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海丰农场种植条件下,探索4个不同播种深度对机械旱直播水稻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是直接影响机械旱直播水稻出苗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播种深度12 cm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成苗率,保证基本苗数,从而有利于后期争得足够高峰苗数,播种偏深则是导致大面积生产上旱直播水稻基本苗严重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深度对后期高峰苗和有效穗数产生较大影响,播种深度12 cm较为适宜,有利于提高成苗率,保证基本苗数,从而有利于后期争得足够高峰苗数,播种偏深则是导致大面积生产上旱直播水稻基本苗严重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深度对后期高峰苗和有效穗数产生较大影响,播种深度12 cm可保证足够的高峰苗及有效穗数,最终产量可达9 000 kg/hm2,而播种深度3 cm以上则导致产量大幅下降,产量水平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改良江苏省盐城市的大量盐碱地土壤,提高水稻产量,以优质稻"南粳9108"为试验品种,进行了猪粪水还田对盐碱地水直播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田间管理下,猪粪水还田能有效提高盐碱地水稻的成苗率、叶面积系数、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应用与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质常规稻黄华占为材料,比较精量穴直播的播种效果和产量表现,分析了精量穴直播的技术优势和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精量穴直播能实现水稻成行成穴播种,明显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成穗率和穗型整齐度,比人工撒播稻增产8.35%。并探讨了精量穴直播品种选择、保全苗、抗倒伏、防草害及农艺与农机配套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不利气候因素造成土壤墒情差、导致常规小麦播种机械作业质量差的问题,自2017年秋播开始连续3年开展水稻水直播机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水直播机作为水稻特有的播种方式在小麦生产上应用,能够提高小麦播种作业效率,日播种面积约53.3 hm~2,是常规播种机械的2.5~4.0倍;水稻水直播机播种受土壤墒情影响较小,具有提高抗灾应变的能力;水稻水直播机播种能够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小麦出苗质量更易达到"匀、壮、齐、全"的农艺性状,并通过提高出苗质量促使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产量结构更加协调,从而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水稻水直播机播种小麦出苗率提高,节省种子成本,作业费降低,利于控本增效。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探讨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能够降低水稻的产量,但不同的有机物对水稻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并不同。硝基苯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及每穴穗数均有降低,每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氯苯处理对降低水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随着萘处理浓度的增加,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对结实率没有影响。用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灌溉水稻,只要能生长并成熟,其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经检测均没能超出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旱直播、旱平水播、免耕旱直播3种水稻旱直播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直播由于在7叶1心期前没有建立水层,造成水稻分蘖高峰推迟、有效穗数不足和分蘖主茎穗的差异变大,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旱平水播和免耕旱直播因成苗率太低,造成有效穗数不足,产量同样也受到了影响;3种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都比常规水直播稻低。此外,为促进水稻旱直播技术的推广应用,要不断完善水稻旱直播技术,特别是要抑制野生稻的萌发。  相似文献   

9.
早稻机械精量穴直播与人工撒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广水稻精量穴直播施肥机械化同步技术,以早稻品种湘早籼32号为材料,进行机械精量穴直播和人工撒播大面积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播稻的分蘖数、株高、最高苗、成穗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理论产量均显著高于撒播稻(P0.05)。该研究可为水稻机械化精准种植模式与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瑞安市的先进、适用早稻直播栽培技术,以常规早籼稻甬籼15为试验材料,对喷粉机直播、精量穴直播、无人机直播和人工直播等4种不同直播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对早籼稻的出苗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播种效率、作业成本和机具利用率也不同。本研究可为不同种植主体选用不同的直播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筛选出科学高效的播种方式,以秀水14为试验品种,特开展3种不同水稻直播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水稻总叶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其中穴直播方式下水稻叶龄和分蘖数增长相对较慢,有效穗数相对偏低,但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实际产量达9 037.5 kg·hm-2,分别比喷直播和飞播高7.8%、3.1%;穴直播方式效益最高,达4 847.3元·hm-2,分别比喷直播和飞播高60.8%、15.0%,是目前桐乡地区最理想的水稻直播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穴播密度对群体冠层光截获及产量构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粳稻‘花优14'为试验材料,在机械直播下研究了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群体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及PAR截获率与密度呈正向趋势,各层级冠层自下而上逐渐递减,并随生育进程延续而逐渐降低。群体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与密度呈负向趋势,同密度群体冠层TPAR自下而上呈递增趋势。在相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各层级水稻群体冠层TPAR与LAI呈现对数关系,Y=-1.49 ln(x)+10.27(腊熟期),R~2=0.9965~(**)。在本试验密度处理范围内,密度与单位面积内有效穗数呈正向趋势,而与千粒重存在负向趋势,与穗粒数和产量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水稻精量穴直播的密度以行穴距20 cm×16 cm,孕穗期群体基部冠层PAR截获率控制在95.0%左右,有效穗数为283.7万/hm~2,则获得较高穗粒数,稻谷产量可突破10 500 kg/hm~2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水稻精量旱直播技术在辽宁中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2BD-H10型水稻精量旱直播机,对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旱直播与机械插秧相比较,生育期较短,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多177815穗·hm-2,穗长短1.1cm,每穗粒数少3粒,结实率低1%,谷草比高0.21;叶片数相差1片,但株高差异不显著;机械化旱直播水稻的有效分蘖率较低,为0.57,而插秧水稻的有效分蘖率为3.0,旱直播与机插秧产量均为905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但旱直播经济效益高出2960元·hm-2。机械化旱直播与插秧相比节省了育苗和插秧等环节及其生产成本,且播种作业较插秧效率高,使水稻种植轻型简便,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4.
