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分类、致病性、致病机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鉴定方法,抗病育种,抗病分子标记定位及展望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棉花黄萎病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棉花黄萎病研究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湖北省当前棉花品种现状和棉花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棉花枯黄萎病是湖北省当前棉花生产安全的主要隐患之一;提出了加强对湖北棉花枯黄萎病病源菌的系统研究、完善抗病鉴定体系、改进常规抗病育种体系、加强常规技术与分子技术相结合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抗性机制与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为害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对棉花黄萎病的致病机理、抗病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棉花黄萎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是抗病品种的选育,并对今后的育种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及其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加速抗病育种工作进程,提高育种工作进程,提高育种工作成效为目的,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棉花对对黄萎病抗以及抗病育种工作取得的研究进展;认为萎黄病抗源严重短缺和抗性遗传规律不清是种工作的关键问题。并就有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棉花遗传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9-122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对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不同育种方式在棉花遗传育种中应用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棉花新品种选育进展缓慢,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高产、高纤维品质、无酚棉、彩色棉等优良品种资源缺乏,高光效、高产、新型抗虫抗病等优良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必须进一步加强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手段的有效结合,进行基础研究和目标育种,不断优化和改进育种方式,扩大我国棉花产业的优势,提高我国棉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现状和前景(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张宝红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纤维作物,在棉花育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为培育更为高产、优质、抗虫、抗病和抗逆的优良品种奠定基础。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应用于育种的主...  相似文献   

7.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选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是克服这一难题最为经济、高效、环保的策略。植物抗病性遗传解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了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亟需开展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抗性QTL定位和抗病基因挖掘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对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材料选择、遗传群体构建和定位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国内外成功经验。50年代育成了川52-128等第一批5个抗源品种。60-70年代有较大发展,育成陕401、86-1等42个抗枯萎病品种,奠定了我国棉花抗病育种的基础。80年代有很大突破,育成48个抗病品种,以中棉12为代表,使抗病、丰产、优质等性状较好地结合起来。此外,在育种目标的确定、抗源筛选、抗性遗传规律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使我国棉花抗病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1990年我国种植棉花抗病品种3540万亩,占全国棉田面积的44.1%,年增加收益15.9亿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锋  刘鹏飞  杜世州  王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988-11989
介绍了棉花黄萎病的危害,综述了我国棉花抗黄萎病的遗传研究和抗黄萎病育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我国棉花抗病遗传和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50年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综述了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 5 0年来取得的成就、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是对我国棉花抗病育种工作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方向新疆特产作物棉花、哈密瓜、甜菜、小麦等抗性细胞工程育种方法、技术研究及应用.用细胞工程方法将抗(病、虫等)性基因导入引渗到上述作物优良栽培品种,对其进行改造,创造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系).研究内容新疆陆地棉抗枯、黄萎病的细胞工程育种,抗病棉花的培育;新疆陆地棉抗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等害虫的细胞工程育种,抗虫棉花的培育;新疆哈密瓜抗疫霉病、霜霉病的细胞工程育种,抗病哈密瓜的培育;新疆甜菜抗丛根病的细胞工程育种,抗病甜菜的培育;小麦外源基固、大赖草DNA转化技术,创造超大穗特殊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展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棉花黄萎病抗性育种研究的评述和分析,探讨抗病育种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提高育种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3.
晋棉45号的选育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棉45号的选育,提出了以抗病为基础、抗旱抗虫为核心、丰产优质为主攻方向的育种思路,对棉花抗逆育种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出的水旱交替、多生态区域综合评价的棉花育种程序,将使以后选育的新品种更具有可塑性和广适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棉花育种提供优质抗源,对陕棉抗病种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认为:通过病圃连续选择杂种世代材料,育成的陕棉抗病种质对棉花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同时丰产、优质是中国棉花育种初始抗源之一.陕4、陕5、陕401、陕5245、陕1155等抗病种质被多家育种单位应用,具陕棉遗传背景的品种有晋7、冀14、86-1、川56、苏5、新陆中3号、中棉所17、中棉所19、中棉所23、中棉所35、中棉所41等抗病品种60余个,陕棉抗病种质及其衍生品种累计在中国种植0.2亿hm2,有效地控制了棉花枯、黄萎病在中国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陕棉抗病种质作为抗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产量及其组分性状遗传改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9-2006年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产量组分性状的研究,探讨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在产量及其组分性状上的遗传改良进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期为今后棉花产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快速检测棉花抗病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生产的威胁很大。迄今,仍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要防治措施。为了筛选抗病或耐病品种,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诱发的田间鉴定的常规方法需要的时间长,且工作量大。为寻找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棉花抗病性的方法,先在室内用黄萎病菌代谢物——毒素对大量棉花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初选,然后将初选材料再参加田间抗病性鉴定。这样,既可节省田间的工作量,又可达到加快抗病育种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棉花抗多种逆境育种(MAR)简称为棉花多抗育种,主要培育能同时抗病、抗虫、抗多种环境胁迫的棉花榀种,由美国得克萨斯州农业与机械大学植保系教授L.S.Bird博士于1963年发起进行。至1987年,完成了对MAR5种质库的工作。抗性水平已从MAR1的平均22提高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述了抗源种质研究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抗病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市场对优质、高产、抗病虫、高效、生态棉花新品种的需求,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当前棉花生产发展的病虫害危害、育种方法创新不够、管理技术繁琐等制约因素,阐述了郑杂棉系列抗虫棉具有高产、稳产、早熟、高抗病虫害等独特优势,以及在推广应用中形成的规模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技术 ,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概述了选育的转Bt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及转基因抗病虫棉的优系材料 ;对转基因抗虫棉的特征特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望了转基因棉花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