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2008年12月-2009年4月在乌鞘岭半农半牧区随机选择10个牧户,各牧户草地类型一致,绵羊体况相近,其中5户采用全舍饲的饲养模式(试验组),另外5户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模式(对照组),开展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绵羊生产效益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体质量在产羔后1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17和2.71 kg。产羔1个月后试验组母羊体质量开始恢复,而对照组母羊体质量持续降低;产羔后3个月对照组母羊平均掉膘5.96 kg,占体质量的13.91%,试验组体质量增加0.68 kg。两组羔羊的初生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羔羊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羔羊2月龄体质量及出栏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试验组收入较对照组高出20.27元·只-1。  相似文献   

2.
选择90只不同年龄、性别的哈萨克羊放牧,按性别、年龄组成试验和对照组,进行不同草地上短期放牧育肥试验。结果,在围栏草场上放牧育肥的试验组中1.5岁羯羊、成年羯羊和成年母羊每只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8g、4.64g和3.4kg,平均日增重55g、74g、62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19.6%、176%和177%。试验组不同年龄、性别组与相应对照组两者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1.5岁羯羊、成年羯羊和成年母羊每只分别多增收28.4元、37.12元和37.2元,试验组45只哈萨克羊共多增收1 390.8元。结果表明,围栏草场短期放牧育肥哈萨克羊能提高日增重,缩短养羊周期,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山丹县境内祁连山浅山区选择饲养条件相对一致的10户养羊户,其中5户采用冷季全舍饲模式(试验组),另外5户采取放牧+补饲模式(对照组),开展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肉羊生产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体重在产羔后1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20和2.64kg,产羔1个月后试验组母羊体重开始恢复,对照组母羊体重持续降低,产羔后3个月对照组平均掉膘5.93㎏,占其体重13.55%。羔羊初生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0~2月龄试验羔羊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2.24元/只。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放牧条件下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季节性舍饲喂养,结果表明:舍饲组成、幼年母羊和当年羔羊体重比放牧组分别增加12.86、12.47和5.27kg;羊毛长度除当年羔羊两组间基本相等外,舍饲组成、幼年母羊比放牧组分别长1.08cm和1.06cm;舍饲组仔畜成活率、繁殖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分别达到100%、94.90%和100%,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32、16.83和3.6百分点;舍饲组公母羔羊平均初生重为4.06kg±0.67kg,比放牧组提高26.88%;两组绵羊期末体高、管围变化不大,舍饲组胸围、体斜长比放牧组增长幅度明显;舍饲组各年龄段羊毛产量分别达到5.24、4.61和3.77kg,比放牧组分别提高57.83%、52.15%和39.11%,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选择生长发育良好 ,体格大小适中 ,活重在 2 5kg左右 ,5~ 6月龄的当年滩羊羔羊 30只 ,公母羊各占 5 0 % ,组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Ⅰ组全舍饲生产 ,试验Ⅱ组半舍饲生产 ,对照组放牧生产 ,进行 70d的试验研究。结果 ,试验组只均绝对增重 2 0 0 2kg和 12 6 0kg ,且对照组体重明显下降 ,较试验前减少 2 94kg ;试验组只均育肥羔羊绝对盈利 5 5 16元和 5 8 90元 ,对照组亏损 2 6 2 0元 ;成本收益率试验Ⅱ组 14 0 5 7% ,较试验Ⅰ组高出 2 6 8倍 ,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果表明 ,半舍饲生产的方法 ,是干旱山区滩羊肥羔生产的最佳方法 ,可获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6.
500只母羊通过补饲,羔羊早期断奶和半舍饲养殖育肥,另组建200只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羔羊总增重32.45kg、日增重180.28g,分别比对照组高16.95kg、94.16g,差异极显著(P0.01),每只羔羊比对照组多增加经济收入123元。  相似文献   

7.
