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评价目前鲜有培育和应用的小花密花型茶花新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以5个茶花品种为材料,利用半致死温度、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新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和生理生化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形态学及生理指标结合能够对不同茶花品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生理指标的系统聚类可以进一步解释品种的耐热性差异。垂枝粉玉的耐热性最强,其半致死温度为(64.90±2.99)℃,45℃阶段高温胁迫(8:0020:00,45℃;20:0020:00,45℃;20:0008:00,40℃)处理2 d后的叶片损伤率为1.10%。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下15个茶花品种的耐热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茶花Camellia3个主要品种群的15个品种为材料,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 d 36~38℃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茶花品种耐热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茶花品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alata及其杂种品种群耐热性较差,茶梅C.sasanqua耐热性较强,而红山茶C.japonica品种群耐热性变化范围较大。茶花品种耐热性与花型相关性不大。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3.
以茶花Camellia 3 个主要品种群的15 个品种为材料, 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SPSS 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7 d 36 ~ 38 ℃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茶花品种耐热性;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茶花品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alata 及其杂种品种群耐热性较差, 茶梅C .sasanqua 耐热性较强, 而红山茶C .japonica 品种群耐热性变化范围较大。茶花品种耐热性与花型相关性不大。图1 表4 参15  相似文献   

4.
以8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在高温胁迫下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利用持续7 d在36~38℃高温胁迫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可有效区分不同观赏海棠品种的耐热性,并能对其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品种B4、B10耐热性强,品种A2、B5耐热性较强,品种B7、B19耐热性中等,品种A4、B9耐热性弱。结果表明,对高温胁迫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可以作为快速鉴定观赏海棠耐热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素,为研究常绿木本植物对高温的抵御能力,以金叶女贞、金边黄杨、南天竹、海桐、红叶石楠为试验材料进行高温胁迫处理,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测定细胞质膜透性(EC)、叶绿素含量(chl)、脯氨酸(Pro)含量生理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其耐热性。结果表明:1)5种常绿灌木的高温半致死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金边黄杨(62.62℃)、海桐(62.43℃)、金叶女贞(61.10℃)、红叶石楠(58.20℃)、南天竹(58.09℃)。2)5种常绿灌木的耐热性综合排序为:海桐>金边黄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南天竹。总体而言,这5种常绿灌木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均可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屋顶绿化的潜在植物资源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9个杜鹃品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a生杜鹃扦插苗功能叶(成熟叶)的叶圆片为试验材料,应用电导法测定了9个杜鹃品种在40、45、50、55、60、70℃温度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求得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高温胁迫处理下盆栽扦插苗叶片的褐变指数进行验证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叶片在不同高温胁迫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的增加呈"S"形曲线;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对供试品种进行耐热性排序:‘石岩’(53.84℃)‘琉球红’(52.71℃)‘白丹麦’(52.35℃)‘天章’(51.62℃)‘春诗’(51.33℃)‘大青莲’(50.67℃)‘粉五宝’(48.40℃)‘御代之荣’(47.40℃)‘霞红’(46.92℃)。说明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杜鹃各个品种的耐热能力;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和褐变指数对杜鹃的耐热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杜鹃这些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石岩’、‘琉球红’,为强耐热品种,平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53.28℃;第Ⅱ类包括‘天章’、‘春诗’、‘白丹麦’和‘大青莲’,为中等耐热品种,平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51.49℃;第Ⅲ类包括‘粉五宝’、‘御代之荣’和‘霞红’,平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47.60℃,为不耐热品种。研究杜鹃品种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的关系,可为耐热杜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屋顶绿化植物松叶佛甲草的耐热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天科植物松叶佛甲草Sedum mexicanum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植物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采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形态特征表现较好,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和电解质渗出率的增加缓慢,MDA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经梯度高温处理试验,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显野S冶型曲线,经显著性检验袁符合Logistic方程袁并根据公式计算得高温半致死温度为62.27℃。与其他景天属植物抗旱耐热性指标比较,松叶佛甲草的抗旱耐热性指标属于较好水平,表明松叶佛甲草是能较好适应屋顶干旱环境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菜品种苗期耐热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生菜不同品种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异,以生菜叶片为试验材料,以半致死温度及抗氧化酶活性为参照指标,对7个生菜品种,A(战神)、B(玉湖)、C(剑客)、D(小叶苦苣)、E(申选5号)、F(玛丽娜)、G(橡叶绿)的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7个生菜品种叶片的细胞伤害率增长速度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典型的"S"型曲线,显著性检验均符合Logistic方程。7个生菜品种耐高温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49.67℃)D(49.60℃)F(49.36℃)B(49.13℃)G(48.81℃)E(48.74℃)A(47.86℃)。同时,高温处理6 d后,各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半致死温度与MDA含量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说明半致死温度可以作为鉴定生菜耐热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2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低温胁迫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对24个石榴品种进行抗寒性评价。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室温、0、-4、-8、-12、-16、-20℃)进行低温处理,对其相对电导率(REC)、半致死温度(LT_(50))、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24个石榴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24个石榴品种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半致死温度得出,‘峄城抗寒1号’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14.32℃,最抗寒;‘突尼斯软籽石榴’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7.95℃,最不抗寒。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4个石榴品种中,有8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Ⅱ级(抗)、15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Ⅲ级(中抗)、1个品种抗寒等级为Ⅳ级(低抗)。  相似文献   

