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农业科学》2016,(2):88-90
本试验以几种不同浓度的矮壮素溶液(200 mg/L、300 mg/L、400 mg/L、500 mg/L、600 mg/L)对播种前黄瓜基质进行底水浇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处理的矮壮素对穴盘黄瓜幼苗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前以400 mg/L的矮壮素溶液进行底水浇灌处理的黄瓜幼苗的株高、下胚轴长度、茎粗、根系活力、叶绿素总含量等表现最佳,300mg/L效果次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基质浇灌300~400 mg/L的矮壮素溶液可以控制黄瓜幼苗徒长,有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2.
针对工厂化育苗中经常出现的徒长现象,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底水浇施下番茄穴盘苗徒长的情况及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底水浇施一定浓度的矮壮素对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穴盘苗的整个苗期生长中一直存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秧苗质量随矮壮素添加浓度的增高而提高,但当矮壮素浓度达到150 mg/L左右时,秧苗质量开始下降。矮壮素底水浇施可有效控制番茄穴盘苗徒长,使其茎杆增粗,叶片变大,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在形态上和生理上都趋向于壮苗的要求。其中以施用100 mg/L浓度的矮壮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100、200、400 mg/L)多效唑处理对番茄幼苗质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育苗过程中叶面喷施多效唑的浓度以100~200 mg/L为宜,该浓度多效唑能有效降低番茄秧苗株高,增加茎粗,促进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有效提高秧苗根冠比、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有利于培育壮苗.叶面喷施400mg/L多效唑对番茄秧苗质量不利,过度抑制了秧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矮壮素对工厂化黄瓜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几种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分别对工厂化黄瓜苗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和播种前的底水浇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工厂化黄瓜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用400 mg/kg的矮壮素溶液以浇透底水的方式处理的黄瓜苗株高、茎粗、下胚轴长度、最大节间距、最大叶大小以及叶绿素SPAD值均在壮苗标准范围内,并且表现出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播种前用300 mg/kg的矮壮素溶液用浇透底水方式的处理.推荐在播种前用300 ~ 400 mg/kg的矮壮素溶液浇透育苗基质的方法来控制黄瓜苗的徒长,达到壮苗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常熟地区穴盘丝瓜幼苗徒长的抑制方法,为集约化穴盘育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春语微生物菌剂和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分别对连栋大棚日光温室内丝瓜育苗基质进行底水浇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工厂化丝瓜幼苗徒长调控的作用。[结果]播种前用稀释100倍的春语微生物菌剂和0.2 m L/L矮壮素溶液以浇透底水的方式处理的丝瓜幼苗壮苗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SPAD值显著增加,株高矮化显著,茎粗增加明显,根冠比和壮苗指数也显著升高。[结论]在播种前用稀释100倍的春语微生物菌剂和0.2 m L/L矮壮素溶液浇透育苗基质的方法来控制丝瓜幼苗的徒长,达到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底肥营养对番茄、青椒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育苗基质底肥营养对番茄、青椒秧苗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番茄和青椒秧苗生长适宜的施肥方式和合理的施肥量,为穴盘无土育苗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利用基质加不同量复合肥料及碳酸氢钙的处理在番茄和青椒秧苗上进行了田间肥效试验。在育苗基质底肥营养方面,施肥量为40 g复合肥料/10 L基质处理下番茄秧苗的各项指标均最好,而青椒秧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及鲜重值均是50 g复合肥料/10 L基质的处理最好,但40 g复合肥料/10 L基质处理的壮苗指数最高;在育苗基质底肥加碳酸氢钙营养方面,钙肥处理番茄和青椒壮苗指数均小于对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40 g复合肥料/10 L基质的处理适宜番茄和青椒秧苗的生长需求;基质底肥加碳酸氢钙处理对番茄和青椒秧苗生长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智能温室内用不同浓度烯效唑药液对甜瓜穴盘育苗进行浸种处理和播种后浸润基质处理.结果表明,烯效唑能有效降低甜瓜秧苗株高,提高秧苗根冠比、壮苗指数,有利于培育壮苗.试验采用基质穴盘育苗,平均日温20~25℃,夜温15~18℃,最佳浸种浓度为0.1 mg/L 和0.2 mg/L,最佳浸基质浓度为0.2 mg/L.