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配电网的实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能源、环境、气候、技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挑战,美国和欧洲率先进行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我国也提出要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网的智能化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解决我国配电网架构薄弱、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智能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处理、通信、微网技术、配电网EMS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化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使整个系统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现代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技术上体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是实施基础;自动化是实现手段;互动化是系统要求。坚强、智能化电网离不开先进的通信技术,稳定、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是智能电  相似文献   

3.
根据巴林左旗农网特点,充分利用电网已有建设基础,以智能化农网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坚强农网,以提高智能化水平为目标,不断完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功能,着力增强电网与客户、与各类新型能源的互动功能,努力打造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并完善创新适应智能化农网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电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电网"两头薄弱"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迅猛,社会用电友好互动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挑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在于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从本质上看,坚强智能电网就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集成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联接大型能源基地、分布式电源和各类电力客户的"能源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综合平台。当前,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友好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电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电网“两头薄弱”问题亟待解决,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发展迅猛,社会用电友好互动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挑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在于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从本质上看,坚强智能电网就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集成现代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联接大型能源基地、分布式电源和各类电力客户的“能源互联网”,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综合平台。当前,要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友好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方晴 《农村电气化》2011,(10):45-46
1智能电网的概述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坚强”和“智能”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内涵,“坚强”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而“智能”则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及互动化。  相似文献   

7.
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必要性及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电网是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坚强、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是新时期国家电网公司对农电工作提出的新任务,也是实现农网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把农网建设成比较坚强且智能化水平较高的供电网络,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和新能源发展的需要,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需要超前谋划,深入研究,准确把握,科学组织,有序推进.笔者就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必要性及注意的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提高农网的智能化水平,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在部分单位进行农村智能配电网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9.
<正>1建设原则科学规划。科学制定智能配电台区的研究方向及技术路线,确定农村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建设原则。试点先行。在对现有技术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建设试点工程,为全面推进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提供经验。注重实效。按照智能化建设目标,解决好农网智能设备少、技术水平低、网架不坚强、通信不完善等问题。集成创新。充分共享和利用现有的先进、实用技术成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完善,逐步满足电网智能化建设要求。2建设目标实现集配变参数监测、保护、计量、通信、动态无功补偿控制、谐波抑制和三相不平衡治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台区。以动态补偿无功功率、消除谐波畸变、治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正在展开,而农村低压电网分支线多、节点多、设计不规范、设备选用不合理的现象突出,故障发生率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次改造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顺应现代电网发展趋势,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方向,进行农村低压电网智能化改造,实现农村低压电网的升级,满足新农村发展的用电需求。下面,结合山东省夏津县电业总公司在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升级过程中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智能配电台区应用功能及其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智能配电台区系统是一项技术密集、集成度高、涉及领域广泛的信息系统。它包括对台区的信息监测、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经济性分析、能耗损失分析、信息报警和信息互动等功能,是一套完整全面的对台区各种状态和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国家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和配套的关键技术之一,智能配电台区系统对于实现智能电网和坚强电网,提升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工程建设规范化水平,满足农网智能化发展需要和客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的新要求,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目标,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支撑。智能变电站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智能变电站工程建设技术复杂、工程实施难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目标。对于农村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更是要求加快建设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  相似文献   

14.
闫琳琳  余潞 《农电管理》2010,(10):50-51
<正>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全面推进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在此大背景下,浙江省海盐县供电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局长周之鸣更是在上任之初便提出探索"学习型创新型、精益化智能化"的"两型两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智能电网建设与有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电力优质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配电网智能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提高专用变压器用电客户营销管理基础,提升营销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从而真正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专用变压器用电客户费控装置(以下简称费控装置)应运而生。1费控装置应用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指电网的智能化,未来电网以智能电网为主,已是大势所趋。据此,主要介绍智能电网的相关定义、智能电网的特征、智能电网发展的前世今生、国内外应用情况分析,论述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电网在经济、安全、可靠性方面都有极大保证。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电网公司从能源电力可持续发展出发,创新提出并大力实施"两个转变"战略,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着力推动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国网嘉善县供电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在智能电网发展上取得了成效。嘉善县以建设智能电网为基础,强化技术创新和智能化便民服务,全力保障社会安全用电、绿色用电。2013年,嘉善县完成智能电网投资1.4亿元,已累计保  相似文献   

18.
巴林左旗农电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总体部署,以建设智能化电网为目标,围绕优质服务与行风建设、电网建设与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新型农网建设,使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农电企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企"之路。巴林左旗农电局锁定"走科技强企之路,加快智能电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部署,农网智能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也提出了建设以农网智能终端为核心的智能配电台区的规划。随即,全国9个县市的试点工程建设相继启动,台区智能化浪潮空前高涨。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标准基本已确定了台区智能化的建设模式,本文就从农村台区管理现状分析开始,对智能化台区的建设模式进行探讨,找出现有方案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1农网智能台区试点建设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感器和电子通信技术的更新,电网智能化已成为我国电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支撑,不仅要起着常规变电站连接供电侧、输电侧、客户侧的纽带和电网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命令执行基本作用,还要实现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并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自动控制、智能化调节、在线分析决策、与相邻变电站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