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城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常年花生种植面积20000公顷,每年7~8月份雨季来临时,正赶上花生开花下针和荚果膨大期,在花生种植区不少地块特别是石灰性土壤和河滩涝洼等地下水位高地块,常出现花生黄叶,群众称之为“黄化病”。田间症状表现为花生新叶叶脉间失绿黄化,下部叶片和叶脉仍呈绿色,形成边缘清晰的羽状花纹。严重者上部新生叶片全部变白,叶脉亦失绿黄化,地上部生长势明显降低,开花数量减少,下针乏力,花生籽粒产量明显降低。据笔者调查,花生一旦发生黄化病,一般减产5%-10%,重者减产20%以上,每年均给我市花生生产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危害,也是花生的常发重发病害。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黑地珠蚧又称乌黑新珠蚧、花生新珠蚧,是我省豫东、豫北地区花生田新发现的—种地下害虫。该虫以幼虫聚集寄生在花生根部吸取营养,—般每穴有幼虫10~50头,最多达400多头,危害后导致根系衰弱,侧根减少,甚至腐烂,花生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结果少而瘪,—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乃至绝产。  相似文献   

3.
<正> 1 叶面喷肥 1.1 喷施花生素。能使叶片中叶绿素含暈提高,花生荚果增加。方法是:在花针期,每亩用花生素粉剂6~8克,加入25毫升95%的酒精,溶解后对水40公斤喷施。 1.2 喷施钼酸铵。促进早分枝、多分枝、多结果。方法是:在花生始花期到下针结荚期,叶片喷施0.1%钼酸铵液2~3次,每亩喷液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一、锌肥1.锌肥的作用。花生缺锌时,表现为叶片发生条带式失绿,条带通常在最接近叶柄的叶片上,严重时,则整个小叶失绿,严重影响花生前期高产苗架的形成和后期开花结果。试验证明:在缺锌土壤上施用锌肥,可使花生增产12.5%~13.2%。  相似文献   

5.
1.喷液一是喷施花生素,可促进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增加叶片厚度,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花生荚果增加。方法是:在花针期,每667平方米用花生素粉剂6~8克,加入35毫升95%的酒精,溶解后对水40公斤,选晴天上午叶面喷雾。二是喷施钼酸铵,有助于花生根瘤形成,促进早分枝、多分枝、多结  相似文献   

6.
10%乙羧氟草醚乳油防除花生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乙羧氟草醚乳油450~750ml/hm^2对花生田常见一年生阔叶杂草,如白花蛇舌草、轮生粟米草、胜红蓟、伞房花耳草等进行茎叶喷雾施药,有显著的防除效果.花生叶片有接触性药害,但对产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花生叶斑病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叶部病害,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在田间常同时发生,主要造成叶片枯死、脱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在40名以上.  相似文献   

8.
花生衰老的氮素调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研究了鲁花 1 1号和辐 870 7两个高产花生品种始花期施 N对花生衰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始花期施 N可以延缓花生整株衰老进程 ,改善群体光合性能 ;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 ;增加叶片 Pr含量 ,提高其 SOD、POD酶活性 ;降低叶片 MDA积累量 ,提高其CAT、NR酶活性。每公顷施 N2 2 5~ 450 kg可明显增加花生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9.
黑花生是目前世界上稀有、奇特、优质的营养保健型花生新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茎秆粗壮,叶片肥大,主茎高45~50厘米,大果型,结果集中易收获,双果率70%,百果重250克。子粒长圆形、紫黑色,集营养、保健、养颜、美容于一体。是最具特色的花生新品种,具体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花生叶斑病是花生中后期植株生长的重要病害,其发生遍及河南省的主要花生产区。轮作倒茬地发病轻,连作重茬地发病重。重茬的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往往收获之前叶片就会提前脱落,这种早衰现象常被错误认为是花生成熟的标志。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5%~30%,重发病地块减产45%以上。一、识别要点(一)发病症状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病害都以为害叶片为主,常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甚至同一叶片上,症状极为相似,造成叶片的枯死、脱落。  相似文献   

11.
1常见病害 1.1花生青枯病 1.1.1症状。花生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病株初期主茎梢第1、2片叶先失水萎蔫,早上延迟开叶。经1~2d后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色泽暗淡,呈青污绿色,后期病叶变褐枯焦。  相似文献   

