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罗里达鳖(Apaloneferox),俗称珍珠鳖,原产于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和阿拉巴马州)。该品种适温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于进行人工养殖。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1998年起引进并进行了养殖、繁育技术试验,现在海南基地拥有佛罗里达鳖亲本共3000多组,具备了规模化苗种生产能力。近年来,根据北京市的自然和养殖条件,推广佛罗里达鳖的庭院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野生亲鳖的人工饲养与繁殖试验刘仲琪,周瑞琼,刘志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为探索野生亲鳖的人工饲养与繁殖规律,以提高产卵效果,获得更多的鳖卵,满足新兴的养鳖业对稚鳖的需要,我们于1993年3月至1995年10月,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在生产的实践中,采用温室快速培育亲鳖的方法,获得了两冬龄鳖达到性成熟的结果,通过繁殖试验的观测,其亲鳖繁殖率为100%,雌鳖的年产蛋量达到平均每只产43枚,现将培育方法和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条件和方法11试验条件①试验场情况本试验在...  相似文献   

4.
为巩固鳖蚌混养新模式,探索该模式下的珍珠颜色品质,提高水体利用率和珍珠养殖产量。开展了鳖蚌混养模式的技术集成与示范,选定“鄱阳湖品系中华鳖”种鳖和池蝶蚌“鄱珠1号”育珠蚌进行育珠混养。经过12个月的养殖试验,鳖蚌生长良好,常规水质指标正常,藻相稳定,珍珠亮度总体中等偏上;颜色偏淡黄为主,珍珠优质率为54.03%,试验效果较好,对广大养殖户利用甲鱼池塘养殖珍珠蚌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潘志  袁显春 《水产科技情报》2019,46(5):259-263, 267
为了解2种外来鳖杂交F_1的形态与生长性能,采用2007—2009年从美国引进的刺鳖Apalone spinifera(AS)和珍珠鳖A.ferox(AF)亲本,开展了随机交配试验以及子代的单养和混养试验,以窝为单位计算受精率、孵化率,并分析AS、AF、杂交系(HY)、混合组(M)鳖苗的形态数据,称量体质量增长数据,计算畸形率。结果显示,由AS(♀)×AF(♂)随机交配产生杂交后代HY的概率为15.44%,受精率相对较高;HY的形态介于AF和AS之间;AS的畸形率为23.61%~24.18%。单养试验结果显示,HY的生长速度快于AF和AS,但早期与AS较为一致;与AF和AS相比,HY摄食竞争力更强,养殖成活率较高。试验结果表明,AS(♀)与AF(♂)自然杂交是可行的,但成功率较低,HY表现出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胥加和  常泰 《内陆水产》2003,28(12):9-9
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传统的名贵水产品,且具有滋补和药用价值。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参照日本加温养鳖法,生产者一味追求鳖的快速生长,致使商品鳖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暴跌,市疲软,经济效益下降。为了配套无公害仿野生鳖规模化生产,提高商品鳖的品质和养鳖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1~2003年进行了电厂余热水繁育幼鳖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情况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盐城市鱼种场进行,引用盐城发电厂余热水河河水,水质经检测符合《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养鳖场环境安静,背风…  相似文献   

7.
鳖(甲鱼)的商品价值甚高,市场供不应求,养鳖生产已为不少养殖企业所重视。江苏省常州市太滆特种水产研究所,从1983年起就着手进行了鳖的规模繁殖试验,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已获得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在  相似文献   

8.
珍珠鳖学名Apalone freox,又称佛罗里达鳖,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南部地区,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的特点。2005年,苏州市相城区未来水产养殖场以此为对象进行了池塘鳖、蟹生态养殖的试探,年终获得2.4kg/只的珍珠鳖24kg/亩,175g/只以上规格的商品蟹62kg/亩,实现亩产值万元以上,亩毛利7000元以上。现把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佛罗里达鳖又名珍珠鳖,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其种群数量有限,是我国近几年才引进的名贵龟鳖品种,该鳖外型优美,是目前所有鳖类中最为靓丽的品种之一,生长速度特快,同等养殖条件下,比中华鳖快80%以上,适应性强,病害少;成鳖肉多味美、营养丰富,无论作为养殖鳖还是观赏鳖均有显著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辉  黄亮 《内陆水产》2006,31(2):20-2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试验用稚鳖为同类亲鳖所繁育。A期稚鳖群体为 6月21日前稚鳖;B期为7月1日-15日稚鳖;C期为 7月16日-30日稚鳖;D期为8月1日-12日稚鳖;E 期为8月15日-23日稚鳖。共用稚鳖268 943只。 1.2 试验地点试验在广东一甲鱼场内第二作业区的15个环境基本一致的成鳖池内进行。15个鳖池的编号分别为 203#、305#、405#、902#、903#、701#、501#、502#、601#、503#、 603#、504#、605#、506#、505#。  相似文献   

