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介绍孤雌生殖、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定义入手,对诱导剂、诱导方法、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机理、植株的结实特性、孤雌生殖系的鉴定、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展望,希望能为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药剂诱导孤雌生殖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甲亚砜、青鲜素和秋水仙碱等药物处理269份未授粉的玉米雌穗花丝,诱导孤雌生殖获得结实,并从中选出11个较好的纯合二倍体.鉴定表明,这些纯系在纯度、遗传稳定性和配合力等方面与常规自交系相似.纯系所配的杂交种比对照烟单14号增产1.9~12.6%.穗长、穗粗、穗粒数的平均杂种优势分别比对照种高10.3%、4.7%和24.0%.  相似文献   

3.
就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选育及其产生单倍体的途径,鉴别和加倍等关键步骤进行了综述,并就国内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技术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玉米孤雌生殖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玉米进行药物诱导孤雌生殖自交 ,对 4个姊妹系籽粒产量的配合力分析 ,结果表明 :姊妹系间籽粒产量的配合达到极显著差异 ,部分孤雌生殖系配合力超过其双亲  相似文献   

5.
影响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玉米自交系的选育速度,2009年进行玉米孤雌生殖试验,研究了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方法和效果.试验采用MH(青鲜素)、DMSO(二甲基亚砜)和COL(秋水仙素)3种药剂,5种试验处理,对6份不同遗传背景材料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在已处理的250穗中,平均诱导率为0.022%~0.257%;化学药物配比最佳组...  相似文献   

6.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Stock6的表现及其遗传改良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 Stock6进行了单倍体诱导测验,并针对其存在缺点进行了杂交和回交改良。试验结果显示,用 Stock6对高油玉米、甜玉米和普通玉米均能诱导出一定频率的单倍体(平均为0.94%)。在杂交籽粒中,Navajo 斑纹标记的表达强度受母本遗传背景影响较大,在甜玉米和高油玉米背景下表达较弱。通过对 Stock6的杂交或回交改良,已经获得了大批籽粒 Navajo 斑纹标记较深、胚面大、花粉量多和结实率高的后代穗行,其中个别穗行的诱导率较 Stock6有了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还初步证实了诱导性状的超亲分离特点。  相似文献   

7.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玉米育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玉米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Pa2晋代同时进行测交,经产量比较和田间农艺性状调查,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杂交种。通过产量性状配合力比较,药剂诱导的玉米无融合生殖系的遗传性状和配合力表现与常规技术选育的自交系无异。证明药剂诱导孤雌生殖是玉米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应用单倍体诱导系生产玉米单倍体进行自交系选育是一种快速玉米育种方法。单倍体诱导系选育是应用活体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前提,而在热带地区却缺乏高效生产单倍体的诱导系。为了选育高效生产热带玉米种质单倍体的诱导系,利用热带玉米种质持续改良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农大高诱1号,系谱法选育出桂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6个,并将其应用于9个不同的热带玉米种质评价其生产单倍体的效果。桂诱系列诱导系生产单倍体的平均频率为2.24%~4.64%,比高诱1号(1.48%)有大幅提高,其中GI1的平均诱导率(4.6%)为高诱1号的3.14倍。迪卡008×GI1和墨白1号×GI3的单倍体诱导频率分别为7.35%和7.22%。同时,3个桂诱系列诱导系通过籽粒颜色标记鉴定单倍体的准确率也获得提高,最高的GI4平均鉴定准确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0.
由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的玉米单倍体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俊杰  陈梅香  刘志增  祝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29-9430,9469
[目的]介绍由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的玉米单倍体的鉴定方法。[方法]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的单倍体为材料,根据籽粒Navajo标记和ABP1紫色植株显性双标记系统对诱导产生的单倍体进行鉴定,对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显微观察。[结果]籽粒Nav-ajo标记和ABP1紫色植株标记可淘汰大量杂交二倍体,细胞学鉴定可直接验证其他表型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结论]以上方法对于孤雌生殖单倍体的鉴别是可靠的。这些单倍体鉴别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利用它们可以提高单倍体鉴定效率。  相似文献   

11.
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选育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涵义,近等不育系是指除对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育性恢复能力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存在差异外,其他遗传背景与不育系完全相同的水稻品系,培育近等不育系的最终目的是培育不育系。介绍了水稻近等不育系的选育途径和育种实践,指出并分析了水稻近等不育系在选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近等不育系的遗传改良和加快不育系育种进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进的不育材料,通过测交和回交手段,筛选出1份不育株率达100%的保持系,恢复系的筛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辣椒三系选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引进的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植株和多种类型的自育材料,经4~5代测交、自交、回交得到新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同时筛选出多个较优的恢复系.研究发现,在测交或回交组合育性分离时,回交父本株系内不同单株对雄性不育的保持能力差异很大,甚至会影响到不育系选育的成败.因此,在测交或回交后代出现育性分离时,需要选择测交(或者回交)父本自交后代的多个不同单株进行成对回交,再根据回交后代的育性表现,淘汰具不良基因型(N(MsMs)、N(Msms))的回交父本,而不育株与基因型为N(msms)的父本饱和回交后将得到新的不育系和同型保持系.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Lm型蓖麻—矮秆Lm型雌性系的两用系aLmAB2为研究对象,在显微学水平上研究其后代两性、单雌、标雌系3种类型花序分化过程中的差异,确定植株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时期,以期为东北生态型蓖麻的栽培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aLmAB2蓖麻的3种花序类型花芽分化的转变期在5~6片真叶期;花序为圆锥花序,花序上的小花排列紧密程度为两性系〉单雌系〉标雌系,锥底直径大小排序为两性系〉单雌系〉标雌系,不完全花;在7片真叶期时开始出现柳叶状功能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在线监测技术作为智能输电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一思想,研发了覆盖全国各网省公司的输电线路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简述了其系统构成及技术特点,建立了覆冰厚度、舞动机理、绝缘子污秽分析等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监测主副分机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3个粳型不育系中可育株的来源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可育株分别来自保持系及其他品种串粉而成的杂交一代或同质恢等;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纯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CAD技术现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绘图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有时其并不能满足各个行业的特殊要求.为此,针对此类问题,就如何在线型定制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将玉米杂交种西农11号双亲的姊妹系分别回交转育成具有双,C型细胞质类型的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测交鉴定出西18恢复系,用2个隔离区配制出西农11号的正,反交杂交种,同时繁殖了双168ms和西18ms以及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种子,此法不仅在玉米制种时利用了雄花不育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有效地减少了隔离区数目,简化了繁殖制种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玉米雄性不育系双168ms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回交转育法将玉米自交系WN11转育成为双型雄性不育系双168ms.通过田间直观性状鉴定和显微镜下镜检,均表明双168ms的雄花不育性及其稳定性是可靠的.用自交选育法结合测交育性鉴定,选育出双型雄性不育的恢复系西18,用其与双168ms杂交,杂种一代雄花散粉能力达到100%.布点试验结果表明,双168ms×西18与普通胞质的同组合杂交种比,其籽粒产量均稍有增加.因此,西农11号的双型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高粱不育系或保持系中同质恢复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认为机械混杂及人为盲目地繁殖、使用不合格的不育系或保持系是“同质恢”产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