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在无风的日子里,我们慢慢地骑自行车前行,感觉不到空气的阻力;而快速骑自行车时,我们就会感到空气的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提出问题】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呢?【猜想】小明由生活经验猜想到: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且运动速度越大,空气阻力越大。【设计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这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产生了相对运动。而摩擦力表现为阻碍相对运动,故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两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正>【提出问题】小常同学从课外资料中了解到,庄子曾提出:如果水积得不够多,那么在承载大船时就没有力量。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多少有关。庄子的说法有道理吗?【猜想】小常猜想: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稻曲病菌致病力增强的ATMT突变菌株5062,为稻曲病菌致病机制解析、致病相关基因克隆提供方法基础。【方法】测定和观察5062的菌落直径、菌落形态、产孢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利用TAIL-PCR和RACE技术克隆5062基因组的T-DNA侧翼基因,并比对分析基因的信息,最后利用RT-PCR检测突变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5062田间接种表现为致病力增强,在MM和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减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在PSA和TB3培养基上,其菌落形态、色素等方面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TAIL-PCR扩增得到的紧邻T-DNA两侧的侧翼序列在野生型中不相邻。TAIL-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5062基因组的T-DNA侧翼基因,RT-PCR表明T-DNA插入位点右侧1个基因在突变体中上调表达。【结论】突变菌株5062的致病力增强,在营养贫乏条件下产孢能力增强,其表型的变化可能是染色体重排和T-DNA插入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研究了霉酚酸对PPRV感染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霉酚酸处理Vero细胞,运用显微镜观察和q-PCR方法,研究霉酚酸的抗病毒作用;通过额外补充鸟苷酸,探究霉酚酸的抗PPRV作用机理。【结果】霉酚酸能够抑制PPRV的复制,最佳作用浓度为1μmol/L;霉酚酸抗PPRV的最佳作用时间为96 h;额外添加鸟苷酸发现,鸟苷酸可拮抗霉酚酸的抗PPRV作用,霉酚酸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鸟苷酸的合成来抑制PPRV的复制。【结论】研究了霉酚酸的抗PPRV作用,以期为PPRV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稻曲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致病力减弱突变菌株B-726的生物学性状,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克隆因外源基因插入被破坏正常表达的基因,为明确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并为稻曲病防治新途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突变菌株B-726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检测,分析其生物学性状;Southern杂交分析B-726外源基因插入的拷贝数;利用HiTail-PCR 获得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运用RACE-PCR技术,克隆与插入位点毗邻的基因全长;用半定量RT-PCR分析该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突变菌株B-726与野生菌株P1相比致病力极显著下降,产孢能力、生长速率显著下降。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T-DNA在菌株B-726中以单拷贝形式插入。经过序列分析发现,T-DNA插入在1个命名为Uvt-726上游344 bp处,半定量PCR结果表明,Uvt-726在B-726表达量较P1显著下降。【结论】克隆了1个可能与稻曲病菌致病力相关的基因,推断该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探讨普洱熟茶及其主要组分的表面活性剂特征,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在直观展示普洱熟茶及其主要成分氧化型茶多酚(Oxidized Tea Polyphenols,OTP)起泡性和乳化作用的同时,还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定方法评估了样品的乳化力。【结果】普洱熟茶水提物和OTP均具有明显的起泡性和乳化作用;与普洱熟茶水提物相比,OTP的起泡性显著较强(P0.01);且OTP的乳化力显著大于普洱熟茶水提物(P0.001)。【结论】该研究证实了OTP是普洱熟茶与油脂相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为普洱熟茶调节脂代谢功效机理的研究和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纯化后的乳清蛋白抗氧化肽P4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MRC-5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2O2诱导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应用四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来确定P4对过氧化损伤MRC-5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利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mmol·L-1H2O2孵育24h可显著诱导MRC-5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力下降到22.47%,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抗氧化肽P4(4、20、100μg·mL-1)与H2O2共孵育后,特别是100μg·mL-1(高剂量组)抗氧化肽P4可使细胞存活率达到44.77%。