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增施硅肥对玉米的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施硅肥处理,增施硅肥对玉米的株高、茎皮厚、实际产量的影响均达到5%显著水平,对玉米的基部第三节茎粗、室内横折强度、穗长、穗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的影响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增施硅肥既能提高玉米的抗倒性,又能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花生新品种郑农花12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果枝数均增加,当亩施复合肥达到50 kg后,产量提高幅度降低。考虑到过多施肥会增加额外的投入和造成徒长,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郑农花12号以每亩施复合肥(15-15-15)50 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春优84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有倒伏现象发生,为充分挖掘品种高产潜力,特开展了增施硅肥提高抗倒能力的试验。试验表明,施用硅肥后株高、倒2节间长度、基部茎粗、茎壁厚都有较理想的变化,对提高抗倒能力作用显著;硅肥施用时间以与穗肥同施为好,施用量在300 kg/hm~2即可达到效果;增施硅肥对春优84品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以与穗肥同施为好,施用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4.
“大粒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与增产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施用"大粒硅"肥对水稻的抗倒与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大粒硅"肥90 kg·hm-2产量最高,但与施"大粒硅"肥60 kg·hm-2和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水稻硅肥用量60-90 kg·hm-2比较适合;同时施用硅肥能使主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的长度明显缩短,茎粗增加,茎秆坚硬.抗倒伏能力增强,形成高产株型,提高光合效率和水稻产量的各项构成因子,增穗、增粒、增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硅元素作为一种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元素,能有效提升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3 a生红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在常规滴灌施肥基础上分别设置叶面喷施硅肥+滴灌清水(T1)、叶面喷清水+滴灌增施硅肥(T2)、叶面喷施硅肥+滴灌增施硅肥(T3)3个处理,并以叶面喷施清水+滴灌清水为对照(CK),探讨增施硅肥对枸杞生理代谢、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施硅处理能有效促进枸杞叶片的叶绿素合成及植株的营养生长,增加其叶片的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干物质累积量、光合速率(P_n)、水分利用率(WUE)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和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均显著提高,叶片气孔导度(G_s)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显著提高了16.98%,而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整体的效果不显著,蒸腾速率(T_r)在施硅处理中显著降低;增施硅肥可以显著改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对维生素C(V_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显著增加高达133.61%,但枸杞的总酸含量在各施硅处理下显著降低。枸杞的产量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施清水、叶面喷清水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中依次显著提高了3.46%、13.00%、24.57%,以叶面喷施配合滴灌增施硅肥处理下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35 270.8元·hm~(-2),增幅为26.73%,产投比为1.85。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增施硅肥能有效改善枸杞光合特性,提升枸杞产量,改善枸杞品质,尤其采用叶面喷施硅肥配合滴灌增施硅肥的方式对枸杞的生产应用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硅氮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氮硅配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明确高产优质的硅氮优化管理措施,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进行2个硅肥水平下3个氮水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2处理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较A1处理分别提高4.95%、1.20%、0.29%、5.14%;随施氮量增加穗数、产量呈增加趋势,硅氮互作对产量及构成因素不显著。施硅能够极显著改善加工品质,减氮利于改善外观品质,蛋白质含量最低为8.30%,食味值提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硅氮互作间达到显著水平;施硅能够提高各节间茎秆抗折力,A2处理抗倒伏指数与A1处理相比提高了18.40%。在B3条件下,A2处理的各节间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极显著或显著高于A1处理,分别高63.30%、114.50%、70.60%和76.10%。氮肥和硅肥运筹以二者对应最优指标施用量的组合为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在延边地区施用硅肥对水稻生产的效果,从每公顷施硅肥一吨与 CK 进行比较,研究了硅肥对水稻品种京引127号抗倒及增产的效果。施硅区比对照区增强水稻对倒伏的抵抗能力。表现在增加了基部节间的折损重、N_3节间茎粗、N_3秆断面积、N_3节间秆壁及机械组织厚度和大小维管束数目。前者比后者由结实粒数的增加而提高稻谷产量,增产率为5.8%,对每平方米有效稳数及千粒重影响不大。结实粒数的增加幅度在二次枝梗上大于在一次枝梗上的。  相似文献   

