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小肠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2.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小肠腺瘤病、猪回肠炎及坏死性肠炎等,是一种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的猪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表现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以及食欲下降、皮肤苍白和生长速度缓慢等,主要发生于6~16周龄的育肥猪,偶见成年猪,断奶2月龄的仔猪及种猪也能够感染。  相似文献   

3.
猪增生性回肠炎(PPE)是由细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特征是小肠黏膜增厚;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缺乏;微小的、弯曲的胞内菌游离在增生细胞的胞浆顶端。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型回肠炎(PIA)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猪的两种肠道传染病,即猪沙门氏菌病和猪增生性肠炎,二者都表现为肠道坏死和腹泻症状。肠致病性沙门氏菌能够引起猪小肠和大肠出现炎症和坏死,导致腹泻,并可能导致全身性败血症,以断奶初期和生长期的猪最易发。猪增生性肠炎是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和青年种猪的一种常见腹泻病,其特征是结肠和回肠增生、炎症或坏死。注射相关疫苗是控制以上两种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治疗时需使用相关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5.
猪增生性肠炎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6.
<正>猪增生性肠炎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常发生于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7.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又称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小肠腺瘤病、猪回肠炎、坏死性肠炎和局部性肠炎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6~16周龄的生长育肥猪。2015年11月初,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市郊某养猪户饲养的76头育肥猪部分出现腹泻、有的出现血便,消瘦、皮肤苍白,死亡2头。误以为是猪痢疾,曾用痢菌净混饲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8.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粘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猪增生性肠炎常发生于春季,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严重影响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容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潜伏期为2~3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急性型。较为少见。多发于4~12月龄的成年猪,主要表现为血色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时,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突然死亡;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  相似文献   

10.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eritis ,PPE),通常称为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发生在6~20周龄的生长肥育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痢、食欲下降和生长缓慢等。病理剖检可见小肠和结肠黏膜增厚。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1〕。  相似文献   

11.
<正>回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消耗性疾病,又名猪增生性肠炎(PPE)。生长猪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体重减轻和腹泻。育肥猪或种猪可能会受到更为急性的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的影响。增生性肠炎包括了一组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的疾病,包括坏死性肠炎(NE)、节段性回肠炎(RI)、PHE以及猪肠腺瘤病(PAI)。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远端小肠和近端大肠的黏膜增厚。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肠隐窝细胞增殖,杯状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2.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猪回肠炎,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或间歇性下痢为特征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或生长猪出血性或非出血性腹泻,使感染猪生长速度缓慢,猪群均匀度变差,引起猪只死亡、淘汰或饲料转化率降低,给猪场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3.
猪增生性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保育猪或生长育肥猪不同程度的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食欲下降,皮肤苍白,生长速度缓慢等。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出血型回肠炎、亚临床型回肠炎和慢性型回肠炎。  相似文献   

14.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断奶后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尤其以2~3月龄育肥猪发病率最高,并在冬春季节多发。临床上以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为特征,发病后病猪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放缓,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现将某猪场的猪增生性回肠炎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增生性肠炎(PPE),是由细胞内罗松菌(又名劳索尼亚氏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猪的一种综合征。又称坏死性肠炎、增生性出血性肠病、回肠炎、局域性肠炎以及肠腺瘤病等。该病剖检的特征是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组织学常见小肠上皮细胞增生。虽然该病的死亡率不高,但由于肠黏膜的发炎或坏死,严重影响生长,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延迟上市,由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锦州市畜牧兽医总站门诊5月接诊了某规模养猪场新引进的PIC后备母猪发病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小肠和结肠黏膜增生形成肠腺瘤样结构,又称为肠腺瘤病或回肠炎,是导致集约化猪场仔猪及中大猪发生不规则下痢、生长缓慢、消瘦、毛长、出栏时间延缓、饲料报酬降低的一种常见疾病。病情严重的慢性病例通常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17.
正猪增生性回肠炎(PPE)也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该病以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多发,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性、顽固性或间歇性腹泻,发病后患猪出现食欲明显减退,生长速度缓慢等症状。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呈现高发多发态势,虽然死亡率不高,但由于影响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严重影响猪场经济效益,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1病原与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8.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小肠和结肠黏膜增生形成肠腺瘤样结构,又称为肠腺瘤病或回肠炎,是导致集约化猪场仔猪及中大猪发生不规则下痢、生长缓慢、消瘦、毛长、出栏时间延缓、饲料报酬降低的一种常见疾病。病情严重的慢性病例通常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19.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引起的以小肠及回肠黏膜增厚、出血或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综合征。该病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影响饲料转化率,延长上市时间,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为革兰氏阴性,主要在细胞内寄生。病菌可在5~15℃的环境中存活至少1~2周,细菌的纯培养物对季铵盐类消毒剂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相似文献   

20.
李龙 《养猪》2011,(2):73-75
猪增生性肠炎(Porcine proliferative entropathy,PE),又称猪回肠炎(Ileitis),是由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感染引起,以小肠腺体增生和营养吸收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