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具体实例,就Pro/E的高级应用技术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在三维设计软件Pro/E环境中创建通用零件库的方法,包括零件族表的建立方法,关系式的增加和使用方法,Pro/program的应用等方面;并给出了程序设计方法。综合应用这些技术,对于提高Pro/E软件的应用效率,提高系列产品开发能力,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SOPC集成了硬核或软核CPU、DSP、存储器、外围I/O及可编程逻辑,极大地方便了软件的开发。本设计采用Altera公司的CycloneII 2C35FPGA构建片上系统,与片外SDRAM和音频编解码芯片WM8731进行数据交换,构成音频系统,实现音频信号的A/D、D/A转换、存储与回放等功能,本文给出了该系统的相关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国,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张的一种趋势。本系统的控制器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硬件方面由单片机最小系统、显示电路模块、湿度检测电路模块以及驱动输出控制电机模块;软件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土壤湿度检测程序、A/D转换程序、LCD1602动态显示程序、按键识别和处理程序、复位程序以及L298芯片脉冲程序。与传统的定时或报警喷灌控制器相比更加智能化,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动喷灌,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异步电动机的运行状态进行适时监测,以STC12C5A60单片机为主芯片,设计了一种异步电动机信号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元件和总体框架(主要由直流电源模块、AD590温度传感器、A/D转换模块、互感器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声光报警模块、12864液晶显示模块以及 STC12C5A60单片机等部分组成),对STC12C5A60单片机主控电路、串口通信模块电路以及完成定时器、串口通信和A/D转换程序进行了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异步电动机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运行状态参数进行适时测量和存储,从而为异步电动机电机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非结构化综合布线存在的问题和结构化综合有线系统优势,中国农科院网络工程实施。根据计算巩网络的需要和EIA/T2A568等国际通用(SCS)的设计规范,以及建筑群体接位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本文介绍了中国农科院计算机网络通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攻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船舶推进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设计和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自控方式下的船舶推进监控系统.该系统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利用A/D数据采集卡、I/O卡和CAN通讯卡,结合船舶推进系统的各组成设备来实现监测和控制.该监控系统人机操控界面友好方便,与传统监控系统相比,安全性和高效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开发广西特色农业产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构建了六个环节构成的服务组织体系,采用B/S/D架构开发了包括综合资讯服务系统、产品交易系统、视频培训系统、远程会议培训系统、咨询呼叫服务系统、信息推送服务系统等实用应用系统。随着各服务系统的充分集成与推广,该平台有利于广西特色农业向产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兴山  翟卫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05-11505
针对目前农业灌溉用水面临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单片机测控湿度的喷雾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AT89C52为核心,利用信号处理电路、D/A转换器、电动调节阀等实现对农田湿度的测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控简单,能够精准调控农业用水,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系统以单片机AT89S52为控制核心,配备相关的外围电路,构成一套基于A/D转换的数控直流电流源。该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键盘预置、D/A转换、A/D转换以及电流推动共五个模块组成。该数控直流电流源具有输出稳定、纹波电流小、精度较高、控制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认识磷脂酶的酶学性质及应用技术,笔者对磷脂酶A1/A2、C、D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VBA程序在Excel环境下开发了裂区试验方差分析的可视化通用程序,并提出了其自动化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款以MCU-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实现对电源电路输出电压控制的简易直流数控电压源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MCU-51控制D/A的输出电压的大小,MCU-51按键设置输出电压数值,并送D/A转换器。D/A输出与参考电压比较后送出控制信号以调整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同时送数显系统进行显示。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标记PPO18和STS01对173份供试小麦品种Ppo 2APpo 2D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品种间不同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将供试小麦品种进行分类,同时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生化测定及面粉白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3份小麦品种共检测出Ppo A1b/Ppo D1a、Ppo A1b/Ppo D1b、Ppo A1a/Ppo D1aPpo A1a/Ppo D1b 4种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且各基因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8.7%、13.9%、35.8%和11.6%;供试小麦品种不同位点PPO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2A位点等位基因Ppo A1a、Ppo A1b出现频率相近,而2D位点等位基因Ppo D1a出现频率是Ppo D1b的3倍;所测定的173份小麦品种PPO活性均值为117.3A475/(min·mg) ,其中低PPO品种所占比例较高;4种基因组合类型PPO活性顺序为Ppo A1a/Ppo D1b>Ppo A1a/Ppo D1a>Ppo A1b/Ppo D1b>Ppo A1b/Ppo D1a ,且彼此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供试小麦的面粉白度均值为73.0%,达到国家面粉白度等级一级标准的品种38份,占供试小麦总数的22.0%;其中基因组合为Ppo A1a/Ppo D1b的品种面粉白度显著低于其他3种基因组合。总体来看,供试的小麦品种间面粉白度及籽粒PPO活性变异范围较广,面粉白度与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且控制PPO的主效基因的等位变异对PPO活性及面粉白度均有显著影响。对供试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PPO活性表现及PPO等位基因组合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筛选出23份具有高白度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可以作为高白度低PPO活性小麦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系统对多路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将GPRS无线传输模块集成到嵌入式软硬件平台中,实现其与Inter-net上的远程处理中心的数据通信。在ARM微控制器LPC2134上进行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实现A/D转换、数据采集无线发送的接口程序以及扩展SD卡读写的驱动,最终形成多路远程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5.
