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当地常规种植的小麦与蚕豆在不同氮肥水平下间作、单作,进行病害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相比,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蚕豆锈病发病较轻,最高相对防效达69.04%;间作后小麦平均亩增产8.19 kg,增长3.36%;与此同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小麦白粉病发生加重。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年云南省秋冬季小麦、蚕豆、马铃薯、蔬菜、油菜、亚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计划,结合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专家评估分析法综合分析:2006年云南省秋冬季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总面积1500万亩次。其中,蚕豆根病、蚕豆锈病、蚕豆赤斑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大蒜叶枯病、蚜虫、农田草害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地区农田鼠害、斑潜蝇、小麦粘虫、地下害虫、油菜白锈病、油菜叶蜂、大蒜白腐病、亚麻炭疽病重发生。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小麦与大麦、小麦与蚕豆间栽和不同小麦品种混播,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在控制病害中的作用。选用不同的抗小麦锈病品种,与生产上常用的大麦品种和蚕豆品种进行间栽和混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间栽和混播技术都能持续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在小麦全生育期,间栽对小麦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28.02%~65.5%之间,并推迟条锈病的发生3~25d;小麦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有效率在40.94%~62.57%之间,推迟14 d发病。小麦与蚕豆间栽,蚕豆叶斑病的病情指数下降,控制有效率在29.3%~57.9%之间。间作和混播对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7年云南省小麦、蚕豆、马铃薯、蔬菜、油菜、亚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计划,结合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专家评估分析法综合分析预测:2007年云南省夏收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总面积3000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根病、蚕豆锈病、蚕互赤斑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大蒜叶枯病、蚜虫、地下害虫、  相似文献   

5.
高自权 《新农业》2023,(1):50-51
蚕豆锈病是云南地区蚕豆种植业中主要病害之一。蚕豆锈病一旦发生,发病面积大,病情严重,给当地蚕豆种植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证蚕豆高产、稳产,种植人员应熟练掌握蚕豆锈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正确的防治措施。通过科学预防从而有效降低蚕豆锈病的发病率,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蚕豆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纳总结,以供种植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2003年至2004年,对保山市蚕豆小麦问作条件下养分利用对病虫危害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蚕豆小麦间作模式中,施用氮肥和磷肥水平下,对病虫的生物控制效果均低于施钾肥水平.施钾肥的处理,斑潜蝇的虫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0.9,相对防效达19.40%;小麦锈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2.36,相对防效达49.89%.因此,蚕豆小麦间作时,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应适当增施钾肥,能有效地控制病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根据2007年云南省小麦、蚕豆、马铃薯、蔬菜、油菜、亚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计划,结合历年病虫害发生规律,采用专家评估分析法分析预测,2007年云南省夏收作物病虫草鼠害中等偏重发生,发生总面积将达3000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根病、蚕豆锈病、蚕豆赤斑病、十字花科根肿病、大蒜叶枯病、蚜虫、地下害虫、农田草害中等偏重发生;农田鼠害、斑潜蝇、小麦粘虫、油菜白锈病、油菜叶蜂、大蒜白腐病、亚麻炭疽病中等发生,局部地区雷发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种植蚕豆与种植小麦、大麦的施肥量比较,及蚕豆、小麦、大麦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的比较分析得出.蚕豆具有根瘤固氮作用,种植蚕豆一般不需要施用氮素化肥,蚕豆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较高。此外,由于近几年使用的蚕豆品种均较抗锈病、赤斑病和轮纹病,病害较轻,基本不用防病,潜叶蝇危害也较轻,只需防治蚜虫危害,有毒物质使用量较少,因此,种植蚕豆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田土壤中N、P和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对减轻农田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的氮钾营养对小麦锈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间作有提高小麦氮吸收量的趋势。在低氮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突出,间作平均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2.33%~44.88%,边行优势平均为3.49%~66.66%;高肥料投入水平条件下,间作优势和边行优势减弱。随着氮肥投入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也随之提高,而增施钾肥不能明显提高小麦氮的吸收量。间作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均不能明显提高小麦钾的吸收量,但增施钾肥有提高小麦钾吸收量的趋势。小麦/蚕豆间作可以明显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间作相对防效达22.2%~100%,增施钾肥平均降低小麦锈病46.15%~59.1%。