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溶液浇灌黄瓜育苗基质,研究矮壮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升高,黄瓜幼苗的长势越好,其中高浓度(450 mg/L)处理下,黄瓜幼苗的株高最低,但干重最重,根系活力最高,分别为9.38 cm、1.26 g和284.93 ug/g·h,株高比对照降低了37.5%,干重、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51.8%和115.3%;350 mg/L处理下的效果次之,叶绿素含量与450 mg/L处理下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450 mg/L的矮壮素更适合黄瓜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适用于夏季穴盘育苗番茄壮苗的生长调节剂浓度,为番茄穴盘育苗生产中生长调节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本试验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三种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助壮素、壮苗1号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多效唑、矮壮素、壮苗1号的适宜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在当前番茄夏季育苗生产中,每穴盘施用30 mg/kg多效唑20 m L即可;500倍助壮素和500倍壮苗1号均对番茄幼苗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不如施用多效唑控长效果明显。但从环境安全、降低农药使用及用药成本方面考虑,助壮素和壮苗1号可以代替多效唑在番茄育苗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梁志卿  张翼  赵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41-46,57
[目的]为提高穴盘苗质量和产量,促进穴盘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法]以黄瓜、番茄为果菜类的代表作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果菜穴盘苗的矮化特性影响及其调控技术。[结果]CCC在黄瓜、番茄穴盘育苗中均以100 mg/L浓度效果最佳,可有效控制穴盘苗徒长。与对照相比,施用矮壮素后,黄瓜和番茄特征均表现为茎秆增粗,节间短,叶片变大、肥、厚、色绿而稍浓,株冠大,新根数目多,根系活性增强,根冠比及壮苗指数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能力提高,N、P、K含量增加。SOD、POD、MDA酶活性在形态上和生理上都趋向于壮苗的要求,植株矮化但没有老化的症状,总产量及经济价值较高,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穴盘育苗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不同时期及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番茄穴盘育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时期以一叶一心期壮苗效果最佳,其次是二叶一心期,子叶期处理效果较差;多效唑浓度以100~200mg/L为宜,各期400mg/L处理壮苗指数均有所下降,600mg/L处理下的幼苗出现明显药害。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生长调节剂对冬季日光温室番茄穴盘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和矮壮素对番茄进行浸种或子叶期、二叶期喷施处理,研究其对株高、茎粗、干重、鲜重、壮苗指数、叶绿素SPAD值、根系活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二叶期喷施处理效果最好,其中50 mg/L的浓度下,秧苗株高较对照显著降低,壮苗指数提高,叶绿素SPAD值和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且操作方便,适宜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100、200、300、400 mg/L)的氯化胆碱进行浸种处理,以清水浸种为对照(CK),研究氯化胆碱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300 mg/L氯化胆碱浸种处理能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提高株高、茎粗、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从而提高幼苗的壮苗指数,其中以200 mg/L处理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高质量浓度处理(400 mg/L)则抑制了番茄幼苗生长。100~300 mg/L氯化胆碱浸种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其中以200 mg/L效果最显著。可见,适宜质量浓度的氯化胆碱浸种处理,可提高番茄幼苗的光合性能和抗逆能力,促进幼苗生长,培育壮苗,以200 mg/L为最佳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1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控制秧苗长势,培育壮苗冬季和早春育苗,由于温室中光线较弱,育苗量大,幼苗拥挤,或因水肥管理不当,常使幼苗发生徒长,节间长,茎秆细弱,叶片小而薄且发黄,苗质变差,定植后不易缓苗,成活率低; 或者定植后,由于施用水肥过多,秧苗长势过旺,对这些情况的正确处理都需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进行控制。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多效唑、比久和矮壮素。其使用方法如下: 1.1 对果菜类苗期叶面喷施用多效唑,其浓度为50-100毫克/千克。1.2 对秧苗叶面喷施用比久,其使用浓度为1 000-2 000毫克/千克。1.3 进行土壤浇施用矮壮素,其浓度为500毫克/千克,每株150-200毫升。