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8个杂交水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发芽期、幼苗期和全生育期进行盐胁迫,鉴定杂交组合不同发育时期的耐盐性表现,研究杂交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耐盐性特点和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耐盐性存在较大差异,发芽期的耐盐性明显强于幼苗期和全生育期;不同组合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耐盐性差异较大,杂交水稻发芽期、幼苗期和全生育期的耐盐性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在发芽期、幼苗期和全生育期盐胁迫条件下,杂交水稻的相对盐害率、枯死叶率和单株粒质量可以作为各时期耐盐性的重要鉴定指标;耐盐杂交水稻的选育应通过不同生育阶段分别进行耐盐性筛选,并利用已知的耐盐基因同时改良不育系和恢复系,实现耐盐基因聚合在杂交一代,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东营市盐碱地水稻的适宜插秧期,以优质香稻品种津原U99为试验材料,比较5月29日、6月10日、6月30日共3个不同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插秧期之间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插秧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不同插秧期处理中以5月29日插秧水稻产量、食味值最高,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品质,东营地区盐碱地水稻在5月底前插秧有利于保障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3.
遵义市优质稻的适宜播期及其气候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遵义水稻的播期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遵义优质稻种植区4个代表气象站(湄潭、遵义、播州、正安)1954—2014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前后30a不同保证率下水稻安全播期的变化,并结合凤冈农业气象园区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结果,根据低温阴雨指标统计不同播期下水稻幼苗期遭受烂种烂秧的风险,确定遵义水稻适宜播期,并分析不同播期水稻抽穗期遭受秋风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a(1984—2014年)水稻种植区不同保证率下的播期普遍比前30a(1954—1983年)提前,湄潭提前4~7d,遵义提前1~3d;2)水稻适宜播期在50%~60%保证率下稳定通过12℃的初日,较传统80%保证率指标略早;3)秋风通常发生在8月中下旬,水稻4月1—7日播种,8月上旬基本能保证抽穗,即水稻在适宜气候范围内早播早栽,基本可以躲过秋风危害,确保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其增产增效的作用,特在水稻返青期、拔节期、齐穗期进行喷施不同叶面肥,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在水稻返青期、拔节期、齐穗期喷施叶面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提高水稻产量,且以喷施碧护纯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寒地水稻的适宜插秧期,以水稻品种垦稻26为试验材料,比较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5月25日、5月30日、6月4日共7个不同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插秧期处理中以5月15-25日插秧水稻产量较高,5月25-30日插秧水稻食味评分较高,综合考虑水稻产量与品质,寒地水稻在5月25日左右插秧有利于保障产量,提升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高产高效作物,也是宁安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育苗期是影响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索出水稻不同育苗期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水稻大棚旱育苗不同播种期试验,为今后指导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寒地水稻生育前期叶龄诊断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寒地水稻育苗期、返青与蘖期叶龄诊断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寒地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汪宗阳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78-78,83
水稻是肥东县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茬口、气候、品种等原因,水稻播种期经常需要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高温热害天气频繁,对水稻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行了水稻不同播期对比试验,探索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为今后水稻生产确定适宜播种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免耕、常耕等4种不同耕作方式条件下,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固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常耕和稻草免耕处理的水稻总固氮酶活性相对高于其他两个处理;从灌浆期至成熟期,各处理的总固氮酶活性明显下降,下降程度由大到小是稻草常耕>常耕>稻草免耕>免耕,说明不施稻草、免耕方式较常耕方式能延缓成熟期水稻固氮酶活性的降低。在不同时期,均以水稻茎的固氮酶活性最高,叶片的最低;从灌浆期至成熟期,不同处理水稻根、茎固氮酶活性明显降低,叶片的变化最小。因此,不同生育时期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茎固氮酶活性影响明显,而对叶片固氮酶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油后直播杂交稻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30个水稻基因型,研究油后直播6个不同播期粒质量的变化规律,探讨粒质量对播期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30种水稻在6种不同播期下水稻粒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2)同一基因型在6种不同播期下千粒质量的极差最大为6.33g,最小为2.17g;变异系数最大为5.27%,最小为2.00%。(3)千粒质量随播期变化趋势可分为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开口向上抛物线型和跳跃型3种。根据千粒质量在不同播期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将水稻千粒质量对播期的反应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  相似文献   

11.
对10个粳稻品种分3期播种研究其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生育期有明显的差异,播期延迟生育期延长;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播期稻曲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稻曲病发生程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品种早播稻曲病发生程度重,晚播稻曲病发生程度轻。初步筛选出赣粳80、宁粳3号、鄂粳403等3个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病因素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大田调查、室内考种,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对陕南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病因素及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施肥量、不同追肥期、密度、气候与纹枯病发病关系密切.1 000 m2水稻纹枯病造成的稻谷减产量L1 000 m2.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不同低温敏感期的耐冷性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水稻发芽期、芽期、幼苗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的遗传、基因定位、耐冷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及不同时期耐冷性的相互关系,展望了水稻耐冷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对水稻抗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耐冷性变化趋势,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条件对5个水稻品种于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存在差异,供试品种空育131和龙粳29在芽期、苗期及孕穗期耐冷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5.
在同样肥力的条件下,根据水稻不同的收获期和小麦不同的播种期与产量关系,寻找本地区最佳的收播期。结果证明:水稻10月28日收获、小麦10月29日播种,为最佳收播期。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主要生长的几个时期为插秧后,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水、肥的不同需求,搞好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这里根据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及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年份、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苏垦农发三河分公司水稻生产不同田块和相关试验田的稻谷进行取样检测以及对苏垦米业三河收购的稻谷检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水稻稻谷出米率等加工和外观品质有诸多因素,如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方式、自然灾害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蓄水操作,在试验中对水稻的叶绿素水平、根系活力、光合特征以及产量指标等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得出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内进行蓄水处理水稻的生长、水稻的各种生理特性是不同的,所以在水稻的生长及生育期内抓住水稻生长的关键蓄水期,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及各种生理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半直立耐密型水稻为试验对象,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水稻蘖肥不同施用时期(3.5~3.7叶期、4.1叶期、5.1叶期),对水稻分蘖时期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得出在本田秧苗3.5~3.7叶期施用蘖肥效果最好,半直立耐密型水稻有效分蘖率、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综合性状各方面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嘉兴市不同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稳定性,对当地主栽品种及一批新育成品种(系)秧田期、本田期条纹叶枯病发病率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年份间一系列品种(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的高低。结果表明,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秧田期表现抗性的品种,本田期发病率也较低,如HZ586、春江051、嘉禾218和嘉禾优555秧田期和本田期发病均较轻,水稻品种在秧田期、本田期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高低保持一致。同一品种不同年份间发病率有差异,但从总体趋势看,抗性强弱保持一致,其中浙粳18 2a发病均最轻,2010年和2011年发病率分别仅为0.87%、0.36%。可见,水稻品种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年份间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