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磁化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玉米、大豆、水稻种子在磁化0、0.5、1.0、2.0h的水浸泡24h后,测定了不同处理的发芽率、生长率及淀粉酶活性。[结果]磁化水处理种子后,种子的萌发率明显提高,其中磁化时间为0.5h的磁化水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磁化水处理后大豆发芽率增幅最大,水稻的发芽率增幅最小。磁处理2.0h的水能促大豆明显生长,磁处理1.0h对玉米生长效果较好,水稻则不明显。经磁化水处理后,玉米和大豆种子内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提高,0.5h处理效果最好,水稻种子内淀粉酶活性则有所降低。[结论]低强度磁化水对大豆、玉米、水稻有促进萌发和早期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解决苏打型盐碱稻作区水稻在育秧阶段受盐碱危害而导致的种子发芽势低、发芽不齐、芽尖枯黄、弯曲,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难题。[方法]用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菌株处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碱胁迫下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实验和幼苗的生长试验,测定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及不定根数。[结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用菌株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地提高,在碱浓度为1.25%时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均超过40%,发芽率在80%以上;同时,该处理也有效地拓宽了水稻幼苗在碱胁迫下生存的生态幅,在1.25%的碳酸钠浓度下,水稻种子能萌发并继续生长,而此浓度下未用菌株处理的水稻种子却不能萌发;在各浓度的碱胁迫下,水稻处理组的幼苗根长、苗长和不定根的数目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能够有效地解决水稻种子在盐碱胁迫下萌发及其幼苗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小麦、水稻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磁场处理土壤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和磁处理水稻、小麦湿种子后,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处理种子后,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速度明显增加,同时,处理种子的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这是促进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土壤磁处理后,小麦的长势、根长和干重好于对照土壤,说明磁处理土壤不仅改善其理化性质,有利于种子和幼苗生长,而其磁性的增强也将有利于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胁迫时大豆种子萌发及α-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Cl盐溶液处理大豆种子,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NaCl溶液浓度低于60mmol/L时,对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较小,而NaCl溶液浓度高于90mmol/L时,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发芽第3天大豆的α-淀粉酶活力最高,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α-淀粉酶的活力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大豆种子萌发条件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i2+胁迫对水稻及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以比较二者对Ni2+胁迫的耐受力。[方法]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Ni2+胁迫对水稻和白菜种子发芽率、根伸长及早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低浓度Ni2+胁迫对水稻及白菜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影响,处理浓度增至30.0 mg/L时水稻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及同浓度下白菜种子发芽率相比显著降低;1.5 mg/L及以下处理浓度可刺激水稻根伸长,3.0 mg/L以上处理浓度则抑制水稻根生长;1.5 mg/L处理浓度Ni2+胁迫至96 h可显著刺激白菜根的伸长,处理浓度达30.0 mg/L时各个胁迫时间均可显著抑制根的伸长;3.0 mg/L处理浓度下胁迫96 h水稻根长显著短于白菜根长。Ni2+胁迫对水稻及白菜芽长影响较小,72 h内各个处理浓度下水稻及白菜芽长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对于侧根影响最为明显,30.0 mg/L处理浓度下水稻和白菜均无侧根产生。1.5 mg/L及以上处理浓度胁迫均可显著抑制水稻及白菜鲜质量增加,但二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Ni2+胁迫对于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长影响较白菜敏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盐碱田对水稻种子直播萌发的影响,在盐胁迫下利用油菜素内酯(BR)对水稻种子萌发进行处理。以日本晴为试验材料,在NaCl浓度为100 mmol/L的条件下分别加入0、0.1、0.5、1.0、1.5、2.0 mg/L BR,观察水稻种子萌发状况并测定逆境条件下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BR能够显著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减少MDA含量,降低胚根的伤害率,显著影响保护酶活性;随BR浓度的增加,SOD、POD活性逐渐上升,CAT、APX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BR浓度为1.0 mg/L时CAT、APX活性达到最大值;BR能够缓解盐碱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盐胁迫对胚根的伤害,提高其抗逆性和成苗率。综合考量,BR含量为1.0 mg/L时,种子保护酶活性较高,受到的伤害最小,发芽率和成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磁化水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种子发芽试验中磁化水对发芽率的影响,用磁化水对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对供试水稻品种的种子发芽率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压对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利用不同压力处理不同浸种时间的水稻种子,研究了处理后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它们与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处理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种子细胞膜透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浸种时间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高压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高压处理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及淀粉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强度的匀强高压静电场及其处理时间对2个水稻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种子萌发期间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用300 k V/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水稻种子2 min具有最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相比,2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提高了5.61和6.77个百分点,发芽势分别提高了7.89和6.31个百分点,α-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39.73%和130.28%。  相似文献   

11.
