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茅松是松材线虫在自然条件下感病的新寄主植物,对思茅松天然林区症状观察的同时进行了室内人工接种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思茅松上松材线虫病的症状表现与其他寄主上的有所不同,即松针当年陆续脱落和感病中期还有流脂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害马尾松、南亚松、湿地松、加勒比松的海南松毛虫Pendrolimuskikuchii hainanensis Tsai et Hou属叶蛾科Lasiocampidae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一个变种。其幼虫经人工施放喷洒白僵菌、多角体病毒感染后,白僵菌──第10天后就使幼虫出现感病症状,第25天后发病,继而僵虫、僵蛹达到高峰期。多角病毒──第3天就使幼虫开始出现感病死亡,6~8天大量死亡,10~15天达到死亡高峰期。从林间观察结果,害虫死亡率与感染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云南省普洱市主要植被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大小分布及变化特征。[方法]分别在5、8、15、25、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内,利用内径为8.5 cm的根钻分3层(0~10、10~20、20~30 cm)获取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粗根及死根生物量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思茅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思茅松细根生物量呈减少的趋势,而其它物种细根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细根生物量最大出现在3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的思茅松粗根和死根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其它物种及林分的粗根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则随林龄增长而增加。思茅松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土壤深度0~10 cm内,其中,思茅松、其它物种、林分细根生物量以及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林龄和土壤深度对思茅松与其它物种的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思茅松细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对死根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林龄、土壤深度及林龄与土壤深度的交叉作用对粗根与根系的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思茅松人工林随着林龄增长,群落结构与树种组成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对根系生物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丕高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2):164-166
思茅市景东县总面积4416hm^2,森林覆盖率53.2%,其中思茅松120719.0hm^2,云南松11386.8hm^2.是松毛虫的老灾区,大发生年发生面积1300hm^2。介绍了思茅松毛虫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提出了采取营林技术措施、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思茅松是我省主要的速生用材及采脂树种,广泛分布于哀牢山以西的属南亚热带气候的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文山、临沧等州市,垂直分布海拔为1000-1700m。现有思茅松面积102.5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0011.1万m^3,松脂年储量11.5万t。思茅松在我省林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思茅市思茅松人工造林面积为666.67hm^2,全省思茅松人工造林面积约6666.67hm^2。病虫害是思茅松人工林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在思茅松人工幼林中,以松实小卷蛾危害最重,松实小卷蛾每年危害面积达2666.67~3333.33hm^2。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北方杨树人工林标准地的基础上,分析欧美杨108和新疆杨的8个胸径特征指标与杨树溃疡病感病指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欧美杨108和新疆杨人工纯林的胸径特征指标与其溃疡病感病指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欧美杨108和新疆杨位置参数与感病指数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新疆杨尺度参数与感病指数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欧美杨108与新疆杨形状参数与感病指数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形状参数越大,胸径分布越集中,优势林木越多,峰值越高,陡峭,感病指数越小,反之亦然;欧美杨108和新疆杨人工纯林的平均胸径、感病林木平均胸径、未感病林木平均胸径与感病指数相关关系不显著,但平均胸径与感病林木平均胸径、未感病林木平均胸径均为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树种内胸径小的林木较胸径大的林木易于感病,欧美杨108和新疆杨的感病面积最小林木的胸径与感病指数均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欧美杨108感病面积最大林木的胸径与感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新疆杨感病面积最大的林木胸径与感病指数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可通过间伐小胸径林木尤其是感病小胸径林木控制溃疡病以提高整体林分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8.
