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1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规律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是影响苹果生产和造成死枝、死树的毁灭性病害。腐烂病一年中有两次发病高峰,第1次发病高峰期在3~4月,也是全年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防治上的关键时期;第2次发病高峰期在9—10月份。此病的侵入途径主要有剪锯口、机械伤、病虫伤、日灼、冻害和落皮层。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北地区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近年来陕西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发生动态,于2009-2011年在渭北7个县区对不同树龄、不同品种的525个苹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果园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普遍,平均病株率55%、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1.5个、病情指数25、侧枝发病率14%,年份间除侧枝外,其他发病率没有明显性差异。不同树龄的富士苹果树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病情指数差异显著,树龄大发病严重,16~20a树龄比6~10a树龄的果园发病率和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分别高出58.89%和46.21%;富士、嘎啦和秦冠3个品种发病情况调查显示,其平均侧枝发病率差异显著,以秦冠发病最轻,且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不同地域富士发病情况差异显著,渭北台塬西部区的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渭北台塬东部区次之,渭北高原沟壑区发病最轻;栽植密度对富士果园发病影响显著,栽植密度大的果园其平均病株率、单株平均新生病疤数、病情指数、侧枝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栽植密度小的果园。  相似文献   

3.
苹果锈果病俗称花脸病,山东滨州市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多为零星发生,有的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并有扩展蔓延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在我省各大苹果产区成为危害苹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的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 1 症状腐烂病主要为害结果树枝干, 幼树和苗木也可为害。受害皮层腐烂坏死,其症状表现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类,以溃疡型为主。溃疡型多发生在主干和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呈现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用手指按之即下陷。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极易剥离。腐烂皮层鲜红褐色,湿腐状,有酒糟味。发病后期,病部失水于缩,变黑褐色下陷, 其上产生黑色小点粒,即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5.
苹果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它发生普遍,为害重,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造成果树大量减产和死亡,以致全园毁灭,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最主要的病害。近年来,由于苹果价格上扬,许多疏于管理的果园开始加强管理,可由于果园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腐烂病,在果园产量上升后发生更加严重,在有些地方病株达到全园果树的70%以上,严重影响了苹果生产。现就苹果腐烂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一、腐烂病苹果腐烂病在我区曾多次严重流行,给果农带来巨大损失,发病严重的果园,树体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造成果树死亡和毁坏果园。1.发病症状田间发生的苹果腐烂病分为溃疡性和枝枯性2类。溃疡型症状多发生在主干,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皮层湿腐,有酒糟味。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较重与果园栽培管理和树势强弱关系极大。有研究表明:80%的腐烂病疤均发生在剪锯口,另外,病原菌在冬季可以萌发侵染,因此,冬季修剪是造成苹果树腐烂病大面积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主要分布于北方苹果产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重病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 一、症状与诊断 腐烂病主要为害结果树,其次为害幼树、幼苗.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随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树皮.它的为害症状分溃疡型、枝枯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苹果锈果病俗称花脸病,山东滨州市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多为零星发生,有的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并有扩展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苹果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鹤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04-105
