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龄河蟹性早熟现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咸淡水池塘中放养河蟹仔蟹(豆蟹),当年秋冬季就有相当多的个体性早熟。一龄蟹中性早熟个体的比例与池水盐度的高低有关,在3.7‰~5.5‰盐度的池塘中,性早熟个体的比例为62.4%,而在3.0‰~4.2‰盐度的池塘中,性早熟个体的比例为33.0%。性早熟一龄蟹到第二年4月份开始陆续死亡,至6月份死亡率达80%以上。因此,河蟹幼蟹不宜在咸淡水池塘中培育  相似文献   

2.
关于控制幼蟹性早熟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眼幼体在养成扣蟹、商品蟹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幼蟹性早熟现象。所谓幼蟹性早熟,就是幼蟹长到15-20g左右时.不蜕壳.不生长。体质饱满,发育基本成熟。这种幼蟹不但市售价格低廉,而且若不及时从池塘挑检分离出来.还会捕食其它正在蜕壳的幼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整体效益。因此,控制和减少河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幼蟹性早熟现象,是目前广大养殖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三年的养殖摸索,积累了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1、重视苗种质量尽量购买天然的大眼幼体苗种。养殖实践表明,投放天然大眼幼体苗种出现性早熟比率很低,占在池蟹总量的…  相似文献   

3.
1997年我们结合东太湖“九五”攻关项目“浅水草型湖泊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的苗种培育进行了大眼幼体池塘培育幼蟹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培育V期幼蟹20万只及幼蟹15万只,平均成活率达25%,现将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养殖条件1.养殖池塘:选用东太湖水源、水质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河蟹幼蟹培育成蟹种及稻田商品蟹养殖技术,我站于2003年进行了幼蟹培育及成蟹养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蟹种培育(一)试验材料1郾池塘的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冬闲田,面积为20亩。2郾池塘工程建设在稻田四周开挖蟹沟,开挖泥土主要  相似文献   

5.
蟹种的性早熟是指当年生产的蟹种中有一部分个体较大,通常规格在20克以上,其性腺已发育成熟。上海朱文祥(1990)指出,当年蟹种培育中存在性早熟现象,池塘培育的蟹种,当年大约有20%左右的蟹种达到性早熟。据湖北徐兴川(1994)报道,用性早熟的蟹种养殖商品蟹,死亡...  相似文献   

6.
宣州市幼蟹培育始于90年代初。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 ,优质幼蟹倍受养殖者青睐 ,其市场前景看好 ,培育幼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幼蟹培育呈上升态势。宣州市1998年幼蟹培育面积仅在60hm2 左右 ,1999年飚升至300多hm2 ,培育出5000余万只幼蟹 ,这些幼蟹规格较为整齐 ,性早熟由原来的20 %下降至3 %以下 ,幼蟹质量优良。幼蟹培育的发展 ,使该市对幼蟹由传统的外购转为外销。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及观察 ,笔者认为影响幼蟹性早熟的因素主要有 :遗传、放养密度、池水有效积温、饵料营养及换水次数等。控制这些因素 ,可有…  相似文献   

7.
河蟹人工育苗,仔幼蟹培育,成蟹养殖已在我国南北方兴起,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地处淮河流域的淮南市有优越的河蟹养殖自然条件。但由于长江蟹苗资源衰退,幼蟹紧缺,造成河蟹人工养殖的苗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我市从1994年起采用人工繁殖的蟹苗在土地内进行仔幼蟹培育尝试,经4年的不断努力改进,幼压成活率由开始时的5%提高到20%,现将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探讨。1开蟹培育1.l池塘改造选择三口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电通、路通的池塘,面积分别为2亩,l亩,l亩,其中1亩为对照塘。将另1亩塘在其内侧…  相似文献   

8.
张卫  海波 《水产养殖》2006,27(2):14-14
影响幼蟹性早熟的原因主要有:遗传、放养密度、池水有效积温、饵料营养及换水次数等。控制这些因素,可有效地减少幼蟹培育中早熟幼蟹的形成。 1 考察亲本质量。随着河蟹养殖的发展,市场  相似文献   

9.
池塘培育蟹种是解决天然蟹种严重不足,提高蟹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据调查,把蟹苗直接放流到湖泊,成活率仅3%~5%,蟹苗资源浪费大,效益差。1996~1998年,我们采取多级培育法,注意从温度、放养密度、营养和水质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蟹种性早熟问题,取得了成活率35%~57%,性早熟比例控制在15%~20%的理想的养殖效果。现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池塘培育蟹种的技术要点。1 池塘生态条件以1000~3000m2为宜,池深在1~1-5m,池底要求粘土,硬质,池底平坦,池坡比1∶2-5或1∶3。蟹池呈…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构型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玉霞 《淡水渔业》1997,27(5):43-45
在每年的早春繁殖河蟹大眼幼体(蟹苗),利用塑料大棚培育五期幼蟹,经3-4周的强化培育后,幼蟹放人池塘中进行快速养殖,当年即可达到上市商品蟹。这是自1994年始在江苏兴起的养蟹新方法,其关键是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技术方法。由于技术水平的不稳定性,致使有的场家培育五期幼蟹的成活率高达20%,但大部分在5—10%之间,有的甚至低于3%。本文就1997年度我们在南京地区就不同类型塑料大棚培育五期幼蟹的技术方法与结果作一叙述,以便为在内陆水域条件下完善塑料大棚培育五期幼蟹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池塘条件:育蟹建棚…  相似文献   