小麦代换系抗旱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通过对干旱胁迫下小麦代换系多项生理指标的研究,鉴定其抗旱性基因型。【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 6x 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在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叶片相对电导率、K+相对渗透率、游离脯氨酸、蛋白质含量、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SOD活性、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各项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将15个单项生理指标综合成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个基因型划分为3类:1A、3A、2D、4D代换系及其父本Synthetic 6x属高度抗旱类型;2A、4A、4B、1D、3D代换系属于中度抗旱类型;其余12个代换系(5A、6A、7A、1B、2B、3B、5B、6B、7B、5D、6D、7D代换系)以及中国春属于不抗旱类型。【结论】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1个代换系及其亲本的抗旱性进行了分类和评价,以期为小麦抗旱品种选育探索一条实用的鉴别途径。  相似文献   

16.
Sj—1型数字粮食水分计采用平行板电容器作为传感器,较通用的圆柱形电容传感器性能稳定。测量电路及显示电路均采用数字电路。非电量经A/D转换后,通过EPROM查表的方法,实现了数据的线性化,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T—2B型链锯模拟试验台中微机检测部分的硬件结构和程序设计。给出了微机检测部分的结构图,A/D转换器和微机的连接图,主程序框图和中断服务程序框图。重点介绍了链锯切削参数的采样程序,各切削参数工程值转换程序,数据处理以及“间竭”打印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同时还给出一些主要的实用程序。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多目标最优化理论——SWT法探讨了小麦—天敌—农药—麦蚜系统的优化问题,得到了使经济效益(小麦产量)、环境效益(农药浓度)和社会效益(天敌量)综合最佳的麦蚜种群最优动态参数。结论与决策结果及大田实际表现一致。SWT法结果准确、灵活性大、适用面广且对话性强,可作为专家系统中的一个有力的决策工具,文中给出了SWT法的通用BASIC程序,从而使大小规模的问题解决均成现实。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从莴笋根际分离筛选出的菌株GNB6、MGBC3、MGBD1及其混合菌剂对莴笋生长与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不同菌株及混合菌剂的最佳用量,为研制莴笋专用促生菌剂提供依据,文章采用盆栽法,设置不同用量固氮菌A(2、4、6 mL·株-1)、溶磷菌B(2、4、6 mL·株-1)、分泌IAA菌C(2、4、6 mL·株-1)、混合微生物菌剂D(2、4、6 mL·株-1),及清水对照(CK)共计13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添加适宜用量的单一和混合微生物菌剂能显著促进莴笋生长、提高莴笋的营养品质,并且可有效促进莴笋叶片花青素的积累,同时显著降低莴笋茎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中,D3处理表现最好,较CK处理茎粗和单株鲜重分别增加24.71%和55.67%,茎和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83.49%和139.46%,茎和叶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1.28%和29.19%,茎和叶VC含量增加88.89%和13.57%,茎中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47%,叶片花青素含量提高53.63%。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各处理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为:D3>B1>C2>B2>D2>A2>D1>C3>A1>A3>B3>C1>CK。综合分析发现,每种菌剂促生效果最适宜用量分别是A2(4 mL·株-1)、B1(2 mL·株-1)、C2(4 mL·株-1)、D3(6 mL·株-1),其中混合微生物菌剂D3(6 mL·株-1)对促进莴笋生长和改善品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卫星地面供配电测试系统是卫星综合测试系统中的重要分系统之一。文章介绍了一套自行开发研制的卫星星座模式下的地面供配电测试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地面电源、PLC通用供配电测试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卫星等效器、DC/DC主备份切换测试设备等构成;其中通用供配电测试设备采用了组态技术,基于PROFIBUS、PLC、STEP 7和WinCC等进行开发,实现了实时显示、控制输出、报警记录、数据归档、冗余备份等功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程度高,为设备的模块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满足了卫星星座综合测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