苹果腐烂病是北方果园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在春季与秋季发生频率较高,一般出现在树势较为衰弱的树上,通过风和病虫的传播散落在整个果园,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毁园现象。从苹果腐烂病发病的时间、发病原理、发病类型、发病原因入手,总结苹果腐烂病发生规律,并介绍具体防控措施,从而为苹果树种植者防治苹果腐烂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新疆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生情况,筛选适用于树干淋刷药液技术的腐烂病防治药剂,为香梨腐烂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样地香梨腐烂病发生情况。药剂筛选采用树干淋刷药液方法,定期调查处理病斑复发率,测量病斑愈合宽度和愈合面积,综合评价供试药剂对香梨腐烂病田间防治效果。【结果】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病株率为48.0%~92.0%,平均病株率为65.20%,平均病斑块为7.05块/株,病斑发生部位主要分布于分枝上。施药90 d所有药剂处理病斑愈合情况良好,在病斑愈合宽度上,10%苯醚甲环唑平均愈合宽度达到11.0 mm,显著高于其他供试药剂;在病斑愈合面积比方面,3%甲基硫菌灵和10%苯醚甲环效果最好,平均愈合面积比分别达到71.2%、63.6%。【结论】 库尔勒香梨腐烂病发生普遍且较重,平均发病率达65.20%;综合药效结果排序,10%苯醚甲环唑在病斑愈合效果表现最好,且适用于树干淋刷药液技术,该药剂在香梨腐烂病防治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影响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存活的环境因子进行研究,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条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PDA、ABA和RA 3种培养基上24 h萌发率均超过80%。分生孢子在0~35℃均可萌发,但在不同温度下萌发时间有较大差异,最适萌发温度是25℃,24 h萌发率超过90%。在0℃培养18 d,孢子萌发率可达64%。分生孢子角在49℃下10 m in即可致死。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随紫外线强度增加及照射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在室内外分别测试了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的存活时间。在室内,树枝上的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角可存活9周,而在树皮上的分生孢子角放置5周即失去萌发能力。在室外,自然背阴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2周;而在向阳处经1周,分生孢子即丧失萌发能力。分生孢子在室温下无菌水中可存活5周。[结论]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在冬季的低温下也能萌发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腐烂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主要造成死枝、死树。论文旨在明确低温等环境因子和枝条龄期等寄主因子对腐烂病菌(Valsa mali)侵染致病的影响,分析腐烂病流行成灾的原因,为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接种试验,检测腐烂病菌在苹果枝干各部位的定殖率,观测腐烂病菌在伤口内的定殖部位,测试低温冷冻、枝条浸水后冰冻、枝条失水、枝条龄期等因子对接种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影响。【结果】8月份用分生孢子喷雾接种的苹果树,次年3月份检测,7个枝位的带菌率都接近或超过90%;接种到伤口上的腐烂病菌主要定殖于伤口坏死组织内,并在死组织内生长扩展,但没有穿透伤口外围的愈伤木栓层而侵入活体的皮层组织致病;在检测的6个枝位中,新鲜伤口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最为敏感,接种发病率最高,果柄痕次之,叉丫、芽眼和果苔枝的敏感性稍差,发病率稍低,皮孔抗病性最强,接种病菌不能致病;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枝条上形成冰晶)都能增加枝条芽眼部位对接种腐烂病菌的感病性,其中-25和-18℃两个温度下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10、-7和0℃ 3个温度处理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浸水后冰冻枝条(模拟冬季降水后结冰的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处理未结冰枝条的发病率;在低温冷冻和浸水后冰冻处理的枝条中,一年生枝条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二年生枝条的发病率;一年生枝条经浸水冰冻处理后,梢部的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同一枝条基部的发病率;浸水后冰冻再经失水处理枝条(模拟枝条越冬后因大风、高温等失水),对腐烂病菌的侵染致病更加敏感,接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浸水后冰冻枝条的发病率,而且失水量越大,接种发病率越高,芽眼部位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可达85%。【结论】腐烂病菌易在苹果枝干上定殖,定殖病菌主要在伤口或枝干表层死组织内存活并生长,定殖病菌能否侵染致病关键取决于环境因子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低温冷冻,尤其低于-15℃的低温冻害能破坏枝条的栓皮层和皮层,增加苹果枝条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与低温冷冻相比,浸水后冰冻对枝条栓皮层的破坏作用更大,结冰枝条对腐烂病更加敏感;枝条浸水冰冻后再失水,对枝条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枝条越冬后失水能显著增加其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枝条的龄期不同,栓皮层的发育成熟度、强度和韧度各不相同,受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后,其受到破坏的程度也不同;树体不同部位栓皮层的结构不同,对腐烂病菌侵染致病的敏感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为检索对象,采用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载文、核心作者群、合作度、主要产出单位及区域、研究领域和载文核心刊等方面统计1980~2009年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文献,揭示我国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曲  翟慧者  胡同乐  王树桐  曹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37-15338,15351
