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白皮松分布区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exEndl.)分布在29°55′~38°25′N和103°36′~115°17′E的范围内,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北及湖南北部7个省区均有分布,分布区横跨暖温带、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  相似文献   

2.
依据新平站1961—1990年和2007-2016年,杨武站和磨盘山站2013-2017年月降水量、月均温、极端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保护区东西坡进行对照分析;并采用该方法模拟出磨盘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日均温稳定≥10℃的日数随海拔高度变化方程,从而推算出保护区各海拔日均温稳定≥10℃的日数,以此为主要指标,最冷月均温为参考指标,根据《中国气候》的指标体系及划分标准,划分保护区的垂直气候带。结果表明,保护区东坡气温、降水垂直递减率大于西坡;相对湿度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保护区垂直气候带可划分为山地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暖温带季风气候4个气候带。  相似文献   

3.
华山松是我国松类空间分布最广阔的一个树种,分布规律呈生态连续和空间的群聚隔离,垂直分布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分布区跨越中亚、北亚热带、暖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和植被带,群落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特性各异。其天然更新能力较弱,扩展距离较近,必须采取积极的经营措施来保持群落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对区域内栎属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区划研究,结果如下:栎属植物在我国北方主要分布于北纬53°18'一线以南,东经105°42'134°46'之间的区域,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其垂直分布上、下限总体上均呈现出从分布区西南向东、向北逐渐下降的格局。本研究将中国北方栎属植物分布区区划为8个资源集中分布区、4个次集中分布区和若干零星分布区,其中集中、次集中分布区林分总面积约为963.93万hm2,林分总体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约占二者资源总面积的75.38%。不同分布区的栎属植物林分面积与林分龄级结构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白皮松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皮松(Pinus bungeana),又名白骨松,耐旱,耐瘠薄,较耐寒,为我国特有树种之一。但分布面积不大,仅零散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的中、低山区,其分布边缘可延至邻近我省的湖北、四川、甘肃等省。在我省自然分布的地理范围为北纬32°57′~35°42′,东经106°55′~110°16′,跨北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适生土壤,北亚热带以黄褐土为主,暖温带为淋溶褐色森林土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地形,为麻栎栓皮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麻栎栓皮栎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条件;③麻栎栓皮栎对百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皖东、皖南、皖北的典型石灰岩山地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更新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安徽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结果表明青檀、榉树、朴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为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最适树种;麻栎、枫香、黄连木、马尾松、湿地松、侧柏、刺柏、青檀为皖南石灰岩山地造林宜选树种;栓皮栎、板栗、麻栎、青檀、侧柏、杜梨、泡桐等树种为皖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该研究将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绿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区不同栎类树种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特别是在分布边缘不同树种的种内种间差别。[方法]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了我国暖温带北缘3种优势落叶栎树(蒙古栎、栓皮栎和麻栎)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差异;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构建了3个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的关系,并基于未来气候情景(RCP2.6和RCP8.5)预测了其未来生长趋势。[结果]同一地区栎类树种年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方面,同一地区的不同栎类树种和不同地区同一栎类树种也存在一定差别。其中北京地区的3种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与当年6月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但在辽宁仙人洞地区却与气温无显著相关关系;北京地区的麻栎、河北地区的蒙古栎、辽宁大黑山地区的栓皮栎的径向生长均受降水条件限制。模型预测显示,至本世纪末,北京地区和辽宁大黑山地区栎类树种的径向生长呈现下降趋势;而辽宁仙人洞地区栎类树种径向生长呈增加趋势。[结论]我国暖温带北缘不同地区的栎类树种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别,主要为取样地区的气候所支配,下一步尚需结合林分及立地因子,来厘清各类环境要素的相对贡献度。  相似文献   