高寒围栏草地短期放牧育肥藏羊增重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 90只不同性别、年龄的放牧藏羊 ,按性别、年龄组成试验和对照组 ,进行不同草地上短期放牧育肥试验。结果 ,在围栏草上放牧育肥的试验组 1.5岁羯羊、成年羯羊和成年母羊每只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3.4 ,3.8和3.4kg ,平均日增重 85 ,95和 85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2 15 .5 % ,2 0 0 %和 188%。试验组不同性别、年龄组与相应对照组两者之间均差异极显著 (P <0 .0 1)。试验组比对照 1.5岁羯羊 ,成年羯羊和成年母羊每只分别另增收 2 5 .5 ,2 8.5和 2 5 .5 0元 ,试验组 4 5 0藏羊共增收 1192 .5 0元。结果表明 ,围栏草地短期放牧育肥藏羊能提高日增重 ,缩短养羊周期 ,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8.
牛羊复合添加剂对放牧绵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增祥 《饲料工业》2000,21(2):15-16
枯草期选用藏系绵羊成年母羊40只 ,羔羊20只 ,分为二组 ,在放牧条件下 ,一组为试验组 ,补饲含复合添加剂的精料补充料 ,另一组为对照 ,补饲不含复合添加剂的精料补充料 ,进行为期60d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成年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多增重0.46kg ,提高了29.87 % (P<0.05) ,羔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多增重3.48kg ,提高了43.66 %(P<0.01)。经济效益 :试验组纯收益为317.30元 ,对照组为119.3元 ,试验组比对照组多收益198.00元。每只羊平均收益 :成年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多收益2.07元 ,羔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只均多收益15.66元。表明在精料补充料中添加复合添加剂 ,在放牧绵羊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枯草期对繁殖母羊进行产羔前2个月及产羔后5个月的补饲试验,测定母羊一个繁殖周期内的繁殖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羔羊繁殖成活率、羔羊平均初生重、母羊受胎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0%、0.65 kg、11.11%,羔羊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经补饲的繁殖母羊所产周岁后代羔羊和不补饲的繁殖母羊所产周岁后代羔羊进行全舍饲育肥试验。育肥期满时试验组羔羊体重比对照组高4.72 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羔羊的育肥纯收入比对照组高61.9元,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舍饲与放牧育肥对绒山羊成年母羊育肥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研究了放牧育肥与舍饲育肥两种饲养模式对绒山羊育肥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淘汰母羊中选择平均体重为(40.38±0.84)kg的5岁阿尔巴斯白绒山羊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放牧育肥,试验组进行舍饲育肥,饲喂全混合日粮。育肥期为60 d。在育肥试验开始20 d和试验结束时,分别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选择6只羊进行消化试验,采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在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对照组和试验组中随机选取6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与放牧育肥相比,舍饲育肥可显著增加绒山羊成年母羊的全期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DMI)与饲料转化效率(P<0.05),分别较放牧育肥组增加了1.02%、137.50%与107.58%;显著增加母羊对日粮总能(GE)、消化能(DM)、粗蛋白(CP)、钙(Ca)和磷(P)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但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化率(P<0.05)。舍饲育肥组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放牧育肥组(P<0.05),分别较放牧育肥组提高了55.57%、25.89%、67.97%、35.64%和46.18%。舍饲育肥母羊的内脏总重、胃重、肠总重与皮重显著高于放牧育肥组(P<0.05),但所占体重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放牧育肥母羊(P<0.05)。按照代谢体重表示,舍饲育肥母羊的营养物质进食量DE为1.18~1.25 MJ/(W0.75·kg)、CP为12.37~16.29 g/(W0.75·kg)、Ca为0.43~0.63 g/(W0.75·kg)、P为0.17~0.25 g/(W0.75·kg)时,绒山羊成年母羊具有较好的育肥性能与屠宰性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杂交F1代羔羊育肥效果,本试验选择国外优良的肉羊品种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羊和萨福克羊作父本,国内优良地方品种湖羊作母本开展杂交试验研究,所获得的杂交F1代羔羊在全舍饲条件下进行育肥。测定杂交F1代羔羊初生重、不同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等生长性能。