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油茶优良品系在海南生长适应性。[方法]以海口东山金茂苗木有限公司选育出的油茶优良品系琼东2号、琼东8号和琼东9号为材料,利用标准地法对其在海南生长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琼东9号品种油茶林木长势旺盛,单果重69.7 g,果实含油率平均45.78%;琼东8号品种油茶林木生长势旺盛,单果重44.6 g,果实含油率平均43.34%;琼东2号品种油茶林木生长势旺盛,单果重47.3g,果实含油率平均44.81%。其生长表现达到国家丰产林标准,经检验油质量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结论]3个油茶品系适宜在海南各市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薄壳山核桃成分组成、含量差异及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为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优良新无性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对50个无性系的种仁含油率、脂肪酸、酚类物质含量、核果质量、核果高、核果径、仁质量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各性状之间相关性,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含油率均处于70.09%~79.99%之间,其中JD25、JD13、JD6、JH3、JD23、XS3、JD27和JD28含油率均值较大。(2)油脂中共检测出8种脂肪酸,且脂肪酸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其中JH1、JD21、XS3、JD27和XS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其他无性系。(3)各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0.38%,最为稳定;总黄酮与缩合单宁变异系数为51.22%和49.88%,属高度变异。(4)采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对50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其中XS12、XS1、JD23、XS3、JH1、XS8、JD30和JD29排名靠前。【结论】综合含油率和主成分分析模型排名考虑,分别选择各自排名前3和两者共有的无性系,即JD23、XS3、XS12、XS1、JD25、JD13和JD6...  相似文献   

3.
【目的】南酸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产业发展,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障碍;通过对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为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以49份南酸枣果实为材料,对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7%~29.91%,其变异程度为单果重果核重果皮重果核纵径果横径果纵径可食率果核指数果核横径果形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食率与单果重、果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重和果核重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1%,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2.98%,特征向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核重、果皮重和果核纵径等。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1.60处将49份南酸枣资源分为5组。【结论】南酸枣果实各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单一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果实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广西河池、百色地区11个县(区)81株核桃单株果实品质进行研究,为广西核桃优良单株的选择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核桃单株的果实性状和种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核桃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核桃单株之间11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94%~22.77%,单果重、核壳厚度、油酸含量、硬脂酸含量和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0.00%以上,选择改良潜力较大。其中8号单株的单果重最大(17.40 g),75号单株的核壳厚度最小(0.80 mm),53号的油酸含量最高(37.80%),25号的棕榈酸含量最低(2.72%),65号的硬脂酸含量最低(2.10%)。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0个综合性状较优的单株,其中25、65、72、53、80、79和58号单株的特点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偏小。24号单株的三径、单果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21号单株的单果重、出仁率、脂肪和蛋白含量较高。【结论】在广西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中,可将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单株作为选育品种进行嫁接扩繁及应用,而单项性状表现优异的8个单株则适宜作为遗传资源进行品种改良研究。  相似文献   

5.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高海拔地区油茶栽培良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武陵山区海拔1020m环境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及对照品种油茶样本为对象,对其果实鲜果出籽率、鲜籽出干籽率、干籽出仁率、仁出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长林53号”油茶鲜果出籽率最高,平均为48.94%,“长林4号”平均鲜果出籽率介于34.16%~36.84%之间,与对照品种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干仁含油率为58.95%、75.53%,“长林4号”干仁含油率最高,为55.31%,对照品种平均鲜籽出干籽率、平均干籽出仁率最低,为53.59%和67.15%,“长林53号”干仁含油率最低,为48.58%;“长林4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果油率指标均高于8%,且总体上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综合分析“长林4号”“长林53号”经济性状比较好。【结论】在武陵山区海拔1000 m左右条件下,“长林4号”“长林53号”油茶良种具有进行推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总产油量最高、栽培面积最广的木本油料作物。为促进我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巢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及变异系数、表型分化系数、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探究560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使用熵权TOPSIS法对560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560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4个表型性状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05~2.35,均值为1.06,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2%~53.33%,均值为23.25%。普通油茶良种资源34个表型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方差分量均值分别为53.591%和32.382%,说明普通油茶良种资源表型性状种源内相似性较高,其分化主要来自种源间。随着纬度的升高和年平均温度的降低,普通油茶良种资源平均单果质量、种仁含油率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纬度和年平均温度是限制普通油茶生长的主要因子。