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陆翠珍  陈玎玎  周桂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65+1267-1265,1267
[目的]探讨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超甜玉米的种子为试材,用9 000μT均匀恒定磁场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磁场处理的磁化水浸种,其磁场处理时间分别为10、30、60、90和120 min,研究不同磁处理剂量对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磁场处理表明,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60 min,其磁化水浸种的发芽率比对照高83%,发芽指标最高,并比其他处理组发芽率高40%~76%;60 min处理组的发芽势比对照约高出1倍,其他各组的发芽势也比对照高46%~93%。磁场处理种子2 h后再用自来水浸种处理表明,用磁化水浸种比用普通水浸种的发芽率高23%,发芽势高30%,活力指数高30%。[结论]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强度和浸种时间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对5个农作物品种3个不同浸种时间的种子进行Cs~(137)γ射线2种剂量的辐照处理,研究其对不同作物品种发芽势、芽长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对浸种时间较长的水稻和大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辐照对玉米干种子和浸种12 h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辐照对不同浸种时间的油菜和高粱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了高粱芽和根的生长,也抑制了浸种后油菜芽和根的生长,说明辐照对种子萌发、芽长及根长的影响不同。[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137)γ射线对多种农作物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差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青藏高原牛蒡的人工种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烫种、GA3、KNO3及不同萌发温度对室温与冷冻越冬的牛蒡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牛蒡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随着烫种水温的升高,牛蒡种子的萌发率下降,50℃时萌发率最高,80℃时萌发率最低。GA3100 mg/L时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率下降。100 mg/L GA3处理的冷冻组种子与室温组差异极显著。0.50%KNO3处理的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冷冻组经0.50%KNO3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变温与恒温处理下的牛蒡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冷冻组变温处理的萌发率最高。[结论]牛蒡种子在50~60℃热水烫种1、00 mg/L GA3、0.5%KNO3、15~30℃变温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冷冻越冬种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豆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水培和温室盆栽的方法,对不同多肽液浓度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低浓度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多肽液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理想浓度为0.5 g/L。  相似文献   

15.
黄花乌头种子萌发与水溶性内源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乌头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测定该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根的影响以及温水和溶剂浸种去除内源抑制物质的效果。[结果]用200μg/ml赤霉素处理时,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为79.6%和52.4%,比对照高40.9%和71.4%。室温0~4℃变温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黄花乌头种子的粗提物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0.28 g/ml时,白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20.2%,幼根相对长为11.2%。黄花乌头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15.2%,相对发芽势为6.4%;温水浸种可除去黄花乌头种子中大量内源抑制物质。乙醇浸种时浸泡液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200μg/ml赤霉素变温浸种处理,可提高黄花乌头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日明  苏益  蔺万煌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163-14165
[目的]研究腐植酸对水稻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水稻“湘早籼45”为材料,观测不同浓度下腐植酸对水稻种子萌发、稻株生长、根系活力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异.[结果]200 ~250 mg/L的腐植酸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在水稻生长的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150~250 mg/L的腐植酸溶液培养条件下,水稻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最高.当腐植酸浓度高于250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和总生物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早期施用腐植酸以150~200 mg/L为宜,后期以200~ 25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就高压直流静电场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不同强度高压直流静电场对黄豆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2000V的直流电场强度作用下,黄豆种子在发芽率和芽苗生长势上都比普通条件下的黄豆种子在发芽率和芽苗生长率高出很多。[结论]所以适量正向高压直流静电场对黄豆发芽和豆芽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