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的基础研究以及谷物的遗传改造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潜力.目前植物基因编辑方法大多是基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该方法不仅涉及转基因过程,容易引发公众关注,同时该方法对较难转化的植物而言有一定的技术挑战.研究开发了一个简单的非转基因植物基因编辑方法,即采用病毒递送的方式将片段化的Cas9和gRNA运送到烟草中.为了适应马铃薯病毒X载体的运载能力,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aCas9分成3个部分,用2个片段化的内含肽将其连接成完整的Cas9蛋白.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细胞和植物叶片中,2个片段化的内含肽均能使3个片段化的Cas9重组为完整的Cas9蛋白.将3个片段化的载体和1个sgRNA载体注射到叶片中,能对PDS基因进行靶向编辑.该非转基因的植物基因编辑方法可能对其他多种植物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波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19-11721,11724
[目的]对柑橘类植物遗传多样性进行精确分析研究。[方法]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2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岭南沙田柚、柠檬等6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长426bp的Mn/Fe-SOD基因片段,并对所得序列进行了SNP分析。[结果]柑橘类植物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2%,与其他植物Mn/Fe-SOD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7.7%以上;经过氨基酸序列推导,每个基因片段分别编码142个氨基酸,6个基因片段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9%,与其他植物Mn/Fe-SO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9.0%以上。在Mn/Fe-SOD基因片段中有18个核苷酸位点存在SNPs,导致3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23.7bp,核苷酸变异度为4.23%,氨基酸变异度为2.38%。[结论]该研究为丰富构建柑橘类植物基因图谱标记和抗逆性状的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柑橘类植物GPAT基因片段克隆和SNP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是与植物抗冷性强弱密切相关的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GP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分别从琯溪蜜柚、马家柚、莽山野橘等8种柑橘类植物中克隆得到315bp的GPAT基因片段。使用DNA Star5.0软件对8个片段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8个片段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8%,与其它植物GPAT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2.5%以上;经过氨基酸序列推导,每个GPAT基因片段分别编码105个氨基酸,8个片段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5.2%,与其它植物GPAT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8.9%以上。试验克隆所得8种柑橘类植物GPAT基因片段序列存在明显的单核苷酸变异,在14个核苷酸位点存在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导致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多态性频率为1SNP/22.5bp,核苷酸变异度为4.45%,氨基酸变异度为5.71%。采用NJ聚类法对克隆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抑制甘蓝型油菜Δ12-油酸去饱和酶(delta-12 oleate desaturase FAD2)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油酸脱饱和产生亚油酸的步骤受阻,达到富集油酸,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最终目的。依据植物RNA干扰的原理和研究中用于构建RNAi载体的基本经验,选择油菜fad2基因片段(510bp)分别以反向和正向的形式插入到油菜napin启动子下游,并在反向和正向插入的基因片段之间即间隔区导入1个来源于豌豆的rbcS-3C基因内含子(83bp)及其剪切位点之前5bp、之后4bp片段。组装完成的fad2RNAi载体转入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1,植物筛选标记基因采用抗灭生性除草剂PPT的选择基因bar及报告基因gus,从而构建成以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为靶标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fad2i。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知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CCD7和CCD8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克隆CCD7和CCD8基因片段,通过特定酶切将2个基因进行拼接,再将串联基因以反向重复的方式连入p UCCRNAi载体,并定向插入到p35植物表达载体上。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大小约为400 bp的CCD7和CCD8基因片段,基因片段拼接后获得800 bp左右的串联片段CCD7-8;将该基因片段插入p UCCRNAi载体后得到1 700 bp大小的含Intron的反向重复序列In-7-8,并成功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35中,通过酶切分析,RNAi载体构建正确。最终成功构建了番茄CCD7和CCD8 2个串联基因的RNA沉默表达载体p35-In-7-8。  相似文献   

6.
参照拟南芥WRKY33转录因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大白菜中克隆了WRKY33基因编码区460bp的序列,利用双链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构建WRKY33基因沉默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植物与软腐病菌互作中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首先将WRKY基因片段连接至pUCm—T载体上,用PstI/BamHI和风fI/Xho1分别对pUCm—WRAT载体进行酶切,得到2个WRKY基因片段;先后将其连接到pBSSK—in载体上,构建成pBSSK.WRKY-in—WRKY载体,该载体中的2个WRKY片段大小一致,反向重复;并用SacⅠ/KpnⅠ酶切pBSSK—WRKY-in—WRKY载体得到WRKY-intron—WRKY片段,连入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中,构建成该基因的沉默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7.
