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东省 据山东省13个市80个县市区300多个点测产对比,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穗数37.17万,穗粒数34.89个,平均亩产462.56公斤;较传统耕作亩增40.57公斤,增产幅度达9.61%。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总计增产1.25亿公斤。  相似文献   

2.
1 示范情况 1.1 产量表现.平均亩穗数46.1万,穗粒数31.6个,千粒重40.5克,平均亩产501.5公斤,比相临大田小麦(常规施肥)亩增产46.4公斤,增产10.1%.  相似文献   

3.
<正> 1996年,藁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共同承担了省科委招标项目“亩产小麦500公斤——10万亩连片高产优质高效示范。”任务。该示范区由藁城市的廉州、南营、岗上、丘头四个镇连片种植了15.7万亩小麦各示范镇综合测产,全示范区平均亩穗数49.8万,穗粒数30.3个,千粒重40.0克,亩产513公斤。经省科委组织专家对三个镇九块麦田现场实打验收,全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了503.9公斤。荣获省科委科学进步二等奖,成为全省首家大面积千斤示范区,整个技术实施过程采取的关键措施如下。 一、更新品种 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在400公斤/亩左右的产量水平下,豫麦2号适宜的种植密度、混合施肥量和施肥期。在构成产量的三因素中,每亩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千粒重则较稳定。豫麦2号理想的种植密度是每亩12万基本苗,成穗43.3万,平均穗粒数34.5。在高肥水条件下,底肥以30公斤/亩硝铵和磷肥50公斤/亩较好;在中等肥力下,施肥期以每亩6方农家肥、125公斤棉饼和50公斤碳铵作底肥及返青期追15公斤硝铵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河北永年县乡音合作社创建的万亩小麦基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硅谷826"施用"硅谷"水溶长效缓释肥后长势情况良好。经田间实际估测,小麦平均亩有效穗数为31万穗,平均穗粒数为60个。专家组认为,今年夏粮高产的苗架已经搭起,只要后期天气正常,小麦亩产实现800公斤希望很大。5月20  相似文献   

6.
<正>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是冀北冷凉地区创吨粮田的重要模式。它不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提高光能利用率。经过多年的探索,这两种粮食作物的间作形式和相应的配套技术日臻完善,向规范化发展,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冀北春玉米区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承德示范区推广10.7万亩,平均混合亩产量为920公斤,控制区混合亩产1000公斤以上。 一、产量指标和群体结构设计 春小麦与玉米间作的产量指标,定为混合亩产800~1000公斤,其中小麦亩产量250~300公斤,玉米亩产量700~800公斤。产量结构:春小麦亩穗数32~35万穗(含有效蘖穗10~15%),平均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35~37克。玉米亩株数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8.
土壤耕作深度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冬小麦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不同耕作处理的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深度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处理相比,深耕处理的小麦冬前基本苗增加0.2万株,春季群体增加2.9万株,单株次生根增加6.32条。从而对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产生影响,平均亩穗数增加1.83万穗,穗粒数增加0.32粒,千粒重提高0.27 g,小麦增产7.44%。由此可见,深耕处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我场地处太行山南麓、系洪积冲淤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势平坦,光、热水源比较充足。在1989年有利的气候条件下,我场种植郑州79201原种558亩,平均亩产478.5公斤,其中二分场七中队310亩实收总产158797.5公斤,平均亩产512.25公斤,500公斤田采用主要技术措施是:(一)选用我省农科院选育的郑州79201原种,该品种冬前长势强,分蘖多,茎基部节间坚韧,抗倒伏能力强,成穗多,产量三要素协调。亩成穗40.3万,穗粒数平均32粒,千粒重42.8克。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  相似文献   

