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自 1997年从泰国引种虎纹蛙以来 ,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发展迅速 ,现已有养蛙池近 6万口 (每口蛙池面积约 13m2 ) ,年产量 1万余吨 ,产值近 2亿元。不过 ,随着海南虎纹蛙养殖不断发展 ,相关病害也越来越多 ,其中 ,由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引起的白内障综合症是当前海南虎纹蛙养殖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为患病虎纹蛙先后出现白内障、歪头和腹水等症状 ,该病没有明显季节性 ,幼蛙和成蛙均可感染 ,传染性和危害性极强。由于从患病虎纹蛙中分离的病原菌 (脑膜炎败血黄杆菌 )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 ,常见…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海南反季节鹅苗孵化试育成功,此举填补了海南在反季节养鹅技术上的历史空白,将大大提高海南养殖农户的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闯 《江西饲料》2004,(2):41-42
虎纹蛙是近年来人工养殖较理想的蛙种之一。虎纹蛙是变温动物,温度对蛙生长的影响很大。留作制种的亲蛙必须经历漫长的冬眠期,如何使种蛙安全地度过冬眠期是大规模人工养殖虎纹蛙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1越冬池早准备种蛙畦应建在室内或塑料大棚内,最好是土池,进排水方便,蓄水深度在0.5m左右。在土池的四壁上建一些深30cm以上的土洞,洞口在水下面之上紧挨水平面,洞道略向下倾斜,使洞底在水平面之下。洞底应平坦,比洞口稍大。室内应有升温设备能使室温在冬季也能稳定在10℃,最低不能低于7℃,室内不能有污染。2种蛙早选择越冬的…  相似文献   

4.
蛙类(美国青蛙、古巴牛蛙)养殖经过一段时间种子炒作的畸形发展后,近几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因养蛙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正成为特种养殖的新宠。但在养蛙业的发展过程中,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广大养蛙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蛙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笔据对江苏省盐都县大冈镇调查,该镇今年新发展养蛙户200多个。  相似文献   

5.
一种庭院高密度快速精养肉用商品蛙新技术,最近在湖南省冷水江市神州农业现代化产业开发公司肉蛙养殖基地试用成功。该技术是选用大型野生肉蛙和国外蛙种经杂交培育而成的新型蛙种,采用庭院立体多层,投放人工繁育的昆虫饲料,高密度、恒温、快速精养的方法,打破蛙类冬眠的生态常规,使其一年四季均可正常繁育生长,5个月即可长成商品蛙。每平方米可养  相似文献   

6.
《山东饲料》2006,(3):8-8
青蛙肉味道鲜美,虽然我国有明文规定禁止捕杀,但总有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青蛙交易地下市场非常活跃,以致野生蛙资源量大大减少。当前大力发展养蛙业势在必行。据养蛙专家吴锦藻分析,我同北京以南的广大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地区,水域和沼泽资源丰富,水草充足,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养蛙。江苏省广大地区特别适宜大规模养殖牛蛙。由于日照充足,气温适宜,牛蛙生长期长,在江苏省的生长期可以从2月份延续到11月份,只有2-3个月的冬眠期,因此其生长速度快,如果11月份引种,次年3月份开始繁殖,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全国反季节养鹅技术的成熟推广以及养殖效益的不断提高,定安县黄竹镇白水塘村裕丰农业开发公司今年启动尝试反季节养鹅,邀请到国内著名的广东反季节养鹅大户陈民虫做技术指导,准备今年5月份进行最后试验,繁  相似文献   

