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蒲智  孟晓燕  陈艳红  吴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867-10869
地物光谱特征是遥感机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遥感应用研究的重要依据.盐碱土的反射光谱特性反映了盐碱土的理化特征.以干旱区3种典型的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测量了不同含盐量和含水率的土壤反射率光谱,并分析了其光谱特征.结果表明,3种盐碱土的光谱反射率在干燥状态下有明显的高低规律.经过去包络线处理后,3种盐碱土在干燥状态下具有明显不同的光谱特征,且在干湿两种状态下,两个水分吸收谷处的吸收深度的深浅均具有明显的深浅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将3种类型的盐碱土区分出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盐碱化土壤参数反演和分类,以及盐碱土监测等遥感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2.
粒径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粒径是影响土壤光谱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土壤粒径与土壤光谱的关系,以山西省闻喜县的冬小麦麦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7个土壤粒径(2,1,0.5,0.25,0.154,0.125,0.074 mm)及相应的土壤光谱,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条件下土壤光谱反射率、土壤粒径与土壤光谱的相关性,研究土壤粒径对土壤光谱的影响及土壤光谱与粒径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粒径大小对土壤的光谱曲线的形状以及光谱特征位置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土壤光谱反射率呈现不同幅度的升高;分析不同土壤粒径光谱反射率的平均变化率可知,小于0.154 mm的土壤粒径对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影响最大,位于近红外波段区域;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和光谱反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波段2 100 nm附近的相关性达到最大,相关系数可达-0.74,表明该波段与土壤粒径具有重要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生理生化指标的定量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土壤水分对土壤光谱的影响机理,并为其他土壤参数的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野外光谱反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光谱分析法研究土壤水分光谱特征及土壤水分特征波段。[结果]波长740、1 768、1 962、1 450、2 216 nm是土壤水分的吸收带。[结论]土壤光谱反射率比变化主要依赖于土壤含水量状况和波长。在波长较短的部分,土壤反射率随土壤水分变化迅速,而对于波长较长的部分,水分的吸收起显著的作用,反射率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4.
荒漠公益林中典型灌木树种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面高光谱仪测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梭梭和柽柳的冠层光谱,结合遥感影像分析比较了两种灌木树种的光谱响应曲线差异。结果表明:不论是沙土还是盐碱土,柽柳在近红外波段内反射率均高于梭梭,并根据这一规律性总结出了基于光谱特征的梭梭和柽柳的识别模型,最后对不同树种的光谱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南橡胶园砖红壤的光谱反射特性,为海南胶园土壤分类提供光谱特征的分类指标.[方法]采用ASD Field Spec3高光谱仪采集土壤光谱反射率,对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海南胶园砖红壤光谱反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海南橡胶园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反射率光谱曲线走势相似,除加来农场只在1900 nm附近出现微弱水分吸收谷外,其余在1400、1900和2200nm附近光谱曲线均出现明显的吸收谷.但不同土壤类型,光谱反射率强度不同且一些特征吸收带出现的位置和表现的相对强度也不同;胶园土壤中有机质和铁离子的含量共同影响着同种母质发育的不同土壤类型的光谱特征,海南土壤中普遍富含铁而有机质含量少,一般铁对光谱的贡献要大于有机质;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光谱特征有很大差异,玄武岩发育成的砖红壤光谱特征最特别,反射率始终最小,且只在1900nm附近出现微弱水分吸收谷,土壤类型最易鉴别;通过对光谱聚类分析对橡胶园砖红壤进行简单的分类,结果显示所得分类土壤之间光谱反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且随着土壤母质、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及铁离子含量的不同而表现一定的光谱特征差异,因此土壤反射光谱可作为土壤分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用光谱反射率诊断小麦叶片水分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应用地物光谱仪探讨了小麦叶片含水量对近红外 (NIR)波段光谱吸收特征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45 μm附近的光谱反射率强吸收特征可敏感地反映小麦叶片的水分状态 ,适于作为地面遥感探测指标应用。根据大量观测数据建立了叶片含水量与吸收深度及吸收面积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式 ,从而提出一种利用光谱反射率诊断小麦叶片水分状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模型。[方法]选取陕西省横山县作为研究区,以野外原位光谱测量数据和实验室内测得的土壤含水量为基础,进行高光谱数据处理,分析土壤含水量的光谱特征;对实测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倒数、对数、均方根及其一阶导数微分等光谱变化换,计算高光谱指数,并与土壤样本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对土壤含水量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含水量监测模型。[结果]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光谱反射率呈减小趋势。土壤含水量与光谱指数的特征波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有模型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模型精度验证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含水量相关系数较高,特别是反射率倒数一阶微分模型,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相关系数为0.88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模型可行有效,通过了有效性检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反演研究区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8.
选取云南农业大学某试验地为研究区域,一方面利用无人机挂载多光谱相机获取研究区域的多光谱遥感影像,通过对比多光谱单波段反射率以及多光谱影像发现,绿光和红光波段对3类土壤较为敏感,且反射率具有明显差异,对多光谱数据进行8种合成指数计算后发现,红绿比值指数(RG)对3种土壤的区分效果最优;另一方面利用美国ASD公司的FS4 NG地物光谱仪对获取的土壤样本进行多光谱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土壤样本进行区分,一阶微分变换后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提供了85%的光谱信息,而二阶微分变换后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提供了95%的光谱信息,且后者区分效果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9.
