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育单位甘肃省农科院引进利玛格兰股份有限公司的杂交种。审定情况2004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甘审玉2004004 品种来源以82N35为母本, L18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特征特性幼茎紫色,拱土力  相似文献   

2.
审定编号甘审瓜2001004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甘肃省兰州市农科所1997年用母本C-19、父本A-58配制的西瓜一代杂交种.原代号C-A.2002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8次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辣椒育种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努力,选育出辣椒系列新品种陇椒1、2、3、4、5、6号等.陇椒1号199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陇椒2号200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综合性状与国内同类品种相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陇椒6号2000年通过省级鉴定,研究水平达国内领先.陇椒3号2007年通过甘肃省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在征求省内农业科研、教学、种子管理、经营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对1990年以前审定通过,在生产使用中有明显缺陷或丰产性丧失的小麦、玉米、马铃薯、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清理,并报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1次品种审定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停止推广中单2号等59个衣作物品种(详见附件),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5.
对2003—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132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省地两级农业科学院(所)和高等农业院校为主要选育单位,95%的审定品种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每年审定数量有所下降,但审定品种的产量稳步上升,其中2/3的品种达到优质小麦的要求。蛋白质含量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品种有77个,占审定品种的58.3%;符合中筋小麦的有50个,占审定品种的37.9%。湿面筋含量符合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品种有31个,占审定品种的23.5%;90个品种符合中筋小麦标准,占审定品种的68.2%。70%以上的审定品种沉降值大于30 m L。审定品种的容重变化趋势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6.
"临蚕6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选育的优质、丰产、抗病、广适春蚕豆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中熟大粒品种,春性强,  相似文献   

7.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624-624
由甘肃农业大学柴守玺教授主持选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西旱1号”,于2004年10月通过了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自2000年全国恢复旱地春小麦区试以来,第一个推出的国家审定品种,也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春小麦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实现了甘肃省春小麦“国字号”品种零的突破,标志着甘肃省在春小麦抗旱品种选育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庆阳农校以庆农3号为母本,西峰1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2000年12月中旬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7次全委扩大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9.
品种来源 系甘肃省武威地区农科所以武威盖茄选择出的优良单系WL-7为母本,以齐齐哈尔引进长茄品种选择的优良单系7560-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系号90-25-7。武威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受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于1997年5月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0.
银稻1号系甘肃省白银市农科所系统选育而成,2000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1.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选育.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选育.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正>为促进甘肃草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推广利用,加快甘肃草业发展,保障育种者合法权益,甘肃省第一届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4月1日在兰州召开,由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及省农牧厅等多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和行政管理者组成的审定委员会对申报的14个草品种进行了审定。审定会上,省农牧厅副厅长刘志民指出,甘肃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是  相似文献   

14.
品种来源系甘肃省庆阳地区农科所用长武131作母本,长治201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种,原系号9119-4.2000年12月中旬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7次全委扩大会议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5.
陇春23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丰产优质抗病春小麦新品种。2004年1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6.
甘青2号     
选育单位 甘南州农科所 审定情况 2003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品种审定编号 甘审青稞2003001 品种来源 以83A-19-1×肚里黄选育而成的青稞品种,原代号:87-9-5。  相似文献   

17.
定西39号是由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外引材料南27/临3的F1为母本、自育的"8152"为父本复合杂交后,经多年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1月通过了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审定号为2008004.2009年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08~2012年为甘肃省旱地春小麦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18.
搜索2001年以来陕西省和甘肃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信息,解析两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情况,以期为今后西北地区大豆生产和育种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搜集整理2001年以来20个陕西省审定大豆品种和35个甘肃省审定大豆品种的信息,对其产量、主要性状变化、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年份更替,两省审定大豆品种株高均有上升趋势,有效分枝数、百粒重、蛋白质与脂肪之和均呈下降趋势。陕西省审定大豆品种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高于甘肃省审定品种,分别高11.97 kg/667 m2、3.26%;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和粗脂肪含量均低于甘肃省审定品种,分别低22.63d、3.11cm、0.26个、0.28个、1.03g和1.47%。相关性分析揭示,产量和生育期、株型性状间具有一定关联性,其余各性状间的协同作用或抑制作用共同构成了品种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陕西省和甘肃省审定大豆品种相关性状对总体方差分别累计贡献率达70.674%、72.815的3个主成分,其中株高、粗脂肪含量等是造成这些品种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陇棕棉1号     
选育单位 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 审定情况 2003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品种审定编号 甘审棉2003002 品种来源 以引进美国的棕棉材料"65"为母本,白棉"900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棕色棉花品种,原代号9501B。 特征特性 幼苗绿色,浅裂叶片肥厚,深绿色。株高66厘米左右,茎杆粗,植株较紧凑。Ⅰ型果枝,果  相似文献   

20.
李鑫 《北京农业》2013,(2):32-33
<正>金玉1号选育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农科所。审定情况2004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甘审玉2004010品种来源以858为母本,409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种。原代号:5107适宜范围适宜于甘肃省河西、中部及清水等地矮花叶病非流行区种植。2007年3月更名为"武科2号"(更名文号:甘农牧农(2007)78号)吉祥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