10.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时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夏菊耐热性指标筛选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夏季高温条件下,不同品种夏花型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开花能力有较大差异。为了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差异和确定筛选有关耐热性的评价指标,对5个品种夏菊的生理特性、解剖结构和花期性状等方面的13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对它们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群体花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净光合作用日积累量可作为耐热性评价的指标;根据建立的回归方程计算的综合评价值比较,5个品种夏菊的耐热性依次为‘火炬’〉‘紫荷’〉‘粉荷’〉‘金光’〉‘金星’;5个品种的耐热性预测值与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温是影响经济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候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的耐热性是否存在差异,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25个油茶优良品种的叶片为材料,叶片分别经30 min的40,45,50,55,60和65℃高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方程(y=k/(1+ae-bt)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TL50).根据半致死温度的高低把25个油茶品种分为3个类型:(①TL50≥50℃(耐热型),其中有赣190,赣55,赣石84-3,赣447,赣71和赣无24; ②45≤TL50<50℃(中间型),包括赣68,赣8,赣无11,赣兴46,赣无16,赣70,赣永5,赣77024,赣6,赣无12,赣无2,赣抚20,赣石83-4,赣无1;③TL50<45℃(感热型),包括赣无15,赣兴48,赣石83-1,赣石84-8,赣永6.水培条件下的大树枝条经过不同高温处理的形态特征变化和半致死温度结果一致.油茶的抗热性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玉米萌发期种子耐低温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6个玉米品种通过建立5、10℃低温下萌发的种子活力指标综合体系表明,玉米种子萌发对低温的敏感期在萌发后12 h,玉米耐低温萌发能力鉴定可在此期间进行。根据5℃和10℃低温对各品种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综合变化,郑单958和吉单415为萌发期耐低温强的品种,铁单18和辽单632为耐低温性差的品种。10℃低温下4项指标可以构建综合活力指标,郑单958和吉单415能维持低温下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铁单18和辽单632种子萌发的低温耐性弱,细胞膜受到损伤。低温耐性强的品种在萌发早期积累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维持细胞膜的渗透压,以抵御低温伤害,低温耐性弱的品种在后期脯氨酸含量的大幅度升高可能是受到低温伤害所致。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下菠菜种子萌发特性及耐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个菠菜品种的种子在萌发期进行15、30、35℃处理,研究高温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胁迫温度下各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活力、发芽势和发芽天数进行分析,并对各品种耐热系数α作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耐热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是菠菜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30℃和35℃的高温下各菠菜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15℃处理,但不同高温对不同菠菜品种的平均发芽天数的影响不同;30℃是适宜菠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胁迫温度;通过耐热性综合评价,将菠菜品种分为耐热、中耐热和不耐热3类,"史贝斯"、"圣菲尔"、"群多"、"至尊宝"和"东京绿"属于萌发期耐热品种,"班德"和"世纪绿"属于萌发期中耐热品种;其余品种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幼苗在不同低温胁迫程度下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为木薯抗寒品种选育和抗寒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南205、华南124、辐选01为材料,试验设置4、8、12、25℃4个不同温度分别处理1、3、5、7d,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SOD、POD、MDA、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在4、8、12、25 ℃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与胁迫时间的延长,木薯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上升,SOD、POD、MDA、可溶性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含水量则不断下降.低温胁迫下,木薯叶片相对电导率与脯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脯氨酸与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叶片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MDA与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低温胁迫下耐寒性强木薯品种和耐寒性弱品种的相对电导率、MDA和脯氨酸差异较大且比较稳定,可作为鉴定木薯品种间耐寒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子萌发期抗冷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玉米抗冷性种质鉴定指标和方法,选用郑单958、吉单415、辽单632和铁单18四个抗冷性不同的玉米种子于27℃培养12 h后分别置于5、10℃低温处理3 d,经27℃恢复生长3 d,研究其种子萌发期的抗冷性。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前、后和恢复期的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受到影响,低温处理使不同抗冷品系在适...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温条件下油茶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以来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中耐热性不同的(包括感热型、中间型和耐热型3类)25个优良油茶品种为材料,对成年大树的水培枝条进行8h常温(对照)、40℃、45℃3种温度处理,测定了其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40℃、45℃高温胁迫后,25个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平均值分别增加53.68%、113.00%,MDA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81.76%、198.46%,SOD活性平均值分别增加88.33%、131.5%;油茶品种间上述各指标在同一胁迫温度下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高温胁迫使油茶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且同一温度胁迫下感热型品种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耐热性品种。综合分析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油茶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15℃/5℃(昼/夜)、光照强度4 000~5 000 lx、光照时间8 h、处理15 d的条件下,研究10个不同甜椒品种及杂种一代对低温弱光的耐受性。根据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冷害指数等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的综合评定,可将10个甜椒材料分为:耐冷力强(TZ29[6]、TZ21[2]、TZ20[1]);耐冷力中等(冀15号、自34、自38);耐冷力弱(ZH4、冀新6号、冀28号、4中S909)3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豌豆根部对热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而分析高温对豌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学基础。[方法]通过测定热驯(37℃)、热驯预处理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的豌豆幼苗根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热胁迫对根生长、细胞膜损伤、膜脂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的影响。[结果]热胁迫(44℃)可抑制幼苗根生长,导致相对含水量(RWC)、细胞膜热稳定性(MTS)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致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 经37℃热驯预处理再44℃胁迫处理的幼苗的根长、MTS和AsA含量明显高于直接热胁迫处理的。[结论]热驯预处理能适当提高豌豆根对后继热胁迫的耐性。高温胁迫对豌豆根部造成的不利影响,将直接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种子含水量及其对贮藏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cv. Xingshi ),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subsp. indica cv. Guizao 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活力保持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籼稻桂早2号种子耐干性较强,在含水量降至2.4%时,种子活力与5.8%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粳稻幸实种子活力极显著下降。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ABA含量、磷脂酶活性随含水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种子耐干性的获得是多种生理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幸实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大高于桂早2号,这可能是幸实种子较不耐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