10.
1990和1991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初期喷施抗旱剂可使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亩增产小麦31.5公斤,增产率为11.89%.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1991年,我们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系烟1934和鲁资406,多穗型品系烟214—9和鲁54368,分别在长清县良种场和邹平县冯家村进行了一定面积的高产示范试验。1991年经实打验收,40亩烟1934平均亩产551公斤。3亩鲁资406平均亩产542公斤,9亩烟214—9平均亩产543公斤,5亩鲁54368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郑麦7698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小麦群体、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秸秆粉碎还田+翻耕(25 cm左右)+耙实后播种处理基本苗少,但个体发育较好,地上部分生长健壮,能够增加幼苗生长量、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相对较高,是最理想的耕作方式。[结论]该研究可为整地方式选择、改善整地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稻茬麦在延期播种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半冬性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期找出节本、高产、稳产、增效的耕作方式。[方法]小麦品种为洛麦23。采用5种种植方式。试验期间,调查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及其结构、子粒干物质含量。[结果]稻茬小麦不同耕作方式的基本苗、高峰苗、有效穗数都表现出差异性,早播浅旋耕(方式5)这3项指标均最高;5种不同耕作方式中,打捆和鼠道犁的耕作方式(方式2)比其他耕作方式成本高,打捆方式的经济效益最低,早播浅旋耕(方式5)的经济效益最高。[结论]早播稻茬小麦可以争取足够基本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获得高产。在秸秆还田、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机耕作业成本是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的途径之一,因此减少灭茬碎垡的作业次数可以作为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斌  杨国才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2,13(2):110-112,69
在螟虫自然发生和模拟螟害大发生条件下,通过亩有效穗、平均每穗着粒数、实粒百分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着粒数>实粒百分率>千粒重,以穗数变化较大,而千粒重较稳定。穗数与其它三因素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着穗数与实粒数、千粒重间存在较小的负相关,后两者彼此间几乎无影响。因此,生产上主要是协调穗数与实粒数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若其它因素不变,这四个因素分别增加1万穗、10万粒、1%、1克时,产量分别增加28.7公斤、42.6公斤、5.9公斤、25.7公斤。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在深翻机条播、浅旋机条播、浅旋撒播及免耕机条播4种耕作方式下。选用郑麦9023分别采取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方式。结果表明:深翻机条播耕作方式能够获得小麦高产,尤以稻秸还田处理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耕作还田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稳数和穗粒数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们在探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与最佳季节优化同步发育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连续三年使小麦高额丰产田及百亩丰产方亩产超过500公斤。为将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应用,1989年秋播时,我们选用河北省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冀84-5418,将原百亩丰产方扩展为实种面积1009.6亩的千亩丰产方。1990年麦收时按120个点测产,平均亩成穗52.3万,每穗26.2粒,千粒重41.2克,理论产量569.8公斤/亩,实收515.5公斤/亩。  相似文献   

17.
在螟虫自然发生和模拟螟害大发生条件下,通过亩有效穗、平均每穗着粒数、实粒百分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着粒数>实粒百分率>千粒重,以穗数变化较大,而千粒重较稳定。穗数与其它三因素间存在较大的负相关,着穗数与实粒数、千粒重间存在较小的负相关,后两者彼此间几乎无影响。因此,生产上主要是协调穗数与实粒数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若其它因素不变,这四个因素分别增加1万穗、10万粒、1%、1克时,产量分别增加28.7公斤、42.6公斤、5.9公斤、25.7公斤。  相似文献   

18.
清徐县孟封镇小武村董东海的2.4亩小麦,1999年喜获丰收,总产1708.8公斤,平均亩产达到712公斤,创我县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他选用的小麦品种为京841,于1998年10月8日用铺膜机播种,亩播量8公斤。1999年6月8日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田间调查,亩成穗为49.6万,穗粒数为32.4粒,千粒重50克,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产量差异明显,耕翻25厘米和耕翻20厘米两种秋整地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亩产达到699.2千克,比其它三个处理增产4.6%,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耕翻15厘米、旋耕和免耕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正> 1986~1988年,我们在胶东半岛的文登市研究了大垄麦套覆膜果播花生,在鲁西南的定陶县研究了小垄宽幅麦套种花生,两茬作物达到光热互补,小麦充分利用了边行优势,花生增加了活动积温,获得了大面积双300公斤和小面积双400公斤的高产纪录.据考查,双高产田小麦(烟农15号、鲁麦1号等)亩穗数35.50~43.42万穗,穗粒数29.1~32.0个,千粒重35.0~42.3克,理论亩产376.8~501.6公斤,实际亩产320.3~4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