12.
钾能提高花生叶片光合强度和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并能抑制茎叶徒长;钾还能促进氮素吸收和根瘤固氮作用,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花生缺钾会影响光合作用及光合产物的运输与转化,因而直接影响花生仁中脂肪的形成。花生缺钾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浓绿,由老叶开始在小叶的边缘或叶尖出现黄斑,严重缺钾时叶色甚至变褐;叶片生长不匀称,常出现卷曲或发生波纹,影响光合作用与物质运转。因此,在缺钾土壤种花生,特别要注意增施钾肥,即使钾素含量较高的土壤,适当施钾也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花生叶片黄化,轻者,导致叶片早衰;重者,导致花生不育,严重减产。本文探讨花生叶片黄化的原因,找到花生叶片黄化的症结,对症下药,防止黄化问题发生,为夺取花生高产奠定基础。1除草剂遗害麦垄套种花生或小麦收获后抢时播种的花生田,如果麦田化学除草推迟到翌年3月份进行,由于小麦除草剂的残效期长达110天左右,在播种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新黑地珠蚧主要以幼虫聚集在花生根部危害,导致根系衰弱,侧根减少,花生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脱落,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结果少而瘪甚至绝产。一般每穴花生有幻虫50-100头,多者可达500多头。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对花生的生长发育起着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地增施微量元素肥料是花生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铁肥花生每形成1吨干物质,需要吸收264克铁。缺铁时,植株矮小,分枝少,开花迟,花量少,根瘤少,根系发育差,心叶以下的1—3片复叶叶肉部分明显失绿,但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叶脉失绿、黄化,上部叶片呈黄白色,久之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斑,直至叶片枯死。在缺铁土壤上施用铁肥,一般可使花生增产10%以。  相似文献   

16.
<正>花生叶斑病有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在花生栽植区均有发生,这两种病害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花生发病后,茎、叶机能减退甚至叶片脱落、植株早枯,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1症状识别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都为害花生叶片、叶柄和茎部。褐斑病发生较早,约在初花期即开始在田间出现;黑斑病大多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一、花生叶斑病(一)症状花生叶斑病包括褐斑病和网斑病,多发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病斑发生在叶片、叶柄、托叶上,其中以叶片最多。1.褐斑病。初期叶片症状与黑斑病难以区别,后期叶片上病斑较大,直径为4~10 mm,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病斑色泽较浅。叶片正面病斑呈茶褐色或黑褐色,背面较正面浅,呈褐色或黄褐色。初期病斑周围产生很明显的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形成特大的  相似文献   

18.
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较少或检测不到,合理的诱导方式可以使花生植株中白藜芦醇积累。实验以花生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H_2O_2诱导不同品种花生幼苗中白藜芦醇合成差异,同时对花生种皮颜色、种子单粒重与其叶片中白藜芦醇合成差异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H_2O_2能诱导不同品种的花生幼苗叶片中白藜芦醇的显著增加,并在24~36 h达到合成高峰;在考察的浅褐色、浅红色、粉色和深红色品种中白藜芦醇最高含量分别达到了7.2、35.5、7.6和16.9μg/g。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原始含量和诱导后合成最大值与花生种子的种皮颜色无关。8个相同种皮颜色的花生品种,种子单粒重与未诱导的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27;考察的四类种皮颜色的17个花生品种中,种子单粒重与未诱导的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742;不同品种花生叶片中白藜芦醇诱导合成潜力与种子单粒重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H_2O_2能花生幼苗中白藜芦醇的增加,种子单粒重可作为评价花生品种中原始白藜芦醇含量高低的依据;花生合成白藜芦醇的潜力与诱导后放置合适时间有关,花生种皮颜色不能作为筛选高含量白藜芦醇花生品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花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却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害花生光合作用降低,叶片较早脱落,严重影响荚果饱满、成熟。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1998,(5)
1.喷液一是喷施花生素。据试验,喷施花生素可有效地促进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增加叶片的厚度,使叶色变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提高,花生荚果增加。方法是:于花针期,亩用花生素粉剂6~8克,加入35毫升95%的酒精中溶解后再加水40公斤,选晴天的上午进行叶面喷雾。二是喷施钼酸铵。钼有助于花生根瘤形成,促进早分枝、多分枝、多结果。方法是:在花生始花期到下针结荚期,叶面喷施0.1%的钼酸铵水溶液2~3次,每次每亩喷50公斤左右。三是喷施磷肥。磷肥能促进植株多开花,增强结荚性能。方法是:取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