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稻蝗发生量的预报均采用查卵的方法进行测报,此法故然有效,但不够简单,且误差也大,而根据上年田间该成虫产卵前期的残留量来预报翌年蝗蝻密度(简称 SNI 测报(1)),不仅简捷,而且准确,变异系数比查卵减小了65.03个百分点,相关系数增加了0.3896;预测式是:(?)=1.6781X+29.8665。稻蝗自1984年以来在陕南稻区危害逐年加重,并有日趋加剧之势。目前稻蝗发生量不  相似文献   

2.
刘建文 《广西植保》2006,19(2):14-14
2005年4月23-2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了2006年全国夏季蝗虫发生趋势会商会,全国农技中心和广西、海南、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天津、山西、陕西、辽宁、四川、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等18省(直辖市、自治区)植保站(农技中心)从事蝗虫监测预警工作的同志参加会议。全国农技中心测报处王建强副处长主持会议,广西植保总站王凯学站长介绍了广西对蝗虫的监测与防控工作。与会专家根据去年秋残蝗和今春蝗卵密度与发育进度大面积调查结果,结合当前蝗区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对2006年夏蝗发生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预测和…  相似文献   

3.
中华稻蝗犤Oxyachinensis(Thunberg)犦是汉中稻区主要害虫之一,但一直没有可以参考的监测预报方法,造成了对该虫的监测资料的积累、汇总及发生趋势的预测预报困难。为此,笔者从1997年起,在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华稻蝗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结果犤1~3犦及测报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中华稻蝗监测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经汉中市各县区植保部门近年的应用和不断完善,反映效果较好,能及时准确地发布预报,指导大田防治。1调查内容和方法1.1越冬卵块密度调查于中华稻蝗终见期后(10月中、下旬)进行。选不同生态条件的区域各2~3个,每区域在田埂沟渠…  相似文献   

4.
广饶县植保站于1980年10月经广饶县编委批准成立。当时有在编专业技术干部3名,主要业务为病虫测报和防治。现有正式专业技术干部11名(不含退休人员),已发展成集病虫害测报、防治、植物检疫、农药管理、治蝗为一体的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病虫害测报发展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的病虫为对象;技术服务领域发展为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深受群众欢迎。从本站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情况看,中专学历占主体,均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大学毕业的较少。从知识层面看,已有知识停留在以前的知识基础上。对推广植保新技术、新农药…  相似文献   

5.
广西东亚飞蝗的系统监测工作始于1989年,由广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柳州地区植保站以及来宾、武宣、宾阳、贵港、邕宁、象州等6个县(市)植保(测报)站共同组成东亚飞蝗监测网,制定了适用于广西蝗区的“东亚飞蝗监测一般调查方法”。经过三年的实施,基本摸清了东亚飞蝗在广西发生的一般规律,年发生3个世代,主要以卵和少量的成虫及蝗蝻越冬,第2、3代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重叠发生,是当年发生为害的盛期。飞蝗种群在年内的数量变化接近于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在用微孢子虫或胃毒性药物治蝗时常采用麦麸制成毒饵撒施,蝗蝻对麦麸的接受性和在饵料有效期间的取食量是决定防效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90年进行了几种蝗蝻对麦麸的接受性比较试验。 材料和方法 供试蝗种有:东亚飞蝗、黄胫小车蝗、稻蝗、短星翅蝗、亚洲小车蝗、小翅雏蝗、红胫戟纹蝗、西伯利亚蝗和意大利蝗。前6种系1989年从天津、北京和内蒙古采集怀卵雌蝗饲养,产下的卵块于北京自然低温下越冬,  相似文献   

7.
6月20~22日,农业部副部长、全国防蝗指挥部指挥长范小建赴天津北大港、河北沧州和山东东营检查督导夏蝗防治工作。范小建副部长深入蝗区实地调查夏季东亚飞蝗发生情况、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和治蝗专用机场的运转和功能发挥情况;参观了改造蝗区植被、发展当地农业的生态治蝗现场;亲切慰问了战斗在一线的防蝗人员,要求务必做好“防蝗、防暑、防中毒”工作,确保生产安全;还走访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了解了基层植保工作现状。在督导活动中,范副部长强调,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防蝗治蝗工作,各地要注意抓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治蝗责任…  相似文献   

8.
分类指导搞好治蝗查兴(安徽省植保总站合肥230031)东亚飞蝗是我省历史性的严重灾害,我省沿淮蝗区由于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不同,从整个沿淮蝗区的结构来看,大体可分为滨湖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自贯彻“改治并举,根治蝗害”的治蝗方针以来,已改变了蝗虫...  相似文献   

9.
1 演变规律及成因 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西侧.利津县蝗区用GPS实测得面积为1.08万hm2.分为利津1、2号两个小蝗区.从蝗区类型上区分,均隶属典型的沿海蝗区.但这两个蝗区由于其自身的顺序演变,又具备了内涝型的次级结构.  相似文献   