[目的]为了给生产实践中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提供一种获得分生孢子的方法。[方法]在室内测试苹果树腐烂病菌在6种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产生条件,比较每种培养基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个数、密度、大小、成熟率以及单个分生孢子器所含孢子数量等。[结果]PDA(添加马铃薯)、ABA(添加苹果树皮)培养基在各项参数对比中显著优于其他培养基。其中,PDA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数量最多,ABA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成熟率最高,产生成熟子实体的时间最短;黑光灯照射(紫外照度为53.5μW/cm2)有利于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器的产生和成熟。[结论]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室内获得苹果树腐烂病孢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腐烂病菌(Valsa mali)在苹果树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是导致剪锯口发病和旧病斑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明确环境因子对腐烂病菌在枝干木质部内生长扩展的影响,为苹果腐烂病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菌饼接种离体富士苹果枝条剪口后,用活体皮层检测病菌在枝条木质部内生长扩展距离的方法,研究温度、枝条相对含水量、枝条龄期、高温处理与浸水等因子对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生长扩展的影响;采用菌饼接种离体、活体富士枝条剪口,系统监测腐烂病菌在枝条木质部内的周年生长扩展动态;通过离体培养,测试病菌在枝条不同组织配制培养基内的生长速度。【结果】腐烂病菌能够利用木质部内的水溶性养分生长扩展,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皮层内的生长速度;在5—35℃的范围内,腐烂病菌在苹果枝条木质部和皮层内都能生长扩展,最适温度为30℃;在浸水枝条木质部内,腐烂病菌的扩展距离显著短于未浸水枝条;当枝条的相对含水量大于90%时,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较快,当枝条的含水量低于90%时,病菌的生长扩展受到明显的抑制;病菌在当年生枝条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2—3年生枝条木质部内的扩展速度;在经高温处理枝条木质部内,腐烂病菌的扩展速度显著快于未处理枝条;在用木质部粉末、韧皮部粉末、木质部浸出液、韧皮部浸出液制作的培养基中,腐烂病菌都能正常生长,其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不低于在PDA中的生长;腐烂病菌在韧皮部培养基中,气生菌丝多,在木质部培养基中气生菌丝少;自然条件下,接种到枝条剪锯口上病菌的生长扩展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12月至次年3月份,腐烂病菌在活体的富士枝条内扩展速度很慢,3—11月份扩展较快。【结论】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可利用可溶性养分生长,其扩展速度显著快于在皮层内的扩展速度;腐烂病菌在木质部内的生长扩展速度受温度、枝条含水量、木质部的致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苹果不同品种对腐烂病的抗病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骅南大港农场苹果园的长富1、短枝红星、王林、乔纳金、红津轻、红月、初秋、燕山红、胜利9个品种635株树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得出不同品种对腐烂病抗性不同,其抗性强弱顺序为:初秋> 短枝红星> 燕山红> 长富1> 乔纳金> 胜利> 王林> 红津轻> 红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修剪对果园树体光照变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泰沂产区苹果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3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于2011、2012年的8月25日、9月10日和9月25日在新泰龙廷镇土门村果园连续两年进行了秋季剪,修剪量控制在长枝和营养枝的25%~30%,以不进行秋剪的果树为对照,其他管理一致。[结果]经过两年的连续秋剪,8月25日修剪的果树,与CK相比单果重降低10%左右,果实着色指数提高了15%左右;9月10日进行修剪的果树,果实着色指数提高了15%左右,单果重、果形指数、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太大的变化;9月25日修剪的果树,在2012年单果重降低了10%左右。[结论]泰安新泰地区红富士进行秋剪的最佳时间是9月10日前后。  相似文献   

19.
苹果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敬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60-8561
[目的]为苹果炭疽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借鉴,提高果实的质量和经济收益。[方法]对苹果炭疽病的病原、病原菌侵染特点、发病规律、发病症状以及各种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温度28-29℃,相对湿度80%以上进入发病高峰;果树株、行距小、树冠大,偏施氮肥等,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势衰弱等发病也较重。[结论]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在病僵果、果台、干枯枝条以及破伤枝条等部位越冬,从落花的幼果开始侵染。病害发生、消长与气候、品种、栽培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