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攀枝花烟区镁肥施用量对烤烟产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攀枝花烟区镁肥施用标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攀枝花烟区镁肥的施用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镁肥的施用对烟叶团棵期的田间长势无影响,但对烟叶打顶后的田间长势影响明显,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田间长势增加。(2)镁肥施用量在75 kg/hm2范围内时,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烟叶产量、质量、中上等烟比例呈增加趋势,施用量超过75 kg/hm2时,烟叶产量、质量、中上等烟比例呈减少趋势。(3)镁肥的施用对优化烟叶内在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腐殖酸用量对烤烟生长及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5年在昆明宜良做了不同腐殖酸用量对烤烟生长及产量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腐殖酸能促进烟株生长和增加烟叶产量。在所有的处理中,产量提高最多的是施用腐殖酸8g/株,增幅15.8%,其次是施用12g/株,最低的是16g/株。对于烟叶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施用腐殖酸12g/株>16g/株>8 g /株>4 g /株>对照。尽管施用12g/株的产量和产值均不错,但烟叶中糖份和淀粉含量偏高,对品质不利;而增施腐殖酸到16g/株不但产量产值没有增加,反而降低了烟叶的质量。综合烟叶产量和品质,效果较好的是施用腐殖酸8g/株的处理。总之,施用腐殖酸能促进烟株生长和增加烟叶产量,但不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3.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生物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探索生物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中的作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的应用对烤烟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水平,其中烟叶产量增加319.5~600.0 kg/hm2,产值增加7090~7890元/hm2,中上等烟比例增加4.1%~5.7%,均价提高1.0~1.3元/kg。生物有机肥的应用改善了烟叶香气质量和余味,降低了刺激性,显著提高烟叶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4.
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增钾控氮的作用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烤烟在封顶期施用生长素、生长抑制剂和激动素,研究其对烤烟钾、氮营养的调控作用和对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烤烟施用生长素或抑芽敏能增加根重和叶重,抑制烤侧芽生长,养活烟叶的钾向侧芽转移,提高烟株的吸钾能力和向上输送能力,从而明显提高烟叶四量;②施用生长素能促进烟株硝态氮的同化,养活烟株硝态氮的积累,使烟叶化学品质更超于协调。施用激动素则明显啬烟叶的烟碱含量;③几种使用方法相比,生长素根部浇和茎顶涂的增钾控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灌水与钾用量及其互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和钾肥用量及其互作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钾肥用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都有增大的趋势,灌水和增大钾肥用量都可以不同程度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以施钾的效应较为明显,灌水和施钾对提高烟叶上等烟比例有明显的互作效应。回归分析结果,烤烟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的钾肥效应模型均为呈二次曲线,说明在钾肥用量较高时,肥料的增产增质效应趋于降低。从不同钾用量处理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综合分析,湘西烤烟适宜的钾肥用量为240kg/hm2。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评估酸性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配合施用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单独使用酸性土壤调理剂以及与不同类型钾肥(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钾镁)喷施相结合的效果。结果表明,酸性土壤调理剂能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并提升产量。在施用土壤调理剂的基础上,叶面喷施钾肥进一步促进了烟叶的早衰和落黄,提高了上中等烟叶的比例,其中以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就烟叶品质而言,硫酸钾喷施显著改善了烟叶的外观质量;而磷酸二氢钾处理则在化学成分协调性方面表现更佳。此外,硫酸钾镁喷施显著增加了烟叶中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钾含量分析显示,C3F等级烟叶的钾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而B2F等级的提升幅度较小。综上所述,酸性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钾肥的合理配合施用能够有效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烤烟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肥料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等施肥条件下,烤烟有机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在施用无机肥的基础上通过叶面肥能显著地提高烟叶产量,质量。  相似文献   

8.
