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20只3~4岁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按年龄、上年度产羔类型和上年度产绒量分为4组,研究自然放牧条件下不同配种周期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周期的发情率、情期受胎率和产羔率最低,第2,3周期达到高峰,第4周期逐渐下降;各组绒山羊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第3,4周期显著高于第1,2周期,第2周期最低。各组绒山羊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第3,4周期显著高于第1,2周期,第2周期最低;不同配种周期对绒品质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绒山羊的适宜配种周期应选择在第3周期,即10月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内蒙古白绒山羊场1997年到2007年21569只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的生产记录,利用SAS9.0软件的GLM程序进行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氏法进行主效应的多重比较分析,研究9个非遗传因素(测定年份、场、性别、年龄、母亲年龄、出生类型、出生月份、断乳日龄、出生胎次)对内蒙古白绒山羊5个产绒性状(产绒量、绒细度、绒厚、毛长、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场、年龄、母亲年龄显著影响内蒙古白绒山羊的所有性状(P<0.05),性别除了对绒细度没有影响外(P>0.05),对产绒量、产绒后体重影响显著(P<0.05),对绒厚、毛长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胎次对产绒量、毛长及早期生长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类型对绒细度、产绒后体重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出生月份对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在绒山羊非生绒期,分别测定光照控制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羯羊的放牧采食量、营养利用情况和产绒量,对比研究放牧条件下控制光照对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羯羊营养利用率和产绒量的影响,以期为光控增绒条件下绒山羊日粮的高效配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放牧条件下,将12只2.5周岁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光照控制组(光控组)和自然光照组(对照组),其中光控组通过采用光控增绒棚将光照时间限定为每天7 h,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测定2组绒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NDF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1)光控组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期光控组增重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3)整个试验期光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稍低于对照组,10月光控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月光控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整个试验期各组干物质采食量均低于推荐的需要量;(5)5月和8月蛋白采食量可以满足其营养需求,10月蛋白采食量严重不足,应进行补饲。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绒期控制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增绒效果的影响,为藏西北绒山羊非产绒期选择一种有效的增绒技术。选择体重和产绒量基本一致、年龄2~3岁的藏西北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3组,试验为期1年。结果表明:控制光照组产绒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36.3%(P0.01),但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组无差异(P0.05);皮下埋植褪黑激素组羊绒长度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控制光照组无差异(P0.05);在羊绒细度指标上,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是藏西北绒山羊生产上方便有效的增绒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河西绒山羊性别、年龄与绒毛生产性能间的关系,对1~4岁的198只河西绒山羊的产绒性能和绒纤维直径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间产绒量差异显著(P<0.05);羯羊的产绒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随年龄增长母羊和羯羊的产绒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4岁保持稳定(分别维持在359.09~392.33g和454.75~503.149),差异不显著(P>0.05);绒纤维直径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母羊和羯羊的绒纤维直径在1岁时最细,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随年龄增长绒纤维直径逐渐变粗,24岁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维持在15.17~15.54 μm和15.27~15.81 μm.由此可见,河西绒山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岁处于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6.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cm,试验组为7.85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非长绒期控制光照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褪黑激素(MLT)含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2只年龄、产绒量和体重基本一致的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分为控制光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褪黑激素含量测定,利用SAS 9.0软件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光照(试验组)使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含量在20:00、21:40、6:40时高于对照组,20:00、6:40时两组白绒山羊MLT含量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白绒山羊血液中MLT含量的高峰期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10月,试验组与对照组MLT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照组中10月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含量明显高于6月,但控制光照的白绒山羊血液中的MLT含量最高,说明控制光照可改变皮肤毛囊发育及绒毛生长周期,最终使内蒙古白绒山羊在非长绒期绒毛提前生长。  相似文献   

8.
能量摄入水平对放牧绒山羊养分消化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生绒旺盛期内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放牧绒山羊养分消化和产绒性能的影响。选用28只3周岁体重和上年度产绒量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试验于绒生长旺盛期(2006年9—11月)进行,羊群白天放牧,晚上归牧后对试验1、2、3组分别补饲3种不同能量水平(1.62、3.16MJ/kg和4.58MJ/kg)的日粮,对照组不补饲。换算成全日粮后,对照组和试验1、2、3组的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714.99、758.32、834.24、904.56KJ/(kgW0.75·d)。结果表明:提高能量摄入水平对干物质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能量摄入对产绒量、绒厚度、绒伸直长度、绒占被毛总重比例和净绒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提高能量摄入使绒细度有增粗的趋势,试验2组显著粗于其他组(P<0.05)。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牙山黑绒山羊不同年龄的产绒规律,选取240只1~8周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测定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方面,相邻年龄间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周岁母羊产绒量最低(379.74 g),2~4周岁母羊产绒量呈逐年增长趋势(475.09~502.63 g),5周岁以后开始下降(466.95 g);在羊绒长度方面,1周岁母羊绒长度最短(5.78 cm),2~4周岁绒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6.43~6.72 cm),4周岁母羊绒长度最长(6.72 cm),5周岁母羊绒长度开始下降(6.45 cm);在羊绒细度方面,1周岁母羊羊绒细度最小(14.43μm),2~5周岁母羊绒细度呈逐渐增长趋势(15.27~15.86μm),5周岁时达到最粗(15.86μm)。由此可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周岁时达到最佳阶段,5周岁以后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0.
光控增绒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绿色增绒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绒山羊的产绒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技术调控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正常光照和缩短光照条件下,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血液中激素及产绒性状的差别,探讨缩短光照引发绒毛提前生长的原因。选取2-4岁的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母羊50只,通过进行光照时间限制的处理,对不同月份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褪黑激素和催乳素的变化情况和绒毛性状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光控后试验组褪黑激素水平有略微升高的趋势,而对照组急剧下降;短日照处理组催乳素水平在9月份光控组中显著下降。(2)褪黑激素、催乳素随次级毛囊生长呈现显著性周期变化。(3)试验组比对照组绒毛产量提高了54%,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揭示了光控增绒技术可能通过调节绒山羊血液中褪黑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进而造成毛囊生长周期的改变,延长绒毛生长期,最终显著增加了绒山羊的年产绒量。该试验为光控增绒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