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我县丘陵红壤植棉条件具有四大特点: 一、植棉面积大:全县12万亩棉花,其中近10万亩是丘陵红壤棉田,占总植棉面积的80%以上。有4个万亩以上的重点产棉公社,均属丘陵红壤地区。这4个公社近10年来植棉面积6.47万亩,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2.
棉地套种大有可为──彭泽县丘陵棉地一年五熟高产栽培试验总结吴爱国(彭泽县农牧局经作站332700)我县丘陵棉地总面积七万余亩,占全县棉花面积三分之一,多年来因灌溉条件差,土壤肥力低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棉花产量和棉田效益,为了探索丘陵棉区棉花间作套种栽培技...  相似文献   

3.
宜春地区是我省主要棉区之一,建国以来,集中在2—5个县,历年植棉面积为13—35万多亩,约占全省总植棉面积的11—23%。全区60%左右棉地是布局在红壤丘陵旱地,灌溉、土质等条件均比较差。棉花的前作物种类较多,有小麦、油菜、蚕豆、豌豆、蔬菜、马铃薯、绿肥等,以及少量的冬闲地。过去,由于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是抓粮食,而人平用粮水平比较低,加上棉区的历史传统,我区主要是棉麦两熟的耕作制,棉  相似文献   

4.
吴昊  万斌 《江西棉花》1992,(1):28-28
为了提高丘陵植棉经济效益,充分挖掘丘陵旱地的棉花增产潜力,缓和粮、棉争地的矛盾,特设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供试验品种系江西省棉科所新选育的赣棉8号,对照品种为泗棉2号(本县当家品种)。试验设在江西省湖口县张青乡八方村。试验总面积为467m~2(其中对照面积为100  相似文献   

5.
床草净在棉花苗床上的应用试验初报张运胜,徐晓海,皮春香,谭瑞林(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415600)随着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棉花面积发展较快,1994年全县植棉面积达20khm2(合31万亩),并已普遍采用劳养钵育苗移栽新技术。当前影响营养钵棉苗...  相似文献   

6.
都昌县地处赣北鄱湖沿岸,共有旱地21万亩,其中红壤旱地14.6万亩,占旱地总面积的68.9%,近3年来,植棉面积在8.2~10.6万亩之间,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棉花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年年上升。1981年亩产皮棉首破百市斤关后,连续五年五大步,亩产皮棉增加到60.5公斤,总产皮棉突破五千吨,开创了丘陵红壤棉区夺取棉花高产稳产的新局面。总结我县30余年的植棉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改土治水、大搞棉地基本建设我县红壤地有百分之八十属泥土,系第四纪沉积物发育而成,土壤具有酸、瘦、  相似文献   

7.
我县植棉历史悠久,从60年代至今,常年种植面积均在10万亩左右,是全省丘陵植棉大县。60年代周溪公社的虬门大队,70年代的万户大队,棉花单产水平居全省之首。80年代初全县棉花单产过50公斤,总产6.5千吨,被誉为全省丘陵红壤棉区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我县的一大优势,全县棉花收入历年占农业总收入的60%左右,居国民经济的首位,占种植业收入的2/3以上。我县是江西最大的集中产棉县。不但植棉面积大,而且单产高,总产多。1984年以来棉花一直稳定在15.2万亩左右,单产均在90kg以上。1987年单产一举突破100 kg,总产量达15330 t,占全省棉花总产量的25.9%。1988年在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下,仍然获得较好的收成,总产皮棉9162t。我县棉花自1984年以来,虽然乡、村、组、户都有所增产,有的增产幅度较大,但是在全县范围内棉花产量依然存在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赣北,长江南岸,庐山北麓。是一个粮棉兼作的地区。一九七九年,全县植棉八万七千亩,总产皮棉八万七千七百担,比上一年增产三万二千零一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五十七点五;按收获面积八万七千亩计算,平均亩产一百斤零八两,比上年六十一点四斤提高三十九斤四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我县情况看,今年的棉花生产大体上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平衡,保收面积大。不论平原洲地或丘陵山区,以及社、队之间产量都比较接近,平原洲地重点产棉社(场),高的亩产115斤,低的亩产105斤,单产差由去  相似文献   

10.
地膜棉的早衰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县地膜棉花种植情况1982年我县开始试种地膜棉,当年覆盖2064亩。1983年扩大到23022亩,1984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达32324亩,占全县计划棉田的49.76%。三年来的试验示范表明,地膜棉不仅是解决我县沿海棉区土质粘重、早春温度回升  相似文献   