同时,提高乳清蛋白抗氧化肽P4的浓度,可促进受损的MRC-5细胞修复,提高了SOD、CAT、GSH-Px酶活性,降低MDA含量。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也表明,一定浓度的乳清抗氧化肽对MRC-5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结论】乳清抗氧化肽通过拮抗H2O2而对MRC-5的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以玉米优良自交系综31和178的幼胚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3个耐盐基因(SOS1(SALT OVERLY SENSITWE1)、SOS2(SALT OVERLY SENSITIVE2)和SOS3(SALTOVERLY SENSITIVE3)一起转入玉米基因组中。【方法】利用愈伤的耐盐性比较和PCR检测研究耐盐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表型分析。【结果】早期转化的抗性愈伤耐盐性比较表明.抗性愈伤比非转基因对照愈伤耐盐性明显增强,后期表型观察分析,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根系发达。根冠比增大。PCR检测结果表明。同时含有三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4.63%,含有两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5.56%,至少含有一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11.11%。【结论】表明将多个目的基因可以同时转入玉米中已成为可能。为快速培育出优质、多抗的玉米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互作体系中病原菌来源过氧化氢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水稻与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互作体系中的过氧化氢积累的定位。【结果】突变体菌株细胞中烷基过氧化物还原酶亚基C的缺失导致胞内其余过氧化氢清除酶活性的补偿性显著上升,使胞内内源过氧化氢积累水平显著下降,并引起病原菌与水稻互作体系中的过氧化氢积累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病原细菌很可能是互作体系中过氧化氢的一个重要来源。病原细菌产生的过氧化氢很可能在非寄主互作中造成细菌周围植物细胞的损伤,对植物细胞具有潜在的毒性。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中华蜜蜂基因组DNA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比较和揭示12个长白山中蜂(长白山地方采样点中华蜜蜂)基因组多态性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RAPD-PCR技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RAPD位点分子,以NTsys-PC方法建立基因组分子标记系统树状结构和计算基因组分子标记相似系数。【结果】1104号等6个蜂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同时具有 240、400、700、和1 500 bp等4个条带,其系统树状结构在相似系数值为0.568时呈现相对独立的一个分支;1083号等6个蜂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同时具有240、400、600和1 200 bp等4个条带,其系统树状结构在相似系数值为0.586时呈现相对独立的另一个分支;相似系数值二维矩阵与系统树状结构之间的相关系数值r为 0.7874(P<0.01)。同时,700 bp条带在12个蜂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中有10个蜂同时出现,即10﹕12。【结论】在相似度至少为56.8%和 PCA占总变异度69.3897%或PCA1为30.5101%时,长白山中蜂基因组多态性按照RAPD分子标记特征拟初步聚集为2个地方类群,700 bp条带可能是长白山中蜂基因组所特有的DNA序列片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地下水位弧底梯形渠道混凝土衬砌结构冻胀破坏的力学模型,为实际工程中衬砌体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冻土力学、材料力学及高等数学知识,提出渠道坡板的计算简图是在法向冻结力、切向冻结力和法向冻胀力共同作用下的简支梁,渠底板是与两衬砌相互作用的压弯构件,进而依据合理的简化和假设,提出并建立高地下水位弧底梯形渠道混凝土冻胀破坏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结果】通过建立的高地下水位弧底梯形渠道混凝土冻胀破坏力学模型,不仅能计算出弧底梯形渠道坡板、底板的控制内力及最大弯矩作用点,而且可以计算出渠道衬砌渠坡板所受的法向冻结力,并可估计混凝土板可能发生胀裂的位置。【结论】弧底梯形渠道混凝土衬砌结构法向冻胀力小,法向冻结力作用点在距渠顶1/5处,整体变形及抗冻胀能力强,并优于梯形渠道,为以后的渠道防冻胀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GNOM1基因在小麦中的可能的功能。【方法】对小麦同源基因TaGNOM1进行了结构、启动子调控区、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非生物胁迫表达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在"中国春"中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TaGNOM1位于小麦第4同源染色体群(4A、4B和4D),其基因结构一致,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在所研究的物种中除大麦外,均包含有保守的功能域(Sec7)。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与其他组织相比GNOM1基因在小麦的穗、茎和根部,水稻的花药、穗及根部,以及大麦的花序轴表达更为丰富。公共数据库和RT-qPCR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GNOM1在高盐处理下,表达量受到正向调控;而在低温、ABA、干旱和高温处理下,受到负向调控。这些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麦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调控。【结论】拓宽了对TaGNOM1基因的认识,对进一步研究其在小麦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白叶枯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本文检测了不同水稻品种(系)对主要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情况。【方法】选择中国流行的9个白叶枯病菌株及菲律宾的强毒性广谱致病菌株PXO99,利用剪叶法对收集的64个水稻品种(系)进行抗性分析。