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落叶松杂种插穗生根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 7年生落叶松杂种 (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 ,Larixolgensis×L .kaempferi)无性系幼树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进行扦插。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分析了生根率高、中、低 3组无性系插穗在生根过程中 4种内源激素 (IAA、ABA、ZR、GA4 )的动态变化 ,探讨了插穗生根与内源激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生根率高的 3号无性系插穗 ,在扦插初期ABA含量低 ,而生根率中等和生根率很低的两组无性系ABA含量高 ,ABA对扦插生根有抑制作用 ;在生根率较高的 3号无性系插穗生根过程中 ,ZR的含量始终比生根率中等和生根率低的两组无性系的含量高 ,对插穗生根起主要作用 ;GA4 在生根率高的 3号无性系根原基形成期的含量比其它两组的含量都高 ,GA4 对根原基分化起重要作用 ;IAA在 3组无性系中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看不出对生根起促进作用 ,只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探讨了柔毛油杉无性系苗木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柔毛油杉无性系间穗条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差异,参试无性系穗条扦插生根率变幅为41.5%~87.6%。穗条带6~8片叶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GGR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对穗条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穗条长度处理为8cm可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本试验筛选出了扦插生根率高的无性系3个,即湘桃7号、湘桃5号、湘桃4号。  相似文献   

3.
以纸浆材示范林和种子园子代测定林为基础材料,兼顾扦插生根率、造林成活率、采穗母株的生长量及材性性状(木材密度)等综合指标,经过初选和复选,最终筛选出纸浆材优良无性系39个 这批无性系6年生林分材积、胸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实生林分的226%、75%、42%,生根率超过初选无性系28%,木材比重的选择增益平均达到8 7% 可为建立马尾松采穗圃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紫薇部分速生无性系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出适合苗圃培育的紫薇无性系品种,以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初选的10个速生性状比较明显的紫薇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调查分析各无性系间幼苗苗高、50 cm地径的年生长量.结果表明,‘大华6号’苗高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24.3714 cm),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0514 cm);‘岱2号’苗高和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次之,这2个无性系是具有明显速生性状的紫薇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铁坚油杉无性系苗木快繁技术,采用嫩枝扦插繁殖法开展此项研究。研究表明,铁坚油杉无性系间其穗条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差异,参试无性系穗条扦插生根率变幅为93.3%~38.9%。筛选出了扦插生根率高的无性系3个即KD03、KD04、KD06;穗条带6~8片叶可显著提高穗条的生根率;GGR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对穗条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苗高、地径生长量和叶片自然感病程度为测定指标,对引进的26个杨树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欧美杨杂种、美洲黑杨×青杨杂种无性系生长量和抗病性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107号杨或陕林4号杨,有进一步引种推广的前景;而美洲黑杨×小叶杨表现较差,建议有选择的保留.  相似文献   

7.
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在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试验中,发现无性系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类型,并且参试的22个无性系中有17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77%,有5个无性系同时包含有2种生根类型;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根系效果指数 REI)与生根率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6月、9月和10月上旬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在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繁殖试验中,发现无性系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2种生根类型,并且参试的22个无性系中有17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77%,有5个无性系同时包含有2种生根类型;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根系效果指数REI)与生根率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6月、9月和10月上旬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扦插基质对落叶松扦插生根的影响。[方法]采用轻基质和河沙作为落叶松扦插的基质,对落叶松插穗的最长根长、生根数量、偏根率和生根率等4个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了不同无性系轻基质网袋扦插的生根情况。[结果]2种基质中落叶松最长根长和生根率2个指标达到极显著差异,河沙基质中落叶松最长根长是轻基质中的1.50倍;河沙基质中落叶松生根率是轻基质的1.97倍;2种基质中落叶松生根数量的差异不显著;在偏根率方面,轻基质处理要低于河沙基质处理,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落叶松无性系间扦插生根率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生根率达95.56%。[结论]河沙作为扦插基质的效果要优于轻基质作扦插基质;筛选优良无性系可显著提高落叶松轻基质扦插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扦插影响因素,对平欧杂种榛插穗生根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在新疆干旱区嫩枝扦插的处理组合.[方法]通过L27(36)正交试验法,研究基质、品种、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插穗长度和激素处理时间对生根性状的影响.[结果]影响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因素由高到低排序:插穗长度>激素处理时间>激素浓度>品种>基质>激素种类;影响插穗萌芽率由高到低排序:激素处理时间>插穗长度>激素浓度>基质>激素种类>品种,其中插穗长度和激素处理时间对生根率和萌芽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基质为草炭土,品种为新榛3号,插穗长度为5 cm,经1 500 mg/L的IBA处理10 s,生根率和萌芽率分别为81.67;和60;.  相似文献   