花粉育性基因MS2的克隆与RNAi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MS2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RT-PCR克隆棉花花粉育性(MS2)基因cDNA片段,将MS2反义基因、与陆地棉chinase基因第一个内含子和MS2正义基因3个片段串联在一起,经鉴定后,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中PBI121中。[结果]成功构建了MS2基因的RNAi载体p35S12MSIn。[结论]该载体的构建为棉花不育材料的遗传转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乙烯受体Etr基因在草莓果实成熟阶段表达较多,可能与草莓果实成熟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从而延长草莓贮藏期.根据已克隆的草莓乙烯受体Etr1基因序列及表达载体pBI121上的酶切位点,设计2对带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特异性引物,以Etr基因的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得到2个草莓Etr1基因片段,2个片段及载体经双酶切消化后,将2个片段反向互补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35S和gusA之间,构建该基因的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善草莓的贮运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大戟科3种重要经济植物木薯、蓖麻、小桐子中,扩增WAX基因片段。利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同时在3种植物中提取高质量的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结果扩增在3种植物中得到特异性片段,克隆测序,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证明CODEHOP简并引物设计科学。同时证明WAX基因的保守性较高,在大戟科3个物种中同时得到了WAX基因片段序列信息,具有较高同源性。为以后WAX基因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12-油酸去饱和酶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抑制甘蓝型油菜△^12-油酸去饱和酶(delta-12 oleate desaturase FAD2)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油酸脱饱和产生亚油酸的步骤受阻,达到富集油酸,减少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最终目的。依据植物RNA干扰的原理和研究中用于构建RNAi载体的基本经验,选择油菜fad2基因片段(510bp)分别以反向和正向的形式插入到油菜napin启动子下游,并在反向和正向插入的基因片段之间即间隔区导入1个来源于豌豆的rbcS-3C基因内含子(83bp)及其剪切位点之前5bp、之后4bp片段。组装完成的fad2 RNAi载体转入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1,植物筛选标记基因采用抗灭生性除草剂PPT的选择基因bar及报告基因gus,从而构建成以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为靶标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fad2i。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炼制并通过酸沉淀获得的玉米芯工业碱木质素(L)为原料,经过酚化(PL)及酚化+羟甲基化(HPL)两种前处理,增加反应活性位点,再分别对前处理产物PL和HPL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得到CMPL和CMHPL。以期通过化学改性增强木质素水溶性和对Zn~(2+)的络合能力,从而使改性木质素具有作为水溶性螯合微肥施用的价值,进一步运用红外、热重、荧光显微镜、元素、电位滴定分析方法对木质素和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通过酚化和羟甲基化两步前处理再经羧甲基化改性可以显著提高木质素的水溶性和对Zn~(2+)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性激素类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过量使用外源性激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部分农产品受到性激素类物质污染并在农产品中残留,此外牛奶等乳制品中雌激素水平也有显著上升.这些性激素残留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可诱发癌变,对生殖与神经等系统带来影响,还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目前农产品中的性激素残留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HPLC法联测番杏中VC,VB_2和VPP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测定番杏中VC、VB2、VPP含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建立评定模型,确定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计算评估和合成。结果表明,测量VC含量为0.28mg/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4mg/g;当测出VB2含量为0.0013mg/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12mg/g;当测出VPP含量为0.0047mg/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079mg/g。评定结果对HPLC法联测蔬菜中多种维生素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MCP和NO熏蒸处理对采后黄金梨低温贮藏期间主要贮藏品质指标及香气合成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探讨1-MCP和NO对黄金梨香气代谢的作用机理,为1-MCP和NO应用于黄金梨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商熟期黄金梨分别用1μL·L-1的1-MCP持续熏蒸18h和10μL·L-1的NO持续熏蒸2h,研究低温贮藏期间(4℃)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量、香气成分含量以及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醇脱氢酶(ADH)、酰基转移酶(AAT)活性的变化。【结果】1-MCP和NO熏蒸处理均可有效抑制黄金梨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和乙烯释放,同时有效抑制了醛类、醇类总量的下降以及酯类总量的增加,但各香气成分受1-MCP和NO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1-MCP和NO处理后脂肪酸代谢途径关键酶LOX、HPL、ADH和AAT活性均明显下降。【结论】1μL·L-1的1-MCP和10μL·L-1的NO分别熏蒸18h和2h处理对黄金梨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10μL·L-1的NO熏蒸2h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1μL·L-1的1-MCP熏蒸18h处理。  相似文献   

15.
