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霍山石斛与铜皮石斛多糖体外抗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OH的清除作用采用Fenton反应方法测定,O2的抑制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MDA采用TBA法测定。[结果]霍山石斛、铜皮石斛多糖对·OH的半数清除浓度分别为6.79、6.75 mg/ml,对O2-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04、3.44 mg/ml。两种石斛多糖对体外温育和Vc-Fe^2+诱导的肝匀浆的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减轻Vc-Fe~(2+)系统诱导所致小鼠肝线粒体氧化损伤程度。[结论]霍山石斛与铜皮石斛多糖均显示了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安徽霍山三种石斛中游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庆生  丁亚平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68-269,271
本文测定了霍山石斛、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根、叶及不同生长期的茎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现大多数氨基酸分布有如下关系:一年茎>叶>三年茎>二年茎≈四年茎>根。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各种氨基酸在不同生长部位中的分布相关关系是r霍,铜>r霍,铁>r铜.铁,铜皮石斛与霍山石斛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3.
安徽霍山三种石斛总生物碱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研究了用溴甲酚绿测定石斛碱的条件和方法,并用该法对安徽省霍山县产的三种石斛不同生长期的不同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霍山石斛、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茎部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0291%、0.0280%和0.0240%。霍山石斛总生物碱含量1年茎<2年茎<3年茎>4年茎,宜3年采收;铁皮石斛1年茎<2年茎<3年茎<4年茎,宜4年采收;铜皮石斛3年茎与4年茎含量差异不显著,也宜3年采收。3种石斛总生物碱含量均为叶>茎≈根,建议重新考查根、叶的药用价值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安徽霍山3种石斛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霍山县3种石斛的叶、根及不同生长年龄茎中重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质在3种石斛中的分布规律均为叶≥根>茎,并且各部位营养成分之间都呈强相关(r>0.9),说明根、叶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极高价值。霍山石斛一、二、三年茎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相应年龄茎中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居中,再次辅证霍山石斛为石斛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药用石斛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以生长性状、环境适应性、经济性状为种质资源评价的主要指标,构建以加工性能、生物碱含量、移栽难易、多糖含量等9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药用石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湖北英山县引种收集的13个药用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将13个药用石斛种质资源分为优良种质、较优种质、一般种质、差种质4个等级,其中湖北英山本地栽种的霍山石斛和红杆铁皮石斛、江西引种的铜皮石斛、浙江引种的青杆铁皮石斛4个种质在经济性状、生长性状和环境适应能力上均优于其他种质,可作为湖北大别山区的优质药用石斛种源进行大面积的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铁皮石斛温室较优栽培方式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的幼苗为材料,采取育苗盘栽培、穴盘栽培、营养钵栽培和苗床栽培4种方式进行种植,通过测定铁皮石斛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铁皮石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方式中,穴盘栽培方式(50孔穴盘,每隔1孔种1丛)显著提高了铁皮石斛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使铁皮石斛生长得更良好,即使在北方冬季的低温条件下,该栽培方式依然可以保证铁皮石斛安全越冬,并维持一定的萌蘖数和生长。综合分析可知,穴盘栽培方式可作为铁皮石斛工厂化生产的较优栽培方式,应用于北方地区温室石斛的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7.
刘志超  王滨  许全宝  陈潇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87-12288,12337
按照农业标准化规程,对安徽省霍山石斛主产区栽培的霍山石斛产地条件、种苗质量、栽培设施、栽培基质、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技术规定,为霍山石斛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珍稀中药材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品质,促进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以不同种源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种苗类型、附生树种以及施肥方式对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的影响,同时对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广东、福建、云南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为材料,将穴盘苗附生于松树、杉树、龙眼树,施以控释肥,仿野生栽培效果最佳;仿野生栽培3年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可达40.5%和0.0367%。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大棚栽培、林隙地栽培和活树附生等3种栽培模式下,霍山石斛的生长量、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和含水率等含量,对比其生长和内含物的差异性来明确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活树附生栽培的霍山石斛多糖、石斛碱和氨基酸含量最高,大棚栽培模式最低(P < 0.05),活树附生栽培下的霍山石斛单糖和钾元素含量高于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P < 0.05),不同栽培模式下霍山石斛内含物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林隙地栽培和大棚栽培的霍山石斛茎长显著高于活树附生栽培(P < 0.05),但3种栽培模式的萌蘖数、茎粗与茎节差异不显著;大棚栽培的霍山石斛含水量达92.13%,显著高于林隙地栽培的90.37%和活树附生的85.72%,鲜重差异表现与含水量相同,但干重差异不显著。综上,活树附生栽培下霍山石斛活性成分积累较多,品质更好,是一种适宜大别山区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棚离地床栽、仿野生贴石栽培和仿野生贴树栽培3种栽培模式下,测定金钗石斛的粗蛋白、膳食纤维、氨基酸、矿物质元素、石斛碱和石斛多糖等成分含量,旨在为海南省三亚地区发展金钗石斛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探讨适合铁皮石斛仿生栽培技术,提高铁皮石斛成活率,为铁皮石斛栽培规范化提供依据,开展保护性栽培和仿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栽培中,花生壳和碎石、松树皮和碎石栽培育苗获得的石斛生长效果最佳,移栽2个月后植株成活率不受海拔高度影响,次年海拔700 m的植株整体生长效果及石斛多糖含量优于海拔150 m的植株;仿生栽培获得了保护性栽培(基质:花生壳与碎石;海拔:700 m)相同的栽培效果,但在培养成本、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品质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为研究对象,设置活树附生栽培、新伐毛竹附生栽培、岩壁附生栽培3种种植模式,通过生长性状以及检测分析折干率、水分、灰分、多糖、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的生长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伐毛竹附生栽培模式下生长的铁皮石斛长势虽不及活树附生栽培,但整体略好于岩壁附生栽培。就品质而言,新伐毛竹和活树附生栽培的石斛多糖含量无显著差异,岩壁附生栽培的多糖含量明显增加。新伐毛竹和岩壁附生栽培石斛的粗纤维和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显著低于活树附生栽培;新伐毛竹附生栽培的石斛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模式;3种模式间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新伐毛竹附生栽培模式下的折干率显著低于其他2个模式。由此可知,新伐毛竹附生栽培可一定程度替代其他栽培模式种植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3.
