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冬小麦撒播种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播期、播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差异,播量对穗数的影响较大;播期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较大;播期与播量互作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长6359撒播的产量在6 723~7 261 kg/hm~2,适宜播种期为9月28日—10月3日,播量为300.0~450.0 kg/hm~2。在品种、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中,品种间的差异显著;不同品种同期播种,中穗型品种产量为最高。[结论]在一定的播期、播量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品种类型进行撒播,早播可适当降低播量,提高成穗率,增加产量;晚播适当增加播量,提高主茎成穗数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冬小麦新冬4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冬4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共设置了5个播期水平和5个播量水平,25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随机排列,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新冬42号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其生育期无影响。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新冬42号小麦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抽穗期延后,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出苗期至拔节期间隔期随播期的推迟明显缩短,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小,倒伏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减少而减轻。推迟播期降低了新冬42号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产量、株高和结实小穗数,降低穗粒数、穗长和最多小穗数。新冬42号小麦在伊犁地区最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11日、最适宜播种量为450万~525万粒/hm~2,最大产量5 620 kg/hm~2,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长航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品种长航1号在渭北南部旱肥地种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完善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5—2016年在陕西省永寿县选用长航1号,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播量对长航1号产量及其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在相同播量下晚播会明显降低成穗数,播种过晚和播量过小或播种过早和播量过大均不利于产量提高。长航1号高产的适宜播期在9月21—26日,适宜播量为173.1~208.9kg/hm~2,目标产量达6 750~7 500kg/hm~2。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济麦22在鲁东南地区的产量潜力,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22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和单产均有显著影响,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明显降低,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研究认为,在鲁东南地区,济麦22最适宜的播期是10月5—15日,最适播量是180万~240万·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顺应当前气候变化,实现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以该区小麦主栽品种泰农18(大穗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9月27日、10月3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和播量(基本苗数量120万株/hm~2、240万株/hm~2、360万株/hm~2)对该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播量增大而增多;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二者均随播量增大而减少。鲁西南地区泰农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适宜基本苗数量为240万株/hm~2,其中,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为10月9日播种、基本苗数量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陇春3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大,基本苗株高增高,导致成穗数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下降,3月3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下降显著。不同播期产量变化幅度又因播种密度不同而异,陇春33号产量以播期3月2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最高,为8 769.6 kg/hm~2;其次是播期3月2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为8 706.8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675万粒/hm~2处理排第3,为8 505.2 kg/hm~2;播期3月20日、密度825万粒/hm~2处理排第4,为8 323.9 kg/hm~2;播期3月10日、密度750万粒/hm~2处理排第5,为8 118.1 kg/hm~2。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陇春33号达到高产优质的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上中旬、播种密度为675万~750万粒/hm~2。  相似文献   

9.
儒麦1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产量构成有不同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儒麦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播期为10月8日与10月15日的两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在鲁西南地区儒麦一号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8~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亩基本苗15万~20万为宜,以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57-59
为探索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调查不同播期播量对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中10月5日(A1)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921.8 kg/hm~2;播量中B4播量(187.5 kg/hm~2)的产量最高,为8 526.1 kg/hm~2;A1B4处理产量最高,达9 220.0 kg/hm~2。可见菏麦21适于早播期大播量栽培,播期和播量对菏麦21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12.
随着播期的推迟,新麦26号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其生育期无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抽穗期延后,但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出苗期至拔节期间隔期随播期的推迟明显缩短,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明显减小,倒伏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播量的减少而减轻。推迟播期降低了新麦26号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降低了株高和穗长;增加播量能提高产量、株高和结实小穗数,降低穗粒数、穗长和最多小穗数。新麦26号小麦在周口地区最适宜播期为10月12日至10月18日、最适宜播种量为450万~525万粒/hm~2,晚播应适当加大播种量,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高产优质广适新品种济麦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济麦4号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小麦籽粒千粒重受群体大小影响较大。播量对济麦4号穗数、千粒重的影响大,对穗粒数的影响小。济麦4号适宜播期以10月10—15日为最佳,播量以115 kg/hm2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新品种红粱丰1号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红粱丰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播期对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株高有显著(P0.05)影响。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播期4月5日、种植密度11万株/hm~2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好,株高达229.34cm、穗长35.48cm、穗粒数4 987.66粒、千粒重23.88g、产量6 102.82kg/hm~2。  相似文献   

15.
采用5因素5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期、密度以及氮、磷、钾施用量对糯高粱黔高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以及氮、磷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密度以及钾施用量对产量和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密度以及氮、磷施用量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钾施用量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密度及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5个因素中,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磷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有显著影响;播期与氮施用量、密度与氮施用量、氮施用量与钾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千粒质量有显著影响。5个因素与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同时满足黔高7号产量大于6 300.00 kg/hm~2、穗粒数高于4 500.00粒,千粒质量大于24.00 g,农艺方案为4月15—20日播种、密度为13万~17万株/hm~2、施氮61.7~82.1 kg/hm~2、施P2O576.1~104.1 kg/hm~2、施K2O 61.9~82.6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播期播量对阜阳地区烟农515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方法]在阜阳毛桥村和中北村开展烟农5158小麦品种6个播期(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3个播量(180万、240万、300万苗/hm2)试验,调查株高、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结果]播期和播量对烟农5158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10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0月5日播种的次之,10月15日后播种的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播期,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潮土产量高于砂姜黑土。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同一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砂姜黑土与相应潮土间在产量三要素方面差异不明显。同一播期,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播期越早植株越高;砂姜黑土株高比相应潮土矮,播期越早株高差异越小。[结论]烟农5158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宜播量为240万苗/hm2,这可为烟农5158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在冀中南地区适宜播期内的最佳播量,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4个播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与产量情况。研究表明,石农086在当地适宜播期的末期(10月13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225.0 kg/hm2,适期播期中期(10月8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87.5 kg/hm2,适期播期前期(10月5日左右)的最适播量为165.0 kg/hm2。该品种对播量的适应性广,自身调节能力很强,无论播量大小都能达到7 500 kg/hm2的高产水平。其最佳产量结构应该为:单位面积穗数690万~705万穗/hm2、穗粒数32~33粒,千粒重44 g左右。  相似文献   

18.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鲁原502的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栽培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鲁原50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鲁原502的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提高;不同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其次为公顷穗数,而对穗粒数影响较小;随着播量增加,鲁原502的产量逐渐提高,公顷穗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下降;播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鲁原502在济南及周边区域的适宜播期为10月4~12日,适宜播量(基本苗)为225.0万~270.0万/hm2。鲁原502获得高产,首先要做到适期适量播种,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同时穗粒数和千粒重应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大田条件下小麦宽幅精播适宜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8个地级市下属县区设置5个播量梯度,研究大田条件下宽幅精播不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量增加,全生育期单位面积茎数显著提高,单株分蘖减少,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成穗率降低;随播量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量150 kg/hm~2较播量75 kg/hm~2产量显著提高,播量提高到225 kg/hm~2增产不显著。综合认为,本试验区域内适宜播量为150 kg/hm~2,基本苗适宜范围为257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品种济研麦7号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济研麦7号在10月15日-10月20日之间播种,播量在187.5-225kg/hm2之间,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