河沙改良土壤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罗平地区部分植烟土壤板结、粘重问题,通过掺入河沙对烟叶农艺性状、产质量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土壤改良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质较为粘重田地上,每个烟塘施用河沙2、3、4 kg处理的农艺性状较对照和施用河沙1 kg处理的要好,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也明显增高;每塘施用河沙3、4 kg能提高烟叶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和K2O含量,降低烟碱含量,而塘施河沙1、2 kg处理对化学成分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攀枝花土壤缺硼的烟区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一种新型含硼复合肥对烤烟烟叶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含硼复合肥对烟株田间农艺性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施用含硼复合肥能明显提升烟叶的经济效益:与对照相比,产量提高了7.2%,产值提升了14.0%,均价提高了6.3%,上中等烟比例提高了2.6%,且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更为适宜,比例更为协调。试验结果证明该含硼复合肥在烟草应用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该肥料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控释专用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5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施用烟草控释肥对烟草农艺性状、养分利用率以及烤烟的产量、外观品质等级、烟叶化学成分等因子的影响,评价烟草控释肥在烤烟生产上应用的综合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推荐施肥相比,施用烟草控释肥促进了烟株的生长,提高烟叶产量14.1~51.8 kg/hm2;增加养分吸收累积量,肥料N、P、K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3~6.7,1.9~3.6,1~3.1个百分点。控释肥的施用还明显改善了烟叶的外观品质等级,上等烟比例提高了3.9~5.8个百分点,降低了烟叶中烟碱含量,提高其还原糖含量以及中上部叶的钾含量。提高烟叶产值1404.6~8764.0元/hm2,5年平均增值3385元/hm2。可见在烤烟生产上施用控释专用肥不仅减少了施肥次数,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在大田生产上表现出很好的增产提质和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有机肥施用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有机肥与烤烟专用复混肥配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复混肥相比,施用油枯有机肥750kg/hm2和秸秆有机肥600kg/hm2能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产量,改善烟叶协调性。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油枯有机肥烤烟产量提高了2.6%,产值提高了13.9%,平均叶面积提高了14.5%;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秸秆有机肥烤烟产量提高了0.6%,产值提高了5.4%,平均叶面积提高了36.6%。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提高烟叶中钾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中上等烟比例,增加烟叶产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微生物肥料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微生物肥料对烤烟的影响,以两种不同微生物肥料为供试肥料,云烟87为供试品种,对其生长势、田间农艺性状、抗病性、烟叶质量以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处理的大田生育期均为101d。施恩格兰微生物菌剂的烤烟产量比对照组增加115.50kg/ hm2,产值增加4806.45元/hm2,中上等烟比例增加2.73%;烤烟叶片结构疏松,油分稍有,化学成分略好于对照,抗病性强于其他处理。施保得生物肥的烤烟产量比对照组增加49.50kg/ hm2,产值增加1669.80元/hm2,中上等烟比例增加1.01%,烟叶结构稍密,油分少,单叶重最重,化学成分更协调。综合分析可得,两种生物肥都能增产增值;施用恩格兰微生物菌剂对烟株大田长势具有较好效果;而施用保得生物肥使得化学成分更协调,感官评价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方式对植烟土壤温度和水分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B. Wittkop  R. J. Snowdon  W. Friedt 《Euphytica》2009,170(1-2):131-140
Vegetable oils are a high-value agricultural commodity for use in refined edible oil products and as renewable industrial or fuel oils, and as the world population increase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seed oils continues to grow. Worldwide the oilseed market is dominated by soybean (Glycine max), followed by oilseed rape/canola (Brassica napus). In Europe the major oilseed crop is oilseed rape (B. napus), followed some way behind by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and other minor crops like linseed (Linum usitatissimum) or camelina (Camelina sativa). The seed oil of these crops is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quality, i.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other fat-soluble compounds: Camelina and linseed oils are characterised by high contents of linolenic acid (C18:3); in sunflower very high-oleic (up to 90% C18:1) types exist in addition to classical high-linoleic (C18:2) oilseeds; in B. napus a broad diversity of oil-types is available in addition to the modern 00 (canola) type, e.g. high-erucic acid rapeseed or high-oleic and low-linolenic cultivars. Moreover, vegetable oils contain valuable minor compounds such as tocopherols (vitamin E). Increases of such contents by breeding have lead to value-added edible oils. After oil extraction, oilseed meals—such as rapeseed extraction meal—contain a high-quality protein that can be used as a valuable animal feed. However, in comparison to soybean the meal from oilseed rape also contains relatively high amounts of anti-nutritive fibre compounds, phenolic acids, phytate and glucosinolates. Breeding efforts with respect to meal quality are therefore aimed at reduction of anti-nutritive components, while increasing the oil content, quality and yield also remains a major aim in oilseed rape breeding.