霍山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霍山石斛品质好,但对其栽培技术鲜有报道。本文从林地选择、栽培方法、日常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霍山石斛栽培技术,以期对霍山石斛林下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石斛组培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的差异和设施内不同位置小气候条件的不同,合理利用设施空间,搭建架空栽培床作石斛的生产栽培床,架空栽培床下面的地面则作假植苗床进行组培苗的假植炼苗,结合配制合适的栽培基质与加强栽培管理,达到在进行石斛生产栽培的同时又可为石斛设施栽培和仿生态栽培提供定植成活率高的生产用种苗的目的,从而实现石斛组培苗人工栽培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多品质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栽培出品质好、药用价值高的铁皮石斛,对活树仿野生、死树仿野生、大棚仿野生、石头仿野生、岩壁仿野生、林下仿野生、纯野生栽培方式下铁皮石斛的多糖、甘露糖、醇溶性浸出物、黄酮、多酚、粗纤维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以干基计)在28.62%~48.73%,平均含量35.12%;甘露糖含量19.08%~28.07%,平均含量23.01%。多糖和甘露糖含量最高的为石头仿野生和林下仿野生,分别为48.73%、44.15%和28.07%、26.45%,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栽培方式。粗纤维含量(以干基计)在9.63%~16.49%,平均含量11.69%。含量最低的是石头仿野生、死树仿野生、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分别为9.63%、9.76%、9.85%;含量最高的是纯野生铁皮石斛,达16.49%,极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含量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说明不同人工栽培方式生产的铁皮石斛均可替代野生铁皮石斛,而以石头仿野生和林下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生态环境更适合道地药材品质的形成。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醇溶性浸出物(以干基计)含量为4.04%~16.05%,平均含量为7.21%。含量最高的是纯野生铁皮石斛,达16.05%,极显著高于其他任何栽培方式。不同栽培方式铁皮石斛多酚含量(以干基计)为0.31%~0.66%,平均含量为0.43%;黄酮含量(以干基计)为0.09%~0.25%,平均含量为0.16%。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的均为纯野生铁皮石斛,含量分别为0.66%和0.25%,极显著地高于其他任何栽培方式。多酚和黄酮含量最低的均是大棚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分别为0.31%和0.09%,说明大棚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在醇溶性浸出物、多酚和黄酮含量上与纯野生铁皮石斛仍存在有极显著的差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介绍基于物联网的铁皮石斛仿野生高品质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即通过对铁皮石斛田间生态指标和多糖的测定,筛选出高品质铁皮石斛品种;通过种苗选择、基质配制及附生种植等技术对铁皮石斛进行仿野生种植;利用智能化物联网栽培管理系统对铁皮石斛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和调控,达到智能化栽培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濒危中药材之一,随着组织培养和大棚栽培等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其人工栽培面积也逐年增大,但市面上铁皮石斛的种内变异类型混乱,品质良莠不齐,因而了解铁皮石斛品质性状影响因子、保障铁皮石斛的品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铁皮石斛遗传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评述了铁皮石斛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不同光照、温度、湿度、基质、肥料和栽培方式等对铁皮石斛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表明,铁皮石斛的品质性状受遗传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栽培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对铁皮石斛品质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单纯改良某一因素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皮石斛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建议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品种选育关、严把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关、严把铁皮石斛高品质生产技术关,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改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钩状石斛引种栽培管理措施,为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钩状石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野生钩状石斛的生物学特性、生长适合温度、湿度,研究钩状石斛在南宁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宜光照度、温度、水肥管理、繁殖方式、病虫害防治等。【结论】钩状石斛无需进行特殊手段的处理也能够在低海拔的南宁地区进行栽培,且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定量测定多糖含量,比较大棚栽培铁皮石斛与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量、多糖、生物碱、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药用成分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与大棚栽培差异不大,最大含量分别为39.02%、37.90%;大棚和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314、0.295 mg/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4.711、16.252 mg/g,两者差异较明显;铁皮石斛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相对较低,仿野生栽培的光饱和点仅为327.484μmol/(m~2·s),具有明显的阴生植物特性。仿野生栽培铁皮石斛是一种较优的栽培方式,质量与野生材料相近,可作为野生铁皮石斛的替代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铁皮石斛栽培环境、种苗选择、栽培基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为人工高效栽培无公害铁皮石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