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明紫椴种子休眠原因并找到休眠解除方法,以紫椴种子为材料,对其透性、萌发特性及休眠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种子透性试验结果表明,紫椴种子经浓硫酸处理后透性增加,吸水率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特性试验显示,紫椴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去掉种皮后,保留完整胚乳的种子萌发率为4.0%,切除部分胚乳(根尖未露出)的种子萌发率为23.3%,剥除胚乳帽露出根尖的种子萌发率为84.7%,离体胚萌发率为100%,此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存在休眠,但其种胚并不存在休眠,其休眠是由胚外因素导致,胚乳(尤其是胚乳帽)是造成紫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解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15 min+500 mg/L GA3溶液浸泡12 h+低温层积30天,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92.0%,可作为快速解除紫椴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综上,紫椴种子的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性障碍,但胚乳帽是造成其休眠的主要原因,使用浓H2SO4处理+GA3浸泡+低温层积的综合处理方法可在30天内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2.
骆文华  邓涛  赵博  黄仕训  唐文秀 《种子》2013,32(1):72-74
利用生物鉴定法、胚的检测、GA3溶液浸种等方法,对德保苏铁种子进行处理,以探讨其休眠和萌发特性及解除休眠的措施。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差,种子各部位均含萌发抑制物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影响,而胚的未完全发育,则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GA3有利于打破德保苏铁种子的休眠,在常温下,用1 000 mg/L的GA3溶液浸种24 h,解除休眠效果较好,萌发时间可提前15 d,萌发率达83.33%。  相似文献   

3.
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及休眠破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辽东楤木种子休眠原因,确定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及种子活力,种子吸水率,解剖观察种皮结构及种胚形态,提取种内萌发抑制物质,确定种子休眠类型;用GA3丙酮溶液浸泡,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以确定破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辽东楤木种子种胚的形态发育不完全,种子内部存在多种抑制萌发物质,属于综合性休眠。200 mg/L GA3丙酮溶液中浸泡12 h,再进行变温层积处理30 d(高温20~23℃12 h,低温0~4℃12 h),能有效地解除休眠,萌发率达84%。  相似文献   