贵州金沙方竹笋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444-4446
[目的]测定贵州金沙方竹笋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为其品质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及2,4-二硝基氟苯法进行柱前衍生,HPLC测定了金沙县金佛山方竹笋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试验得出,方竹笋中检测出14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46.21mg/g(干重);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4.05%和58.90%.[结论]金沙县金佛山方竹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值得深入开发.  相似文献   

16.
氟苯尼考单剂量腹腔注射和灌服后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健康鲫150尾随机分成两组,按30mg.kg-1剂量分别单次腹腔注射和灌服氟苯尼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表明,腹腔液射和灌服两种给药方式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腹腔注射和灌服给药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ρ=3.465 5(e-0.51t-e-14.88t)和ρ=7.669 9(e-0.04t-e-0.12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905±0.056)和(1.803±0.133)mg.L-1.h;分布速率半衰期(t1/2Ka)分别为(0.047±0.001)和(5.962±0.021)h,消除速率半衰期(t1/2Ke)分别为(1.367±0.025)和(16.763±0.017)h,体清除率(CLB)分别为(0.102±0.001)和(0.018±0.017)L.kg-1.h-1,最高血药质量浓度(ρmax)分别为(25.289±2.664)和(42.137±3.887)mg.L-1。  相似文献   

17.
绿叶挥发物代谢调控及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常受到植食性昆虫、病原菌及机械损伤等生物或非生物的侵害并造成植物的局部伤害,从而启动复杂的防御反应。释放绿叶挥发物(green leaf volatiles,GLVs)是植物防御性反应之一。绿叶挥发物是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经过Oxylinpins生化途径中的脂氧合酶(LOX )和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HPL)催化而形成的一类C6和C9醛、醇及其相应的酯类。作为启动植物防御机制的信号分子,这类挥发性物质通过长距离的气态传输在植物与病原菌、植物与植食性昆虫、植物自身和相邻的植物之间起作用,从而介导防御性反应。研究其生化途径及其调节机理,对探索其对病虫害的直接、间接防御、改善作物风味品质及抗病新种质创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对园艺植物甚至农林生态系统中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综述了绿叶挥发物合成的生化途径及其作为信号转导物质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绿叶挥发物在植物抗逆方面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形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确定对菠萝蜜果实香气物质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酶,为菠萝蜜栽培及育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菠萝蜜为材料,分别以亚油酸钠、氢过氧化亚油酸钠、乙醛和丁醇为底物,测定脂氧合酶( LOX)、氢过氧化物裂解酶( HPL)、醇脱氢酶( ADH)和醇酰基转移酶( AAT)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活性变化。[结果]在果实成熟过程中,LOX在果实成熟早期具有较高活性,在香气物质合成的前期起主要作用;HPL主要参与菠萝蜜果实中醛类香气的形成;ADH活性水平较高;AAT活性变化在种质间存在差异,在果实成熟末期活性增强或略有下降。[结论] AAT是菠萝蜜果实特征香气物质形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菌灭”在健康免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规律,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苯甲酰环丙沙星为内标,建立检测菌灭浓度的HPLC方法。给健康家兔分别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菌灭,按照所建立的HPLC方法检测注射后血浆茵灭浓度的变化,选定最佳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所建立的HPLc条件:流动相为100ml 60%(V/V)的甲醇溶液(pH3.0);流速1.0ml/min;柱温:(25.0±0.5)℃;检测波长:278nm。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兔血样的血样药时数据分别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和一室开放模型,其血样中主要药动学参数,静脉注射:T1/2α=0.07h,T1/2β=0.82h,AUC=3.51mg/(L·h),CLB=4.57L/(mg·h);肌肉注射:T1/2Kα=0.33h,T1/2K=0.33h,Tp=0.6h,Cmax=2.55μg/ml,AUC=4.87mg/(L·h),生物利用度约为110%。[结论]菌灭经肌肉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分布广泛,消除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竹节参药材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和竹节参皂苷Ⅳ)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考察湖北恩施竹节参各主要成分含量与栽培年限之间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HPLC对不同生长年限的竹节参栽培品中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浓度0.2%乙酸铵溶液(32∶68,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竹节参皂苷Ⅴ、竹节参皂苷Ⅳa、竹节参皂苷Ⅳ的含量分别在0.06~4.00、0.04~3.00、0.04~3.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999 6、r2=0.999 4、r3=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1%、99.06%、101.12%,RSD分别为1.28%、1.63%、0.89%;竹节参中各主要成分含量随栽培年限变化较大。[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测定竹节参各主要成分的含量;通过监测竹节参各主要成分的累积规律,可为制定竹节参规范化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