结果表明:试验A组(杜泊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F1羔羊)、试验B组(无角陶赛特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F1羔羊)、试验C组(萨福克公羊与湖羊母羊杂交F1羔羊)6月龄平均重分别为44.76±3.62 g、 43.65±4.18 g、43.28±3.34 g,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D 6月龄平均重36.32±3.86 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A组、B组、C组与对照组D相比较,试验A组、B组、C组每只羊的利润较对照组分别多收入80.02元、69.74、42.74元,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试验A组的生长性能和利润均优于试验B组和C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杜泊羊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杂交F1代的生产性能,为新疆库尔勒地区引进巴彦淖尔多胎羊进行肥羔生产和肉羊杂交利用提供依据。试验比较了2017年与2018年同一饲养管理水平下杜泊羊(父本)与巴彦淖尔多胎羊(母本)杂交后代(杜×巴F1代)和新疆库尔勒地区本地绵羊自然交配所生产的羔羊(对照组羔羊)之间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和当地母羊的繁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3月龄及6月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除2018年6月龄杜×巴F1代羔羊体长、胸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羔羊外,2017年与2018年6月龄屠宰时杜×巴F1代羔羊的体高、胸深、胸围、管围等体尺指标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羔羊;2017年和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胴体重分别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07%和22.90%,差异均极显著(P<0.01);2017年与2018年,杜×巴F1代羔羊的净肉重、净肉率极显著(P<0.01)大于对照组羔羊;巴彦淖尔多胎母羊的难产率极显著(P<0.01)高于本地绵羊,羔羊成活率极显著(P<0.01)低于本地绵羊,但其受胎率显著(P<0.05)高于本地绵羊,产羔率、双羔率分别比本地绵羊提高了24.72%和3.41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杜×巴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均优于对照组羔羊,继承了父本杜泊羊优良的生长发育性能;母本巴彦淖尔多胎羊保持了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和多胎性。在该地区引入巴彦淖尔多胎母羊,并与杜泊公羊进行杂交,充分利用杜×巴F1代羔羊的杂种优势,将明显提高该地区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韩廷义 《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230-232
作者借助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的青海高原半细毛羊40只公羊和100只母羊的体重、毛长及体尺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高原半细毛羊成年公羊的体重为90.2 kg,母羊体重为39.2 kg,毛长分别为10.1和8.7 cm,公羊和母羊体尺指标和毛长对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体重)=-65.62+5.04X6(胸深)(P<0.01)和Y(体重)=-11.62+0.41X4(胸围)+0.76X5(胸宽)(P<0.01)。通过数据分析,为简化和改进选育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萨福克羊×杜泊羊×湖羊杂交羊(萨杜湖杂交羊)生长发育情况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生产性能常规测定、显微测定和全自动血液生理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年龄阶段萨杜湖杂交羊的体重、体尺指标、羊毛品质(包括不同部位羊毛的净毛率、细度、有髓毛和无髓毛占比、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等指标)和成年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萨杜湖杂交羊早期生长速度较快,初生阶段及周岁时公羊体斜长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3月龄时公羊体高、体斜长和胸围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6月龄时母羊体重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成年时期公羊体重和体高均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余各生长阶段内,公母羊间体重及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其成年时平均净毛率较低,为45.21%;长度适中:平均自然长度为4.55cm,伸直长度为6.22cm;细度良好,为17.60μm。公母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其同国内绵羊参考值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母羊血小板总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均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甘油三酯(TG)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萨杜湖杂交羊在生长发育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本试验结果可为该品种杂交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饲养模式对绵羊冷季生产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选择草场类型一致,绵羊(Ovisaries sp.)