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温季节栽培平菇由于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多,产量较低。笔者采用直立式袋栽,三年共投料5000kg,生物效率100%。现将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原料处理装袋播种 培养料为棉子壳,另加石灰、磷肥各2%,水160%,混匀后堆积高温发酵。菌种选用丛生、朵大的广温型品种。先将28~30×50cm的筒袋进行微孔处理,装料时菌种播在微孔处,共四层种三层料,下种量15%。最后将袋口对折,用大头针别住。 (二)直立排袋发菌出菇 装好的袋应直立排放在培养室内或菇棚内,中间留人行道,苗袋间距2cm以  相似文献   

2.
李正飞 《食用菌》2008,(4):66-66
先将塑料简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入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口。另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3个直径2.5-3mm的元钉(钉透),钉的间距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两端有菌种块的位置上扎孔,但袋中间的菌种块上不扎孔,以防袋中间出菇。栽培袋的每端扎9-15个孔,孔分布要均匀,数量要看菌种块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兴起的平菇塑料袋栽培法都是在塑料筒的两端用棉塞(或用报纸包着棉籽壳代替棉塞)和绳子扎口。这种方法使用棉塞和绳子量大,扎口速度慢。发菌时间长,出菇时间晚。笔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出平菇提早发菌、提早出菇的料袋扎孔新方法,具体操作是:先将塑料筒的一端用绳扎口,然后从另一端向袋内装人菌种和培养料,一层料一层菌种,当培养料将要装满时再放菌种,用菌种封口,最后用绳扎好口。另外,做一个长30cm、宽3cm、厚1cm的木板,在木板的一端钉上 3个直径为 2.5~3.0mm粗的元钉(钉透),钉与钉之间的距离为4cm。用木板上的钉子向扎好口的塑料袋…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袋栽榆黄蘑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几种不用套环省料、省时、透气性好的封口方法。 1.别针封口:装好料后,将袋口合并对齐,向下折叠1.5cm左右,然后向折叠的一面卷成圆筒,接头重叠2cm左右,用直别针别住重叠处即可。 2.胶布封口:装料至适当部位,压平表面后,料面离袋口的距离约等于袋的直径。先将一面折向对面,再旋转60度折另一面,剩下的一面往回折,然后用胶布粘住接头即可。 3.摆放封口:操作要求同胶布封口法,但不封胶布,只在灭菌时袋口与袋口相对挤紧,接种后培养时,仍将两袋口相对放置。 4.玉米芯封口:适于发酵料开放式接种。边装料边层播菌种,最后袋料中央扎孔,再在穴中补菌种,或装满袋整平料面中央扎孔,往表面和孔里接菌种,将袋  相似文献   

5.
此法是山东省茌平县城关镇食用菌推广站的新成果。采用此法种植,在适温22℃左右10—15天即可发满菌,25天左右就可出菇。现将其法叙述如下: 袋子的规格为折径为22cm、长为50cm的塑料筒袋。使用前在放菌种层的地方用缝纫机空针(即不穿线)砸眼,中间一行,两头各一行。不用通气塞,直接将一头用绳扎上备用。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我们试制塑料袋装菌种初见成效,已制菌种万袋以上,成品率达90%。制作时,将塑料薄膜剪成36×25cm(或50×18cm)大小,用缝纫机缝成袋子,并在接缝处夹少许棉花,以利通气。装料时,先在袋口套一个直径11cm的竹简(或铁筒),料装至袋高4/5处,捣紧即可。  相似文献   

7.
香菇袋式栽培对薄薄的塑料袋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质量要求,即使只有针头大小的孔,在高温季节也难免招来杂菌污染,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为此,笔者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双袋法栽培香菇新工艺。 具体操作方法:用常规的筒袋装料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锅灭菌,冷却后,脱下外袋按常规法打孔接种。注意灭菌前扎的孔也应接入菌种。接种后仍套上外袋,扎好袋口培菌,待菌丝圈长到直径10cm左右时,解开袋口通气以代替刺孔,菌丝进一步生长后再脱去外袋进行刺孔等常规管理。脱下的外袋保管好可重复使用2~3次。 双袋法因在灭菌前预先扎孔,大大减少了因涨气袋破裂以及沙子、锯末刺破等造成的污染;又省去了封胶布,不仅节省成本,还可避免因操作不当划破筒袋而  相似文献   

