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容器苗是利用容器加营养基质进行播种、苗木移植来繁育的苗木。容器苗造林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苗木充分利用容器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不用缓苗,直接生长。采用容器苗造林能有效地提高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结合济源市山区荒山造林中侧柏无纺布容器移植苗木的应用,总结了侧柏无纺布移植苗木从苗木培育到苗木移植,荒山造林的一系列综合措施,探索了提高侧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1年生红松苗木的移植来培育造林用苗,并经过选址、整地、移植、施肥等田间管理,移植培育后比2年生移植培育提前1年出圃。  相似文献   

4.
<正>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栽植容器苗是普遍采用的一种造林技术,尤其是对常年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采用容器苗造林效果更好。但是近年来各地培育容器苗的方法主要是幼苗移植法。这种方法使苗木经历了2次缓苗期,且苗木根系与土壤的紧实度不是很好,造林后,在  相似文献   

5.
为缩短移植容器育苗的周期,找出移植容器育苗的最佳育苗周期,以油松、侧柏为研究对象,于2005、2006、2007年对其裸根苗及移植容器苗进行3次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油松、侧柏移植容器苗14d苗木即可成活,缩短了油松、侧柏的容器育苗周期。速成移植容器苗,新生根数量明显的多于常规移植容器苗。新生根平均长度低于常规苗,不窝根,容器外无苗根;苗木无新梢生长,苗木抗恶劣环境高。油松、侧柏速成移植容器苗的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均为98%,明显的高于常规容器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不同类型苗木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5a生樟子松移植桶苗、容器苗及2a生裸根苗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根系生长及树高生长的调查、分析得出,用移植桶苗及容器苗造林,比用裸根苗成林速度快2~4a,成活率及保存率也明显提高;经ABT生根粉、HRC保苗剂等处理过的2a生樟子松,成活率与用容器苗及移植桶苗的成活率相近,造林成本比较低。因此,提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立地条件及生产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苗木造林。  相似文献   

7.
采用ECH2O含水量监测系统,对侧柏容器苗留袋、脱袋造林后容器水分动态及苗木生长及生物量进行监测。林地土壤平均含水量>脱袋造林>留袋造林。根系数量、根系分布、苗木生长状况、标准株生物量脱袋造林均优于留袋造林。大规格移植容器苗造林时,在确保苗木根团完整的情况下,以采用脱袋造林栽植方式为好。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技术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朱弘 《防护林科技》2011,(5):84+89-84,89
详细介绍了樟子松不同苗木类型—裸根幼苗、容器苗、移植大苗的造林技术,并从成活保存率、造林成本、造林季节等几个方面对3种不同苗木类型造林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3种苗木类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容器育苗——现代苗圃育苗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苗是将苗木种植在合适的容器中培育出来的树苗。近几年,各地容器苗的生产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生态建设已大规模应用容器苗,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而且由于容器苗宜于移植,可人为选择适当的季节造林,造林时间大大延长,加快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培育的1年生和2年生红松容器苗与裸根苗进行了质量对比,结果表明,2年生红松容器苗即可以出圃造林,从而使红松的育苗周期缩短2 a;容器苗与裸根苗的千株成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红松苗分级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红松Ⅰ、Ⅱ、Ⅲ级及混合苗的造林成活率、幼林保存率及幼林的高径生长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了不同级苗木造林后幼林的生长差异,提出了红松造林苗木的分级标准,并指出红松Ⅰ、Ⅱ级苗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是最适宜的造林用苗。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幼树不耐风吹沙打,不能在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或小豆茬、花生茬等撂荒地直接造林。樟子松苗木根系细弱,容易风干,保持苗木根系湿润,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樟子松按照苗木类型,分为裸根苗造林,容器苗造林和幼树移植造林。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种苗木(容器苗、移植苗和裸根苗)在格尔木地区三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农耕地、撂荒地和稀疏林地)中进行了栽植试验,结果表明,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与土壤类型、苗木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相关系数为R(苗高)=0.910(R2=0.828)、R(地径年增长量)=0.903(R2=0.815)和R(冠幅年增长量)=0.909(R2=0.736);苗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依土壤类型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农耕地〉撂荒地〉稀疏林地;依苗木类型从在到小的排序为:容器苗〉移植苗〉裸根苗;在格尔木地区土壤条件较差的撂荒地和稀疏林地,采用容器苗和移植苗栽植黑果枸杞,采用容器苗和移植苗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19.4~36.6个百分点,且苗木生长良好,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容器苗在山西中部地区生态造林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樟子松育苗的容器准备、圃地准备、基质准备、容器装填与摆放、播种苗培育、移植苗培育、苗木出圃和运输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对提高樟子松容器苗木造林成活率具有帮助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侧柏容器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柏是黄土高原的乡土树种,也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普遍采用的重要造林树种。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侧柏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快速增多,造林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木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1985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永寿、麟游等地进行侧柏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侧柏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在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就主要方面总结如下。1 移植墩苗苗木是造林的基本材料,容器苗造林同样…  相似文献   

18.
从红松林林分条件、营造林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通化县三棚林场红松大苗移植营造技术和红松林改造技术。阐述了通过两种技术的实施,对苗木成活率、造林成本、红松人工林结实的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红松林林分条件、营造林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通化县三棚林场红松大苗移植营造技术和红松林改造技术.阐述了通过两种技术的实施,对苗木成活率、造林成本、红松人工林结实的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红松植苗造林一般多为秋起苗、春造林。但红松苗木在越冬贮藏阶段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根部霉烂或苗木失水,影响造林成活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着采取春季现起苗、现造林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造林成活率平均每年达到90%以上,最高的达到96%。红松现起苗、现造林的成活率之所以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春起苗木保持着旺盛的生机。红松苗原床覆土防寒越冬时,苗木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土壤结冻前,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减少,苗木的呼吸作用也在逐渐减弱;翌年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