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机磷在植物中的含量很少,大多数是以植酸磷或其他有机磷的形式存在。许多研究者用不同的试验动物研究植酸磷的利用率,但结果不一致。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在鸡矿物质营养方面仍有一些争论和疑问,早期认为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只有30%可被鸡吸收利用,而近期认为鸡对植酸的利用较高,高达56%,所以在计算饲粮磷水平时,应考虑可利用的植酸磷部分。1 植酸磷在饲料中的存在形式植酸盐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性饲料中,如玉米、豆粕、麦类、糠麸中植酸磷含量约占1%~5%。其中以芝麻饼和米糠含量最高,可达10%左右(NRC,1994)。…  相似文献   

2.
植物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猪禽等单胃动物利用。植酸酶能有效降解植酸及其盐,解除植酸的抗营养效应,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体中磷的排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动物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植酸的特性,植酸酶的种类、来源、作用机制、活性影响因素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1植酸磷与植酸酶的应用 畜禽植物性饲料中约75%的磷是植酸磷,其不能被畜禽利用,大部分从粪尿中排出,会使土壤和湖水中的磷浓度超过卫生标准,造成土壤的营养累积和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植酸又是重要的抗营养因子,会严重影响动物对于多种微量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尧兴  许少春 《饲料工业》1994,15(12):12-13
植酸酶及其应用前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尧兴,许少春植物饲料中的磷大部分存在于植酸及植酸盐中,难为单胃动物利用而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而且植酸盐中的磷通过螯合作用还降低动物对锌、锰、铁、钙、钾等主要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以及通过与蛋白质结合成植酸...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是一种水解酶,能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酸,并释放出无机磷及与植酸结合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可提高饲料中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磷的排放量,并能消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还可改善蛋白质、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效果,提高畜禽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家禽植酸盐营养研究进展(上)V.Ravindran等著王楚端摘译李王利校1引言植酸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是植物种子及营养器官中磷的主要储存方式。在植物的成熟期,随着淀粉、脂肪的沉积,植酸盐也迅速积累。在成熟种子中,磷主要以植酸钙、植酸镁、植酸钠及其与...  相似文献   

7.
《牧业资讯坊》2005,(8):26-26
植酸梅能降解植酸,释放植酸中的磷分,解除其营养抗性,提高食物及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少排泄物中有机磷含量,预防由磷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促进人、畜磷、钙、锌等营养水平的提高。因此植酸梅被广泛应用在饲料和粮食工业中,用于降解饲料和食物中的植酸。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8.
植物性饲料中有60%~86%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于稳定的植酸盐复合物之中,不能被水生动物有效利用而被浪费.人们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酶制剂植酸酶,通过植酸酶将植酸盐中的磷释放出来供给动物利用.  相似文献   

9.
植酸盐对鸡的营养与抗营养作用但堂胜(中国农科院畜牧所饲料室100094)植酸盐(肌醇-6-磷酸盐,又称菲汀)是谷物、豆类和油料等作物籽实中肌醇和磷的基本贮存形式,含量可达1%—5%,其中包含50%—80%总磷(Cherysan,1980;deBola...  相似文献   

10.
张兴会 《广东饲料》2001,10(2):34-35
1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植物性饲料中 2/3的磷以植酸的形式存在 ,植酸分子中磷的含量高达 28.2%,但植酸具有很强的络合性。在中性 pH状态下,植酸可以和二价和三价阳离子如钙、锌、铜、钴、锰、铁和镁等络合成难溶的盐,从而影响这些元素在小肠的吸收。钙-植酸复合物可以和脂肪酸在肠道内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肥皂,从而降低脂肪的消化率;钙-植酸复合物也可以直接和淀粉络合,抑制淀粉酶的活性,降低淀粉的溶解性和消化率。   在酸性条件下,植酸和氨基酸如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络合,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在中性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