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11a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以及Hurst指数法,分析了第二松花江流域1936 ~ 2010年降水量序列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近75年内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6.22 mm,年内秋季降水量下降最为显著;年降水量显著突变年为1951年和1965年,前者突变方向为由多到少,后者为由少到多;研究区年降水量具有4、10、29年的周期,其中29年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10年周期;Hurst值表明,研究区未来一段时间内降水总体将呈下降趋势,持续性中等,年内四季中,除冬季呈微弱的反持续性外,其他三季降水量均具有正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黄河源头降水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黄河源头玛多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rm—Kendall(M—K)法、Hurst指数、以及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黄河源头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16.2mm/10a;四季降水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春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明显,夏季降水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为59.8%,冬季最小,为3.1%;源区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降水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 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小;黄河源头近50年降水量变化从2003~2004年开始发生突变。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判别,黄河源头出现4次正异常年份降水;春季出现1次正异常;夏季出现3次正异常,秋季分别出现1次正异常和1次负异常;冬季出现3次正异常。用Hurst指数分析黄河源头未来的降水变化趋势,未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呈“较强”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季持续性强度“较弱”,夏季持续性强度为“强”,秋季持续性强度为“较强”,冬季持续性强度为“很强”。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近60 a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数据,综合运用多年趋势线、3 a滑动平均值法、Hurst指数法、M-K突变分析法,对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进行分析,同时使用加权马尔可夫链对降水量进行预测,目的是了解华北地区冬小麦生育期自然降水的变化趋势,并对未来降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60 a来,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略呈下降趋势,且各站点差异较大,下降幅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天津>北京>太原>石家庄。Hurst指数均大于0.5且都接近0.5,表明各站点未来降水变化均具有持续性,但持续性不强。通过M-K突变分析可知,降水突变年份可能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但近年来各地区生育期降水量基本上均呈下降趋势。构建了马尔可夫链降水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都在20%以内,完全符合预测标准。比较预测的未来5 a的降水量与之前年份的降水量发现,未来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区生育期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持续性不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汾市自然降水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山西临汾市1955-2015a逐日降水量数据,综合运用多年趋势线、5a滑动平均值法、Hurst指数、M-K突变分析和Morlet小波周期分析方法,对该市小麦各生育阶段降水进行了分析。[结果]近61a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且各生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强度差异较大。其不同生育阶段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降水变化趋势具有持续性。降水量的周期变化比较复杂,但都存在5~7a的周期变化,从小麦各生育阶段的主周期变化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除返青到孕穗期降水表现为偏多,播种到越冬前、越冬期和抽穗到成熟降水表现为偏少。[结论]总体来说,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降水呈下降趋势,且表现出长期降水的周期性变化,为中长期降水变化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法,以地处鄂西山区腹地的宣恩为例,对1959~2009年的月、季、年降水量、降雨日数和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鄂西山地近51年的降水量的气候变化特征、降水的突变时间和周期振荡。结果表明,鄂西山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倾向率为-27.4 mm/10a,春、秋季降雨量呈下降趋势,尤其秋季以-30.99mm/10a的减少趋势最为显著,夏、冬季呈上升趋势。强降水日数随着年代变化呈减少趋势,极端降雨事件平均每年不足4 d,以-0.033 d/10a的趋势减少。年降水在2008年发生了突变,春、夏、秋降水均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降水突变时间分别为1966、1982和1959年。多时间尺度特征主要表现为1~2 a、7~8 a的年际尺度和18 a的年代际尺度的显著变化周期,从18 a左右时间尺度上存在的周期变化看,鄂西山区的降水量会逐渐减少,预计未来可能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1961—2018年焉耆国家基准气候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拟合、M-K等方法对近58 a焉耆月、季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焉耆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6.1 mm,且呈增加趋势,速率达到2.70 mm/10 a;四季降水量变化从多到少的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历年平均降水量近6成,而冬季降水量占历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10;各月降水量变化呈“单峰型”分布,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利用M—K法对四季和年降水量进行突变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发生突变在1979年,四季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是1997年、1974年、1975年和1973年,且年和四季降水量发生突变时都是由少到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榆中县近42年降水突变及周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黄土丘陵区降水特征、趋势变化和周期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榆中1971-2012年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榆中42a来的降水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近42a来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在231.1~555.5mm,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8mm/10a,1971-1979年属于降水最多的年代,榆中年降水量的突变不太明显.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四季降水突变情况有所差异.夏季降水从2009年开始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春季和冬季降水量没有发生突变.区域年降水量存在21a的最强显著周期和28a、8a的尺度变化周期,且8a尺度是榆中最稳定的变化周期.【结论】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呈下降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逐月雷暴日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趋势分析以及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复杂地形下的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3年来乌鲁木齐地区雷暴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南部多北部少的特征,南部山区为雷暴多发中心,城区、北部平原区及达坂城谷地为低值区域;乌鲁木齐地区雷暴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7 d/10 a;山区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平原区,城区表现为不显著的下降过程;雷暴主要集中在5—8月,7月雷暴频率最高,10月—次年3月基本无雷暴发生。突变检验分析表明,近33年来各区均未出现显著性下降的突变过程,却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未来变化趋势存在较强的持续性,即仍将维持下降的态势,城区的持续性强度不大。  相似文献   

9.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0-9912,9927
[目的]研究近57年安阳和南阳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3~2009年安阳和南阳的逐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两市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7年来,安阳和南阳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安阳下降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安阳春季和冬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南阳呈下降趋势,而两市夏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从周期变化来看,安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2~15年时,在1970年有一个突变点,而南阳降水量时间尺度为15年时,有两个突变点(1965和1997年),时间尺度为7~10年时,突变点有4个(1968、1978、1987和1999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气候变化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神木县降水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璐莹  徐琰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86-10589