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基质的最佳配方,以草炭与蛭石的复合基质为基础,添加不同数量的菌肥和氮磷钾复合肥组成6种育苗基质,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配方对番茄和辣椒出苗率以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配方基质的物理特性都处于基质育苗的适宜范围,番茄和辣椒的出苗率均≥85%;6个配方基质育出的番茄和辣椒幼苗壮苗指数均〉CK,但与CK无显著差异,其中6号配方基质〔V(草炭)∶V(蛭石)=1∶1,添加菌肥30 kg/m3〕育出的番茄幼苗壮苗指数最高,且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和根干重均最大,秧苗质量最好,可作为番茄工厂化育苗的首选基质;5号配方基质〔V(草炭)∶V(蛭石)=1∶1,添加菌肥25 kg/m3〕育出的辣椒幼苗壮苗指数较高,且株高、茎粗、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和根干重均较大,秧苗质量最好,可作为辣椒工厂化育苗的首选基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番茄育苗基质最优配比及基质不同配比条件下的育苗效果,本研究以玉米秸秆、有机肥、马铃薯渣、田园土为基质原料,采用Design Expert 12.0中的混料设计,确定20组不同配比的基质配方。于2020年6月进行育苗试验,番茄幼苗培育至3叶1心期,对其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壮苗指数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对育苗基质进行容重、孔隙度等理化参数的测定,综合分析不同配比育苗基质育苗效果,以壮苗指数为评估指标,确定番茄育苗基质的最佳主料配方。结果表明,T9、T13的壮苗指数与对照组市售基质差异不显著(P<0.05),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番茄育苗基质壮苗指数的最佳配比(体积分数)为玉米秸秆55.61%、有机肥24.39%、马铃薯渣1.20%、田园土18.80%,该配比条件下壮苗指数为0.122 81,以最优配比进行验证试验,测得该最优配比条件下实际壮苗指数为0.121 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基质中速效氮含量为329.90 mg/kg,速效磷含量为213.26 mg/kg,速效钾含量933.80 mg/kg,均符合国家蔬菜育苗基质标准(NY/T 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生长调节剂对番茄和辣椒夏季幼苗徒长的调节作用,以苏粉11号番茄、苏椒16号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壮苗一号对番茄、辣椒幼苗生长情况及产量的影响,设4 000、2 000、1 333、1 000、800、600 mg/L壮苗一号调节剂6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番茄和辣椒各处理株高显著降低,番茄和辣椒的根系活力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番茄最佳喷施质量浓度为1 333 mg/L,幼苗的根系活力提高15.10%,最大单株产量达2.25 kg,提高81.45%;辣椒最佳喷施质量浓度为800 mg/L,幼苗根系活力提高13.69%,最大单株产量达1.90 kg,比对照提高71.17%;在江淮地区夏季使用穴盘育苗时喷施2次壮苗一号,能够有效控制夏季幼苗徒长,显著提高幼苗茎粗和根系活力,提高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8.
50%矮壮素水剂对不同苗龄番茄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拉比番茄为材料,研究50%矮壮素水剂对不同苗龄番茄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50%矮壮素水剂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的壮苗指数、茎粗,降低株高,且对番茄安全,对果实性状无影响,宜喷施50%矮壮素水剂160 mg/kg。  相似文献   

19.
为控制藜麦幼苗徒长导致的倒伏,提高幼苗质量,以藜麦1号为材料,利用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50、100、150、200、300、400 mg/L)和矮壮素(500、1 000、2 000、3 000、5 000、7 000 mg/L)进行浸种处理,采用沙培的方法,通过测定藜麦幼苗的素质形态指标、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壮苗指数和生理指标,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多效唑和矮壮素对藜麦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种(对照)相比,200 mg/L多效唑浸种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33.84%、茎粗增加63.04%、茎秆抗折力增加94.29%、根系活力增加52.86%、叶绿素含量增加101.15%、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7.59%,为多效唑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3 000 mg/L矮壮素处理藜麦幼苗的株高降低17.11%、茎粗增加60.14%、茎秆抗折力增加32.86%、根系活力增加19.52%、叶绿素含量增加49.43%、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0.34%,为矮壮素浸种藜麦的最适质量浓度。综合各指标可见,以200 mg/L多效唑对藜麦进行浸种效果较好,可促进幼苗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20.
以蚓粪、蛭石、炭化稻壳(体积比2 :1 :1)为复合育苗基质,用72孔育苗穴盘育苗,研究氮肥施用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播种前在基质中加施不同量的尿素,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幼苗生长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基质中加施尿素0.8 kg/m3时,成苗的壮苗指数最大.本试验条件下,基质中加施氮肥尿素0.8~1.0 kg/m3,可满足培育番茄壮苗的用肥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