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显示,长林4号综合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榛子不同品种(系)的经济性状,为榛子资源评价及种质资源的挖掘,榛子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盛果期33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以及等级划分,筛选综合表现优良且具有选育潜力的品种(系)。【结果】供试平欧杂种榛的坚果质量介于1.36~3.26 g,坚果三径均值介于13.81~20.49 mm,果仁质量介于0.30~1.26 g,果壳厚度介于1.16~2.31 mm,果腔系数介于0.53~0.96,出仁率介于14.54%~51.66%。坚果性状、果仁性状和出仁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6.15%~55.30%。13个性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有16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12对呈极显著负相关,7对呈显著负相关。供试平欧杂种榛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果腔系数、壳仁间隙、果仁整齐度、出仁率和果仁三径均值是影响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的主要指标,可作为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评价和良种选育的参考标准。筛选出85-57、B-3、84-310、85-41、85-83、82-15、B-11和85-127...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桂果蔗1号不同级数健康种苗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特性,为提高果蔗健康种苗生产用种质量及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果蔗1号组培苗、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苗期生长表型性状进行连续观测,分析3个不同级数果蔗幼苗的苗数、株高、地径、叶片数及+1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7个表型性状的生长特征和变异稳定性。【结果】不同级数果蔗种苗生长特征差异明显。第一级种茎和第二级种茎各方面生长特征相近,且均显著优于组培苗(P< 0.05),但第二级种茎各方面表现仍明显优于第一级种茎。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5.48%,变异幅度为3.01%~11.88%,变异幅度最大的是苗数,最小的是地径。除了第二级种茎+1叶叶宽变异幅度有所上升外,其余6项表型性状变异均伴随着级数的增加而趋向稳定。3个不同级数种源所有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2%~8.25%,以组培苗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8.25%),第一级种茎苗次之(4.88%),第二级种茎苗最小(3.32%)。说明组培苗性状分离最大,高级苗(第二级种茎)性状较稳定。【结论】桂果蔗1号健康种苗第二级种茎的生长特性综合表现显著优于第一级种茎和组培苗,遗传变异也较稳定,为生产栽培最佳用种。  相似文献   

10.
北部边缘区油茶长林系列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北部边缘区油茶生产,选育适宜豫南山区栽培的优良油茶品种,通过对引种油茶长林系列的8个果实性状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各品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长林系列的8个果实性状均呈正态分布,各性状在品种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产果量、单位面积产果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48%,单果重、单果鲜籽重的变异系数在12%~32%之间,其他4个性状遗传稳定性较强;除产果量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果实性状的差异,可将9个品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综合评价显示,53号表现最好,品种选择潜力较大,可做主栽品种,23号、18号、40号、4号、3号表现一般,21号、166号、27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1.
微胚乳玉米8个主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微胚乳玉米)在胚乳很少的状态下,其含油率等主要性状的特性表现。【方法】利用10大类型24个玉米材料,通过测定籽粒重和含油率,胚和去胚籽粒(即籽粒除了胚以外的其它部分)的重量和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等性状,并分析胚重/籽粒重比值及对以上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分析3大类微胚乳玉米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性状差异。【结果】在籽粒含油率、去胚籽粒含油率、胚重与籽粒重之比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大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籽粒重和去胚籽粒重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均小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的值;在蛋白质含量性状中,3大类微胚乳玉米的值排在10大类中第1、3、5位。以上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微胚乳玉米与非微胚乳玉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还显示,微胚乳玉米的油分不仅存在于胚,而且在去胚籽粒中也含有6.21%~12.92%的油分。【结论】3大类微胚乳玉米以上的6个性状与7大类非微胚乳玉米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微胚乳玉米籽粒胚乳少、胚大、含油率高、蛋白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育种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种质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优质杉木资源,为杉木的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2代杉木种子园40个无性系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分别从球果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和种子优良度性状对15个品质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40个杉木无性系球果和种子1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4792~2.0803,均值为1.9090,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空粒率,最小的是霉变率;变异系数介于4.55%~120.72%,均值为29.60%,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霉变率,最小的是果形指数;遗传力介于0.366~0.969,均值为0.843,其中遗传力最大的是球果横径,最小的是空粒率。除空粒率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14个品质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40个杉木无性系可划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综合性状最优,类群Ⅰ的种子优良性状最好。对15个杉木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性状排名前8位的无性系编号分别是14、34、28、31、38、9、29、27。【结论】广西2代杉木种子园40个无性系球果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的8个无性系可作为优良材料用于杉木种质资源开发、保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55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1 477~2 300 m、极端最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5.9~8.7℃、年平均降水量92.0~630 mm、无霜期150~172 d的地区,甘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275~295 d,含油率40.84%~44.15%,产量1 500.0~4 400.3 kg•ha-1。