锈病的发生与小麦体内的氮素营养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747** ~0.7822**,与钾素营养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小麦作物多样性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用川麦107与蚕豆间作(6∶2),川麦107与豌豆间作(7∶3),靖麦14号(高秆、抗条锈病)和川麦107(矮秆、感条锈病)组合成1∶9、3∶7、5∶5、7∶3、9∶1的5种混种群体,于2012-2013年在云南省曲靖市对小麦锈病抗性进行试验,并在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群体对小麦条绣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川麦107净种和与蚕豆间作的小麦条锈病较重;在小麦条绣病发病强度相对较高的年份,品种混种后小麦锈病的严重度、普遍率显著低于单种感病品种;川麦107与豌豆间作效益较好,在云南省一些小麦产区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麦蚕豆间作控制病虫害与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探索农作物病虫害持续控制策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2002~2007年在云南省玉溪市进行36组小麦蚕豆间作与单作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各组试验小麦蚕豆间作比单作对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控制效果,尤其对蚕豆赤斑病和蚕豆斑潜蝇控制效果显著,而且因间作很好地改善了小麦和蚕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了蚕豆叶片面积,从而明显地提高增产和增收效益。间作对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蚕豆赤斑病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040%~6355%,2560%~4936%和3151%~4568%,对小麦蚜虫、蚕豆斑潜蝇、蚕豆蚜虫的控制效果分别为2300%~3720%,1540%~6400%和1740%~2520%;增加蚕豆单株叶面积8533~57492cm2,增加蚕豆单株根瘤生物量153~727g;增加小麦产量028~063t/hm2,提高蚕豆产量214~572t/hm2,提高经济效益2246%~3425%。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小麦锈病在中国持续偏重流行,对小麦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更好地做好小麦锈病的防治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了加拿大控制小麦锈病所采取的关键措施,如抗病品种选育和利用、小麦种子处理技术、病害监测与大田防治指导、流行性病害的应急防控等。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是小麦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面积大,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3种,其中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中,影响产量最为严重的病害,受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增强,蒸腾作用明显加剧,致使全株的水分、养分被大量消耗,导致穗小、粒秕、产量降低,是当前小麦主要病害之一。现将其小麦锈病田间病情调查技术介绍如下:1条锈病调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锈病是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障碍。预防和防治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分析冬小麦发病期的气象条件以及锈病的特征,研究冬小麦锈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总结针对性强的冬小麦锈病防治技术,为冬小麦生产趋利避害,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蚕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其中蕴含了人体多种必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并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十分好。不过很多种植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因为不重视预防蚕豆锈病,进而使得其产量大幅度的减小,品质也是非常的差。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蚕豆锈病药剂防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蚕豆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蚕豆锈病属于一种世界性的真菌病害,这种疾病遍及我国各个蚕豆生产区,一  相似文献   

16.
蚕豆锈病由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de Bary)引起,是一种常见专性寄生的真菌病害,其侵染和传播方式与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ri Syd.)相同,主要以夏孢子传播.因此常作为大豆锈病研究的模式靶标.又因其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应先导化舍物筛选.该文针对蚕豆锈病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对影响蚕豆锈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筛选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方法.采用离体叶片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1 522份真菌固体发酵提取物和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初筛,筛选出具有杀菌活性的提取物90份.对经过HPLC纯化后的540个组分进行复筛,获得具较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3个. 筛选结果表明该筛选方法能稳定、高效地进行先导化合物筛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锈病对蚕豆的影响以及蚕豆发生锈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指出对蚕豆锈病症进行防治需要注重选择优质的品种、播种时间,以及种植过程中的排水和通风工作;分析了褐斑病对蚕豆的影响并指出对褐斑病进行防治的注意要点,包括选取地势平坦利于排水的种植区、种植之前适当使用温水对种子进行浸泡;分析了斑潜蝇的幼虫和成虫对蚕豆种植的影响,并指出在种植之前选用具有抗病属性的种子,同时使用百菌清或多菌灵在花期至鼓粒期内使用喷洒的方式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8.
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米六存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54-154,156
阐述了大通县蚕豆主要病害蚕豆锈病、蚕豆枯萎病和蚕豆根腐病的危害症状、发病条件、发生规律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锈病是我国危害最大和发生面积最广的小麦病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国发生了9次较大规模的小麦锈病,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小麦锈病的防治十分重要与迫切。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小麦锈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发病规律以及传播途径,重点从农业和化学防治探讨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秋播以来,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雨量减少,春季气温高、回升快,对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均为有利。据近期全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站监测: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蚜虫普遍偏重发生,重于去年同期,比春节前有较快发展,局部地区蚕豆锈病、斑潜蝇、油菜霜霉病、瓜类疫病、亚麻白粉病、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