8.
蒸汽接种操作虽方便,但成品率不高.用接种箱接种箱体容积小,操作不方便.笔者经过多次试验,采用横简式塑料棚接种,效果很理想.现介绍如下:1 制作与使用 取宽1.5~2m、长2~3m、厚4~5dm透明度高的聚乙烯简膜,在中间的一侧挖2个直径15cm孔,孔间距50cm,用长30cm、宽15cm的聚丙烯袋筒的一端放入圆孔内,小筒袋和圆孔间隙内外用胶带纸粘合密封好,再在小袋筒的末端套上一个环形松紧绳圈,用胶带纸把它固定住,2个小袋筒和接种箱上  相似文献   

9.
微孔袋栽平菇技术,即将所用之塑料袋用缝纫机按需要穿刺几条微孔,有利之处虽多,但存在易污染杂菌、损失水分和费工费时之不足。采用菌丝面针扎微孔技术可消除上述缺点。具体方法如下:1.装袋:按常规用聚乙烯塑料袋生料栽培,将袋两端及中间(层数不限)加菌种,其余部分填充基料,然后两头加气孔扎口。  相似文献   

10.
在平菇袋培过程中,发现用缝纫机缝的袋子,在针迹处常常发菌较快,作者由此得到启发,于1987年进一步改进了袋培技术。改两头加棉塞为全封口,改两头接种为两头和中间接种,省去了棉塞,增加了装料数量,加快了发菌速度,减少了污染。具体做法: 将长50×24厘米的聚乙烯袋子,一头用小钢锯加热密封,两角可留1厘米不封,再将袋子下部离密封线3厘米处。袋的中间及离装料口5厘米处各用空针缝一行,即成有3行针眼的平菇栽培袋。接着便可装料、接种。先在袋底均匀撤一层菌种,然后装料,随装料随压实,当装到中间针孔时,把菌种掰成红枣大小,贴着袋的四周放5、6块…  相似文献   

11.
曾有资料介绍过微孔塑料袋栽平菇技术,即将塑料袋用缝纫机按需要穿刺几行微孔,有利供氧发菌,但也存在易污染杂菌和损失水分之不足。笔者通过不断试验,对上述方法作了改进,现简介如下: (一)具体做法①按常规用聚乙烯袋生料栽培,两端或中间(层数不限)加菌种,其余部分填充基料,松紧要适度,然后两头加气孔扎口。②在两端及中间  相似文献   

12.
袋栽平菇时,一般都将塑料筒的两端套上颈圈塞上棉塞,也有将料筒两端用绳扎紧进行发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袋栽平菇两端颈口不塞棉塞效果更好。(一)试验方法:用纯棉籽壳生料拌0.2%的多菌灵,含水量约60%,用普通塑料袋装料接种。采用层播法,使料的两端和中间都有一层菌种。试验分成ABC 三组,每组25袋,共75袋。A 组,接好种的袋子,两端用绳扎紧;B 组,接好种的袋口,套上颈圈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种植平菇时,探索了一种断袋翻转栽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装袋接种配料、灭菌按常规法,装袋前用缝纫机在袋上扎3排孔,装料时在孔处铺一层菌种,共3层种4层料,两端扎紧封口,常规发菌。(二)断袋管理发好菌后用刀从袋中部横切成两段,置菇架上出菇,增加空气湿度,2~3天后在断口处  相似文献   

14.
供试谷粒种,配方为稻谷60%、稻草25%、米糠15%、石膏2%;菌种为广温型的双耐3号,于1991年11月10日接种,12月25日长满瓶。选菌丝长势好、洁白、粗壮、无污染的菌种瓶,装进长50cm、宽25cm的塑料袋中,两头用橡皮筋反扎几道,再在袋外加两只袋并扎紧,置干燥无光的阴凉处保藏。于1992年3月上旬取出菌种播在棉子壳料上进行栽培,只是菌种稍微有失水,但只要将栽培料的水分调整适宜,便能正常萌发生长,产量仍较高。此法省工、省本,可节省早春制种加  相似文献   

15.
当气温降至10~15℃时,为了满足平菇发菌温度,笔者实践摸索了一种简易发菌法,现将其介绍如下,供菇友们试验。 具体做法是:平菇培养料装袋(25~28 × 45cm)后,周围用大头针扎通气孔,并在袋中间扎一个通气眼。选择干净水泥地面或铺薄膜,上面撒石灰粉消毒。将培养袋按南北方向排放,单排或双排排列,中间留一通道(每500kg料留 50cm宽)。当气温在 5~10℃时,每排可码10袋以上;当气温在10~15℃时,可码8袋以下;当气温在10~20℃时,只能码5袋高,袋与袋之间适当留些缝隙。每层要撒些干石灰…  相似文献   