文山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enshanensis),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省南部林区思茅松、云南松的主要食叶害虫。分布我省的文山,红河州的石屏等十八个县和贵州省兴义、望溪等七个县。1983年3—4月,我们从石岩寨林场和坝心林场采到文山松毛虫越冬代的自然罹病而死和濒死幼虫,经分离、鉴定和反复回感试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5,(4):39-44
以景谷县思茅松天然乔木林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DEM为信息源,在前期实测120株思茅松单木生物量建立思茅松单木生物量估测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0.952 8,估测精度p=85.4%,均方根误差RMSE=14.81kg,可用来进行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估测;在空间分异上,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集中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在海拔1 500~2 000 m时生物量密度最大,为73.33 t/hm2;坡度对生物量影响主要集中在陡坡、缓坡和斜坡上,其中,在急坡上生物量密度达到最大,为76.17 t/hm2;生物量在各个坡向上的分布相对较均匀,生物量密度在阴坡上最大,为74.13 t/hm2,在阳坡上最小,为70.42 t/hm2。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研究了思茅松种子场圃发芽过程、种子千粒重与发芽率的关系、苗木生长量、菌根接种效果等,揭示了:①在思茅松的中心产区,种子场圃发芽率与千粒重呈线性正相关;②常温下,思茅松种子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芽率降低;③伴生菌根菌接种是思茅松育苗的关键技术,苗木出土约3个月菌根接种良好是培育壮苗及苗木按时出圃的根本保证;④思茅松家系间苗期生长差异显著,为其遗传参数研究提供了早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思茅松种子与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其发芽率(播种2个月)为75.70%,与直播造林没有显著差异;幼苗成活率(0.5a)和保存率(1.5a)明显低于直播造林。但是随着林龄的增长,差异越来越小,到幼树阶段(2.5a)时保存率为3.82%.只比同期直播造林的保存率低0.29%,到3a以后,保存率几乎一样。同时思茅松种子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的发芽率几乎一样。与4种农作物种子混合撒播造林对思茅松幼苗成活率和幼树保存率影响较大,其中与旱稻、玉米种子混合撒播造林时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与黄豆和花生混合撒播。混合撒播造林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其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都高于直播造林。其中与旱稻混合撒播造林的思茅松生长最快。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恩茅松的保存率和幼树的生长量都明显高于未进行抚育管理的林地,特别是到林龄为2.5a时,其差异更为显著。此外,混合撒播造林不但有利于思茅松幼树生长和提高其成活率,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A. 亚热带针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灌丛;D. 灌草丛;E. 草丛;F. 砂生草丛;G. 砂生灌丛;H. 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即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点进行了描述,如:马尾松群落、布渣叶群落、大叶相思群落、大头茶群落、猪笼草群落、红树林植物群落等。  相似文献   

13.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陇山白皮松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小陇山林区白皮松群落(Pinus bungeana Community)中8个主要种群及海拔梯度900~1 050 m综合为一维资源位,定量计算白皮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比例指数值,分析群落各种群生态位的意义。结果表明,白皮松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为白皮松黄栌狼牙刺侧柏秦岭海桐野花椒灰木紫宛栓皮栎;白皮松为优势种群或者建群种,黄栌和狼牙刺为次优势种群;白皮松与生态位宽度值较大的种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与生态位窄的种群相似程度小;白皮松与其他树种生态位重叠较高,但互相间并不存在较剧烈的竞争;各树种可利用的资源位较充分,都能各自占据适宜的生态位而和谐共存,整个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樟子松种子、幼苗生物学特性的大量观测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樟子松种子处理、幼苗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caribaea)上胚轴为外植体,以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成分、不同的激素成分及浓度配比,研究杂交松离体培养继代增殖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陇山白皮松群落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小陇山林区白皮松群落中8个主要种群进行了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白皮松、黄栌、狼牙刺、侧柏、秦岭海桐、野花椒、灰木紫宛、栓皮栎;白皮松种群为优势种群,黄栌、狼牙刺则为次优势种群,其余为常见种群或偶见种群;群落具有单优势种群并兼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在0~0.16(Lih)和0~0.14(Lhi)之间波动,各种群对生境资源的分享充分,各物种间竞争较小,群落相对稳定。生态位相似比例在0.5以上的种对有12对,占42.9%。各种群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较大,群落内的生境相对单一;白皮松种群与生态位宽度值高的种群对生境需求的相似性较大,而与生态位较窄的种群相似程度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主要生态因子对火炬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类型、海拔高度、坡度对火炬松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等,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土壤的腐殖质、速N、速P含量与火炬松胸径、树高的生长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了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土壤K含量对火炬松生长没有影响;年降水量、2~7月份的降水量对火炬松的胸径、树高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年积温对胸径生长有明显影响,对树高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森林健康项目信丰示范区主要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永久样地,采用群落调查与测度方法,对江西信丰森林健康项目示范区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次生常绿阅叶林、灌木林等阔叶林物种多样性较高,而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针叶林物种多样性较低,但从乔木层来看,只有次生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物种组成较复杂,其他类型都比较简单或为纯林,而且各类型间灌木组成相似性系数都比较小.这些结果说明天然阔叶林转变成其他林型后,不但乔木树种发生变化,而且灌木层组成也发生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为森林健康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长期监测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19.
New Forests - Resin canal features are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economic losses to appearance grade Pinus radiata timb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in resin canal features in young,...  相似文献   

20.
红松种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种实害虫危害红松的球果及种子,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质量低劣,严重的可导致红松种子绝产。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直接危害红松种实的害虫主要有赤松梢斑螟、冷杉梢斑螟、松梢螟、红松球果种蝇、红松球果种小蜂等。其中冷杉梢斑螟为原始红松林果梢的重要害虫,赤松梢斑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红松幼树的球果、嫩梢及干部,是该地区危害红松种实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