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菁  迟德钊  吴昆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73-14577
[目的]探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栽培措施对青稞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昆仑12号青稞品种为试材,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青海省西宁市和门源县两地青稞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和播种量3项栽培措施应用水平的量化关系。[结果]西宁市各试验因素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播种量,因子间互作效应表明氮肥施用量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强,最佳栽培方案组合为纯氮施用量、纯磷施用量和播种量分别为77.250~114.450 kg/hm2、35.100~52.650 kg/hm2、150.000~187.500 kg/hm2;门源县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种量、氮肥、磷肥,因子间互作效应表明对产量的影响因素为氮肥施用量和磷肥施用量,最佳栽培措施方案组合为纯氮施用量、纯磷施用量、播种量分别是49.050~99.600 kg/hm2、44.100~65.700 kg/hm2、262.500~318.750kg/hm2。[结论]为青藏高原青稞高产优质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冀北坝上地区燕麦产量较低且年际间波动剧烈,探究品种多样性对燕麦种子产量稳定性的影响,对保证燕麦高产和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坝莜3号、蒙燕1号、坝燕6号、甜燕麦、白燕18号和KONA(美国)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2017-2019年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和产量变化,并揭示燕麦产量变异的气象决定因子。[结果]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在78~99 d之间,其中坝莜3号生育期最长。同一品种生育期年际间变异较高。2017年、2018年和2019年6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2 872.51~5 860.55 kg·hm-2、3 194.70~4 841.50 kg·hm-2和3 117.50~5 193.75 kg·hm-2,年际间变异为11.7~29.2%。6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分别为4 424.61、4 158.46和3 865.71 kg·hm-2,干旱年份(2019年)品种多样性的产量优势更加明显。品种多样性显著降低年际间产量的变异,6个品种平均产量的年际间变异率仅为6.7%。出苗-孕穗期降水量(PE-B)...  相似文献   

3.
[目的]弄清不同榨菜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和氮效率差异。[方法]以榨菜品种涪杂2号和永安小叶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503、004、50 kg/hm2)对2个榨菜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永安小叶和涪杂2号对氮肥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永安小叶对低氮的适应能力和对高氮的忍耐能力比涪杂2号强;不施氮和高量施氮(450 kg/hm2)处理使永安小叶的生物学产量均显著高于涪杂2号。永安小叶对氮素的吸收能力比涪杂2号强,平均多吸收N 18.6 kg/hm2;涪杂2号对钾的吸收能力比永安小叶强,平均多吸收K 12 kg/hm2;二者对磷的吸收能力相当。在一定的施氮水平下,榨菜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涪杂2号为255~315 kg/hm2,永安小叶为285~360 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为天9号的最佳氮、磷、钾、锌施肥配比。[方法]以为天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为天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是影响为天9号产量和米质的最大控制因素,最佳施肥组合为N2P3K3Zn3,即氮、磷、钾、锌肥用量分别为195、150、150、15 kg/hm2,可获得9 750 kg/hm2以上的高产。[结论]为天9号高产优质的施肥原则为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微量补充锌肥。  相似文献   

5.
