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明确菜豆杭角斑病基因在中国普通菜豆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普通菜豆杭病性和提高产量潜力。利用普通菜豆杭角斑病基因H13,N02,E-ACA,AA19,BA16及M02的特异PCR标记,对78份普通菜豆资源进行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选择,从中选择到含2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10份,含3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0份,含4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4份,含5个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3份。该研究明确了78份参试菜豆资源所含的杭角斑病基因类型,筛选出了杭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菜豆资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标记评价普通菜豆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赤红  王述民 《作物学报》2005,31(5):619-627
利用36对SSR引物对332份国内普通菜豆、16份国外普通菜豆和29份野生菜豆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等位变异数和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结果显示,3种生态型普通菜豆遗传多样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国内普通菜豆、野生菜豆和国外普通菜豆;我国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普通菜豆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基于SSR数据,对377份普通菜豆种质资  相似文献   

3.
高温逆境对菜豆类囊体膜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耐热性不同的菜豆品种为材料,研究高温胁迫下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及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菜豆类囊体膜脂饱和度均提高,但耐热菜豆品种类囊体膜脂饱和度提高幅度远远高于热敏感菜豆品种。本实验在脂肪酸水平上说明耐热菜豆品种较热敏感菜豆品种对高温逆境有较强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菜豆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菜豆组织培养及菜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菜豆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选择、分生组织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生根培养及移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总结了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2种遗传转化方法在菜豆转基因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基因型的差异是菜豆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如何建立一套不存在基因型差异的菜豆再生体系,是今后菜豆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菜豆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豆营养含量丰富,味道可口,是我国三大主要果菜类之一。菜豆新品种的选育对菜豆产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作为菜豆的主要生产国家,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对近10年来我国在现有的种质资源基础上选育出并通过鉴定和报导的33个优良菜豆新品种(以荚用菜豆为主)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主要育种目标、方向和育种方式,并从我国农业新兴技术发展方向和应用的角度对今后菜豆新品种选育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菜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菜豆花为蝶形花,矮生品种在主枝的花数极少,85%~100%着生在侧枝上。蔓生品种主枝与侧枝的花数大体相同,以侧枝稍多一些。菜豆开花从夜间2:00~3:00开始,至次日10:00左右结束,以5:00~7:00最多。蔓生菜豆每植株能发生花序10~20个,每个花序有花4~10朵。菜豆开花较多,但成荚率仅占开花数的20%~35%,最多40%~50%。由此可见,菜豆落花落荚一直是困扰菜豆高产的一个难题,只要能减少落花落荚数,提高菜豆的结荚率,菜豆的增产潜力是十分巨大的。1菜豆落花落荚的原因1.1植株营养分配不当落花落荚从根本上说是植株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菜豆落花落荚在不同生育  相似文献   

7.
正1.棚室春茬菜豆栽培技术菜豆喜温,不耐低温霜冻,同时又怕高温多雨,利用大棚和日光温室可进行菜豆的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对菜豆的均衡供应起着重要作用。2品种选择原则春茬菜豆应选择早熟、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主要栽培蔓生菜豆,矮生也可与生菜豆品种间作套种。矮生菜豆。早熟品种,主枝自封。五月先,沙克沙(从波兰引入),早油豆(鸡西种子公司农家品种)蔓生菜豆。无限  相似文献   

8.
矮生菜豆引种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生菜豆引种试验总结张绍荣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毕节种植菜豆素有与玉米间、混作之习惯。毕节地区蔓生菜豆品种比较丰富,但蔓生菜豆单作需要架材,与玉米混作,以玉米植株作支架又大大地影响玉米产量;而矮生菜豆品种单一,基本上只有本地品种鸡油豆,其食用荚为长扁条...  相似文献   

