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能源发电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环境和位置较为特殊,设备遭受雷击的概率愈加突出。太阳能电池属于半导体器件,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在了解光伏发电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雷电灾害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并指出了选择输出电流较大的检测设备,对光伏方阵区和交流输电设备重点区域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防雷和接地装置性能的有效判断。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气流下降式大型密集烤房为对照,研究在其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及其烘烤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在农用电供电正常情况下,改建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烘烤效益无明显影响;在烘烤出现农用电停电情况下,改建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烘烤效益有明显提升.在烘烤能耗方面,改建后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与大型密集烤房相比,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给1座烤房用电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节电率可达100%,当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给4座烤房用电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烤房下、中、上部烟叶耗电量平均每炕分别节省达37.34%、35.89%、41.12%,节电效果明显.因此,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整个烘烤工场的备用电源,可有效保障烟叶烘烤的顺利进行,保证烤烟烘烤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烤烟上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今后烤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改造密集烤房的供电系统,研究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烤房的供电情况及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晴天,供应1座烤房用电时,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够保证整炕烤烟的用电;作为后备用电,同时供应4座烤房用电时,能保证4座烤房4h的连续用电.同时,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烤后烟叶质量与农用电进行烘烤的烤后烟叶质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空间限制和船舶稳性的技术要求,在渔船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宜安装面积过大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又限制了光伏发电的容量,从而决定了光伏发电只能作为渔船电力的一个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7,(4):82-85
为了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双热源供热系统组合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双热源供热系统组合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的耗能成本和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密集烤房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双热源供热系统组合密集烤房在生产应用中总耗能成本明显降低,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品质都有所提升,化学成分变得更协调,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村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辽宁加速推广,效果良好。从单户项目造价和发电收益分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农户投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收益。介绍了国家以及辽宁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政策,同时提出了发展农村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芒街村光伏农业生态园是云南省2015年"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成,实现了光伏发电、桑叶产业、旅游观光、脱贫攻坚的有效结合,在发展光伏生态园的同时,加快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娜允镇芒街村光伏农业生态园总占地1000多亩,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覆盖面积800多亩,2016年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板下种植桑叶600多亩,公司通过与附近村民土地流转后建设  相似文献   

8.
分析西北偏远地区发展光伏太阳能的机遇,提出利用光伏太阳能水泵技术建立西北偏远地区水利用新系统,分析了该地区设施农业利用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可能性。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应用的一种新的模式,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采用钢制骨架,上面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同时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整个温室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太阳能光伏所发电量,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提高大棚温度,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
蚌埠杨台子污水处理厂300kWp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招标代理蚌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近日宣布,常州佳讯光电成功中标蚌埠杨台子污水处理厂300kWp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项目建设地点在位于凤阳路以北、长淮卫路以南的杨台子地区的蚌埠杨台子污水处理厂内。  相似文献   

11.
加强加油站的雷电风险普查能够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西宁市68家加油(气)站为样本,结合加油(气)站地理位置、雷电易发性区划等基本概况,普查工程性防雷措施和非工程性防雷措施等情况。结果表明,西宁市、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2008—2016年闪电日数平均分布为45.9、70.9、60.8、42.2 d。大通县东北部雷电易发性处于极高危险区,湟中县的西南部处于高危险区,西宁市主城区以及湟源县与湟中县交界地区处于中等危险区,湟源县大部分乡镇属于低危险区。西宁地区加油站以埋地线路为主,日车流量主要集中在100~300辆。西宁市加油站接闪器、引下线、加油区接地、油(气)储罐、储油区接地方面以8分居多,占总数的51.5%以上。应同时加强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提高加油站的防雷管理能力和公众的防雷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因雷雨天气偏多,各大中型水库电台时有被雷电击穿和人员伤亡现象。通过电台室外避雷接地通网和电台电源防雷接地的建立,介绍了水库电台防雷接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风、光互补发电在设施农业领域的可行性,选择宁夏风光资源较为丰富的中部干旱带,在已有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能够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供电的日光温棚,并计算分析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相关指标。研究得出:宁夏中部地区风光互补性良好,适合应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合理配置下,该发电系统每年发电量约为15481.3 kW·h,能够在春、夏、秋三季满足日常温棚常规用电需求,而且发电量有盈余,如果条件允许则能够实现并网发电。在冬季由于夜间温度较低,温棚需要采用电暖风机加热,导致用电量骤增,需要外接电源或应用其他供暖方式。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光伏发电地区逐时太阳辐射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2009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的日照、地面温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刚察和格尔木的辐射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高影响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从天气学和统计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光伏地区逐时太阳辐射动态预报方法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安徽省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可利用潜力,基于安徽省20个气象站台1970—2020逐日日照时数数据,以亳州、合肥和黄山作为安徽的代表站点,分析安徽省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变化及可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安徽省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太阳辐射量近51年来呈下降趋势。皖北地区太阳辐射量最大、波动也较大,皖中以及皖南太阳辐射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各代表站点太阳辐射量具有11年左右周期变化,与太阳活动周期具有一致性。安徽省总体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利用期较长,日照稳定。安徽省屋顶可装光伏电池面积为1 277.51 km2,集中于安徽省中部及北部,占全省面积的0.9%,发电潜力约为2.05×1014kJ。  相似文献   

16.
陆能年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09-110
介绍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基站、中继站防止直接雷击的方法,中心站防止感应雷和反击雷的方法,以及接地装置的型式和埋设。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0年格尔木地区及其周边站点的常规和辐射气象资料,通过天气学原理和方法,针对格尔木地区影响光伏电站太阳辐射的天气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取了预报指标建立了预报方法,并对预报的结论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此研究建立的辐射预报方法预报与实况误差较小,该方法对逐时、逐日太阳辐射的预报均具有使用价值,该方法能为格尔木地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气象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间歇性、可变等不稳定性特征,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的资源互补特性,将风能和太阳能通过转化、储存、控制等手段,形成稳定的电力输出。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开关磁阻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策略, 提出一种适应天气变化较快的基于输出电压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结合蓄电池的智能控制策略,实现智能风光动态互补。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光伏电站环境内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0~4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变化特征,为干旱区光伏电站生态治理模式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光伏电站内选取3种人工建植植被样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苜蓿Medicago sativa,以未受电站建设干扰的天然植被样地作为对照。  结果  重新建植植被后,樟子松、黄芪和苜蓿样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仍然显著低于对照(P<0.05),但在这3种植被中,樟子松样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对于另外2种样地显著增加了4.99和6.80 g·kg?1,而有机碳储量则显著提高了14.52和19.37 t·hm?2 (P<0.05)。研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整体上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植被类型和土壤深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研究区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此外,土壤pH和电导率也是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重要指标。  结论  随着电站内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相比于草本植被,光伏电站内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樟子松来提高土壤固碳作用,并尽量减少后期的人为干扰。图2表3参39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效率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根据东北农户的特点,设计了可以自动追踪日光的太阳能发电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太阳能发电系统、向光追日控制系统、自动清理系统。详细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该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并且满足了东北农户的能源需求,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