【结果】生理小种YN24、PXO99、YN1致病力最强,致病率分别达到了95.31%、95.31%、92.19%,致病力最弱的生理小种是YN18,致病率只有3.23%;水稻品种(系)武21621、A130、圣稻740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抗病,C418、K18对10个生理小种都表现感病,其它品种(系)对10个生理小种抗性表现不一。同时,PCR分析表明对10个菌株表现抗病的水稻品种圣稻740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是一个潜在的抗病资源。【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对指导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种子活力持续力是比较种子耐贮藏的一个关键因素。【方法】以7个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在2个贮藏时间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的差异,利用种子活力、种子发芽率等指标的变异度推断品种的种子活力持续力的高低。【结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种子发芽率等幼苗质量指标均呈降低趋势;齐茶1号、齐黑1号、草头红和延庆黑豆品种的种子活力持续力较高,而齐茶2号、观8和7014-7相对较低。【结论】贮藏时间之间种子活力指数的比较可以作为测定大豆品种种子活力持续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食线虫真菌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和致病力的改变。【方法】测定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及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病力,分析它们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14个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活力和蛋白酶活力由于T-DNA的插入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与原始菌株也存在分化,筛选获得了1株致病力增强的突变体BN-11和11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菌株;通过分析,这14个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质酶的活性与寄生率之间不呈正相关性。【结论】获得了淡紫拟青霉T-DNA插入突变体几丁质酶和蛋白质酶的活性与致病力变化的证据,有助于淡紫拟青霉致病机制分析及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7.
两种水稻OsRhoGDI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OsRacD属于水稻小GTP结合蛋白Rho家族,是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光周期育性转换相关的关键基因,功能之一是通过控制花粉管的延伸生长影响水稻的育性。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到与OsRacD相互作用的两种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的编码基因OsRhoGDI1和OsRhoGDI2的基础上,为深入分析OsRhoGDIs的调控机制以及与OsRacD的关系,对其上游调控序列进行克隆和分析。【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OsRhoGDI1和OsRhoGDI2的上游调控序列,并利用网络工具对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两种OsRhoGDIs基因具有与激素应答、光调控及胁迫诱导应答相关元件,且一些元件相同或相似;OsRhoGDIs与OsRacD启动子元件的比较显示,都具有与花粉管萌发相关的多个元件。【结论】OsRhoGDIs的表达调控方式复杂,可能受多条信号通路的共同调控;同时也提示OsRhoGDIs与OsRacD基因可能通过协同表达控制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问题小莉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假如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比如石子),上升时速度总是越来越慢。而下落时总是越来越快。由此她想到:可能是由于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与运动的方向不同而造成的。结合这种常见的现象,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与受到的合外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生物网络的功能模体发现问题中涉及到频繁子图的挖掘,而功能模体通常是一个非树型结构的子图,甚至具有Hamilton回路。为了减少挖掘出子图的结果集,提高频繁子图挖掘的效率,分析了在生物网络中挖掘频繁Hamilton子图的算法。【方法】对网络连接矩阵构造了一种运算,得到网络路径信息,通过对路径的合并,搜索出网络中所有的Hamilton子图。【结果】在理论分析和证明的基础上,给出了2-路径和3-路径的搜索算法,进而构造了Hamilton子图的搜索算法,并对算法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将算法应用于真实生物网络,找出了频繁Hamilton子图。【结论】与现有子图搜索算法相比,由于搜索的只是Hamilton子图,减少了搜索结果集,同时引入了代数运算并构造了矩阵的快速迭代算法,提高了挖掘效率,试验结果也验证了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IL-1β和IL-6在公鸡生殖器官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拟揭示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定位IL-1β和IL-6在其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部位。【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作正常生理状态下公鸡生殖器官切片,观察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生殖管道上皮细胞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定位IL-1β和IL-6在生殖器官的部位。【结果】实验表明,附睾中的管道在公鸡生殖管道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生殖管道的上皮细胞的变化特征与其输送精液高度适应;IL-1β和IL-6主要定位于附睾近端输出管上,且IL-1β主要定位于短皱褶的近端输出管,IL-6主要定位于长皱褶的近端输出管上。【结论】结果表明附睾的输出管,尤其是近端可能是清除生殖道中的异常精子、脱落细胞等异物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