11.
杂种马褂木无性系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1个杂种马褂木无性系的研究结果表明,2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8条谱带,其中76条(59.38%)谱带在无性系间呈多态性,无性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13,最大为0.3522,这说明无性系间的遗传多态性相对较小,从而认为在今后杂交工作中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基础。聚类分析的结果证明RAPD指纹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无性系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可用于谱系分析。利用所构建的RAPD指纹图谱成功地对各无性系进行了区分,这对于无性系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杨树光合特性的研究一直是杨树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讨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特性和规律,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交所得3个生长及抗性等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1年生盆栽扦插苗为材料,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3个无性系的光合作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7月中旬,天气晴朗条件下,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日变化分别呈单峰和倒双峰变化趋势;编号为191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两次峰值均高于165和177,191和177的低值高于165;3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相近,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接近光饱和点时上升趋势平缓;191的光饱和点高于165和177,而光补偿点低于165和177,表明191适应光强的能力强于165和177。   相似文献   

13.
杉木无性系插穗切制方式和采穗部位对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分别用18个和50个无性系研究两种不同的插穗切制方式及不同采穗部位对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穗条在扦插前从基部再次修剪会降低其生根能力或推迟其生根的时间;在离地面15cm之内每隔5cm采穗,插穗的生根能力未见明显差异,但无性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银白杨的扦插生根能力和生长速度,该文利用含有rolB和pttGA20ox双价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对银白杨进行遗传转化,经过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了4株转化双价基因的植株。组培苗研究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银白杨在形态特征方面具有rolB和pttGA20ox单个基因在其他植物中表达的优良性状;在生根能力方面,转化植株的生根时间较对照提前3 d左右,而且生根的数量和长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银白杨;在生长速度方面,转双价基因银白杨的生长率明显大于对照组银白杨,其生长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挑选抗旱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NE25、NE78与抗旱性差的无性系NE04、NE23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叶片中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茉莉酸(JA)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干旱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各无性系叶片ABA大量积累,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不明显;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含量变化较大;ZR含量变化各异,胁迫末期抗旱性强的无性系叶片ZR含量减少;抗性差的无性系叶片JA含量上升,说明抗性差的无性系需要维持较高的JA来抵御干旱胁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交鹅掌楸耐旱无性系的筛选、园林栽培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鹅掌楸扦插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鹅掌楸嫩枝为试材,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处理、不同基质的生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均能促进生根,但以浓度为50 mg/L,100 mg/L处理的生根率较高。各基质间生根率差别较大,以红土最高(平均49.2 %),珍珠岩+蛭石次之(38.8 %),蛭石30.4%,珍珠岩30.8%。  相似文献   

17.
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17个福建省杉木优良无性系4个年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产对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各主要生长性状的差异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遗传测定,从217个优良无性系中评选出23个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杉木第1代种子园子代相比,入选的优良无性系具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增产效果,适宜于在福建省北部或其他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应用。表5参4。  相似文献   

18.
郭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64+12984-12964
阐述了插穗来源、扦插时间、基质、穗条处理和外源激素等因子与鹅掌楸属植物扦插生根关系的研究进展,为鹅掌楸属植物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苗期生长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鹅掌楸属(Liriodendron)6个亲本植株进行全双列杂交,对1a生子代生长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及母本效应均占较大的方差分量,并在地径性状上达到统计上的极显著程度,而特殊正反交效应及父本效应则可以忽略,说明在苗高和地径性状上均存在明显的加性遗传变异,同时也涉及母体和(或)细胞质遗传现象。在6个亲本植株中,H2和H4在苗高性状和地径性状上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母本效应,可在今后杂交育种中使用。苗高与地径两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rg)为0.4138,说明两性状在遗传控制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对两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并可进行相关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长和适应性表现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不同地点30 个白杨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 ~ 4 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杨 杂种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在无性系间、地点间、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和 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及重复力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且遗传变异系数占表型变异系数的比例 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随着树龄的增长,白杨杂种无性系变异增大,但这种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相关性分 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0.404 2 ~0.988 7),表明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各指标相互联 系密切。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BL 28、BL 103 和BL 49 是较稳定无性系,而BL 106、BL 107 等无性系稳定性 较差,对不同地点有特殊的适应性。利用综合评价法,以20% 的入选率对无性系进行选择,不同地点无性系BL 104、BL 106 和BL 107 均可以入选,表明这3 个无性系不仅对不同地点有特殊的适应性,而且在不同地点均表现优 良,本研究对后续新品种选育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