以博斯腾湖西岸湖滨带为研究区,利用ASD Field Spec 3便携式光谱仪对土壤样品反射率进行测量,结合土壤盐分数据,建立研究区土壤含盐量估算模型,探讨土壤盐分含量和反射率曲线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类型以硫酸盐为主;土壤样品光谱曲线形态特征相似,且基本平行,土壤光谱曲线在400~1 500、1 900~2 100和2 100~2 300nm区域出现明显的吸收带;在350~1 350、1 430~1 750和1 950~2 400nm区域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盐分含量相关系数较其他波段大,曲线平缓,相关系数均值为-0.35,且光谱反射率的一、二阶导数微分均可以增强反射率与土壤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由土壤光谱发射率一阶导数微分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盐分含量,相关系数为0.90,均方根误差为0.22。  相似文献   

10.
人工合成氧化铁矿物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合成和去除技术与光谱测定技术,研究了人工合成氧化铁矿物对土壤的反射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人工合成针铁矿后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在350~600 nm和840~1100 nm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含不同比例人工合成针铁矿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418 nm处,另外在932 nm处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差值。添加人工合成水铁矿后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在450~720 nm和860~1400 nm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另外在1900 nm处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含不同比例人工合成水铁矿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51 nm处,另外在946 nm处和1900 nm处也有比较大的差值。添加人工合成赤铁矿后土壤的光谱反射曲线在450~720 nm和860~1400 nm波段有明显的吸收谷,含不同比例人工合成赤铁矿的土壤光谱反射率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517 nm处,另外在916 nm处也有比较大的差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的土壤游离铁精确预测模型,简单、快速、经济地预测土壤游离铁,有助于研究土壤发生和分类。【方法】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铁铝土、富铁土、淋溶土和雏形土等82个旱地土壤剖面的B层土壤,进行室内土壤化学分析、光谱测定,分析不同光谱变换后的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游离铁含量的相关性。基于特征波段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法建立土壤游离铁含量光谱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预测偏差(PRD)确定最优模型。【结果】土壤光谱曲线分别在457、800和900 nm波段附近有明显的游离铁吸收和反射峰特征;土壤游离铁含量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呈负相关;原始光谱经过微分变换后,游离铁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显著提高;基于400~580和760~1 300 nm特征波段和一阶微分光谱变换的SML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验证集的R2和RPD分别为0.85和2.62,RMSE为8.41 g·kg~(-1)。【结论】将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土壤游离铁含量高效快速地预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广西旱地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游离铁含量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应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很好地建立土壤游离铁含量反演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CBERS-02卫星遥感图像的棉花光谱识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南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棉花产区,准确及时地获取棉区播种面积及长势状况对于棉花生产与管理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005年7月10日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卫星CCD1-4波段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分析了阿拉尔垦区棉花、果园、草地、居民地、盐碱地及水库6种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以CBERS-02卫星CCD1-4图像DN值及NDVI值组合为条件构成判断表达式,从而建立了棉花遥感光谱识别模型,并采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空间建模方法提取了棉花面积及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地区主要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地区使用GER野外光谱仪测定了一些农作物、野生植被和土壤的反射光谱,初步创建了为本地区遥感应用的光谱数据库,比较了野生植被、作物及土壤光谱特征,讨论了高分辩率光谱数据在植被及土壤制图中的应用,并提供在Internet上查询已获得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4.
稻叶瘟对水稻光谱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通过对4个感染不同等级稻叶瘟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进行测试,并对光谱反射曲线进行微分分析,研究了绿光区、红光区和近红外区反射光谱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绿光区、红光区和近外区的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病情程度的加重分别呈现下降、上升和下降的趋势;绿光吸收边缘的特征波长值发生红移,红光吸收边缘和近红外吸收边缘的特征波长值发生蓝移。受害轻时近红外区反射率变化幅度大,受害重时绿光区和红光区反射率变化幅度大。本研究为应用遥感技术早期探测稻叶瘟的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高度下地物的光谱特征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高度下地物的有效快速识别方法。[方法]以2016年8月7日200 m高空高光谱影像和2016年9月25日100、200、300 m高空高光谱影像共4景影像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高度下地物的高光谱特征变化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高度下地物的分类精度。[结果]不同高度下,植被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随着高度的升高,植被特有的特征如"绿峰"降低、"红谷"升高、"红边位置"出现"红移",在近红外范围内,光谱反射率降低;综合考虑人工参与程度、处理时间和分类精度等方面,基于ISODATA法可实现不同时期、不同高度下地物的快速识别研究。[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土壤光谱特性及光谱反射率与苏打盐渍土含盐量的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认为,可利用光谱反射率区分盐碱土、风沙土、淡黑钙土和黑土,为其在TM单波段影象上的解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干扰因素差异甚微的情况下,经过对苏打盐渍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光谱反射率与苏打盐渍土表层0~5厘米含盐量极显著相关,可建立二者之间相关的回归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实用性进行检验认为,基本可利用光谱反射率由回归方程推算苏打盐渍土表层含盐量。为苏打盐渍土速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柽柳、梭梭和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霸王、四合木、白刺、油蒿、红砂等7种荒漠植物为对象,通过获取各植物的冠层光谱反射率,采用光谱学分析法,提取光谱吸收特征参数,确定荒漠植物识别的最佳波段。结果表明,各荒漠植物的波谷波长位置接近,吸收波段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具体看,梭梭和柽柳的波谱吸收特征更相近,其他5种植物更相近。应用二阶导数方法,在350~1 350 nm建立了5个具有植物生化意义的谱带,并得到典型荒漠植被识别的12个最佳波段。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荒漠植被遥感识别和分类提供参考,也为荒漠植被生态监测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较传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反演推算更为方便快捷,且能进行大范围的原位监测,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本文旨在针对已有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领域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述高光谱遥感的技术原理及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测定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宏观层面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向与热点。本文总结了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的光谱响应特征波段及与重金属元素高度相关的土壤组分,从近地传感高光谱、高空高光谱遥感、低空高光谱遥感3种技术角度切入,论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测定的技术特征及发展历程,并展望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测定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