11.
目前梭子蟹的苗种来源主要还依赖于海捕天然幼蟹或利用对虾育苗设施繁育的蟹苗,其数量有限,且养殖成活率又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梭子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我站承担了“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高产技术研究”项目,在自然条件下,开展了三疣梭子蟹土池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地点利用我站在宁波奉化湖头渡村的河蟹土池育苗基地,水源为象山港自然海水。二、池塘条件池塘规格20米×20米,各池设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边坡比1∶3。三、试验用怀卵蟹来源怀卵蟹主要来源于本省舟山沈家门海捕天然怀卵蟹,规格一般为0.5千克…  相似文献   

12.
在人养殖条件下常有规格在15~50克左右的蟹种体内性腺发育成熟,雌蟹腹脐盖满,边线长有许多毛,颜色比较深黑;雄蟹螫足刚毛粗、长、密。这类蟹种大部分肥壮难以蜕壳或在冬春交配而自然死亡。此类蟹种称为性早熟蟹种,亦称假蟹种或小绿蟹,目前普遍要占蟹种总量的40%~50%。性早熟蟹种与正常蟹种相比养殖效益悬殊。我们根据市科委提出的“培育蟹种控制性早熟技术研究”课题,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课题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性早熟蟹种只占07%。现将工作总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1·11994年和1995年,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口池塘作为试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早熟蟹种的识别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蟹种的性早熟是指当年生产的蟹种中有一部分个体较大,通常规格在15克以上,其性腺已发育成熟,多发生于池塘人工培育蟹种.用性成熟的蟹种养殖商品蟹,死亡率高达70%-90%,严重影响养蟹的产量与效益.因此,有效控制蟹种性早熟在生产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锇铭 《内陆水产》2000,(11):37-37
近年来,人工养殖河蟹有了长足发展,其市场前景看好,但因幼蟹培育及饲养管理等技术缺乏,性早熟幼蟹 (1龄蟹种 )较为普遍,这些早熟幼蟹 (俗称小绿蟹 ),体重均在 20 g左右,生命力和抗病力极弱,导致河蟹商品规格过小,品质低劣。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往往发生大批死亡,严重挫伤养蟹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实践表明,引起幼蟹早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种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3类。只要掌握和了解早熟幼蟹的成因,就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办法和策略加以预防,以达到培育更多的优质幼蟹目的。 1早熟幼蟹的成因 1.1种质因素 1.1.1遗传性状 一些蟹苗…  相似文献   

16.
张熊 《水产养殖》2009,30(1):22-22
1池塘条件可利用原有蟹池或龙虾池,也可利用养鱼塘加以改造。池塘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为1.5m以上,水草覆盖率达20%。围拦网水域要求水草覆盖率35%左右,池底淤泥25cm左右,正常水位1.5m,汛期水位为2.0m。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我们在1994年进行了池塘饲养河蟹的试验与推广。1 蟹池条件 南丰永联特种场,河蟹池塘面积为9538平方米,其中幼蟹培育池为1267平方米;南沙长山综合养殖场河蟹池塘面积为10672平方米,其中幼蟹培育池为2668平方米;以上两场位于长江边,沙质土壤,水质良好。西张水产场河蟹池塘面积为4329平方米,其中幼蟹培育池为1207平方米,位于本市南片内陆地带,粘土,水质较好,池底淤泥10~20厘米。  相似文献   

18.
1池塘条件 可利用原有蟹池或龙虾池,也可利用养鱼塘加以改造。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深为1.5m以上,水草覆盖率达20%。围拦网水域要求水草覆盖率35%左右,池底淤泥25cm左右,养殖正常水深1.5m,汛期水深为2.0m。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一龄蟹种培育效果,将人工繁殖的河蟹苗投投放池塘内的网箱中,一级培育至Ⅲ期幼蟹,再转投于原塘中散养,二级培育成一龄蟹种,试验中,蟹苗至Ⅲ期幼蟹成活率达51.22%,Ⅲ期幼蟹养成蟹种出塘率为37.3%,蟹苗至一龄蟹种的总回捕率达19.1%。  相似文献   

20.
为了缩短河蟹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探索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人工繁殖早苗经塑料大棚培育至Ⅴ—Ⅵ期幼蟹后在池塘中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蟹技术,我们于1996年在苏北滨海县正红乡红岗村选择12口池塘进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塘选用水源充沛,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