体况相近的3个牧户分别采取暖棚全舍饲(试验组Ⅰ),放牧+补饲(试验组Ⅱ)以及全放牧(对照组)3种饲养方式,通过测定整个繁殖周期绵羊体质量变化、母羊繁殖率和羔羊成活率指标,比较不同饲养模式对绵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饲养模式下越冬母羊体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推广优良品种在高寒牧区成为优势种,我们选纯种欧拉型藏羊为父本,青海藏羊和小尾寒羊为母本,经A、B、C三组杂交、培育和试验结果表明:杂种羔羊出生重:A组为4.3 kg,B组为3.7 kg,C组为4.4 kg,对照组分别0.8、0.7和1.2 kg,A、B、C三组初生重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C组初生重最大;12月龄杂种羊的胴体重与对照组比,欧x寒藏组提高率达109%,欧x寒组提高率为88%,欧x藏组提高率为60%,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欧拉杂一代成年公羊体重比青海藏羊高9.5%、母羊高7.2%;比小尾寒羊公体重高4.2%、母羊高5.8%;肉质中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等特性数值仍在上升,且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草原牧区,冬季对绵羊补饲精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产羔前对母畜舍饲精料后,呼伦贝尔短尾羊体重、体尺及经济效益的变化,本研究选取60对待产的呼伦贝尔短尾母绵羊作为试验对象,在母畜产羔前一个月,试验组母畜舍饲精料,对照组仅补饲干草,分析100日龄内家畜体重、体尺及经济效益变化。利用方差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产前补饲对家畜个体、生产效益的影响及影响家畜体重的主要体尺权重,结果显示,100 d时间段内,母畜体重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仔畜出生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段,试验组仔畜的胸围、胸宽、体高、胸深、体长和体斜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呼伦贝尔短尾羊体重的主要体尺指标为:胸围、胸宽、体高和胸深,影响权重达到50%以上。补饲使得仔畜的成活率、出售价格显著高于未进行补饲的对照组(P<0.05)。通过补饲母畜不仅可以影响仔畜体重和体尺指标,而且对提高仔畜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为今后后备母羊的选育、家畜的精准淘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与提高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的肉用性能,采用夏洛莱公羊、白萨福克公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母羊进行杂交试验,并对其F1的初生重、3月龄重、6月龄重、剪毛后体重、剪毛量、羊毛细度等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萨福克公羊×中国美利奴母羊(新疆型)F(1白中F1)、夏洛莱公羊×中国美利奴母羊(新疆型)F(1夏中F1)2组之间的初生重、3月龄重和剪毛后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夏中F16月龄重,则比白中F1高4.5%(P<0.01);2组之间毛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毛长和剪毛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夏中F1的剪毛量比白中F1高9.8%。说明在新疆伊犁地区,夏中组合较白中组合更适合用作肥羔生产,而且从毛用性能方面看,夏中组合也较白中组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body weight at breeding on reproductive response to one and two artificial inseminations (AI) of fresh extended semen was assessed in 195 crossbred ewe lambs selected for early breeding and compared with 159 adult ewes, all housed indoors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n six trials, ewe lambs and adult ewes in progestogen-induced estrus were inseminated 55 to 57 h after sponge removal. One-half of the lambs and one-fourth of the adults received a second insemination at 60 h. Resultant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both groups indicated no advantage in a double insemination. Overall fertility, litter size and fecundity after one and two inseminations were 33%, 1.7 and .6 for ewe lambs and 68%, 2.4 and 1.6 for adult ewes, respectively. Embryonic mortality after the first 2 wk of pregnancy was estimated at 24% for ewe lambs and 9% for adults. The influence of body weight was analyzed by grouping the ewe lambs according to body weight at breeding. The lambs in group 1 weighed 30 to 35 kg; group 2, 36 to 40 kg; group 3, 41 to 45 kg and group 4, 46 to 50 kg. The proportion of ewes lambing in groups 1, 2, 3 and 4 was 16, 34, 39 and 48%,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litter sizes were 1.4, 1.6, 1.8 and 2.0. Fecundity increased (P less than 01) from .2 in group 1 to 1.0 in group 4.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en when ewe lambs are bred by AI (eliminating a ram behavioral problem), sheep with heavier body weights produce more lambs per ewe b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