8.
施硅量对甜荞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硅肥对甜荞倒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甜荞栽培最适施硅量,为其实现高产、稳产、抗倒伏提供参考。【方法】以宁荞1号(中抗倒伏)为试验材料,2015-2016年在西南大学歇马科研基地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基施0(CK)、100 kg·hm-2(S1)、200 kg·hm-2(S2)、300 kg·hm-2(S3)和400 kg·hm-2(S4)5种施硅量梯度(SiO2≥25%),研究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硅含量及倒伏和产量相关指标。【结果】(1)根中硅含量高于茎,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增后减,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并且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中硅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后减。(2)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根表面积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平均根直径和根尖数随着施硅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S2处理达到最大值。(3)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鲜重和抗折力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随施硅量的增加而增加;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鲜重和抗折力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均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4)木质素含量从盛花期到成熟期逐渐增加,4CL、PAL和CAD活性从盛花期到成熟期先升后降,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木质素含量,4CL、PAL和CAD活性随着施硅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在S3处理达到最大值。(5)硅肥降低甜荞倒伏级别,显著减小倒伏率;当施硅量在300-400 kg·hm-2时,甜荞倒伏时期推迟到成熟期。(6)产量、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单株粒数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硅肥基施300 kg·hm-2效果最佳,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1,自引:2,他引:89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抗倒伏能力,倾斜角度与茎秆第一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减少第一和第二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硅肥、生物菌粉的节肥增产效果,于2017年采用小区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计硅肥、硅肥配施菌粉、硅肥节肥配施菌粉等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生育期考查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硅肥、硅肥配施菌粉均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加作物干物质积累,增加叶面积,促进光合作用,于抽穗期能加快植株抽穗进程,明显提高抽穗率,从节肥效果来看,75%硅肥用量配施生物菌粉效果最佳。考种、测产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硅肥能增加产量5.16%,施硅肥配施菌粉增产7.69%,从节肥增产效果看,75%硅肥用量配施生物菌粉增产效果最佳,较常规施肥、常规施肥+硅肥、常规施肥+硅肥+菌粉产量分别增加9.45%、4.07%、1.63%,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提高了茎蘖数,增加穗粒数、粒重,降低空瘪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以‘浙优21’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正常施药(375 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D1)和减药(225 g/hm2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D2)2种施药水平,每种施药水平含追施硅肥(750 kg/hm2,+Si)组和不追施硅肥(-Si)组,共4个处理组,研究在这2种施药水平下追施硅肥对水稻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施药水平(D1)下,相较于不追施硅肥,追施硅肥的水稻基部第2节抗折力增大26.71%,倒伏指数降低13.29%,水稻穗颈瘟发病率降低15.37%,病情指数降低19.09%,水稻产量提高3.33%(P0.05);在减药水平(D2)下,相较于不追施硅肥,追施硅肥的水稻基部第2节抗折力增大33.67%,倒伏指数降低14.04%,水稻穗颈瘟发病率降低28.98%,病情指数降低23.11%,水稻产量提高11.44%(P0.05)。由此说明,在农药减施条件下,追施硅肥能降低水稻的倒伏指数和水稻穗颈瘟病情指数,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和抗水稻穗颈瘟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在不施硅肥情况下,减药使水稻减产;而在施硅肥情况下,减药与否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殿武 《农技服务》2009,26(8):51-51,161
通过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二次枝梗的分化、减少颖花退化和促进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增施硅肥150 kg/hm~2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增施硅肥75 kg/hm~2和不施硅肥的增产301.95 kg/hm~2、636.75kg/hm~2。施用硅肥必须同增施氮肥,才能充分发挥硅肥的增产增效作用。硅肥可以作基肥或追肥施用,作为追肥最好在水稻拔节前(1个叶龄之前)施下,以增加抗倒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水溶性硅肥(途保佳)对玉米抗逆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硅肥不仅可使玉米茎秆变粗,基部1~5节节间距缩短,气根数增加,玉米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增强,而且还能增加玉米穗长,降低玉米秃尖率,抑制秃尖长,提高千粒重,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亩施60 mL水溶性硅肥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可达9.69%。  相似文献   

14.
选用韩国产"农爱丰"扩散性硅肥和国产可溶性硅肥,设置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研究硅肥施用量及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显著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硅肥最佳施用量因品种而异,施用量少增产效果不显著,过多会导致减产,肥料效率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对硅肥的响应虽然因品种和施肥量不同而异,但适量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单株实粒重以及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缩短茎秆节间长度和增加茎粗;寒地水稻硅肥最佳施用时期为最高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农爱丰硅肥最佳施用量为6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硅肥对青稞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以青稞5171-7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奥本硅类型硅肥,设3个施肥量梯度以空白作为CK,研究影响抗倒伏的主要茎秆性状特征.结果表明:①施用硅肥株高降低、节间增粗和重心高降低;②奥本硅施肥量最低的处理(A1)其茎秆基部第1,2,3,4四节间充实度增加和基部第2节间抗折力增强;③施用硅肥对青稞产量的提高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稻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以成熟期植株倾斜角度代表的抗倒伏能力与茎秆第1伸长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茎秆粗度、厚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株高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存在着品种间差异;施氮对水稻群体倒伏具有重要影响。就产量来说,最高产群体一般出现在750kg/hm2的中肥区。研究认为,通过降低第1和第2伸长节间长度,适当加强茎秆基部物理性状的强度、降低穗位、增加穗长和穗颈长度等,可以提高水稻植株的抗倒性,使倒伏与株高和生物产量的矛盾在更高产水平上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7.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小麦灌浆高峰期对茎秆的机械强度进行测试 ,并对小麦茎秆各节长、粗 ,株高 ,生物学产量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茎秆机械强度与各节间长呈负相关 ,其中与茎秆基部第 1、2节间长达显著水平 ,与基部第 3节间长达极显著水平 ,与中部第 4节间长达极显著水平 ;与各节间粗呈正相关 ,其中与第 1、5节间粗达显著水平 ,与第 2、3、4节间粗达极显著水平 ;与穗长及穗重相关不显著 ;茎基部第 2节间干物质对机械强度的贡献最大。在小麦的抗倒性育种中 ,选择矮秆、茎秆粗壮并兼顾大穗的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对花生增施硅肥能提高花生产量、改变经济性状和改善品质,亩产荚果最高可以提高13.73%,亩产籽仁提高11.33%,蛋白质含量提高11.62%,油酸/亚油酸比值提高13.61%。  相似文献   

19.
硫肥和钼锌微肥对花生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增施硫肥和钼锌微肥对花生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N、P、K大量元素的基础上,增施硫肥和钼锌微肥可提早花生出苗1-3d,提高产量.其中增施硫肥能促进花生成熟,使成熟期提早1-2d,且花生产量以单增施硫肥的最高为5746.67kg/hm2,增幅为14.63%;增施钼锌微肥延长花生的生殖生长期,使成熟期延缓2-3d,提高花生产量5.95%-6.25%.  相似文献   

20.
硅是有益元素,对作物抗病性有重要作用,对缺硅作物增施硅肥有助于提高抗病性和产量。本文从物理性、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了硅提高作物抗病性的机理研究进展,以期为缺硅作物增施硅肥提高抗病性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