9.
近通过对百色地区雅长林区的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和植被调查,认为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林区的细叶云南松纯林多为松栎混交林代替,其栎类林相已构成红水河畔、右江河谷山地独特的森林类型。其麻栎林栓皮栎林的成因有:①百色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貌地形,为麻栎栓皮栎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②当地的气候特点为麻栎栓皮栎林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水热条件;③麻栎栓皮栎对百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模拟氮沉降变化,设置CK、N5、N15和N30(分别相当于氮沉降0、5、15和30 g·m-2a-1)4个处理,历时2 a,研究氮沉降对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沉降浓度的逐渐增加,麻栎、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株高显著增高,中高浓度氮显著促进了栓皮栎和麻栎地径的增加。(2)栎类不同树种利用光能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除麻栎外,小叶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速率和光饱和点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水平达到最高。小叶栎和麻栎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氮沉降浓度增加呈逐渐增加,栓皮栎和短柄枹栎呈先增加后降低,而白栎则为逐渐降低的趋势。除栓皮栎和麻栎外,氮沉降对白栎、短柄枹栎和小叶栎叶绿素α、叶绿素b和叶绿素α+b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栎属5个树种生物量均表现随氮沉降浓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栎类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受氮沉降影响存在差异。叶重比受影响均不显著,中高氮水平促进麻栎和小叶栎的枝重比以及短柄枹栎和栓皮栎的干重比明显增加。5种树种幼苗根冠比显著降低,且氮沉降浓度越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山海关林场保存了解放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营造的麻栎人工林,年龄为50年、20~30年不等。多长在海拔100~500m的阳坡上。50年生人工林,生长好者,平均高可达18m、平均胸径22cm。 还有些麻栎与栓皮栎、麻栎与油松、麻栎与槲树等的混交林。重点研究了林分的结构。麻栎对土壤水分的反应极为敏感,生长在山坡下部和沟谷上的麻栎,明显优于生长在山坡上部者。麻栎不如栓皮栎更耐干旱瘠薄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麻栎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麻栎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硬阔叶用材树种,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树种。从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总结了我国麻栎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麻栎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无想寺森林公园麻栎次生林群落中立木密集程度因样地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群落中木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温带区系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群落的外貌是由小型叶、单叶、纸质叶、非全缘叶为主的落叶高位芽植物所决定的,具有明显的温带向亚热带阔叶林过渡的特点;由麻栎立木结构表明该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在演替过程中能够保持落叶阔叶林的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山杏资源,对我国三种山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确定了具体分布范围,并根据分布区内林分的集中程度和类型进行了分布区划,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山杏在我国分布区域广阔,其中,西伯利亚杏分布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遍布我国三北地区11个省市区;东北杏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野杏在我国分布区域最为广阔,遍布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高原亚温带湿润气候区的20个省市区。2)三种山杏水平分布广,遍及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绝大多数地区;西伯利亚杏和野杏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从西到东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东北杏垂直分布规律不太明显。3)山杏集中分布区主要在大兴安岭东南麓山前低山丘陵区,该区是开发利用山杏资源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5.
应用热扩散技术对油松栓皮栎比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10月,应用热扩散技术研究北京西山地区31年生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标准木的比导率并对13个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在野外自然条件下,油松和栓皮栎的比导率在标准日内均呈明显的凸形变化规律,栓皮栎的比导率始终高于油松.影响树木比导率的因素基本上可以分为2类,即生物学结构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在林分生长期内的不同时段,环境因子对2个树种比导率的作用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树种,在各个时段内对其比导率产生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一般可用少数几个环境影响因子来比较准确地模拟出比导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了栓皮栎分布区内25个种源种子,在肥西县花岗镇蔡冲村进行播种育苗试验,对其苗期生长性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栓皮栎苗高、地径生长均表现"S"形曲线,7—9月中旬为速生期;不同种源栓皮栎除根长存在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苗高与地径、茎、叶、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根、茎、叶、总生物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根与茎、叶、总生物量同样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生物量和地径决定的。初步筛选出云南勐海、安徽东至、河南信阳、重庆酉阳、浙江杭州、安徽金寨2号、安徽绩溪7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7.
对麻栎幼林开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对麻栎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2kg·株^-1+尿素2kg·株^-1对麻栎树高增长效果最好,施肥1年3个月后树高增长量为2.31m;微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施肥量配比对麻栎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1kg·株^-1+复合肥2kg·株^-1和微生物有机菌肥2kg·株^-1+复合肥2kg·株^-11年3个月后,胸径增长量分别为0.99cm和0.89cm,均显著高于施用其它配比肥的。增施复合肥更有利于麻栎的均衡生长,而微生物有机菌肥是缓效性肥料,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土壤活性有益。  相似文献   

18.
短期干旱和复水对麻栎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栎是鲁中山区森林植被恢复的重要阔叶树种之一,本文以1年生麻标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短期干旱和复水对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等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初期,干旱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过高的土壤含水量并不利于麻栎幼苗的生长;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幼苗的气孔导度减少,导致光合和蒸腾作用的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升高;胁迫末期各项光合指标均降到最低。从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看出,干旱胁迫并未使幼苗的光合机构发生伤害,幼苗在适宜的水分条件时产生光合能力上调,当水分匮缺时,以叶黄素循环为主的非光化学淬灭耗散掉过剩的光能达到保护光合机构的目的。复水后麻栎幼苗的各项生理生态指标恢复正常,但气孔导度的增大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导致了水分利用效率的反冲,同时叶黄素库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麻栎幼苗通过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保护来抵御干旱胁迫和进行胁迫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采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红琊山林场25年生优良母树上的枝条作接穗,以1年生麻栎实生苗作砧木,选择插皮接、切接、腹接、T字形芽接和劈接等5种常规方法,进行麻栎嫁接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对麻栎嫁接成活率、苗高及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对麻栎嫁接成活率、苗高及地径均具有显著影响。切接法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其次是劈接法,达到85%;其它3种方法的较低,其中腹接的为70%,插皮接的为65%,T字形芽接的为60%。不同嫁接方法各处理苗木高和地径大小依次为切接劈接=腹接T字形芽接=插皮接。  相似文献   

20.
秦岭南坡不同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萌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佛坪县的栓皮栎伐桩为研究对象,分析2种生境条件下栓皮栎伐桩直径和高度与萌苗数量、萌苗生长的关系,并通过2年跟踪观测研究伐桩的萌发能力。结果表明:1)阳坡伐桩上的萌苗数量多于阴坡,但阴坡的萌苗生长量(基径、高度和冠幅)优于阳坡;2)萌苗数量随伐桩直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直径在15~25cm间的伐桩萌苗数量最多,萌苗生长量随伐桩直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3)伐桩高度与萌苗数量的关系不明显,随着伐桩高度增加,萌苗生长量增加;4)萌苗基径随萌苗数量增多而减小,萌苗高度与之相反,阳坡萌苗数量与萌苗生长量的关系比阴坡密切;5)砍伐2年后,伐桩萌发能力和萌苗生长量均出现降低趋势。栓皮栎伐桩的萌苗数量不仅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伐桩直径和砍伐后时间长度的影响,但萌苗的生长则受到环境条件、伐桩直径、伐桩高度以及萌苗数量的共同影响。因此,择伐栓皮栎次生林中基径为15~25cm的个体最有利于林地快速恢复,在随后的经营管理中控制伐桩的萌苗数量并疏伐过密的萌苗丛有利于萌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