11.
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全县有耕地53万亩,其中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的丘陵红壤旱地21万亩。近三年来,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棉田面积稳定在10万亩,增产显著,可谓我省丘陵红壤旱地植棉的一个好典范。一、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楼。都昌棉区的自然条件同我省波阳湖周围各县都差不多,生产条件并不好。气候,春夏多雨,伏秋多旱;棉地,分布于丘陵岗上,地势起伏大,土壤酸、粘、板、瘦;常年有灌溉条件高产稳收棉田只有三万余亩。但都昌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积极发展棉花生产,面积越种越大,产量越种越高。五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52880亩,单产30.3斤;六十年代,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2.
瑞昌是赣北重点产棉县之一。全县二十九万余亩耕地,棉田面积占八万五千余亩。其中棉麦两熟面积占70%以上,是一个以棉麦两熟套种为主的丘陵棉区。八二年,全县棉花单产首次突破百斤皮棉关(亩产101斤)总产八万七千余担。八三年虽遭特大自然灾害,平均亩产仍达95斤。为了探索这类地区在发展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增产途径,我们结合我县的农业区划工作对三十多年来棉花生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和考查,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意见,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棉地间作套种蔬菜技术张运胜徐晓海(湖南省安乡县农业局,安乡,415600)湖南省安乡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常年植棉面积1.7万公顷左右。过去棉地耕作制度主要是棉花—油菜两熟制,效益较低。为了探索棉地高效耕作模式,于1996年开始实施“棉地高效种植...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个老棉区。多年植棉以来,有相当部分地块因棉株生长过旺,造成蕾铃大量脱落,或桃减少,烂铃多,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县委领导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作出在棉花上推广使用助壮素的决定,在六月间的全县三级干部会上,邀请了华中农学院张传忍教授来县讲授农业知识。并对助壮素应用效果与技术作了专题报告。我县83年自然灾害频繁,灾情是历史罕见的。前期阴雨低温,中期严霞干旱,棉苗受灾,发棵缓慢,生长势较弱。但全县棉花使用助壮素面积仍达三万亩左右,占总收获面积33%。棉花使用助壮素后,棉株叶色加深,体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县一熟制棉田占80%左右,经济收入低。为了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棉田种植正由传统的一年一熟制向棉粮、棉油、棉菜等两熟制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县西瓜面积的迅速扩大,1982年开始出现了西瓜棉花间作两熟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获得了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新方针;我所党委1984年确定在九江县永安乡爱民村十组建立“植棉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基点”。组织了基点工作组,拟定了基点示范的主要项目、服务面积、产量指标以及责任范围。爱民十组位于九瑞公路以北。全组22户,116人,农业劳力38人。耕地面积152.5亩,其中棉田115.5亩,占总面积的75.7%,水稻37亩,占24.3%。是一个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棉、粮兼作区。地势平坦,土质粘重偏碱性,pH 在7.5左右,肥力中、上等。该组植棉历史较长,但栽培水平较低,历来亩产  相似文献   

17.
从经济效益看棉花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封市地处我国四大棉花主产区之一的黄淮棉区 ,常年植棉面积约 7.33万公顷 ,分别占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河南全省棉花总面积的2 2 .4%、9.5 %。但是 ,随着国家植棉政策的变化 ,调减、压缩植棉面积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棉花是否可种 ,植棉面积是否应该调减 ,经济效益应是优先考虑的问题。为了弄清种植棉花的成本构成和效益情况 ,笔者在市辖五个植棉县随机抽取 41 0户农户对同一生长季节种植的粮 (玉米、水稻 )、棉 (普通棉、抗虫棉 )、油 (花生 )、瓜 (西瓜 )、菜 (胡萝卜、大白菜 ) 5类 8种农作物进行了调查 ,调查面积 1 42 …  相似文献   

18.
都昌县是江西省丘陵红壤产棉大县之一,植棉历史悠久,自60年代初,植棉面积已稳定在6.6 khm~2,1985年创造了全县单产皮棉909 kg/hm~2的高产纪录,为丘陵红壤植棉夺高产提供了一整套成功经验。从1990年开冶,我县狠抓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县以麦棉两熟套种为主体的种植制度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麦棉两熟套种面积为21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50%以上。在麦棉两熟套种中,有的区、乡采用了麦、棉、粮工作三熟的种植方式。有人认为麦棉套种应以棉为主,只能二作不宜三作三  相似文献   

20.
1 生产形势 1989年我县棉花生产尽管先后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但由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广大干群团结战斗,奋力抗灾,仍然获得了我县植棉史上总产第五、单产第四个丰产年。全县植棉播种面积151185亩,实收面积150389亩,比上年实收面积增1338亩,总产皮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