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盐碱土壤小麦体内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盐碱化土壤中,作物残体带走的无机盐是水盐均衡预测预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程度不同的盐碱土壤,测试分析了小麦各生育阶段体内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定量数据,对人深入研究灌区水盐均衡问题人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盐碱化土壤中,作物残体带走的无机盐是水盐均衡预测预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程度不同的盐碱土壤,测试分析了小麦各生育阶段体内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定量数据,对于深入研究灌区水盐均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地盐碱化的发展规律、分布特征及主要成因,以灌区1994、2003、2008和2015年的遥感影像为研究资料,利用最大似然理论对灌区土地进行准确分类,并分析了灌区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展态势与主要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盐碱化耕地面积由1994年的13.44%增加到2015年的21.75%,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增速最快,中度其次,重度最慢。现场勘查表明,当地高含盐量的土壤母质为土壤盐碱化提供了条件,而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和长期粗放的灌溉模式加速了土壤盐碱化的发展。因此,通过综合治理模式以实现对灌区水盐的调控与治理,也可为同类灌区的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盐碱地的治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甘肃景电灌区局部出现的严重的土地次生盐碱化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和对灌区地下水盐观测资料的分析,认为灌区的地下水属入渗—蒸发型,灌溉回归水的水盐运移是造成灌区次生盐碱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针对景电灌区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并威胁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碱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以焉耆平原灌区为典型区域,将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盐土等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土壤、植被、岩性等调查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焉耆平原灌区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不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分区特征、水盐平衡模型和现状灌排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盐生产函数的绿洲灌区水盐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新疆灌溉农业所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灌溉农业的快速扩展与灌排系统不完善是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与恶化的关键因素。以水盐生产函数为依据,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及全生育期阶段棉花相对产量与土壤全盐的关系,依据该计算结果对塔里木灌区的土壤盐化程度做了初步划分。基于塔里木灌区地下水埋深较浅且多为微咸水的事实,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地下水合理的动态水位及作物对潜水利用问题。最后,提出了灌区水盐调控的对策,强调排水系统的通畅运行是控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关键,通过排水系统和减少灌溉定额使作物生长期的地下水埋深控制在1.6~2.1 m内,不但可以减少排水成本,而且也可使作物充分利用地下水,同时促进塔里木河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内陆干旱区农业灌排保障体系的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揽影响农业灌排保障体系健康发展的众多因素,从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供水安全、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节水增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盐平衡与耕地次生盐碱化防治;灌区续建配套和新水源工程建设;建立强有力的水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灌排保障体系,支持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民胜利渠灌区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管理李云京张风英李占柱(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人民胜利渠灌区地处黄河中下游,总面积1183km2,灌溉面积达9.47万ha。随着黄河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面临着黄河水源日趋减少渠道中泥沙不断淤积和土壤次生盐碱化严...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景电二期灌区地下水盐运移的连续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干旱灌区内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和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盐演化运移的态势。研究表明:干旱灌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水盐演化和运移均受控于灌区内的人工灌溉和土壤水入渗一蒸发过程,区域水盐的运移总体呈径流滞缓、局部水盐积累的特点。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盐呈振荡型变化,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汇水聚盐带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灌区内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灌区的水盐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灌区总体上、灌区内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上的盐分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土壤盐渍化的灌排措施,论述了控制土壤盐渍化对灌排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的灌排模式、生物排水和排水再利用、排水出路和盐分去处及灌区水盐动态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综合分析了近50年来新疆的农业水土开发与节水灌溉状况.纵观50年来新疆的农业灌溉,历经了普遍采用的地面灌溉方式以及喷灌、滴灌等高新节水灌溉方式.上述灌溉方式,前者通过渠道防渗的工程节水模式难以实现节水增产,且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生态用水量;后者注重作物生长机理的农艺节水模式可以实现节水增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无法改良土壤,甚至还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加剧.因此,不管是工程节水还是农艺节水,均应重新考虑其节水的可持续性,能否合理配置整个流域的水资潭,能否实现整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怎样才能实现整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有别于"真实节水"的现代农业节水新概念-可持续节水.  相似文献   

12.
安徽淮北平原井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淮北平原宜井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80%。从该区井灌水量平衡分析入手,指出在一般干旱年份(P=75%)淮北平原井灌区的灌溉率(可灌面积/耕地面积)仅为54%左右,即使考虑短期超采,缺水率仍达23%;由于存在两类不均匀系数,井灌的实际可开采程度只有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的70%左右,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井灌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对于一次灌溉而言井灌区的地下水实际可开采量大于灌溉需水量,完全能满足灌溉开采的需求;同时,推荐了该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布井方式及井点密度,并就井灌工程建设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疆北疆地区大规模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实施,必然改变流域的水文生态过程,产生新的水盐平衡关系。为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便于对灌区大面积滴灌条件下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实现对地下水位的安全控制,达到对灌区盐渍化防治目的,根据新疆内陆河流域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灌区147农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正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模型的校正和评价,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基本一致,模型可以对该灌区的地下水动态进行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半干旱区农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以通辽市为例,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法,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旗县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各旗县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整体较优,其中节灌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灌溉率、人均农业产值、单位灌溉面积产值以及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是影响水土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因素,且改进的TOPSIS法对于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值得在同类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盐分运移对新疆大田应用地下滴灌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滴灌是目前最复杂、水利用效率最高的灌溉方法,在新疆兵团大田棉花上应用面积不断扩大。通过初步的室内试验和田间观测,论述了地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特点以及可能会对棉田土壤产生的影响及建议,认为有必要对新疆棉花地下滴灌水盐运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埋深对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具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对棉花膜下滴灌灌溉制度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HYDRUS-2D软件对不同地下水位下的土壤含水率动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为1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的补给作用较强,灌溉定额3000m3/hm2较为适宜;地下水埋深为2.0m时,灌溉定额4500m3/hm2较为适宜,此时棉花基本不受水分胁迫;地下水埋深为3m时,地下水对土壤水已无补给作用,灌溉定额5550m3/hm2较为合适,此时水分胁迫时间累计14d.研究结果为指导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棉花种植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非常紧缺,水资源日益缺乏与粮食需求日益增多之间的矛盾尖锐。充分利用微咸水资源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1997-2005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微咸水灌溉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充分淡水、充分淡咸水、关键期淡水、关键期淡咸水和不灌溉等5个处理下土壤饱和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动态呈受灌溉和降雨影响的短期波动和受季节更替影响的长期波动;在正常降雨年份,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是可行的,不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微咸水灌溉虽然导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降低10%~15%,但节约淡水资源60%~75%。如果降雨量达到多年平均水平以及微咸水灌溉制度制订合理,微咸水用于冬小麦/玉米田间灌溉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阿拉尔灌区合理秋浇定额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浇是新疆阿拉尔灌区秋后淋盐、春季保墒的一种特殊的灌溉制度,它涉及水资源充分利用、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盐胁迫下作物生长等问题。通过研究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率及盐分对棉花的胁迫与秋浇定额之间的关系,得出适合于新疆阿拉尔灌区的秋浇灌溉定额为3 500 m3/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