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1 000多公里,海拔由1 000 m提高到2 300 m左右,纬度由35°30′提高到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培育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河北省北部高原地区)种植的优质藜麦品种,创制藜麦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地推动河北省藜麦产业的发展。【方法】选用南美藜麦资源ZK08为亲本,通过30Gy钴60辐射进行诱变,筛选适宜河北坝上地区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抗逆优质藜麦新品种,通过群体分离,经历4代目标性状的选育。【结果】成功选育出藜麦新品种燕藜1号,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为175.5~176.5 kg/667m2,较对照(蒙藜1号、冀藜3号)增产16.69%~21.73%;生育期115 d左右,株高约167cm;单株穗重约112g,单株粒重约76g,千粒重3.2g;紧穗型,穗长约62cm;抗倒伏、抗旱能力强。【结论】燕藜1号2021年通过河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冀认藜麦2021-001),成为河北省种子站认定的第1个藜麦品种,适宜河北省坝上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目的】探讨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分别种植于干旱棚和大田自然降水两个条件下的65个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与其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与抗旱指数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气孔导度(0.7995)、光合速率(0.7909)、蒸腾速率(0.7556)、可溶性糖含量(0.7467)、丙二醛(MDA)含量(0.7336)、游离脯氨酸含量(0.7267)、穗长(0.7102)、穗粒数(0.7095)、千粒重(0.7005)、水势(0.6959)、有效分蘖数(0.6951)和株高(0.6866)。并依据各品种的加权抗旱指数对参试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品种的选育及适应地区。参试品种中较抗旱的品种有洛旱6号、晋麦47、陕麦168、小偃6号等。【结论】与抗旱指数关联度最大的是和叶片气孔相关的生理生化性状,它们在作物受到干旱胁迫时所受的影响最大,与作物抗旱性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可以选用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生化性状进行小麦抗旱性的以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油橄榄杂交实生苗中筛选出生长势较强的单株,为选育短童期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陇南地区主栽品种莱星和鄂植8号分别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选育,测定杂交后代生长性状指标,通过表型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选生长势良好单株。【结果】相比于正交组合,莱星×鄂植8号反交组合实生苗生长指标的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更大,鄂植8号作为母本时,更容易将生长势强的性状遗传给后代。株高、基径、叶间距3个生长指标在正反交后代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异系数大于20%,后期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实生苗株高、基径、叶间距、叶片长度、叶片宽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在欧氏距离10处,两个组合的实生苗按生长势强弱均聚为4类;正反交均提取出2个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89.04%和86.39%,结合两种筛选方法,鄂植8号×莱星杂交F1代中生长势良好的单株共24株,入选率为33%。莱星×鄂植8号F1代中生长势良好的单株共16株,入选率为27%。【结论】在油橄榄杂交育种中,杂交组合顺序是童期选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年生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杜仲重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方法】以10个杜仲优良品种(或无性系)为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根据2年生杜仲杂种苗的苗期表型性状测定结果,估算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脉数目和叶柄长度的遗传参数。【结果】杜仲杂交子代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等性状在各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小叶”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21号家系(“华仲2号×秦仲1号”)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1号家系(“小叶×秦仲1号”)叶面积和叶长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都较高,均在50%以上。【结论】杜仲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1号、2号、9号、21号和25号家系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杜仲良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不同修剪时间对油茶单果重、果实大小和果实籽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修剪时间,油茶果实性状各指标均以冬季修剪时最大,分别为单果重22.8g,果径33.8mm,果高35.8mm,单果籽粒数5.6粒,500g鲜粒数300粒,分别比对照高18.9%、13%、4.5%、25%和6.7%;修剪可以显著影响油茶单果重、果径及单果籽粒数,对果高、500g鲜粒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挖掘和利用稻飞虱抗性基因,选育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方法】利用高抗褐飞虱的抗源材料HS204作抗源供体,以恢复系明恢65作轮回亲本,通过回交,进行苗期群体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抗褐飞虱材料HS204的抗性基因为显性。经聚合回交选育,抗褐飞虱显性基因被成功转育到轮回亲本中,从11个回交组合后代中选择获得4份配合力高、高抗褐飞虱纯合恢复系,其中M204-8-2-3-6-5、M204-8-8-14-9-9均来源于M204-8株系,其新配的7个组合抗性都在3级以上,并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结论】采用聚合回交法,通过抗性筛选,用抗性纯合的株系与轮回亲本回交,可加快选育目标性状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设计冲击式油茶果采摘机及冲击组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油茶果采摘过程,为油茶果采摘设备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测量油茶果和花苞的物理特征参数,利用Creo软件对冲击式油茶果采摘机进行整机及冲击组件设计,通过Abaqus软件分别建立油茶果-果柄-果枝和花苞-花枝动力学模型,以油茶果和花苞的应力与形变量作为试验指标,仿真分析有套筒和无套筒冲击组件在机械采摘过程中对油茶果和花苞损伤的影响。【结果】在采摘作业中,有套筒和无套筒冲击组件使油茶果脱落的最大临界转速分别为399和372 r/min,最大应力分别为36.87和51.34 MPa,最大形变量分别为0.73和1.04 mm;花苞所受最大应力分别为0.86和1.34 MPa,最大形变量分别为0.86和1.74 mm。增设套筒的冲击组件使油茶果最大应力与最大形变量分别减少了28.2%和29.8%,使花苞最大应力与最大形变量分别减少了35.8%和50.6%。【结论】所设计的冲击式油茶果采摘机可有效降低油茶果和花苞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