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雏鸡是发展核心鸡群的基础,雏鸡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成为养鸡中主要的技术之一,它关系着雏鸡健康成长和鸡场的经济效益。雏鸡由于刚出壳,器官未发育完全,机能发育不健全,尤其神经系统比较敏感,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敏感性强,环境中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严重影响着雏鸡生长和成活率。尤其温度因素对雏鸡成活率的影响最大。根据雏鸡的生物学特性,给予适合的雏鸡生长的环境,提高雏鸡的成活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摸清雏鸡死亡的原因,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供读者参考。1育雏期温度养殖户育雏一般采取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在育雏期间要注意温度的调整,因为温度过高或或低都会给雏鸡生  相似文献   

3.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做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是养鸡生产中关键的技术环节,将直接关系到雏鸡的生长发育及成活率,最终影响到整体养殖的经济效益。结合雏鸡的生理特点,就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进行详细概述,以期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秋季气候温和,正是养鸡的最佳季节,但同时也存在雏鸡成活率低的问题.因为雏鸡的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不强,所以,雏鸡在育雏阶段对环境和饲养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雏鸡的饲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育成鸡的生产性能,因此,必须重视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现将提高秋季雏鸡成活率的措施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雏鸡抗病能力差,适应能力弱,对饮食、外界环境等因素要求较高,如果条件达不到要求,势必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以及日后的生产性能。蛋鸡的育雏非常关键,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按要求做好做细,让雏鸡健康正常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确保蛋鸡养殖经济效益。1雏鸡选择和运送必须选择遗传性能稳定、品种优良、体重适中、产蛋率高,没有马立克、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白血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的种鸡;种蛋大小均  相似文献   

7.
随着这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在我国养殖业中,养鸡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在养鸡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雏鸡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养殖环节,与其后期的成长以及成活有直接的关系.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是搞好雏鸡饲养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土鸡的育雏     
巴里坤县在2012~2014年连续3年开展了百万土鸡养殖工作。经生产实践,育雏是养好土鸡的关键,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还影响生产性能,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更好地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本文结合土鸡雏鸡饲养的实际情况,对饲养方法及防疫策略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9.
雏鸡的饲养管理是一件重要又比较细致的工作。养鸡是否成功,养好雏鸡是关键,若雏鸡饲养不良,不但成活率低,而且幸存雏鸡生长发育不良,势必影响经济效益。为做好育雏工作,提高雏鸡成活率,应采取几项关键措施: 1.过好保温关。雏鸡在前三周,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健全,所以开始育雏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3℃。温度是否合适,除查看温度计外,应根据雏鸡的活动情况去判断,如果温度合适,雏鸡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两翅紧贴,休息时分散安静,否则为不合适,  相似文献   

10.
养鸡生产中,雏鸡成活率低是影响养鸡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根据多年基层实践经验和雏鸡特点,就雏鸡常见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养殖雏鸡的合适温度是多少?温度是决定雏鸡养殖的关健因素,因此要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就要注意雏鸡舍的温度变动。育雏温度是指育雏室的温度,相比较而言,育雏室的温度要比育雏器边缘的温度低些,育雏器边缘的温度又要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通常情况下,育雏期间,育雏室的合适温度为:1~2日龄,温度为35℃;3~7日龄,32~35℃;7~14日龄,29~32℃;14~21日龄,温度为27~29℃;22日龄以后,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雏鸡生理特点的介绍,及雏鸡管理中温度、湿度、通风、断喙和疾病防治的论述,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育雏方案,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提高蛋鸡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育雏是蛋鸡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成活率高、抗病力强是实现利润的保证。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差的特点,要想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从管理上抓起,重视温度、饲养、防病、免疫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繁育家禽的经济效果,很多取决于它的环境条件。禽舍的空气温度就是其中之一。雏鸡对温度的变化就特别敏感。幼龄雏鸡缺乏体温调节就是说明了这点。空气温度低,它们很快感到寒冷。空气温度高,它们很快就感到热,观察证明,温度过高过低对雏鸡的生长和发育同样是有害的。如果雏鸡所处的房间的空气温度高于培育雏鸡的最适宜的温度,体温就不能很快  相似文献   

15.
育雏是蛋鸡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成活率高、抗病力强是实现利润的保证。最近几年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农村部分中小养鸡场经济效益较低,有的甚至出现亏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雏鸡死亡率偏高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差的特点,要想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从管理上抓起,重视温度、饲养、防病、免疫等环节。为指导中小型养鸡场强化管理,降低雏鸡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介绍一下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育雏是蛋鸡养殖生产的重要环节,成活率高、抗病力强是实现利润的保证.由于雏鸡具有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差,抗病力差的特点,要想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从管理上抓起,重视温度、饲养、防病、免疫等环节.  相似文献   

17.
雏鸡饲养管理是养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雏鸡的成活率和整个养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必须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这样才能尽可能高的增加养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19.
育雏工作是养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由于冬季干燥寒冷,所以,进雏保育工作要注重防寒保暖,合理通风换气。同时针对雏鸡的生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雏鸡的成活率,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育好雏鸡是养鸡获得成功的基础。雏鸡生长发育成活率都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生产性能。因此,要想获得好的养殖效益,就必须从育雏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