4.
王鹏  林辰壹  陈伟  隆燕 《种子》2016,(8):1-6
为明晰多籽蒜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了机械处理和4种化学物质对多籽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纸摩擦处理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对照;4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种子萌发,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50 mg/L GA3、5 mg/L 6-BA、0.1 mg/L SA、300 mg/L PG;提高种子萌发率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6-BA>SA>GA3 >PG;多籽蒜种子的休眠是由种皮障碍和因胚尚未完成生理成熟引起的胚生理休眠共同引起的混合休眠,可以通过机械处理和一定浓度的化学物质调控后解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5.
对天山鸢尾(Iris loczyi)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鸢尾种子生活力为90.00%.种皮的透水、透气性差及致密的胚乳是天山鸢尾种子萌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天山鸢尾种子的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中,其次为种仁,但外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也不存在萌发抑制物;珠孔端胚乳也是造成天山鸢尾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H2SO4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GA3、6-BA、NAA、KNO3和H2O2对打破天山鸢尾种子休眠无作用.单一因子温度不能打破天山鸢尾种子休眠,需采用综合措施,且综合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天山鸢尾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处理为GA3浓度100 mg/L+低温沙藏8周+去种孔端胚乳+变温30℃/20℃,其种子发芽率为66.67%.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白头翁种子吸水特性、种皮透性、种胚成熟度、种子萌发抑制物以及种子破眠方法等,分析白头翁种子休眠机制,确定种子休眠类型,寻找有效打破白头翁种子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白头翁种子浸泡10 h左右吸水饱和;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种子,同一时间下,种子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白头翁种子种皮透性较好,不会阻止种子吸收水分;种子成熟时胚多处于球形胚、心形胚阶段,发育不完全;不同浓度的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白头翁种子含有萌发抑制物;150 mg/L GA3能够促进白头翁种子萌发,发芽率、发芽指数较高;暖层积+较低温暖层积的处理方法可以缩短种子萌发时间,种子萌发相对较集中,整个萌发周期缩短。综合分析表明,白头翁种子成熟时胚发育不完全,萌发抑制物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GA3可以促进白头翁种子萌发,变温层积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初步判断白头翁种子休眠类型为中度简单形态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了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离体胚萌发试验,并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进行酸碱处理、低温层积和干藏处理、GA3和6-BA溶液处理,探讨不同的处理对广西绞股蓝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广西绞股蓝种子的活力高达98%,但在6个恒温和1个变温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仅为11.7%,说明广西绞股蓝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种子吸水性测定结果表明,广西绞股蓝种皮限制种子吸水,离体胚萌发实验证实广西绞股蓝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说明种皮障碍是导致广西绞股蓝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低温层积不能解除广西绞股蓝种子的休眠,而干藏则会导致种子内部失水,从而导致种子生活力降低。浓硫酸和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处理均不能打破种子的休眠,仅6-BA溶液处理对4℃层积后的种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粗壮嵩草种子生物学及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粗壮嵩草种子的休眠机理、萌发过程,解决种子的有性繁殖问题,在种子形态特征、解剖以及生活力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种子用物理(热水浸种、机械处理、层积催芽及变温)及化学(浓H_2SO_4浸种、GA_3处理)方法进行了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粗壮嵩草种子的生活力和千粒重分别为64%和4.63 g,而且由于种子被坚硬的种皮包裹导致种子萌发率较低。在常温(20~25℃)下,粗壮嵩草种子通过不同温度的热水浸种、机械和层积催芽等多种处理后均不发芽。然而,在25/5℃(12/12h)变温处理下,将粗壮嵩草种子种皮划破后,放置于98%的浓H_2SO_4中6 min,经300 mg/L赤霉素(GA_3)浸泡48 h,在14天内粗壮嵩草种子的萌发率达到64%。但是,其余36%的粗壮嵩草种子的休眠仍未打破。以上研究结果说明,粗壮嵩草种子存在综合休眠的机制,并且种子种皮的机械限制可能是导致粗壮嵩草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滇龙胆草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种子休眠的措施,对滇龙胆草种子采取了休眠程度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水规律测定、种子休眠机制的生物学鉴定、室温贮藏下种子生活力变化测定及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滇龙胆草种子较经低温(4℃)贮藏了1年的种子萌发时间长;由于种皮相对透水、透气差,在室温下种子需经39 h才能充分吸水膨胀;新采集的滇龙胆草种子中有可溶于水的萌发抑制物,其水浸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及胚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滇龙胆草种子在室温下贮藏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活力逐渐下降,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在室温下的贮藏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一定时间的低温层积处理有利于种子萌发,为缩短刚采收种子的萌发时间,50 ~80 d的低温层积处理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种子的萌发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  杨楼  马绍宾 《种子》2008,27(4):49-51
目的:研究桃儿七种子萌发特性,探讨桃儿七种子休眠类型。方法:采用称重、测量、解剖等方法,研究种子形态结构及吸水特性,TTC法研究种子活力,通过白菜种子萌发实验,研究萌发抑制物的存在与否,清水与GA。处理相比较方法,研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桃儿七种子具有完整的胚结构,能正常吸水,种子生活力高.达98.9%.种子各部分存在萌发抑制物,以胚乳中含量最高,GA,处理和低温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结论:桃儿七种子存在休眠现象,休眠类型为生理休眠,GA,和低温可以有效打破休眠,GA3最佳浓度为120mg/L,最佳低温层积时间为60d。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夏蜡梅种子形态结构和萌发特性,以其种子为研究对象,用体视显微镜结合石蜡切片法观察夏蜡梅种子形态和种胚的解剖结构,用称重法测定不同处理种子吸水率,并统计不同贮藏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夏蜡梅种子呈不规则纺锤状或长圆形,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属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外种皮致密坚硬,深褐色、有光泽,透水能力较差,通过刻伤种皮,可显著提高吸水率;内种皮薄膜状,浅褐色,紧贴种胚;种胚发育较为成熟,白色或淡黄色,胚细胞富含淀粉粒,子叶发育良好,两片子叶相互卷合,胚芽分化不明显;湿沙冬藏处理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并显著提高发芽率,高达(72.22±6.44)%;刻伤种皮处理,可显著提高吸水率,从而打破休眠,提高其发芽率。研究表明,水分冲破种皮对破除夏蜡梅种子休眠和促进萌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3.
扁蓿豆种子发育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常规发芽法测定了扁蓿豆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发芽能力,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扁蓿豆种子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栽培驯化后的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千粒重和体积小于野生扁蓿豆。(2)种皮外的角质层、种皮的栅状细胞和种脐的结构是造成扁蓿豆种子硬实的重要原因之一。(3)开花后21天左右,种子形成成熟胚。成熟种胚存在3片子叶的异常现象。(4)胚乳发育属核型发育类型。(5)直立型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后期发芽率最高为81%,硬实率最低为19%;野生扁蓿豆种子在黄熟前期发芽率最高为20%,硬实率也最高为80%。  相似文献   