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status of oilseed production in Europe and uses examples from winter oilseed rape to illustrate key breeding aims for sustainable and high-yielding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vegetable oil. Emphasis is placed on analytical tools for high-throughput selection of overall seed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植物营养素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的高低及品质的优劣对烟农的收入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板结、病虫害发生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品质,也使烟农的收益大幅度下降。为此,开展了烟草如何合理施肥的研究。所谓合理施肥,就是根据烟草的需肥规律。选用最佳肥源及最好的施肥方法。通过进一步研究植物营养素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证明植物营养素含有烤烟生育所需的全部营养微量元素,用其给烤烟施肥,不但能提高烤烟的产量、改善品质,还能大幅度提高烤烟的抗病性,是生产安全、无公害烤烟的最佳肥源,也是烟农增产、增收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为了探索适合广东南雄烟区合理的烤烟种植方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置2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3个移栽期为副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和移栽期对烤烟生育期、株型、产量及其构成、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株生长发育相应延迟,且烟株旺长期、采烤期趋于缩短;种植密度则对烟株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2)提前或推迟移栽使烟株早花率和杈烟率增加;种植密度对烟株的早花率及杈烟率无显著影响。(3)提前移栽时,高密度种植烤烟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种植,而正常或推迟移栽时,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无显著影响;提前或推迟移栽,同时降低种植密度,可导致中部叶香气量的下降,而提前移栽可降低上部叶感官质量,推迟移栽则提升上部叶的感官质量。因此,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与移栽期合理配置,能够有效调控烟草的生长发育并对烟叶的产量构成和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山东中部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时间与移栽方式,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3个不同移栽时间(4月30日、5月10日和5月20日)及3种不同移栽方式(常规覆膜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推迟,烤烟生育前期时间缩短,生育进程加快,烟株和叶片变大,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提升,化学协调性提高,经济产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先增加后微降;不同移栽方式在不同移栽期下对烤烟影响不同,早栽时,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可改善根系土壤温湿度环境,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提高烟叶评吸质量,但晚栽时,小苗膜下移栽由于地温过高对烟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移栽期主要通过生育期内温度条件的变化对烟株产生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移栽方式通过改变生长前期微环境对烟株生长起到微调作用。以5月10日的井窖式移栽处理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鲁中烟区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式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外源赤霉素对旱区烤烟叶片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西旱区,利用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烤烟叶片生长和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打顶当天喷施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可增大烤烟上部和全株叶面积,尤以喷施20mg/kg的处理效果最好,烤烟产量构成因素较为优化,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厚度与烟碱和游离烟碱含量,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稳定NO2-含量,并使上部和中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较好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中国油料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料作物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目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较低,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油料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气候变化也对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带来了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影响,对提高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保障粮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三大主要油料作物(花生、大豆、油菜)影响的相关研究,概括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气候变化对油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以及种植制度的影响,并据此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栽深与培土措施对烤烟大田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调查大田烟株生育期、根系参数、农艺性状、物质积累及烟叶产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栽耦合培土可延长大田烟株有效生育期,旺长期、成熟期分别延长9、23天;烟株株高、茎围、叶片数、最大叶长和宽分别增加3.20 cm、0.70 cm、2片、5.06 cm和3.17 cm,并显著地提高烟垄中不同土层根系的长度及生物量,增强烟株的吸收能力和地上部的同化能力;原烟的经济性状显著增加,产量、均价、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357.71 kg/hm2、2.60元/kg、15774.75元/hm2和12.02个百分点;原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和钾离子含量增加,糖/碱不同程度降低,原烟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感官质量得到改善,风格特色得到彰显。栽深15 cm结合培土5 cm措施可优化大田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促进根系发育,烟株吸收和同化积累能力增强,延长有效生育期,增加烟叶的产量,改善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