9.
菜豆分子育种及功能基因组学分析需要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菜豆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菜豆再生方法及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基于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不同途径菜豆再生体系的建立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其次概括了农杆菌介导法在菜豆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受体外植体类型和外植体损伤、农杆菌菌株及菌液浓度、共培养条件(时间、温度、光照时间)、乙酰丁香醇浓度等。然后叙述了有关基因枪介导菜豆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目前菜豆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存在的难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建立菜豆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菜豆新种质W9301植物学性状与品质评价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波 《种子》1997,(1):1-4
本文以来自哈尔滨郊区的菜豆新种质W9301和3份普通栽培菜豆为材料,对其植物学性状及菜豆嫩英中干物质、叶绿素、纤维素、脂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种质W9301植株蔓生,分枝多,生长繁茂,缠绕性强。多花多英.种英硬而小.种子极小.百粒重为2.3g,种皮坚硬,透性差。菜豆新种质W930与栽培菜豆相比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改良栽培菜豆品质营养成分的重要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1.
张乔 《山东蔬菜》2007,(4):26-27
枣庄市峄城区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菜豆之乡”,常年种植菜豆4000hm^2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营养品质和卫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菜豆的市场竞争力,我区大力推广了大棚菜豆无公害生产技术,使菜豆在产品质量、营养品质和卫生安全等方面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导读     
<正>郝俊杰等"利用分子标记选择普通菜豆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对来自国内外的常见菜豆品种和资源进行了抗角斑病基因聚合体的选择,明确了7 8份参试菜豆资源所含的抗角斑病基因类型,筛选出一批含有抗角斑病的多基因聚合体菜豆资源,筛选  相似文献   

13.
“七五”期间对全国蔬菜菜豆入国家种质库品种2034份进行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采用下胚轴注射接种法和相对抗性指数作为抗性评价标准。介绍了抗病菜豆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部分菜豆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油豆角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吉林省由于气候冷凉,适于食荚菜豆生长,在这里形成了丰富的菜豆种质资源,其中部分菜豆扁条形、肉质面、无纤维、具有特殊风味,炖食时荚表面形成油汪汪的一层,这部分菜豆被当地百姓俗称为油豆角,是以食用嫩荚为主.从分类的角度看,这部分资源应划入油豆角品种群.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对5个菜豆品种种子贮藏蛋白的盐溶、水溶部分多态性进行分析,并与菜豆品种特性及亲缘关系作出比较,结果表明:改良法电泳方便可行,效果良好;菜豆种子盐溶蛋白与品种特性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豆球蛋白和豌豆球蛋白是豆类物种的主要多聚分子贮藏蛋白。菜豆因含有较高的种子蛋白(约为干物重的20%)而被称为蛋白物种。菜豆蛋白和外源凝集素家族的成员属于豌豆球蛋白,是菜豆的主要种子贮藏蛋白。这些蛋白大部分是由菜豆蛋白(PHAS)组成,  相似文献   

17.
SBP蛋白是植物特有转录因子,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尽管在许多植物中SBP家族基因已经被鉴定,但在菜豆中仍然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索菜豆SBP-box基因家族,基于生物信息学手段充分挖掘菜豆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资源,鉴定出23个菜豆SBP基因,并系统分析了这些SBP基因的结构、定位、保守基序、表达和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23个基因被分为2个大类群,散落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菜豆、拟南芥和水稻SBP蛋白共存在16种类型保守基序组成类型;菜豆SBP基因结构种类有5种,其外显子数目分别为2、3、4、9和10个;基于RNA-seq测序数据的表达分析表明菜豆SBP基因表达具有高度多样化特征,这说明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为菜豆SBP基因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的普通菜豆遗传资源严小龙,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普通菜豆(phaseolusvulgarisL.)(简称菜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据研究,菜豆起源于两个独立的起源中心,即南墨西哥中心和南美洲中心,并分别在这两个...  相似文献   

19.
l玉米和矮菜豆间作引言在拉丁美洲低海拔和中海拔的热带地区,矮菜豆一般是与玉米间作。据估计该地区矮菜豆80%由小农户生产,而且主要是以间作方式生产。虽然,机械化单作矮菜豆的技术已有所发展,但对间作影响很小。种植密度是农家可以直接控制的农学措  相似文献   

20.
尖镰孢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phaseoli)引起的菜豆枯萎病是菜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维管束类病害之一, 防治该病害有效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因此, 一种能够从菜豆受侵染组织中准确鉴定并定量检测枯萎病原菌含量的方法将有助于筛选抗性品种, 应用于普通菜豆枯萎病抗病育种。本研究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发出一种能够对定殖于菜豆组织中的枯萎病原菌准确定量的新方法。该技术对根、茎组织中病原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1 pg, 能在接种病原菌6 d后明显区分抗病性不同的品种, 可在菜豆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前准确鉴定不同品种抗性水平的差异。经验证参试的感病品种BRB-130和A0640-1根、茎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DNA量显著高于抗病品种260205和黑芸豆, 与表型鉴定的结果完全符合。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快速、准确、高效定量菜豆组织中定殖的病原菌, 这对指导菜豆抗病育种和植物病害传播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