8.
野生虎纹蛙种群数量的减少使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催生了虎纹蛙的人工养殖。在开展人工养殖虎纹蛙的过程中已经出现腐皮病、胃肠炎、白内障、红腿病、烂鳃病等疾病;病蛙的处理缺乏科学性;养殖废水随意排放;销售许可制度管理不严;药物不正确使用等对野生虎纹蛙种群具有潜在的影响。建议科学规划,实施规模化养殖;加强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疾病预防;建立产品信息卡,实行身份跟踪制度;强化执法,打击非法贸易活动;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保护意识,实现开展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经济效益和野生虎纹蛙资源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又称泥蛙、田鸡、田蛙等。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个体大,体形、体色均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是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肴,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牛蛙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蛙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均有养殖,亩产可达8000斤以上。下面就牛蛙养殖管理与营养需求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5,(4):28-28
麦瑞加拉鲮鱼(简称麦鲮)侧扁、圆筒形,浅色的尾鳍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苗种期更明显),口下位,背部青色,腹部银白。麦鲮是一种亚热带鱼类,不耐低温,水温在9℃以下被冻死,11℃以下冻伤,15℃左右时停食,18℃以上时可越冬。麦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及海南省,现常作养殖鳜鱼的阶段性饵料鱼被长江流域的养殖单位引进和养殖。麦鲮食性杂,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也食部分浮游动物,人工饲料中喜食菜粕类和未完全消化的畜禽排泄物。麦鲮具有耐密养、群体产量高、抗病力强、养殖周期短、易起捕,外形美观、肉质鲜嫩等优点,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现将麦鲮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原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是南美及中南美洲地区重要的养殖虾类,1987年最早由中科院海洋所引入我国大陆,至1994年,我国取得了南美白对虾全人工育苗及养殖试验的成功,广东、广西、海南三省较早兴起规模养殖南美白对虾,我省从2000年开始试养,大多养殖户利用原来养殖罗氏沼虾的池塘进行淡水养殖,龙海市以东泗、东园、紫泥、角美等乡镇为最,养殖总面积在666.7hm2以上,每公顷单季产虾2250kg~3000kg。笔者根据多年推广淡水养虾的经验,将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南美…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沾化县农民在塑料大棚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选择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以上,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 ,蛙肉肉质细嫩 ,营养丰富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等 ,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食品 ,而且也是高级滋补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养蛙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食用蛙 (如虎纹蛙、棘胸蛙、中国林蛙、牛蛙、美国青蛙等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在蛙的养殖过程中 ,由于受敌害、公害和疾病等因素的侵袭 ,可使蛙类患有多种疾病。为了确保蛙的食用卫生 ,应加强对市场上食用蛙的卫生检验工作。鉴于目前国家对市场上食肉蛙尚无检验规程 (国内现有大中专卫生检验类书籍对此均无…  相似文献   

15.
2018年~2020年通过在海南省各县市进行试验种植,对“波姬红”无花果在海南省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为海南省无花果的引种及丰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波姬红”无花果在海南省的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无花果的扦插育苗技术、整地移栽、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管理等内容,与其他省份差异较大,其中无花果的反季节栽培最具海南特色。“波姬红”无花果比较适合海南的环境条件,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国青蛙(以下简称美蛙)作为新的蛙类养殖品种,在全国许多地区兴起,逐渐形成多种养殖模式,有池养、网箱养、温室养等。根据养殖的材料与养殖调查,我发现利用庭院、平房顶建小池养殖美蛙效益显著。1 建池池形可依据庭院形状而定,但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好,各池连接成排,每排之间留宽1米左右的道路便于操作管理。蛙池以每个5~10平方米为宜。池底要用混凝土抹面,防渗。防逃墙高1.2米,可用小砖侧砌,水泥光面。蝌蚪池要能保持水深60厘米,这种池还可作产卵池和孵化池,蝌蚪变态后也可稍作改造养幼蛙或成蛙。幼蛙和成蛙池要设…  相似文献   

17.
青蛙又名田鸡,有的地方称水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 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单,而且经济收益快。 一、形态特征 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新技术》2005,(2):36-36
泰国虎纹蛙又名泰国青蛙,原产于泰国,是继美国青蛙之后引进的又一新的食用蛙品种。它的个体适中,外观酷似本地蛙。由于该蛙肉质甜美,香气浓郁,故在市场上极为畅销。  相似文献   

19.
泥鳅系淡水水域的温水性小杂鱼,生存水温15~30℃,最佳水温24~27℃。农家在庭院建池养殖泥鳅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20.
提高广东灰鹅反季节生产水平的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几年,随着广东灰鹅反季节生产技术的成功开发和积极推广,对平衡鹅苗、肉鹅的市场供应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增加养殖户收入、促进广东养鹅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养鹅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虽然养殖户在养殖中能较成功运用反季节生产技术进行种鹅生产,但由于缺乏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