10.
作者于1989—1993年进行调查,在219.5万亩范围的2.8万个样点上,采集上蝗成虫3万多头,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提出沂蒙山区海拔50—200米湖洼地,200—250米平原,和250—500米山丘3种地带各自的土蝗种类,并提出笨蝗、大垫尖翅蝗、花胫绿纹蝗,短额负蝗、中华稻蝗和长翅黑背蝗为全区常发性伏势种群,并对主要种群的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15―2018年,利用百网和“Z”形取样法系统调查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草原七个草地类型的蝗虫群落多样性,明确其蝗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组成。经过调查分类鉴定,确定博州草原蝗虫有 65种,隶属于5科30属,优势种为黑腿星翅蝗、黑条小车蝗和小米纹蝗。在博州,黑条小车蝗垂直海拔分布的范围最广(257~2382 m),亚洲飞蝗和绿纹蝗垂直海拔的分布范围最为狭窄,仅为187~195 m;小翅曲背蝗和西伯利亚蝗多分布于高海拔地区(2000~2200 m),红斑翅蝗则多分布于低海拔区域(750~1200 m)。温性荒漠的特有种为简蚍蝗、红翅瘤蝗和红斑翅蝗,低地草甸的特有种为亚洲飞蝗、小垫尖翅蝗和绿纹蝗。蝗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要显著高于低地草甸;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七个草地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草原的蝗虫群落最为相似,两者Jaccard相似系数为0.56。  相似文献   

12.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室内杀虫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mL的包涵体悬浮液接种黄胫小车蝗3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1.8%、54.2%、83.0%。用黄胫小车蝗4龄若虫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为5×104OBS/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典型草原优势蝗虫种内、种间竞争模式,以及栖境对蝗虫种间竞争的影响,设计田间罩笼及正交试验分析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3种优势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的种群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和毛足棒角蝗的种内竞争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加大,并随着栖境食物量的减少而加大;鼓翅皱膝蝗由于栖境不适,种内竞争与密度没有相关性;混合种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亚洲小车蝗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而栖境对毛足棒角蝗竞争能力的影响较大。表明栖境和种群密度影响蝗虫群落动态。栖境适合时,亚洲小车蝗种间竞争力大于其他两种蝗虫。  相似文献   

14.
黄脊竹蝗为重大林业害虫,多在竹林造成为害。2020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南等地跨境进入中国云南省并在农区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脊竹蝗在我国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暴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归纳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有效防治措施,重点总结了利用生防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黄脊竹蝗的研究进展,为黄脊竹蝗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山草原主要蝗虫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1989 ̄1994年的调查研究,甘肃夏河县革加高山草原共有蝗虫30余种,其中主要种类有狭翅雏蝗、宽须蚁蝗、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小翅雏蝗和邱氏异爪蝗根据发生时期的不同,可将草地蝗虫划分为早、中、晚3种类型。蝗蝻的发育历期在种类之间差异较大以早期发生的宽须蚁蝗最长,而晚期发生的小翅雏蝗最短。从孵化到成虫死亡所经历的时间,以晚期发生的种类最短。狭翅雏蝗的繁殖力在6种蝗虫中最高,每雌产卵量平均达125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黔东山区病虫测报范围、测报工具等都有所改变和更新,植保防治信息电脑网络化,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自动化测报工具缺乏、测报员知识结构老化严重、测报队伍后继乏人、地方政府对测报认识不足、植保防治信息入户率低等,严重阻碍测报事业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农村信息化蓬勃发展,病虫测报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对测报经费支持,实施测报员工作奖惩制度,更新测报员知识结构,培养新时代测报员是适应新时期测报事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来开展病虫害电视预报是当今山区测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勘测,明确山东沾化经多年的蝗区生态改造和综合治理,目前东亚飞蝗蝗区集中于该地区北部的沿海地带,发生适生区面积明显减少,蝗虫及其天敌密度、越冬蝗卵密度和防治面积下降,总结了蝗区土壤质地、含盐量、pH、植被等情况,根据蝗区的变化提出了治理对策,为今后的东亚飞蝗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科尔沁草原亚洲小车蝗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科尔沁草原亚洲小车蝗在不同湿度对4种该草原优势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在50%~80%湿度下的取食量显著大于其他湿度,结合近地表5cm处草场湿度估测亚洲小车蝗单头单日取食量;同时考察亚洲小车蝗不同龄期的田间存活率,确定科尔沁草原亚洲小车蝗的防治指标为20.6头/m2。  相似文献   

19.
土蝗是非迁移性蝗虫的统称,我国已知约有800种。在北方农区,频繁为害农作物的土蝗优势种,主要有大垫尖翅蝗、黄胫小车蝗、笨蝗、短星翅蝗、中华稻蝗、宽翅曲背蝗、日本黄脊蝗等。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受气候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等,致使北方农区土蝗的危害逐年加重。近几年北方7省、市的土蝗发生面积每年均在6000万亩以上。由于土蝗具有高密度、突发为害的习性,所以化学农药防治乃是消除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红头芫菁幼虫吃竹蝗卵,是竹蝗天敌。成虫喜食泡桐叶。在竹蝗发生区种植泡桐大量繁殖红头芫菁,是防治竹蝗的一个很理想的生物防治法。已知取食竹蝗卵的红头芫菁有红头豆芫菁和褐边齿爪芫菁两种。两种红头芜菁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