11.
<正> 利用泥鳅、田螺繁殖的幼体作为活饵进行稻田养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我们于1996年利用本镇水产村2hm~2稻田将此项技术进行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共收获商品鳖495kg,规格在450g/只左右;水稻14310kg,总产值6.25万元,平均每667m~2获利2083元。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汪澄洲 《河北渔业》1996,(6):13-14,29
<正> 我们于1994年9月 15日至1995年11月上旬进行了幼鳖室内控温养殖成鳖室外土池养殖的快速养鳖试验,获得成功。试验证明,人为地消除鳖的冬眠期,控温强化培育幼鳖,是快速养鳖的基础和关键。快速养鳖缩短了养殖周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珍珠蹩义称佛罗里达鳖、美日山瑞,分布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它生长迅速,常温条件下养殖一年可长至l公斤左右,控温养殖则最大可达2.5公斤,4—5年性成熟。此外还具有个体大、裙边宽阔、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易养殖等特点,是近年养殖前景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启东县石堤乡养鳖研究会会长李锡俊,84年底开始养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养殖经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几年来,他注意摸索亲鳖的繁殖规律,掌握了一套人工繁殖幼鳖的技术,4年中共收集了6700多枚鳖蛋,并成功地孵化出幼鳖约6000只,孵出率达80~90%。他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5.
鳖鱼混养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方法简单、效益好的养殖方式,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试验,已形成了一整套混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混养的优点:1.增加并调节水体溶氧量:鳖有活的"增氧机"之称、鳖经常往返于水的底层和上层活动,这样就促进了上中下水体治氧的交流,既减少了浅水层的过饱和氧气向空气中逸出,又可弥补中下层的"氧债".有利一旦的代谢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鳖以水底活动为主,这就加还于池底淤泥中有机物质的分解,有利于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丰富了滤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16.
怎样选种鳖     
种鳖指作为繁殖用的鳖。在自然条件下,因气候的影响,天敌危害,鳖不但生长发育缓慢,而且成活率低,加上多年来滥捕滥捉,野生资源几乎频临灭绝。因此,采用人工方法强化对种鳖的培育,是解决鳖种来源,发展养鳖生产的主要关键。种鳖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年龄:江苏地区一般3龄以上即0.25公斤以上的雌雄鳖就有交配行为,性腺发育基本成熟。而在台湾南部、海南岛等地只需2~3龄;华北地区则需6年以上。本人认为,适合做种鳖的鳖龄应该雌鳖性成熟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人工繁殖技术1994年,我们承担了县水产局下达的“中华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试验课题,经过两年试验,全面完成了课题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1995年鳖卵受精率89%,孵化率95%,稚鳖成活率99.1%生产稚鳖7770只,纯利润226767元,每只...  相似文献   

18.
何为 《科学养鱼》1996,(6):27-28
室内小水体养鳖试验为摸索室内小水体人工养鳖技术,提高其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发展家庭小水体养殖,笔者在1994年6月29日至1995年2月17日将近八个月时间,成功地在一个仅有4.7米'的小水池投放430只幼鳖进行了养殖试验,获得总重73.875千克,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鳖业的迅速发展,鳖的苗种资源特别紧缺和相当走俏,目前,3—5克/只的稚鳖苗2.5—6元/只。因此,进行鳖的人工繁殖、提高孵化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从事鳖的繁殖、养殖工作多年,对鳖的人工孵化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孵化率由50%提高到94%以上。本文总结提高鳖卵孵化率的技术。一、种鳖放养密度和配比选择优良种鳖是提高鳖卵孵化率的首要条件。用来人工繁殖的种鳖都应以个体肥大、健壮、无伤残、成熟年龄适宜为标准。根据  相似文献   

20.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与地点养殖试验自2009年1月1日开始,至2010年12月31日止,试验周期共计2年。2.亲鳖培育的技术路线(1)亲鳖来源从黄河流域两岸、东平湖及南四湖等地收集的野生鳖和人工选育的非近亲交配的性成熟鳖。选择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体重1.25~3千克,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