赵阔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35-36,71
[目的]研究花培5号拔节期适宜的氮肥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研究拔节期氮肥用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氮肥用量为37.5~225.0 kg/hm~2时,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225.0 kg/hm~2时产量下降。[结论]安徽省沿淮花培5号在拔节期的最佳氮肥用量在225.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辽星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肥密管理模式。[方法]以辽星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氮肥运筹方式及插秧密度对辽星1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最适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为9 550.5 kg/hm2,经济效益最高;在此基础上,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产16.7%;插秧密度为33.3 cm×15.0 cm时辽星1号产量较高。[结论]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和种植密度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杨艳  冷远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47-1649,1652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玉3号、安单3号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顺单6号、遵玉3号的产量与安单3号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株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穗位高、穗长、秃尖与产量呈负相关,只是相关性的显著性各有差异。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论]在玉米栽培中,要充分利用对产量有利的影响因子,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各因子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个早稻品种最佳氮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个早稻品种在江汉平原的最佳氮肥施用量。[方法]对两优9168和华两优103进行225、150和75kg/hm2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筛选2个早稻品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结果]供试品种间生育期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氮肥施用量对生育期影响极显著,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水稻全生育期有延长趋势;氮肥施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氮肥施肥量的减少,产量呈递减趋势;氮肥施用量对经济系数影响显著,且均在150kg/hm2水平下经济系数最大。[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轻度盐碱地蓖麻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蓖麻的最佳高产栽培措施。[方法]在轻度盐碱地上,以蓖麻杂交种通蓖6号为试验品种,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设置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为参试因子,采用四元二次通用设计,研究了高产栽培措施。[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4个主要栽培因子对通蓖6号产量影响的大小次序为密度、磷素、钾素、氮素。蓖麻产量大于2 499.23 kg/hm2水平下,最佳栽培措施为:密度为23 918~25 514株/hm2,氮肥(纯氮)用量为131.000~230.500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42.000~76.125 kg/hm2,钾肥(K2O)用量为50.175~75.525kg/hm2。[结论]为中低盐碱地蓖麻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施氮对不同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因品种科学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郑单958和浚单202个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氮素吸收积累与氮肥效率的影响,明确2个品种施氮效应差异。[结果]施氮对2个夏玉米品种增产显著,郑单958在低氮时产量和收益最高,分别为12051.18kg/hm2和1722.40元/hm2,而浚单20在高氮时产量和收益最佳,分别为13166.00kg/hm2和1343.92元/hm2;在0、240和450kg/hm23个氮水平下浚单20比郑单958分别增产9.90%、5.20%和12.00%。施氮条件下,浚单20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郑单958,高施氮量有利于浚单20获得较高的蛋白质产量。高氮水平下浚单20的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郑单958。[结论]生产中郑单958适宜施用较低的氮肥用量,而浚单20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可获得较好收益。该结果为科学施用氮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西藏拉萨地区不同施氮量对鸭茅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拉萨地区进行不同施氮量(尿素)对鸭茅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鲜(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植株生长速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但当施氮达到一定量时,其产量不再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7个处理的鲜(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尿素施量160~240 kg/hm2的鲜(干)草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施量160 kg/hm2的鲜(干)草产量最高;施尿素的鸭茅种子产量与未施者差异显著,施量160~280 kg/hm2的鸭茅种子产量较高;施量120~200 kg/hm2的鸭茅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施肥水平;对于牧草高效生产的经济效益而言,尿素施量为160 kg/hm2的处理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及施肥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在广西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栽插密度与施肥量的L9(34)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栽插密度(A)、施氮量(B)、施磷量(C)和施钾量(D),各因素均对应3个试验水平.测定小区鲜薯产量,对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条件下,栽插密度因素对京薯6号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施钾量和施氮量,施磷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栽插密度和施钾量对京薯6号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施氮量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在广西南宁地区种植京薯6号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a,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别为纯N 135 kg/ha、P2O5 45.0 kg/ha、K2O270 kg/ha.  相似文献   

13.
