准扶贫的实践。通过比较这三大电商平台的扶贫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出来自电商平台的扶贫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要提高农村电商扶贫效率,就要加强农村互联网金融普及力度;对电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差异化培训;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产业"的扶贫进程;同时加强电商平台的扶贫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电子商务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和农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改造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我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农村的信息化基础的明显改善和大批大学生返乡青年和新农人群体的出现,以及社会消费导向的转变,都给贫困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创新"互联网+流通+扶贫"的扶贫模式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融资方面资金的缺乏,以及相关电商人才的匮乏。我国电商扶贫的发展工作需通过国家政府技术以及资金上的不断支持日益完善,帮助贫困地区走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致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常德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2/3,农村脱贫致富意义深远,然而常德市目前农村精准扶贫存在以下障碍:农村情况错综复杂,不易精准识别;农村劳动力外移,帮扶措施不易精准扶贫实施;贫困农户的尚存旧思想观念;扶贫力量配备不足;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等。本文分析了障碍存在的原因,并最后从重构贫困区"互联网+农业"格局;完善"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逐步实现精准到户、精准到项目及精准到村等方面提出常德市农村"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电商扶贫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扶贫方式,通过"网货下乡"与"农产品进程"双向通道勾连农村与城市。基于通榆模式的实地调查,对通榆县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加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现实困境。将电子商务与农村贫困地区的特性相结合,必须提高电商扶贫的精准管理,促进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实现由"扶贫"到"扶智"的"造血式"扶贫方式的政策用意。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支农惠农的重要金融合作方式,"农业保险+农村信贷"模式在转移农产品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十三五"扶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目标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文章从"农业保险+农村信贷"模式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出发,结合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落后的销售方式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农产品销售发展也朝着计算机化方向不断进步。互联网的精确使用有利于实施具体的扶贫政策。本文重点研究果蔬类农产品的"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首先,从果蔬类农产品销售、管理模式和管理风险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对果蔬类农产品销售问题的重要性,总结了"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的果蔬类农产品销售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特点,寻求一种能够打破地域界限,突破扶贫瓶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性的脱贫模式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的"众筹扶贫"模式成效显著,对引领我国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从黑龙江省农村贫困地区扶贫模式入手,全面阐述"众筹扶贫"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实施"众筹扶贫"模式的可行性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众筹扶贫"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和我国供给侧改革政策推行的战略选择。扶贫需要先扶智和志,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口的智力水平,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以长远提升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能力。本文首先分析精准扶贫的内涵解析,然后分析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尝试探索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江西石城"请客不收礼"新民俗的移风易俗实践,促进了农村人情新民俗的诞生与扩散,对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新民俗具有强大韧性和高度弹性的制度特性,具有差序执行赋予制度适应性以及非正式制度带来非正式约束的制度优势;新民俗具有助力乡村文化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绩效,并通过衔接精准脱贫效力和扩大农村内需市场的礼金治理方式,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绩效。基于此,新民俗的扩散路径是基于人情往来地域多元化的现实基础,新民俗具有差序人情底层逻辑的总体特征和地方性仪式性人情的模式分类;基于新民俗创新扩散的时空性特征,需要因势利导的适时切入与因地制宜的本地化改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种农村贫困治理模式的剖析,探索农村贫困治理有效运行的机理。农村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必须坚持内源性发展,遵行"资源输入—资源承接—资源内生"的路径,借助外援资源催生内生资源,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农村贫困形成机理进行研究能为反贫事业提供有效思路。资本缺失是我国农村贫困的重要成因;农民的物质、人文和社会关系资本缺失造成部分农民贫困,并陷入贫困恶性循环。因此,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要向“三农”倾斜,并坚持城乡同时发展。要转变观念构筑全面经济发展平台,注重发展质量、扩大农民的政治话语权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以尽快减少和逐步消除农村贫困。  相似文献   

14.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在测度精准扶贫时期粤东西北地区12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且对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的减贫增收效应要大于中高收入水平群体。但是对于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减贫增收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为此,提出改善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深化发展"普惠金融+产业项目"的产融结合扶贫模式和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素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的完美收官,标志着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总结脱贫经验有助于理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思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起步于理念的改变,我国在基本国情基础上,借鉴国际乡村建设理念制定的乡村发展战略具有科学性,但国情差异使得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能成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指导。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障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将面临思想困境、机制困境、现实困境、产业困境、动力困境等多重困境,因此实现二者有效衔接需要推动发展观念转变、减贫战略转型、工作体系转型、发展动力转换以及政府政策转向。未来研究中,需要利用全新的视野、思路、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理论整合、方法创新和全面的实证考察,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进行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东省连南县为例,介绍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简称"双到")的扶贫瞄准机制,即根据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特点,制定发展规划,明确贫困户对应的帮扶责任人和考评标准。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广东省有效地提高了贫困户收入,降低了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提高了农民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活跃了农村经济。"双到"扶贫项目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案例,为实现低保和扶贫的衔接、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动态贫困瞄准、扶贫任务的"官员问责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依然存在,精准健康扶贫仍然面临着严峻任务。为精准把控农村贫困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现状和问题,采取实地和在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北、山东、湖南等省部分地区农村老年人开展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贫困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中,存在农村贫困老年人对健康扶贫缺乏了解、健康扶贫工作精准性不够、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健康扶贫的做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贫困老年人精准健康扶贫路径,以有效、科学、有序地化解精准健康扶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基于对重庆涪陵的实践分析,探讨通过做好政策保障以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方法/过程】以涪陵区2004-2018年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涪陵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农民减贫;提高人力资本密集度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挣得能力。要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这就要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升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效应;提高乡村自治与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减贫动力;完善社会扶贫协作联动机制,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