14.
试验设置了不同温度、光照和PEG等梯度处理,以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作为测定指标,筛选牛心朴子种子的最优发芽条件并确定种子对干旱胁迫的忍耐能力。结果表明:1)牛心朴子种子不存在休眠现象,最适的萌发恒温范围为20~30℃,且萌发的起始温度较低,为10℃。光照条件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但黑暗条件会影响种子的活力;2)低浓度(5%)的PEG对牛心朴子种子胚根的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胚芽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胚根/胚芽比值亦增大,而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胁迫指数以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牛心朴子种子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15%浓度的PEG溶液胁迫下,种子可正常萌发;4)牛心朴子种子发芽较快,在置床后的第3天便有超过70%的种子萌发,故推荐该种子萌发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置种后的第3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第8天。  相似文献   

15.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3、IAA、ETH、H2SO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3、H2SO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2SO4处理5 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相似文献   

16.
从形态结构、发芽试验、环境因子和处理方法对美女樱种子生物学特性、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女樱种子为直立型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存在7 d的休眠期.15/5℃全黑暗条件下用草炭做基质萌发效果较好.不同处理可提高美女樱种子萌发率,其中以清水浸种3 h后用0.1%的H_2O_2处理5 h效果最好,可高达73.8%.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假色槭种子透水性及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初步探讨假色槭种子休眠原因,比较了假色槭完整种子和剪裂种皮种子的吸水率,测定了种子各部位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强度。结果表明,种皮透水性良好,对假色槭种子休眠影响较小。假色槭种子的果皮、种皮、胚浸提液处理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小麦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淀粉酶活性,抑制了小麦种子对自身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吸收利用,而且随着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的不断提升,其抑制活性也表现得愈加强烈。在各部位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长、根鲜重的生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的抑制影响强于种皮和果皮。说明假色槭种子果皮透水性不是其休眠的主要原因,种子各部位存在发芽抑制成分,尤其是胚的抑制活性最强可能是其休眠期较长、不易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光照和沙埋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征和休眠机理的研究,采用种子萌发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划破种(果)皮及切除不同比例胚乳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模拟野外条件对不同沙埋深度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移走胚乳75%时,种子萌发最快;不同沙埋深度以0.5 cm的浅层沙埋时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出土率最高而休眠率最低;沙埋超过2 cm后,种子萌发率、幼苗出土率与沙埋深度呈负相关,休眠率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沙生针茅种子为休眠型暗条件萌发类型。人工播种应以0.5~2 cm深度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