对科尔沁沙地进行4个饲用燕麦(Avena satiua)品种产量特性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种植的优良饲用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乳熟期收获的饲草产量显著高于抽穗期(P<0.05);抽穗期饲用燕麦干草产量排序‘梦龙’>‘甜燕1号’>‘贝勒’>‘牧马人’;乳熟期饲用燕麦干草产量排序‘甜燕1号’>‘梦龙’>‘贝勒’>‘牧马人’;抽穗期‘梦龙’品种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甜燕1号’茎叶比与其他3品种比较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综合评估‘甜燕1号’和‘梦龙’可作为科尔沁沙地推广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转饲”和种植业结构调改的背景下,研究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3种栽培牧草产量差及影响因素,为揭示牧草生产潜力和制定牧草高产高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以“苜蓿产量 施肥”、“黑麦草产量 施肥”、“燕麦草产量 施肥”、“牧草栽培技术”、“Alfalfa, Fertilizer, China”、“Alfalfa, Irrigation, China”为关键词,共收集目标文献176篇,其中关于中国苜蓿的文章101篇、黑麦草的文章51篇和燕麦的文章24篇。总结中国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和产量差。通过分析施肥、播种和灌溉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阐明影响牧草产量差的因素及消减途径。【结果】当前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的产量潜力分别为24、26和22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产量潜力的28%、63%和41%。氮磷肥的施用、播种和灌溉可以显著地影响牧草产量,苜蓿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2 kg·hm-2,磷肥(P2O5)141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20 kg·hm-2,最佳灌水量约为5 737 m3·hm-2;黑麦草的产量最佳施肥量约为氮肥(N)585 kg·hm-2,磷肥(P2O5)46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30 kg·hm-2;燕麦草的产量最佳施氮量尚没有明确的结果,在施氮量<225 kg·hm-2时,燕麦草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线性的增加,其产量最佳施磷(P2O5)量约为128 kg·hm-2,最佳播种量约为180 kg·hm-2。【结论】中国栽培苜蓿、黑麦草和燕麦草有很大的增产空间,增产潜力分别为17、10和13 t·hm-2。合理的施肥、播种和灌溉可以缩小产量差,优化施肥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3.4 t·hm-2,黑麦草增产约1.5 t·hm-2,燕麦草增产约4.2 t·hm-2。优化播种量可以使苜蓿增产60%,燕麦草增产78%,但是仅通过优化播种量并不能使黑麦草增产。优化灌溉量可以使苜蓿增产约9.1 t·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索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玉油1号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实现良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相配套,以便在云南省适宜区推广应用。[方法]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1号在玉溪市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播种期、尿素施用量、密度,其中仅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播种期对玉油1号的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正相关,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玉油1号的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15—20日,密度为18万~21万株/hm~2,种肥及苗肥共施用525 kg/hm~2尿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元素合理配施对苜蓿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铵、过磷酸钙和氧化镁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肥料对苜蓿干物质产量的影响顺序为硫酸钾〉氯化铵〉氧化镁〉过磷酸钙。其中,硫酸钾对苜蓿干物质产量有显著影响,硫酸钾和氧化镁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结论]获得苜蓿干物质产量为19 224.6 kg/hm2以上的优化方案为硫酸钾163.235~181.679 kg/hm2;氯化铵155.877~174.258 kg/hm2;过磷酸钙566.177~632.924 kg/hm2;氧化镁30.060~33.628 kg/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栽培方式对饲用苎麻鲜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闽饲苎1号等饲用苎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并分析饲用苎麻刈割高度对其茎、叶饲用价值影响。[结果]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饲用苎麻品种闽饲苎1号、尿素量300 kg/hm~2、刈割高度90 cm,鲜草产量最高(137.85 t/hm2);70 cm刈割处理饲用价值最高(141.52%)。[结论]在追求饲用苎麻(闽饲苎1号)鲜草产量时,90 cm时刈割比较合适;在追求饲用苎麻相对饲用价值时,70 cm时刈割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二号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黔花生二号的丰产栽培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黔花生二号产量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氮、磷、钾)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量模型。[结果]黔花生二号获得高于4 305.3 kg/hm2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是:播种密度为28.29×104~28.69×104株/hm2;尿素施用量为136.875~163.125 kg/hm2;过磷酸钙施用量为423.750~476.250kg/hm2;硫酸钾施用量为136.875~163.125 kg/hm2,其中N∶P2O5∶K2O=1∶2.08∶2.17。[结论]影响黔花生二号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密度和钾肥,其次是磷肥和氮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生物有机肥在西藏大棚番茄栽培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为试材,设置8个不同用量的处理,研究了有机肥的施用对大棚番茄成活率、结果初期的株高和茎粗、每株穗数、每穗果数和单果重的影响。[结果]有机复合肥在低用量下对番茄定植成活率无明显影响,用量超过0.500 kg/m2时,随着用量的增加,出现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复合肥用量的增加,番茄株高、番茄单果重和前期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250和0.375 kg/m2用量的处理株高最高。0.375和0.500 kg/m2用量的处理单果重最好。0.375 kg/m2用量处理的番茄前期产量最高,0.250 kg/m2用量的处理次之,0.875 kg/m2用量的处理最低。[结论]在大棚番茄上,拉萨龙湖生物有机肥的适宜用量为0.250~0.375 kg/m2。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土壤渗透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代表性土壤的渗透性能。[方法]从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阿里等地区采集黏土与砂壤土,测定其基本性质和渗透性能。[结果]西藏3地区土壤的渗透系数变化为0.93×10-3~7.82×10-6cm/s;土壤渗透性能存在着空间上的变异性,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渗透性能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孔隙类型和土壤黏粒含量均对渗透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渗透系数的大小与含水量、土的结构、颗粒组成、密实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