利用神木县1961~200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成分与随机成分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神木县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及突变检验。结果表明,神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1.2 mm,并以16.7mm/10a的速度减少;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6~8月;由自相关分析得出神木县降水量系列是相对独立的系列,相依性弱;Morlet小波变换表明神木县降水量存在着4和11年的中短周期变化;R/S分析表明其降雨呈平缓下降趋势,无明显的主周期变化,自身相关性较弱;Mann-Kendall检验表明神木县降水量在1972、1977、1987和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多由多雨期进入少雨期。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堵河流域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线性回归法、Ma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结合Hurst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964-2014年堵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堵河流域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少。除夏季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年降水量与其他3个季节的降水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变化率达到-14.8 mm/10年。堵河流域除秋季降水量外,年及其他季降水量UF曲线均没有超过显著性水平线,认为没有明显的突变点;1985年为秋季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堵河流域除秋季降水量序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异程度为中变异,降水减少趋势变化的持续性比较明显外,年降水量及其他季节降水量序列变异程度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气温和降水是诸多气候要素中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采用二阶拟合分析方法和R/S方法相结合,对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典型城市内江市的4个台站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气温在过去近40 a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Hurst指数为0.402 4,说明当地未来气温增加的趋势可能具有反持久性;过去近40 a的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降水量的Hurst指数为0.339 3,说明当地年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也具有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 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嘉陵江流域11个气象站点经过处理的1961-2015年月降水量数据资料,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为主,分析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为其水资源检测、评估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基础.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近55年年均降水量为977.7mm,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Z=-0.56),且存在多个突变点;(2)降水量在春季和秋季均呈减小幅度,秋季最为明显(Z=-1.35),且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3%;(3)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遂宁地区降水量春季减小幅度最大(Z=-1.86),夏季上升最为明显(Z=2.49),秋季除武都地区增加(Z=0.21),其余地区均呈减小趋势,冬季巴中地区降水量上升幅度最大(Z=1.00).研究降水量的变化,预测和防治流域内旱涝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宝丰站1957~2014年的温度、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距平、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8 a来宝丰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 a宝丰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平均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为增加趋势,其他3个季节为减少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均为减少趋势,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福建省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利用1960—2013年福建省17个气象台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1960—2013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近54年福建省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发生日数呈上升(下降)趋势,而极端温度事件的强度和年极值均呈上升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极端高温(低温)事件各指标值均表现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增(递减)的规律,此外,海拔越高极端温度事件各指标值越小。3)年极端温度事件和年平均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与极端温度事件发生日数的相关性最高。4)Hurst指数表明,未来极端高温日数、强度、年最高温度、年极端低温强度和年最低温度仍呈增加趋势,而极端低温日数呈现减少趋势,暖冬的趋势将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61—2010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云南气候变化特点,利用1961—2010 年云南25 个站点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云南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24℃/10 a;(2)一年四季中,冬季升温的趋势最明显,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升温幅度大致相等;(3)年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长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且年际变化较大;(4)年平均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显著的是小雨日数,中雨日数略为下降,而大雨和暴雨日数却略为增加;(5)年降水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奇虎  陈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807-7810,7886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分析及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玛纳斯河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近51年来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及径流变化的趋势、突变、周期、未来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对源、干流年径流的影响量。[结果]新疆天山北部气温、降水量皆呈显著性增加趋势,且其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这种走势;从年代际来看,1957~1959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为低温多雨期,60和70年代为低温少雨期8,0年代气温接近多年平均值,降水量偏少,进入90年代以后为高温多雨期,并在2000~2007年尤为显著;气温、降水量分别在19951、996年发生了1.1℃和30.2mm的显著性增多突变;气温在112、2年处周期性显著,降水量存在5、81、42、2年的主周期。玛纳斯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候因子均存在周期性与趋势性,且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该流域年径流量和气候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与年径流量的关系比降水量更密切。[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天山北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马莲河流域干燥度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马莲河流域7个气象站1961—2015年地面观测资料,根据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对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的干燥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马莲河流域内可能蒸散率(PER)以0.01~0.07/10 a的趋势上升,地区差异明显。马莲河流域PER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最大值,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增大了0.36,为干旱最频繁发生时段。马莲河流域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为1.3~13.9 mm/10 a,其中上中游降水量减少最为明显;年生物温度升高,增加趋势为0.13~0.29℃/10 a,下游地区年生物温度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马莲河流域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对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将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松花江流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2013—2014年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水生态野外全面调查的结果,将流域内历时2年所调查的122个采样点的营养盐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分析流域内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营养盐评价等级(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10.66%、15.57%、20.49%、28.69%和24.59%,支流的评价结果明显好于干流;各子流域的营养盐污染程度排序为松花江干流>第二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与营养盐评价结果关系密切,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流域含氮营养盐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姜敏  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186-188
[目的]探明淮河流域水分盈亏与气候的内在联系。[方法]以蚌埠市为例,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该地区2006—2015年逐日潜在蒸散量,分析潜在蒸散的年均、月均变化特征,以及与风速、降水量、日照时数、气温等气候因子旬平均值的关系。[结果]近10年蚌埠市潜在蒸散发接近多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3年起伏较大;蒸散量年内分布不均,呈单峰型,夏季多、冬季少,与降雨期基本同步;气温和日照时数对潜在蒸散的影响最大,降雨量对其间接产生影响,而风速对其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合理制定用水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