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在不同旱直播方式下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以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北粳1705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3种旱直播方式,即旱条播(T1)、旱穴播(T2)、旱撒播(T3),以机械水直播为对照,分析不同旱直播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的出苗率最高,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T2、T1、T3、CK;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的总茎数及分蘖成穗率最大,T2处理的分蘖成穗率比CK处理高17.69%;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的株高、穗粒数、穗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结实率、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最高。综合来看,旱穴播方式的水稻各性状表现最佳,能够达到促进水稻生长及提升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进行开沟起垄,开展人工穴播和人工条播两种播种方式的大田研究。试验以杂交稻品种培杂泰丰和常规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2种播种方式下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基于开沟起垄直播开展穴播和条播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穴播方式的水稻产量较高,穴播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产量,分别达到23.77%和10.89%,其原因是穴播处理能够提高供试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穴播方式还有利于优化水稻群体配置,增加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因此,开沟起垄方式下穴播较条播有利于水稻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16.
直播水稻的播种期与播种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直播水稻播种期、播种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播种期通过影响水稻穗粒数而直接影响产量,并间接通过播种量而产生侧面作用;播种量则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因另有较多其他因素,则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夏季不同日龄的水稻芽撒播对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对稻种露白及露白后1~5 d不同日龄的水稻芽撒播,研究了各处理的成苗情况。结果表明:种子露白后催芽1~2 d撒播,能明显促进苗期的生长发育,提高成苗率,但不能促进水稻抽穗期提前。露白后催芽2 d撒播的成苗率(66.5%)较稻种露白撒播的成苗率(54.1%)提高了12.4%。种子露白后催芽2 d再炼芽1~2 d撒播,能明显促进水稻苗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发育,成苗率大幅度提高;与露白后催芽2 d撒播处理相比,成苗率提高19.2%,苗期叶龄提早0.9片以上,3.0叶期、分蘖期、抽穗期分别提早4 d、4 d和3 d。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多条不定根伸出后撒播,成苗率会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吉隆868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4kg/667m2精量播种条件下,设置穴播与条播2种不同播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旱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穴播处理的水稻实际产量为654.5kg/667m2,较条播增产6.7%。说明水稻旱直播时采用穴播处理有利于水稻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机械旱直播播种密度对水稻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整2BD-10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自带播种挡位,设置D14、D16和D18 3个播种密度处理进行旱直播,考察水稻(Oryza sativa L.)群体光合和产量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D16实际产量达到10 345kg/hm2,分别较D14和D18的产量提高4.7%和13.9%;D14和D16的茎鞘物质输出率(EPMSS)分别比D18的低30.1%和33.2%,茎鞘物质转换率(TPMSS)分别比D18的低65.9%和53.4%;齐穗以前,D18顶叶保持较高的叶绿素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但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显著低于D14和D16的,自孕稳期至收获期D14的LAI均保持7.0以上,群体透光度较差;与D14和D18比较,采用D16播种密度进行机械旱直播,水稻群体可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有利于光合物质积累,田间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20.
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母本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方法]以皖稻153的母本1892s和父本RH003为试验材料,直播田中母本1892S于6月1日播种,播始历期为71—72d,移栽田中母本1892S于5月28日播种,播始历期为76~77d。待种子成熟后,取3个田块进行实际测产,并随机抽取10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研究母本1892S直播和移栽对皖稻153杂交制种的影响。[结果]母本1892S和父本RH003的播差期,直播田较移栽田推迟4~5d为宜。直播田的有效穗增加,每穴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均相应减少。直播田的平均实际产量为143kg/hm2,移栽田为185kg/hm2。[结论]水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具有省工、节能和效益高的特点,应提倡和推广该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