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还草是对这一地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研究则主要对西部退耕还林区粮食供应保障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构建内容以及构建策略加以探究分析,以期此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及问题,指出由于退耕区域布局缺少严密的科学论证,监督检查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致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退耕补偿政策的不合理、不公平性以及退耕地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又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面临潜在威胁。据此提出了合理界定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操作区域,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实行分区调控政策,适当细化退耕补偿标准,建立长期的退耕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春香  戴乐  吴晓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440-4442
对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行了生态和经济效益评价.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实际状况,以现有的林草植被类型代替退耕后的植被.运用均方差决策权法进行实例分析,得出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时,以退耕还生态林的生态效益最好,退耕还经济林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虽然最大,但生态效益所占比重较小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 1999年朱钵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措施,内蒙古自治区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词(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八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古11个旗县被列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县。据统计,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退耕面积1645万亩,还林还草面积1171万亩。全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彭阳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的现状,退耕还林草的水土保持效应及原理,并对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农技服务》2012,29(5):567-569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不同退耕还林还草区植被及土壤进行调查,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后坡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地趋向粘化,土壤容重明显下降,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同时,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出现显著增加,其大小顺序均是退耕还林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荒草地>旱地;而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退耕还林还草能明显提高土壤保水和蓄水性能以及土壤有效养分数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农民增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1999年朱镕基总理提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16字措施,全国很快掀起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高潮。我区也采取了以休促退、以调(产业结构)促退、以移促退和封造结合、林草间作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对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即对退耕后的农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农牧民在退耕后8年内享受此优惠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内蒙…  相似文献   

8.
竹类在江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合理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根治水患、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自2000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一些林种选择不合理,盲目扩大等问题。本文就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竹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点及退耕还林地的分析,阐述了竹类在退耕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分析了竹类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家政府一直号召施行的政策之一,退耕还林还草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退耕还草又是该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国内的还草发展与国外的牧草发展两者相比,分析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以及退耕还草的发展情况,分析种植牧草的优越性,并寻找出种植牧草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海南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地域特点,通过实地调研,评估了海南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保育环境、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85.7%的农户支持退耕还林(草)政策;68.5%的农户基本满意目前的现金补贴标准;退耕还林之后,39.2%的农户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定位不明确;37.0%的农户的陡坡地部分或全部未退耕。指出进一步优化退耕还林(草)政策,对防止退耕反弹,保护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从退耕前(1998年)的188.37亿元增加到退耕后(2005年)的241.03亿元,增幅达27.95%;在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中,涵养水源价值量最高(77.08%),接近于总价值的3/4,其次是土壤保持价值(11.43%)、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6.83%)、固碳释氧价值(3.94%)及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0.54%),净化空气价值(0.18%)最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各植被类型的总服务价值表现为灌木林>草地>乔木林>经济林;从各植被类型单位面积的系统服务价值量来看,系统服务功能大小依次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经济林>农田。【结论】实例分析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在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基本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重点要退的耕地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以及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有:(1)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每667平方米(1亩)4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公斤。(2)国家给退耕户现金补助。按退耕面积,每年每667平方米(1亩)补助20元。(3)国家向退耕户提供造林种草种苗费补助。种苗费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每667平方米(1亩)50元计算,可直接发给农民自行选择采购种苗。(4)实行“个体承包”。关于粮食和现金补助折年限,总的原则是需要多少年就补多少年,绝不能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要求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时文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政策补助期满,退耕农户的生活何以为继,退耕还林成果能否巩固,如何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才能真正做到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目前存在的问题又将如何解决?通过对云县爱华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期间遇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增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立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年内对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成果,提出并进行了退耕还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造林类型的划分,旨在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日前发布了《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林业生态保护恢复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25元,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亩补助90元。补助期限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标准为:退耕还林每亩退耕地现金补助1200元,五年内分三次下达,第一年500元,第三  相似文献   

16.
论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生态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存在的重林轻草现象,结合甘肃省及其不同类型区的自然条件,运用生态学原理及相关理论对甘肃省实施退耕还草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甘肃省应以还草为主、还林为辅,在有还林潜力的地方还应坚持"还草—还灌—还林"的逆向治理路线。  相似文献   

17.
扈志琦 《甘肃农业》2006,(7):186-187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开展,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本文从环县如理、气候、环境的现实。尤其是缺水干旱的实际出发.经过实地调查。针对环县部分地区退耕还球(草)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对于如何在环县干旱山区更好地推进退耕还球(草)工程的建设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顺利实施,大兴安岭垦区围绕“高、大、精、强、广、严”六字方针,统筹安排落实退耕任务。  相似文献   

19.
重点对贵南茫曲镇、塔秀乡、森多乡和同德县尕巴松多镇、巴沟乡,共和县环湖四乡(镇)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海南州退耕还林草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的一些建议,为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按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求,凉州区确定、审核本区该工程规模,结合当地特点,从有效落实退耕地块办法、预期效益分析、群众对补助政策认可性、实施工程应做好的工作等方面着手,加快区域内退耕还草工程建设的步伐。本文对此做了有效探索,并提出建议,对同类区实施本工程具有实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