16.
用废棉栽平菇,一般都用床架栽培,不但空间利用率不高。而且管理麻烦。为此,笔者进行了周年废棉袋栽平菇试验,收到了较好效果.经附近几家菇农投料千余斤扩大试验,生物效率都在150%以上,最高一户达178%。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废棉处理废棉可从纺纱厂、轧花厂等棉花加工厂购到。其中以破籽最好,营养齐全,不需填加其它辅料.栽培前要将废棉进行曝晒,再置0.1~0.2%的多菌灵液中浸透,然后包在布里拧干,含水量以手紧握料有1~2滴水下滴为度(约60%),切勿过高,这是废棉袋栽平菇成功的关键.(二)装袋接种采用24×5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筒做袋。在塑料筒的一端加上棉塞后用线扎紧即成料袋.先在袋底部放些菌种,再装废棉至袋高的1/2,播一层菌种,继续装废棉,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袋口加棉塞用线扎紧。装袋时要将成团的废棉撕开,不  相似文献   

17.
袋栽平菇采完2~3潮菇后,由于脱水和缺肥,常会导致后期菇蕾枯死、菇形变小、色泽变差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打孔浸水、脱袋砌墙法,既起到了补水增肥的作用,还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湿度,可多收3~4批菇,生物效率可增加50%~100%。现将具体方法简介如下: (一)脱袋、打孔和浸液 采完2~3潮菇后,应及时将菌袋搬出培养室脱去塑料袋,在菌筒上并排扎3~4个直径2cm的孔,间距视菌筒长度而定,一般在10cm左右,再将菌筒浸泡在配备好的营养液中3~4小时。同时准备一些菜园土(也可用一般田土,加入3%~5%的过磷酸钙,若碱性土应将pH值调到6~7),打碎过筛,喷雾水拌匀至手握不成团为宜。 (二)排筒、撒土和砌墙 将菌筒捞起,再把菜园土铺成似菌筒长、宽的条幅,厚2~3em,将沥水后的菌筒浸水孔朝上,逐个挨紧并排在土上,每摆好一层上面撒一层菜园土,并把空隙填满,以利于菌墙形成一个整体,一般可叠5~6层,若场地太少也可多砌几层,但以不超过10层为好。在最后一层的菌筒上撒4~5cm厚  相似文献   

18.
提高香菇生产成品率新工艺双袋法"双袋法"指在通常的香菇筒袋外再套上一只特定规格的薄膜袋,然后完成灭菌、接种、培菌等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常规的筒袋袋料并扎口后,在料袋的适当位置上扎一个孔,然后套上外袋,袋口用活结扎好,入灶灭菌,冷却后接种时褪下外袋...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经过几年实践,证实了利用蜂窝煤炉形成的干热无菌区,在无菌区内接种不论生产哪级菌种都方便易行,简单可靠,只要掌握好操作要领成功率可达99%以上。现将具体操作简述如下。(一)用具及材料蜂窝煤炉一个,接种针、铲、护筒(用铁皮做成长20cm 直径与原种瓶外径相当的筒)、刀片、绳子、0.1%升汞棉球。如接菌袋单人操作需增设一个平台(与炉子齐高的方凳即可),蜂窝煤球。  相似文献   

20.
贺祖海  周玉麟 《中国食用菌》1997,16(2):31-31,35
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将工序繁琐的传统菌种生产法改革为一种无棉塞小袋装菌种生产法,具有高成品、低成本、省工序之特点。适合香菇、黑木耳、平菇等大部分菌种生产,尤其对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经济效益最可观。此法生产香菇、平菇、灵芝、茯苓等菌种成品率可达100%,黑木耳菌种成品率达98%左右。此法采用常用菌种袋,但免去棉塞、颈圈,每袋节约成本超过0.10元,又克服了大袋生产打眼贴胶布扎绳等工序费工时和成品率低的缺点,节省工时30%以上。现简要介绍其工艺技术如下。 1 配料 (常规,略)。 2 装袋菌种袋规格,生产香菇种一般用14×28cm,或15×30cm,或12×24cm;生产平菇可更大;生产黑木耳适宜12×24cm。乙烯袋较好,丙烯袋质脆,易破,成品率低。装料,以手工为例。14×28cm袋,装料500g、15×30cm袋装料600g,12×24cm袋装300~350g为宜。料填实压紧,占袋容积3/5,料袋空留长度以手掌一把握住为度。料装满压实后,上端用手握住,旋转拧紧即可。然后将料袋装入编织袋,要装整齐,排平,袋口一律向上。一人8小时可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